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珀感懷隨筆》與母親共話於雲端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王惠珀感懷隨筆》與母親共話於雲端
2020-11-13 07:00:00
A+
A
A-

一趟美國近代史之旅決定了三世姻緣

 

與母親共話於雲端 

 

作者/王惠珀

 

《洞悉三世三界》

曾在福建尤溪的朱熹博物館看到毛澤東推崇朱熹「洞悉三世三界」的記載,朱子的文物在文革破四舊時未遭破壞,悉數被保留了下來。

 

進入二十一世紀,雲端科技將通訊延伸到無限,從過去(典籍數位化)到現在,再到未來(溝通雲端化)。我驀然醒悟,是時候讓性靈昇華到「三世三界」去串流了。

 

與母親共話於雲端

今年十一月適逢母親百歲冥誕,寫下此文思親。

 

母親在她的生日把我生下來,又選在屬於我的教師節離開,似要跟我做三世的知音。深怕母親笑我了無新意,我勤於閱讀、筆耕,母親成了我思想前行的加油站。

 

其實我們早就是知音。旅美期間母親給我寫了四百多封家書,她以練中文度過空巢期,而我則傻呼呼的當了她八年的筆友。我其實很忙,寫信有壓力,如今想來,就因為強迫中獎,我文化衝擊,養成了觀察、學習、寫下心得的習慣,成為現在筆耕的題材。母親像先知,四十年前就把我當下排遣空巢期的功課都替我想好了,現在在雲端等著驗收成果。

 

庶民寫真

母親受日本教育,改朝換代後,不想讓我們在教育中失去方向,日文很早就從我家消失。小學時,她總叫我坐在灶旁的肥皂箱上唸書給她聽,第一名的我其實不大服氣。及長才搞懂,母親為了跟上新時代,從小女生那兒把國語全學了去。

 

出國唸書時收到的第一封家書是這麼寫的:「出國前,晚上看著熟睡的妳,心裏百味雜陳,以為你要去的是一個鳥不生蛋的地方…。」乖乖,受日本教育的母親寫出這等文章,當她的筆友,我怎會沒有壓力。

 

及長,母親又說了: 你們不講河洛話,以後我回去(祖墳寫山西太原),怎麼跟王家祖宗交代? 就這樣,我的客家母親日文、客家話、河洛話、國語左右開弓,無人能出其右。
 

以為母親不懂英文,有一次我跟哥說:「I bought a Penthouse for you.」母親在旁遲疑一下,說:「那閣樓雜誌也給我瞧瞧啊。」她還曾酸我英文不道地,連Cleopatra都不知道。天啊,對她來說,Cleopatra =クレオパトラ = 埃及豔后,是同一個字,而我只知道埃及豔后。受此刺激,我也養成習慣,出國開會或旅遊前一定網購《Eye Witness》,因為台灣的旅遊書把英文地都翻成中文,沒有意義。

 

我的《Eye Witness》收藏。

 

回台灣後,我才搞懂母親學英文的硬道理,以兩本翻爛了的《漢和辭典》與《和英字典》,累積了龐大的詞彙。那個年代的人不會用到英文,我的母親只是博雅好學。比較起來,當下的我比母親幸福多了,看國際新聞,不認識的字手機照相、google、英翻中、中翻英,一鍵搞定。

  

以為母親不用日文,是向新時代投降了。母親臨終時,在病床上留給我們的竟是一本有著一百多首日文童謠及流行歌曲手稿。原來母親待在病床上的幾個月裡,憑記憶所及,以寫歌把灰色餘生變成了彩色的童年。也好像在向我們昭示:「有了你們之後不是放棄自我,為娘的也有我的美麗心境界」。   

母親的日本童謠手稿。

 

我與外子交往到要塵埃落定時,母親家書寫著:「妳要拿得起放得下。」道盡了父母對政治系男生那千絲萬縷的複雜情緒,是不放心的。直到父母來美探親,我們從費城、維吉尼亞、華盛頓、到波士頓繞了一圈,外子以他的強項,把探親之行弄成美國近代史之旅。回台灣後母親的家書是這麼寫的:「妳家有個活字典,開口知識就來。不像我,翻遍字典還求不到知識。妳要珍惜,不要欺負人家。」

 

