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回不到從前,拜登將會十分艱辛地面對一個遲遲不願跟他行動的美國。(圖片取自網路)
拜登拉不動川普主義下的美國 民進黨仍然是寵兒
作者/張陌
拜登當選美國總統之後的美國,依然不是他的美國。拜登將會十分艱辛地試圖拉動一個遲遲不願跟他行動的美國,這個美國要求他繼續履行川普主義:隔絕外來者、蔑視白人以外的種族、以鐵腕對外制裁、絕決地自國際社區撤退等手段來保護美國。
從開票地圖上可以看出這次大選的清晰景象:由菁英、知識份子與資本家聚集的海岸與內陸大城市,義無反顧地支持拜登;但在貧窮、凋蔽的小郡與一望無垠的鄉村,則由川普獨自橫掃。
兩股力量勢均力敵,城市中的菁英擔憂川普連任,於是甚早就寄出了選票,但鄉村的農人、失業者、福音信徒、在已然生鏽的工廠中領著微薄薪水的工人,卻傾巢而出繼續支持川普,這個滑稽唐突口不擇言、人生歷程劣跡斑斑的老商人,依舊是他們的救世主。
要不是新冠疫情死了二十餘萬人、喬治.佛洛依德激發了黑命貴運動,那些城市的菁英、利益已經在去全球化中嚴重受損的金融集團,以及受不了白人至上言詞羞辱的少數族裔,不會積極地跑出來投票,拜登恐怕仍將步上希拉蕊的後塵。
川普四年前的勝利與比他早十個月當選的蔡英文的首次勝利,幾乎是同一個故事的不同翻版。同樣都是一群在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浪潮下利益受損、階級滑落的勞工群體,卻被一個基於排外種族主義的浪潮所捕獲、所席捲,錯誤地走上了以仇恨動員為內核的右翼民粹主義路線,並反諷地都找到了一個徹頭徹尾的資本家,作為他們的領袖。
蔡英文的首次當選,即是循著如下軌跡達成的:在全球化的浪潮依舊風起雲湧的時期,馬英九尋求推動與中國大陸簽署經濟合作協議,在此基礎上加入RCEP與TPP兩個超大型的區域自貿協定,但在第一個步驟都未完成前,卻一下掉入了兩岸統獨邏輯的陷阱。已經在貧富分化中陷入收入困境的年輕人,恐懼他的人生被鎖入無法脫身的貧窮,讓民進黨只藉由一場太陽花學運,即成功轉化為排外的、仇恨的國族動員,從而擊敗被刻意塑造出來的所謂「買辦通敵者」國民黨。
川普亦復如此,美國用新自由主義所搭建的跨國分工體系,塑造了美國去工業化的經濟格局,並導致了一個完全被犧牲、拋棄的鐵鏽帶,居於其中被剝奪了未來想像的勞工,原應成為偏向左翼的民主黨的鐵桿支持者,但歐巴馬在那場金融海嘯中選擇挽救華爾街的巨鱷,卻將他們棄於不顧,其後意欲接棒的希拉蕊仍然無視於他們的憂慮與痛苦,終於讓一個高喊將工廠搬回美國的老頭,攫虜了他們的心。而川普的勝選敘事中,中國就是鐵鏽帶生鏽的元凶,就是必須懲辦的罪魁。
這個敘事依然是美國的主旋律。全球化造成的積重難返的懸殊貧富與階級分化問題,被神奇地轉化成種族矛盾與排外主義。亦即,原始的左、右階級矛盾被刻意塗抹而消失了,卻以種族與國家鬥爭的臉孔回到政治較量的中心!最反諷的是,作為剝奪者的資本家代表不但逃脫了責任,還意外變成了底層無產者、沒落中產者的英雄。
而民主黨四年前以迄於今年,所以一再地被這群白人勞工所怨恨並且毫不猶豫地拋棄,是因為民主黨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左派,它自始即缺少一套社會主義綱領,它不是英國工黨、德國社會民主黨那樣的為勞工奔走的左派,而只是文化意義上的左翼,是被謔稱為左膠、或魚子醬左派的那種表裡不一的派別,其內在是純粹的自由派,與試圖顛覆或改造資本主義的左派,毫不相干。
然而,這樣的文化左派卻忙著主導各項解放議題,從同性婚姻、變性欲,到墮胎,都完全背離了依舊生活在福音裡白人勞工的價值與嚮往。他們認為,他們心中的那個旑旎、靜謐、純樸的美國,已經被民主黨徹底篡奪,民主黨不只在經濟上拋棄了他,還在價值上激怒了他們,這就是何以他們堅決不讓川普離開白宮,要求川普力抗到底的源頭。
這一股完全看不到消退勢頭的力量,勢必讓拜登無法展開他自己的議程。亦即,拜登必須繼續懲罰中國,必須採取一切必要的手段迫使那些外移多年的美國企業將工廠搬回美國,並且在軍事上矢志不渝地與俄羅斯、中國對抗,否則他將在國會及未來的選舉中,遭到不可測的挫敗。
很顯然,拜登無法真正回到他所想要的多邊主義,美中之間也未必就會立即出現緩和,而台灣也將依舊坐穩美國抗中戰略棋子的角色,美國再也回不去那個已經逝去甚久的優雅而深謀遠慮的美國,民進黨仍然會是美國的寵兒,既不會孤獨,更不會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