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樓空的大廈 1938年1月初,南京新街口圓環邊大樓下望,銀行和旅館人去樓空,尚未恢復營業,淪陷一個月的南京市,雖然市容稍微整理過,但仍然顯得蕭瑟異常。
空城南京
作者/徐宗懋圖文館
1938年1月初,南京城已淪陷一個月,雖然南京大屠殺受害者的遺體已大致清理完畢,城內仍散發一股莫名的淒涼感,猶如一座死城,死難者的幽魂似乎仍飄盪於大街小巷之間,實則隱藏著中國人抗敵不屈不撓的精神。
蕭瑟淒涼的南京街道 1938年1月初,南京新街口空空蕩蕩,市民不敢隨便外出。1929年起,國民政府將新街口一帶拓寬改建,成為南京市新的交通樞紐,便利的交通亦吸引眾多商家和企業前來,新街口迅速形成新興的商業中心。日軍佔領南京市後,人去樓空的新街口頓時沒落許多,與繁盛時期形成強烈對比,遠處的南京交通銀行大樓更顯孤寂。
英勇抵抗的痕跡 1938年1月初,南京市內做為中國軍隊防禦工事的建築,戰火洗禮過的城市,留下了中國官兵英勇抵抗的痕跡。
在1936年底,南京總人口為1,013,320人;南京淪陷後,依據偽政權警察廳實際調查的人數,1938年底則是438,013人。對照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人數,南京淪陷後人口突然少了57萬多人,等於少了一半以上的人口。這減少的57多萬人中,有一部分跟著國民政府去了大後方,有一部分逃到鄉下避難。然而中國人重視自己的房產,通常戰後社會秩序恢復時,會儘快回來守住自己的房子。只是到了1939年底,南京人口僅回升14多萬人,這意味著消失的人口大部分永遠地消失了,他們去哪裡了?只有那些滿手鮮血的劊子手心裡知道。
04 民心驚惶
1938年1月初,南京鬧區一片冷清,城市淪陷的一個月間,戰爭破壞的痕跡清楚可見,然而市民卻不見了人影,民心驚惶可見一般。
05 玻璃震破的國立美術館
1938年1月初,南京國立美術陳列館主體建築未受破壞,但玻璃全部都震破了,這棟建築於1949年後改為江蘇省美術館,為江浙一帶的重要美術單位。
06 市中區外的小市集
1938年1月初,南京市區的邊緣,由於市中區進駐大量的日本軍隊,加上商店人去樓空,一般市民只敢前往市中區以外的小市集。
07 空空蕩蕩的南京新街口
1938年1月初,日軍佔領南京的第一個月,原本車水馬龍的新街口圓環,變得冷冷清清,除了日本佔領軍之外,整條街顯得空空蕩蕩的。南京人口大量外逃,或遭到殺戮,倖存者也嚇得不敢輕易出門。
08 南京鬧區的殘跡
1938年1月初,南京鬧區遭日軍炮火擊毀的建築。
09 重創後的南京中山門
1938年1月初,南京中山門遭日軍炮火擊毀,第一個月內沒有市民敢到這裡來,一片淒清。
日本軍醫小野正男隨著日軍進入南京城,素好攝影活動的他拿著相機,在城內四處拍照,留下大批南京淪陷後第一個月的紀實影像。這些照片流傳至今日,具有珍貴的文獻價值。
10 日軍扶植日僑工商發展
1938年1月初,南京淪陷第一個月就出現日文商店招牌,此時南京只有日僑142人,後經日本佔領軍大力扶植,三年間,南京工商日僑即衝破萬人。
11 佔領國民政府府邸
1937年12月,日軍佔領國民政府主席辦公室外,插上日本國旗,並在前方留影。
12 中山陵前的日軍
1938年12月,兩名日本軍人站在中山陵孫中山先生墓碑前,顯露傲慢的神色。
★★★ 圖文版權所有,須經《優傳媒》同意才能使用
作者簡介
徐宗懋圖文館負責人徐宗懋先生從事記者二十年,近年極力耕耘世界近代歷史影像,推動中華民族精神教育和文化研究工作。過去曾在前線採訪過以巴衝突、美國轟炸利比亞、薩爾瓦多內戰、尼加拉瓜內戰等。目前是新世語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出版品以徐宗懋圖文館(臺灣)、秦風老照片館(中國大陸)為品牌。收藏珍貴歷史事件老照片,推廣老照片為近代歷史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倡議新的歷史影像革命,堅持藉由歷史原件的搜集,呈現給讀者最高畫質的視覺知識饗宴,並透過對歷史的敬畏,與品質的追求,加上對工作無限的熱愛,以堅定的步伐,在歷史圖像的出版上,走出一條精彩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