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台大人自我感覺良好,母親總不忘適時的將我一軍。當台大醫學院校友通訊《景福醫訊》創刊號寄到娘家時,我說:「看,咱們家第一位台大校友耶!」母親冷冷的說:「我也收到了。」

 

她是日據時代台北帝國大學附設醫院護士養成所第一屆的畢業生。畢業後吞不下日本對台灣人的殖民地差別待遇而離開台大,去了香港陸軍醫院,在那裏成為被表彰的優秀傳染病房護士,時年22歲,比我台大畢業時還年輕。這硬頸、堅韌、有著客家本色的母親,是我一輩子無法超越的偶像。

 

母親文稿--臺大醫院懷舊(學生前排右六);母親1943年攝於香港陸軍醫院。

 

博士自我感覺良好,也會踢到鐵板。結婚十多年的我生不出孩子,母親說:「妳只知道當教授、系主任,從沒有想要當人家媳婦,想也知道生不出孩子。」大陸開放之初又說了:「妳婆婆離開上海四十年,可曾想過帶她回家?」我確實沒想過,馬上有了上海、南京行。這一趟中國歷史及國共近代史之旅太精彩太豐盛,改變了我的世界觀。那一年孩子來敲門,母親成了讓我老蚌生珠的魔術精靈。圖五

 

這一年母親把我從職涯女金剛拉回俗世做個女人。


母親靠著自修追求博雅,靠著自持過得寫意。台大人不能訓,只能誘,所以她博我以文,約我以禮,誘我以誠,戒我滿招損謙受益,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我欲從之,毋乃受台大、博士名器之害,聒噪一生,末由也已,愧哉,愧哉!

 

雲端的母親,您看到我在自省了嗎?

 

思親

我沒忘記雲端的筆友在等著家書。今年要用優傳媒的《感懷隨筆》向母親做報告:有憶祖文(老家林口今昔、走入時光隧道去拜望先祖先賢、一個日本皇民化台灣人的心路歷程),也有遊記(母親最心儀的俄羅斯印象、與妹妹共遊西伯利亞、喜馬拉雅山、天山…)。世界局勢丕變,政治讓一缸子的友情親情變質,而新冠病毒讓政治現出原形,也寫了多篇時事感懷,為亂世留下紀錄。

 

雲端的母親,您看到2020年的地上有多混亂及失序了嗎?

 

 

作者簡介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一趟美國近代史之旅決定了三世姻緣

 

與母親共話於雲端 

 

作者/王惠珀

 

《洞悉三世三界》

曾在福建尤溪的朱熹博物館看到毛澤東推崇朱熹「洞悉三世三界」的記載,朱子的文物在文革破四舊時未遭破壞,悉數被保留了下來。

 

進入二十一世紀,雲端科技將通訊延伸到無限,從過去(典籍數位化)到現在,再到未來(溝通雲端化)。我驀然醒悟,是時候讓性靈昇華到「三世三界」去串流了。

 

與母親共話於雲端

今年十一月適逢母親百歲冥誕,寫下此文思親。

 

母親在她的生日把我生下來,又選在屬於我的教師節離開,似要跟我做三世的知音。深怕母親笑我了無新意,我勤於閱讀、筆耕,母親成了我思想前行的加油站。

 

其實我們早就是知音。旅美期間母親給我寫了四百多封家書,她以練中文度過空巢期,而我則傻呼呼的當了她八年的筆友。我其實很忙,寫信有壓力,如今想來,就因為強迫中獎,我文化衝擊,養成了觀察、學習、寫下心得的習慣,成為現在筆耕的題材。母親像先知,四十年前就把我當下排遣空巢期的功課都替我想好了,現在在雲端等著驗收成果。

 

庶民寫真

母親受日本教育,改朝換代後,不想讓我們在教育中失去方向,日文很早就從我家消失。小學時,她總叫我坐在灶旁的肥皂箱上唸書給她聽,第一名的我其實不大服氣。及長才搞懂,母親為了跟上新時代,從小女生那兒把國語全學了去。

 

出國唸書時收到的第一封家書是這麼寫的:「出國前,晚上看著熟睡的妳,心裏百味雜陳,以為你要去的是一個鳥不生蛋的地方…。」乖乖,受日本教育的母親寫出這等文章,當她的筆友,我怎會沒有壓力。

 

