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民主選舉三大殺手------尼溫、丹瑞、欽鈕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緬甸民主選舉三大殺手------尼溫、丹瑞、欽鈕
2020-11-02 07:00:00
A+
A
A-

緬甸曾是亞洲民主的先行者,但就算是執政者非軍方民間政黨,軍方仍然握有實權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圖片取自網路)

 

緬甸民主選舉三大殺手------尼溫、丹瑞、欽鈕

 

作者/梁東屏

 

緬甸將於十一月八日舉行大選投票,這是繼上次大選於二零一五年以來該國第二次舉行公平自由的選舉,再上一次則已經是一九九零年的事了。也就是說三十年以來,緬甸只舉行過兩次真正的民主選舉,主要的原因就是緬甸先後出了三個民主選舉殺手------尼溫、丹瑞以及欽鈕。

 

其實,緬甸在獨立之前是被老牌民主國家英國殖民統治,所以對民主選舉並不陌生,一九四八年獨立之後,也分別在一九五二年、一九五六年以及一九六零年舉行過三次民主選舉,選出自己的議會及領導人,當時更是東南亞甚至亞洲的民主先行者。

 

但這個輝煌的歲月到了一九六二年就產生了變化。一九六二年三月二日凌晨,尼溫將軍派出部隊及坦克進入當時的首都仰光市,佔據了包括總統府、議會大樓在內的政府單位,以及所有內閣成員的住家。當天黎明之前,尼溫已經完全掌控了局勢,總統曼溫芒、總理吳努以及十一名閣員遭到逮捕並送往拘留,另外有四十多名國會議員也被捕。

 

尼溫當時宣稱,由於緬甸已經瀕臨政府與少數民族地方武力爆發內戰的邊緣,所以他才不得不發動政變。之後就是長達二十六年的一黨專制統治,期間沒有舉行過任何真正的選舉,唯一的一次也是強迫人民投票給他所屬政黨「緬甸社會計畫黨」的假選舉。

 

一九八八年時,緬甸發生著名的「88起義」,這次橫掃全緬的民主運動促成了尼溫在當年七月二十三日倒台。但就如同許多民主運動一樣,其實也是給其他野心政客提供了上台的梯階。這次,發動兵變的是紹芒將軍、丹瑞中將以及欽鈕准將,他們之後成立了名為「恢復國家法律秩序委員會」的軍政府,並且承諾會舉辦選舉還政於民。

 

這幾位將軍確實遵守了承諾,於一九九零年五月二十七日舉行了大選,總共有九十三個政黨參加。這個選舉的本身還算自由公平,問題是,他們之所以決定舉辦大選,是因為他們以為自己的「國家團結黨」可以贏得多數席次。結果卻沒料到翁山蘇姬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全民盟)」竟然贏得壓倒性勝利,在國會全部四百九十二席中狂掃三百九十二席,佔了百分之九十,「國家團結黨」只贏得十席。

 

據稱,當時紹芒主張遵守諾言,將政權移交「全民盟」。但不久之後,他的「恢復國家法律秩序委員會」主席之職就被剝奪。另一方面, 「全民盟」則不斷敦促「恢復國家法律秩序委員會」讓國會開議並組成政府,但軍政府根本相應不理,反而開始壓制「全民盟」以及其當選國會議員的黨員。

 

當時,負責情報部門的欽鈕一口氣逮捕了超過兩百名當選國會議員的「全民盟」成員,並且判以相當長的刑期。事實證明,丹瑞和欽鈕兩人的手段比起前任獨裁者尼溫更為兇殘陰狠。他們不但逮捕了數百名當選的國會議員以及各政黨領袖,還一直拒絕承認一九九零年大選的結果,然後就在這種態勢不明的情況下,以軍政府的結構繼續統治了二十年之久。也就是說從一九九零年直到二零一零年,緬甸沒有選舉、沒有國會,也沒有選出的政府。在這一段時間裡,許多當初當選為國會議員的人,也都先後過世了。

 

丹瑞領導的軍政府在二零一零年時舉辦了大選,一方面是藉這次大選直接廢止了一九九零年大選的結果。更重要的原因是,丹瑞已經藉由二零零八年時所修訂的憲法,確立了軍方在緬甸所佔據的「隱形」地位。簡單地說,從今以後,就算是緬甸執政者換成像如今的非軍方民間政黨,軍方仍然握有實權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藉以保證他自己退休之後可以安享晚年。

 

