潮起香江》搞搞震 ?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潮起香江》搞搞震 ?
2020-11-19 07:00:00
A+
A
A-

一個無反對力量的議會,又何必連那幾把反對聲音也要封殺呢?(圖片取自網路)

 

搞搞震 ? (註)

 

作者/鄭漢良

 

香港的立法會本來就是先天不足,其組成架構從來就未能反映真正的民意。在北京心機算盡下,不論是所謂的小圈子功能組別議席還是分組點票制度,目的就是要立法會不能代表港人意願,一切都要聽北京的旨意。正因如此,這次人大迅速DQ(註)四名民主派議員,繼而觸動餘下15名民主派議員總辭,委實令人覺得有點突然。一個既無反對力量的議會,又何必連那幾把反對聲音也要封殺呢?

 

一個完全沒有反對派的議會,相信當年為香港設計一國兩制的那幾個高瞻遠矚之士,恐怕連想都沒有想過。

 

北京這次快刀斬亂麻的政治後果,也是較預期的更令人反感和厭惡,但由於民主派和大多數港人都已經缺乏反對DQ的政治途徑,上街抗暴在國安法生效之後猶如自動送羊入虎口,實為不智之舉。我在此所說的反感和厭惡,屬於悶在心中說不出口的感覺,因為立法會再怎樣無能,港人從來沒有經歷過一天沒有反對派的日子,哪怕只是黃毓民時代的摔杯子或今天的潑髒水(半年前潑髒水的許智峰、朱凱迪和陳志全三個民主派議員最近因此被捕)。

 

或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美國對香港情勢的評估,不由得你不佩服。國安法生效之後,國務卿蓬佩奧預料香港將不會再有立法會的選舉,除非中共能夠設計一套建制派必勝的選舉制度。經過這次DQ以及之後的民主派總辭,蓬佩奧的評估豈能當作笑話視之?

 

港府為了拼回那少許的民意,包括林鄭月娥等高官在內,往往將DQ視為順應民意之舉,因為民主派議員們經常在立法會吵吵鬧鬧、借故「拉布」拖延會議。猶有甚者,民主派不但枉費納稅人金錢每月十數萬元工資,而且更阻擾通過有利民生的議程,使得百姓未能及時享受政府的恩惠。

 

換言之,民主派議員每人每月拿了十多萬元港幣,卻不去通過政府提出的議案,反而延誤眾生福利,是典型的「搞搞震」。

 

今天香港傳媒有烽煙(phone-in)節目的,每當有真假五毛打電話罵民主派的,最大的理由不出「搞搞震」這三個字。「抵(活該)他們被DQ,他們一天到晚只會搞搞震」、「好了好了,沒了這班搞搞震的反對派,立法會從此清靜」…….。

 

殺豬賣菜的這樣認為,薪高糧準的高官這樣認為,甚至連中國「高級知識分子」如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也這樣認為。胡說:「老胡要告誡香港反對派,香港是中國的,別跟這一最大現實較勁,不效忠中國,而改為與美英結盟,決不會有好下場。養一名立法會議員一年要花好幾百萬港元,這個國家的價值體系和法律體系都不會允許花這麼多錢養一群白眼狼。 」

 

立法會民主派與美英結盟,是如何的一個結盟?我相信很多人不甚清楚,但胡在微博這段文字對不明就裡的大陸網民而言,確實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至於如何才不會白白花掉每年好幾百萬港元,胡先生的意思大概就像現在的建制派議員一樣,做個安分守己的舉手機器就可以了。

 

說得也是,辛辛苦苦選了個議員來做,放著好幾百萬一年不好好珍惜,卻只會「搞搞震」,活該他們被DQ。

(註)DQ,取消資格。搞搞震,粵語添亂、搗亂之意。

 

作者簡介

鄭漢良,從事新聞工作近40年,余紀忠時代曾服務美洲中國時報和台灣中國時報,退休前是中時副總編輯以及駐港特派員。     

 

