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網路)
美中台關係走勢及台灣因應之策
作者/戴萬欽(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博士,曾任淡江大學國際學院院長)
拜登和川普交戰震天數月的爭霸,目前尚待極少數州須重新計票及法院裁決訴訟。
但是,拜登所獲得的普選票,超過川普逾三個百分點,尤其目前被美國主要電視台及報紙認定在選舉人票數上安全穩定領先。而共和黨籍的前總統小布希,也已經向拜登申賀了。
本文此際假設拜登可望跨越所有尚存的可能障礙,而終能在元月20日就任美國總統,或許並非全然不宜。
拜登政府未來對中共的政策》
美國政府曾經在「修辭」上,將中共稱為是戰略夥伴。以前的歐巴馬政府,曾經有時候索性牽就中共要求而説,美國和中共的關係,乃是「新型的大國關係」,並非只存在著競爭而已。
川普政府自2018年以來,則是常以「對手」(adversary or rival)或是「競爭者」(competitor)形容中共。在美國非官方聲明的安全問題討論中,有時候可以見到將中共說成是「潛在的敵人」(potential enemy or foe)。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在大選投票前兩天,特地公佈他所收錄編輯成書的川普總統和彭斯副總統等政要針對中共的政策聲明及講話。歐布萊恩在該書序言中,形容中共現在是比1946年的蘇聯更加有能力挑戰美國的「競爭者」。
不少專家預料拜登政府在科技和經濟「脫鈎」(decoupling)上,不會像川普政府那樣強硬對付中共。例如,在對華為和抖音的限制以及針對進入美國的大陸出口貨税率方面。
但是,也有一些專家研判,拜登政府可能不會迅速撤除川普政府現有的措施。
在軍事戰略上大致會如何?》
而在針對中共的軍事戰略上,也有專家預測川普政府的設計和佈局,也未必完全會被拜登政府揚棄。
民主黨籍的女性戰略家米謝爾·福格諾伊,在歐巴馬時代擔任過國防部政務次長。她一直被看好會成為美國第一位女性的國防部長。
近日來,美國媒體特別注意到她今年6月份在影響力宏大的「外交事務」雙月刊中強調:美國為了防阻中共對台灣進行封鎖或是侵犯,必須保持讓中共相信美军有能力在72小時內清除中共部署在南海的水面艦隻和水底潛艇。
另外,美國和日本及加拿大在美國大選前便曾經展開動用5萬多部隊的「利劍」演習。其中美軍達9千多人。日本已經規劃明年將繼續進行,預定擴大指派日本14萬部隊參加。這項演習明年應該不會變動。拜登政府也不會放棄加強美澳日印4國的安全合作。
拜登政府對中國大陸人權問題的關切,應該會比川普政府更高,尤其在新疆地區的人權問題上。和川普政府交惡的紐約時報等自由派的媒體,也會敦促拜登政府。
拜登政府也可能會就香港問題尋求和中共溝通。但是,拜登政府應該不會遽然恢復對香港已經撤消的貿易優惠待遇。
中共認為川普是不易預測或是不好捉摸的政治角力對手。中共也了解川普不善於協調西歐國家聯手採取措施對付中共。
中共會如何看待拜登政府?》
我國蔡英文總統在8日已經用社交媒體向拜登表達賀忱。但是,中共和俄羅斯則是繼續等候時機。其中自有玄機,或是脈胳可循。
一方面,拜登政府可能不會立即完全更動川普政府對中共政策的主要作為。另一方面,中共未來可能和拜登政府會有一段關係蜜月期。而美國主流媒體究竟將如何和拜登政府相處,也畢竟可能會有一段蜜月期的。
川普卸任,當然對中共想要修補和美國的關係,是一個好機會。但是,不能夠排除新的挑戰,也可能不久就貿然冒出。
