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淇銘未來事件簿》蔡英文不要當扼殺新聞自由的劊子手 !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莊淇銘未來事件簿》蔡英文不要當扼殺新聞自由的劊子手 !
2020-10-23 07:00:00
A+
A
A-

難道趕走了白色恐怖後,竟然容許在台灣的土地上籠罩綠色恐怖嗎?(圖片取自網路)

 

蔡英文不要當扼殺新聞自由的劊子手 !

 

作者/莊淇銘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授)

 

長期以捍衛民主,捍衛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民進黨,在台灣的民主化過程中,得到人民的認同與支持,迫使國民黨開放了黨禁,開放了報禁,廢止了出版法的事前審查,開放了電子媒體。然而,民進黨執政後,一反過去的理想,卻在新聞箝制上,將手伸進電視台,影響新聞自由。

 

在立法上,強行通過反滲透法,法界直批綠色恐怖不亞於當年的白色恐怖。因為,反滲透法比當年的「刑法100條」的言論叛亂罪,其羅織罪名範圍更大,更廣,大開民主倒車。當年由於反對這個迫害言論自由的條款,學術界及社運界組織「100行動聯盟」,在街頭發動各種遊行抗爭,終於,廢除了刑法100條,還人民言論自由。

 

當時,我也參與各種抗爭,幾乎無役不與。由於當時是國民黨執政,當年參與抗爭的大多是民進黨現在的檯面人物及領導階層。這些人當年都將言論自由視為民主社會最重要的基石。伏爾泰說的: 「我雖然不贊成你的意見,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就是當時這些人琅琅上口的名言。

 

近日來中天新聞台要被民進黨關台的新聞甚囂塵上,對如此嚴重扼殺新聞自由的作為,本以為民進黨這些長期以捍衛言論自由為民主核心價值的人士,會站出來發言表達不該關台;沒想到,這些人竟然好像從空氣中消失,沒有一點聲音,甚至在媒體問他們對此事件的看法時,都噤若寒蟬。難道台灣為民主人權犧牲的這麼多人士,趕走了白色恐怖後,竟然容許在台灣的土地上籠罩綠色恐怖嗎?

 

還好,看到人稱「公道伯」的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出來說話了。他指出,扼殺媒體,傷害新聞自由,是很嚴重的事情,不要讓台灣淪為「一言堂」。這句話對長期批判對岸新聞處理是「一言堂」的民進黨,可說是極大的諷刺!民進黨能不愧乎?

 

有同學問:關新聞台為什麼那麼嚴重?跟同學說: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禁止美國國會制訂任何法律,剝奪言論自由及侵犯新聞自由。因為,言論自由跟新聞自由是民主的兩大基石。同學再問:言論自由是普世價值的基本人權,我能瞭解。但是,為什麼美國要以憲法的高度來保障新聞自由呢?回同學說:因為,新聞是言論自由的實踐。也就是說,沒有新聞自由,就沒有言論自由。因為,言論自由所要表達的意見,需要有媒體報導,才能實踐言論自由。要不然,你講得再多,再重要,沒有媒體報導,就沒有人知道,等於經由控制媒體扼殺了言論自由。

 

在一個多元化社會中,一個人的言論要能傳達讓社會知曉,那就需要媒體報導。早期是文字媒體,所以當年要打壓言論自由,就有出版法箝制報導內容及出版。也因此,才有當年的被禁止出版的「黨外雜誌」,在書報攤上偷偷賣,以傳播黨外言論。現在,電子媒體的傳播比重相對高很多,就要向電子媒體下手。同學說:我瞭解了,沒有新聞自由,不同的意見,就無法傳播出去,就是扼殺了言論自由。跟同學說:不只這樣,民進黨在野時常常批評國民黨黑箱作業,剝奪了人民「知的權利」,現在如果民進黨執政錯誤,結果新聞不能播出,那是不是也剝奪了人民「知的權利」?所以,捍衛新聞自由就是捍衛言論自由及人民知的權利。

 

也因此,前總統陳水扁才會站出來,捍衛新聞自由,呼籲政府不要扼殺人權。他的道德勇氣與對民主價值的堅持,如暮鼓晨鐘,希望民進黨人士應有所省思。另外,民進黨王世堅議員對新聞自由的堅持與勇敢的發聲,也讓人感動。

 

相對的,看到在監察院設置了國家人權委員會的陳菊院長沒有任何聲音,則叫人搖頭嘆息。試看,「監察院為落實憲法對人民權利之維護,奠定促進及保障人權之基礎條件,符合國際人權標準建立普世人權之價值及規範,設國家人權委員會。」這段設置要旨,很清楚的,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及知的權利都是基本人權,而落實言論自由及知的權利的新聞自由權利要被扼殺,身國家人權委員會的主委卻沒有任何聲音,真不知,午夜思維,陳菊跟自己多年捍衛言論自由及人權的良知,如何對話?

 

 

作者簡介

莊淇銘,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士、美國俄亥俄大學電腦碩士、美國路易絲安娜大學電腦博士。現任智多新協會會長、台北市研考會委員、台北縣資訊委員會委員、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暨教育經營管理研究所教授。

 

自小成長不愛讀書,翹課離家出走是家常便飯。高中上夜校,大學考三次,最後終於考上成大。當兵期間,頓悟學習重要性,真正開始收心學習。

 

擔任過開南大學創校校長、高雄市立空大校長,以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三校校長、考試院典試委員、中華民國多媒體英語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榮譽理事長。

 

45歲開始鑽研快速學習法,致力於學習效率研究,每年受邀演講場次200場以上, 專業知識領域達23種之多。除了是電腦專家外,可以講10種語言,是語言專家、社會觀察家、創新思考、生命教育、生死學及兩性關係作家。 

難道趕走了白色恐怖後,竟然容許在台灣的土地上籠罩綠色恐怖嗎?(圖片取自網路)

 

蔡英文不要當扼殺新聞自由的劊子手 !