一個無反對力量的議會,又何必連那幾把反對聲音也要封殺呢?(圖片取自網路)

 

搞搞震 ? (註)

 

作者/鄭漢良

 

香港的立法會本來就是先天不足,其組成架構從來就未能反映真正的民意。在北京心機算盡下,不論是所謂的小圈子功能組別議席還是分組點票制度,目的就是要立法會不能代表港人意願,一切都要聽北京的旨意。正因如此,這次人大迅速DQ(註)四名民主派議員,繼而觸動餘下15名民主派議員總辭,委實令人覺得有點突然。一個既無反對力量的議會,又何必連那幾把反對聲音也要封殺呢?

 

一個完全沒有反對派的議會,相信當年為香港設計一國兩制的那幾個高瞻遠矚之士,恐怕連想都沒有想過。

 

北京這次快刀斬亂麻的政治後果,也是較預期的更令人反感和厭惡,但由於民主派和大多數港人都已經缺乏反對DQ的政治途徑,上街抗暴在國安法生效之後猶如自動送羊入虎口,實為不智之舉。我在此所說的反感和厭惡,屬於悶在心中說不出口的感覺,因為立法會再怎樣無能,港人從來沒有經歷過一天沒有反對派的日子,哪怕只是黃毓民時代的摔杯子或今天的潑髒水(半年前潑髒水的許智峰、朱凱迪和陳志全三個民主派議員最近因此被捕)。

 

或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美國對香港情勢的評估,不由得你不佩服。國安法生效之後,國務卿蓬佩奧預料香港將不會再有立法會的選舉,除非中共能夠設計一套建制派必勝的選舉制度。經過這次DQ以及之後的民主派總辭,蓬佩奧的評估豈能當作笑話視之?

 

港府為了拼回那少許的民意,包括林鄭月娥等高官在內,往往將DQ視為順應民意之舉,因為民主派議員們經常在立法會吵吵鬧鬧、借故「拉布」拖延會議。猶有甚者,民主派不但枉費納稅人金錢每月十數萬元工資,而且更阻擾通過有利民生的議程,使得百姓未能及時享受政府的恩惠。

 

換言之,民主派議員每人每月拿了十多萬元港幣,卻不去通過政府提出的議案,反而延誤眾生福利,是典型的「搞搞震」。

 

今天香港傳媒有烽煙(phone-in)節目的,每當有真假五毛打電話罵民主派的,最大的理由不出「搞搞震」這三個字。「抵(活該)他們被DQ,他們一天到晚只會搞搞震」、「好了好了,沒了這班搞搞震的反對派,立法會從此清靜」…….。

 

殺豬賣菜的這樣認為,薪高糧準的高官這樣認為,甚至連中國「高級知識分子」如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也這樣認為。胡說:「老胡要告誡香港反對派,香港是中國的,別跟這一最大現實較勁,不效忠中國,而改為與美英結盟,決不會有好下場。養一名立法會議員一年要花好幾百萬港元,這個國家的價值體系和法律體系都不會允許花這麼多錢養一群白眼狼。 」

 

立法會民主派與美英結盟,是如何的一個結盟?我相信很多人不甚清楚,但胡在微博這段文字對不明就裡的大陸網民而言,確實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至於如何才不會白白花掉每年好幾百萬港元,胡先生的意思大概就像現在的建制派議員一樣,做個安分守己的舉手機器就可以了。

 

說得也是,辛辛苦苦選了個議員來做,放著好幾百萬一年不好好珍惜,卻只會「搞搞震」,活該他們被DQ。

(註)DQ,取消資格。搞搞震,粵語添亂、搗亂之意。

 

作者簡介

鄭漢良,從事新聞工作近40年,余紀忠時代曾服務美洲中國時報和台灣中國時報,退休前是中時副總編輯以及駐港特派員。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