以現在來看,老謀深算的丹瑞確實達到了他的目的,只不過這一切,都是用犧牲緬甸的民主而換來。

緬甸曾是亞洲民主的先行者,但就算是執政者非軍方民間政黨,軍方仍然握有實權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圖片取自網路)

 

緬甸民主選舉三大殺手------尼溫、丹瑞、欽鈕

 

作者/梁東屏

 

緬甸將於十一月八日舉行大選投票,這是繼上次大選於二零一五年以來該國第二次舉行公平自由的選舉,再上一次則已經是一九九零年的事了。也就是說三十年以來,緬甸只舉行過兩次真正的民主選舉,主要的原因就是緬甸先後出了三個民主選舉殺手------尼溫、丹瑞以及欽鈕。

 

其實,緬甸在獨立之前是被老牌民主國家英國殖民統治,所以對民主選舉並不陌生,一九四八年獨立之後,也分別在一九五二年、一九五六年以及一九六零年舉行過三次民主選舉,選出自己的議會及領導人,當時更是東南亞甚至亞洲的民主先行者。

 

但這個輝煌的歲月到了一九六二年就產生了變化。一九六二年三月二日凌晨,尼溫將軍派出部隊及坦克進入當時的首都仰光市,佔據了包括總統府、議會大樓在內的政府單位,以及所有內閣成員的住家。當天黎明之前,尼溫已經完全掌控了局勢,總統曼溫芒、總理吳努以及十一名閣員遭到逮捕並送往拘留,另外有四十多名國會議員也被捕。

 

尼溫當時宣稱,由於緬甸已經瀕臨政府與少數民族地方武力爆發內戰的邊緣,所以他才不得不發動政變。之後就是長達二十六年的一黨專制統治,期間沒有舉行過任何真正的選舉,唯一的一次也是強迫人民投票給他所屬政黨「緬甸社會計畫黨」的假選舉。

 

一九八八年時,緬甸發生著名的「88起義」,這次橫掃全緬的民主運動促成了尼溫在當年七月二十三日倒台。但就如同許多民主運動一樣,其實也是給其他野心政客提供了上台的梯階。這次,發動兵變的是紹芒將軍、丹瑞中將以及欽鈕准將,他們之後成立了名為「恢復國家法律秩序委員會」的軍政府,並且承諾會舉辦選舉還政於民。

 

這幾位將軍確實遵守了承諾,於一九九零年五月二十七日舉行了大選,總共有九十三個政黨參加。這個選舉的本身還算自由公平,問題是,他們之所以決定舉辦大選,是因為他們以為自己的「國家團結黨」可以贏得多數席次。結果卻沒料到翁山蘇姬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全民盟)」竟然贏得壓倒性勝利,在國會全部四百九十二席中狂掃三百九十二席,佔了百分之九十,「國家團結黨」只贏得十席。

 

據稱,當時紹芒主張遵守諾言,將政權移交「全民盟」。但不久之後,他的「恢復國家法律秩序委員會」主席之職就被剝奪。另一方面, 「全民盟」則不斷敦促「恢復國家法律秩序委員會」讓國會開議並組成政府,但軍政府根本相應不理,反而開始壓制「全民盟」以及其當選國會議員的黨員。

 

當時,負責情報部門的欽鈕一口氣逮捕了超過兩百名當選國會議員的「全民盟」成員,並且判以相當長的刑期。事實證明,丹瑞和欽鈕兩人的手段比起前任獨裁者尼溫更為兇殘陰狠。他們不但逮捕了數百名當選的國會議員以及各政黨領袖,還一直拒絕承認一九九零年大選的結果,然後就在這種態勢不明的情況下,以軍政府的結構繼續統治了二十年之久。也就是說從一九九零年直到二零一零年,緬甸沒有選舉、沒有國會,也沒有選出的政府。在這一段時間裡,許多當初當選為國會議員的人,也都先後過世了。

 

丹瑞領導的軍政府在二零一零年時舉辦了大選,一方面是藉這次大選直接廢止了一九九零年大選的結果。更重要的原因是,丹瑞已經藉由二零零八年時所修訂的憲法,確立了軍方在緬甸所佔據的「隱形」地位。簡單地說,從今以後,就算是緬甸執政者換成像如今的非軍方民間政黨,軍方仍然握有實權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藉以保證他自己退休之後可以安享晚年。

 

以現在來看,老謀深算的丹瑞確實達到了他的目的,只不過這一切,都是用犧牲緬甸的民主而換來。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