及長,母親又說了: 你們不講河洛話,以後我回去(祖墳寫山西太原),怎麼跟王家祖宗交代? 就這樣,我的客家母親日文、客家話、河洛話、國語左右開弓,無人能出其右。
 

以為母親不懂英文,有一次我跟哥說:「I bought a Penthouse for you.」母親在旁遲疑一下,說:「那閣樓雜誌也給我瞧瞧啊。」她還曾酸我英文不道地,連Cleopatra都不知道。天啊,對她來說,Cleopatra =クレオパトラ = 埃及豔后,是同一個字,而我只知道埃及豔后。受此刺激,我也養成習慣,出國開會或旅遊前一定網購《Eye Witness》,因為台灣的旅遊書把英文地都翻成中文,沒有意義。

 

我的《Eye Witness》收藏。

 

回台灣後,我才搞懂母親學英文的硬道理,以兩本翻爛了的《漢和辭典》與《和英字典》,累積了龐大的詞彙。那個年代的人不會用到英文,我的母親只是博雅好學。比較起來,當下的我比母親幸福多了,看國際新聞,不認識的字手機照相、google、英翻中、中翻英,一鍵搞定。

  

以為母親不用日文,是向新時代投降了。母親臨終時,在病床上留給我們的竟是一本有著一百多首日文童謠及流行歌曲手稿。原來母親待在病床上的幾個月裡,憑記憶所及,以寫歌把灰色餘生變成了彩色的童年。也好像在向我們昭示:「有了你們之後不是放棄自我,為娘的也有我的美麗心境界」。   

母親的日本童謠手稿。

 

我與外子交往到要塵埃落定時,母親家書寫著:「妳要拿得起放得下。」道盡了父母對政治系男生那千絲萬縷的複雜情緒,是不放心的。直到父母來美探親,我們從費城、維吉尼亞、華盛頓、到波士頓繞了一圈,外子以他的強項,把探親之行弄成美國近代史之旅。回台灣後母親的家書是這麼寫的:「妳家有個活字典,開口知識就來。不像我,翻遍字典還求不到知識。妳要珍惜,不要欺負人家。」

 

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台大人自我感覺良好,母親總不忘適時的將我一軍。當台大醫學院校友通訊《景福醫訊》創刊號寄到娘家時,我說:「看,咱們家第一位台大校友耶!」母親冷冷的說:「我也收到了。」

 

她是日據時代台北帝國大學附設醫院護士養成所第一屆的畢業生。畢業後吞不下日本對台灣人的殖民地差別待遇而離開台大,去了香港陸軍醫院,在那裏成為被表彰的優秀傳染病房護士,時年22歲,比我台大畢業時還年輕。這硬頸、堅韌、有著客家本色的母親,是我一輩子無法超越的偶像。

 

母親文稿--臺大醫院懷舊(學生前排右六);母親1943年攝於香港陸軍醫院。

 

博士自我感覺良好,也會踢到鐵板。結婚十多年的我生不出孩子,母親說:「妳只知道當教授、系主任,從沒有想要當人家媳婦,想也知道生不出孩子。」大陸開放之初又說了:「妳婆婆離開上海四十年,可曾想過帶她回家?」我確實沒想過,馬上有了上海、南京行。這一趟中國歷史及國共近代史之旅太精彩太豐盛,改變了我的世界觀。那一年孩子來敲門,母親成了讓我老蚌生珠的魔術精靈。圖五

 

這一年母親把我從職涯女金剛拉回俗世做個女人。


母親靠著自修追求博雅,靠著自持過得寫意。台大人不能訓,只能誘,所以她博我以文,約我以禮,誘我以誠,戒我滿招損謙受益,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我欲從之,毋乃受台大、博士名器之害,聒噪一生,末由也已,愧哉,愧哉!

 

雲端的母親,您看到我在自省了嗎?

 

思親

我沒忘記雲端的筆友在等著家書。今年要用優傳媒的《感懷隨筆》向母親做報告:有憶祖文(老家林口今昔、走入時光隧道去拜望先祖先賢、一個日本皇民化台灣人的心路歷程),也有遊記(母親最心儀的俄羅斯印象、與妹妹共遊西伯利亞、喜馬拉雅山、天山…)。世界局勢丕變,政治讓一缸子的友情親情變質,而新冠病毒讓政治現出原形,也寫了多篇時事感懷,為亂世留下紀錄。

 

雲端的母親,您看到2020年的地上有多混亂及失序了嗎?

 

 

作者簡介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