 

作者/莊淇銘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授)

 

長期以捍衛民主,捍衛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民進黨,在台灣的民主化過程中,得到人民的認同與支持,迫使國民黨開放了黨禁,開放了報禁,廢止了出版法的事前審查,開放了電子媒體。然而,民進黨執政後,一反過去的理想,卻在新聞箝制上,將手伸進電視台,影響新聞自由。

 

在立法上,強行通過反滲透法,法界直批綠色恐怖不亞於當年的白色恐怖。因為,反滲透法比當年的「刑法100條」的言論叛亂罪,其羅織罪名範圍更大,更廣,大開民主倒車。當年由於反對這個迫害言論自由的條款,學術界及社運界組織「100行動聯盟」,在街頭發動各種遊行抗爭,終於,廢除了刑法100條,還人民言論自由。

 

當時,我也參與各種抗爭,幾乎無役不與。由於當時是國民黨執政,當年參與抗爭的大多是民進黨現在的檯面人物及領導階層。這些人當年都將言論自由視為民主社會最重要的基石。伏爾泰說的: 「我雖然不贊成你的意見,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就是當時這些人琅琅上口的名言。

 

近日來中天新聞台要被民進黨關台的新聞甚囂塵上,對如此嚴重扼殺新聞自由的作為,本以為民進黨這些長期以捍衛言論自由為民主核心價值的人士,會站出來發言表達不該關台;沒想到,這些人竟然好像從空氣中消失,沒有一點聲音,甚至在媒體問他們對此事件的看法時,都噤若寒蟬。難道台灣為民主人權犧牲的這麼多人士,趕走了白色恐怖後,竟然容許在台灣的土地上籠罩綠色恐怖嗎?

 

還好,看到人稱「公道伯」的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出來說話了。他指出,扼殺媒體,傷害新聞自由,是很嚴重的事情,不要讓台灣淪為「一言堂」。這句話對長期批判對岸新聞處理是「一言堂」的民進黨,可說是極大的諷刺!民進黨能不愧乎?

 

有同學問:關新聞台為什麼那麼嚴重?跟同學說: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禁止美國國會制訂任何法律,剝奪言論自由及侵犯新聞自由。因為,言論自由跟新聞自由是民主的兩大基石。同學再問:言論自由是普世價值的基本人權,我能瞭解。但是,為什麼美國要以憲法的高度來保障新聞自由呢?回同學說:因為,新聞是言論自由的實踐。也就是說,沒有新聞自由,就沒有言論自由。因為,言論自由所要表達的意見,需要有媒體報導,才能實踐言論自由。要不然,你講得再多,再重要,沒有媒體報導,就沒有人知道,等於經由控制媒體扼殺了言論自由。

 

在一個多元化社會中,一個人的言論要能傳達讓社會知曉,那就需要媒體報導。早期是文字媒體,所以當年要打壓言論自由,就有出版法箝制報導內容及出版。也因此,才有當年的被禁止出版的「黨外雜誌」,在書報攤上偷偷賣,以傳播黨外言論。現在,電子媒體的傳播比重相對高很多,就要向電子媒體下手。同學說:我瞭解了,沒有新聞自由,不同的意見,就無法傳播出去,就是扼殺了言論自由。跟同學說:不只這樣,民進黨在野時常常批評國民黨黑箱作業,剝奪了人民「知的權利」,現在如果民進黨執政錯誤,結果新聞不能播出,那是不是也剝奪了人民「知的權利」?所以,捍衛新聞自由就是捍衛言論自由及人民知的權利。

 

也因此,前總統陳水扁才會站出來,捍衛新聞自由,呼籲政府不要扼殺人權。他的道德勇氣與對民主價值的堅持,如暮鼓晨鐘,希望民進黨人士應有所省思。另外,民進黨王世堅議員對新聞自由的堅持與勇敢的發聲,也讓人感動。

 

相對的,看到在監察院設置了國家人權委員會的陳菊院長沒有任何聲音,則叫人搖頭嘆息。試看,「監察院為落實憲法對人民權利之維護,奠定促進及保障人權之基礎條件,符合國際人權標準建立普世人權之價值及規範,設國家人權委員會。」這段設置要旨,很清楚的,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及知的權利都是基本人權,而落實言論自由及知的權利的新聞自由權利要被扼殺,身國家人權委員會的主委卻沒有任何聲音,真不知,午夜思維,陳菊跟自己多年捍衛言論自由及人權的良知,如何對話?

 

 

作者簡介

莊淇銘,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士、美國俄亥俄大學電腦碩士、美國路易絲安娜大學電腦博士。現任智多新協會會長、台北市研考會委員、台北縣資訊委員會委員、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暨教育經營管理研究所教授。

 

自小成長不愛讀書,翹課離家出走是家常便飯。高中上夜校,大學考三次,最後終於考上成大。當兵期間,頓悟學習重要性,真正開始收心學習。

 

擔任過開南大學創校校長、高雄市立空大校長,以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三校校長、考試院典試委員、中華民國多媒體英語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榮譽理事長。

 

45歲開始鑽研快速學習法,致力於學習效率研究,每年受邀演講場次200場以上, 專業知識領域達23種之多。除了是電腦專家外,可以講10種語言,是語言專家、社會觀察家、創新思考、生命教育、生死學及兩性關係作家。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