其實,拜登政府如果緩和一下美國和中共之間瀕臨在軍事上擦槍走火的尖鋭對峙緊張氛圍,對台灣未必全然不好。台灣可能需要爭取時間,以調整妥善防備或是因應中共侵襲的戰略及戰術準備。
拜登政府會如何對待台灣?》
拜登曾經長期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工作,對於美台既有關係毫不陌生。陳水扁擔任總統時,拜登便以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身份率領兩大黨參議員訪台。
而拜登自擔任歐巴馬政府副總統以來,曾經和習近平會晤8次。拜登對美國和中共之間過往的友好關係及目前的矛盾原因,是心知肚明的。
仍然有相當機會擔任拜登政府國務卿的蘇珊·萊斯以及深受拜登倚重的前副國務卿林布肯,都對台灣並不陌生。蔡英文在2015年正式競選總統前去美國訪問時,在國務院曾經和他們兩人會談。兩人大抵上也改變先前對蔡英文在統獨問題立場上的認知。林布肯被認為是最可能擔任國家安全顧問的人選。
而兩人應該要更加了解蔡英文連任總統的選戰大勝,並不只是獲得川普政府支持,而主要是因為台灣有大量年輕人的投票意向,受到香港情勢所影響。
此刻,可以確定拜登政府會延續川普政府的基本立場,防阻台灣走上「法理上獨立」。拜登政府會如何協助台灣有意義地擴大在國際組織的參與,是重要的觀察項目。
拜登政府短期內應該不會再派國務院高層官員正式訪問台灣。而領導其他部會的閣員則仍然可能訪台。
美國海軍陸戰隊最近打破40年來的禁忌,派人員公開來台灣協助部隊訓練。這是川普政府的重要友台措施。
拜登政府應該會對是否派軍隊介入台灣安全問題,維持長久以來的「戰略模糊」原則,而不會毅然改採「戰略明確」原則。連對中共長期不吝於批評的美國學者黎安友,也還是主張採取「戰略模糊」原則。
台灣現在要有什麼作為?》
台灣政府應當已經急於迅速強化和民主黨一向友台大老的合作。例如,現任的衆議院議長裴洛西。而且不管她是否連任眾議院議長。
台灣也應該要密切注意而促成川普政府和參眾兩院在元月間如期通過「台灣防衛法」等7項友台法案。
台灣要繼續努力,展開和拜登政府磋商簽訂「雙邊貿易協定」(BTA),並且持續積極朝簽訂「自由貿易區協議」(FTA)前進。
目前看來,拜登政府可能暫時不會再積極出售先進武器給台灣。川普政府4年來分10次通過對台灣180億美元的軍售,確實比先前的歐巴馬政府態度更為積極。但是,台灣仍然應該在成為全球各友邦中首名獲得同意採購MQ-9B無人機之後,繼續爭取買到能夠垂直起降的F35閃電型戰機。戰略家視其更適合匿藏在中央山脤。
川普政府大多數髙官不久便會卸任。台灣政府與一些在野團體應該努力和他們維持良好交往。副總統彭斯與國務卿龐畢歐等人,未來都仍然甚為重要。
拜登政府是否會繼續敦促台積電前往亞利桑納州設廠,甚為值得注意。張忠謀在大選前曾經回應關切的台灣媒體的詢問說,等到大選後,再說吧。拜登政府對鴻海到威斯康辛州設廠的計畫,是否會關切,也可觀察。
台灣政府各部會及國營大公司,此刻也應當深入整理一下過去4年和川普政府交往的經驗和心得。
結論》
大局尚待定,先大致淺談一下。
美中台三方三角關係的樞紐,在拜登政府上台後,美國仍然是美國。
民主台灣今天的價值,對美國而言,絕對不是只符合「邊緣利益」的標準而已。
但是,台灣也要務實,而不奢望美國會將台灣的繁榮和安全,視為是美國的「生存利益」(survival interests)。
畢竟,台灣既要認清別人,更要認清自己。既要靠別人扶助合作,更要靠自己拳拳奮進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