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花園」拉巴特的另一面,令人興「零落依草木,萬事隨轉燭」之感。(圖片取自網路)
作者/程富陽
當全球世紀「冠狀病毒」確診率飆高達4千萬例,死亡人數逾110萬,且整個歐洲更掀起另一波疫情高潮之際,台灣的目光,卻只能把焦點置於臺灣空域的上空。一齣由美國主導的「美中博弈」,自從其把博弈中的主戲分鏡轉到台灣後,台海儼然已成了國際評論家口中,那最具軍事衝突的地域了。
當前形勢是,中共軍機一波波持續在臺灣設定的防空識別區來去自如,台灣則陷於是否以軍事行動回應其軍機擾台的進退維谷之中,而美國則趁機推銷他欲把台灣裝扮成帶刺的「豪豬」防禦戰略。於是乎,一場隨時都可能肇生的軍事危機氛圍,正在兩岸的台海間洪波湧起。
美國總統川普,在還剩不到2週就即將舉行的總統大選中一直處於於民調落後的一方,因此只能以「死馬當活馬醫」的伎倆,一方面玩起他於一週內從染疫到復甦那如好萊塢科幻片中的美國英雄形象戲碼,以爭取選票;另一方面則覬覦在臺海間,能掀起他所期盼的軍事衝突,讓他得以以戰爭教父的角色來運籌有利於他的選情佈局。
當中共上週(13~17日)在臺海的金門空域連續實施5日軍演時,無獨有偶的,美國也傳出川普將在近日對臺宣佈一個「十月驚奇!」的兩岸政策。於是乎,台獨人士正翹首企盼這天外飛來的「禮物」,是否就是承認「台灣」,而忽略果真屬實,面臨的更可能是一場「橫禍」。
台灣因全面向美國傾斜,導致台海緊張的局面,到底是對是錯?時間終究會給出答案。今日,我們不妨藉旅覽位於中東摩洛哥首都,號稱「北非花園」的拉巴特,看是否可沖淡幾分美中台這齣陸續登場的「新三國志」緊張氣氛?
清真寺、拜叫聲、宣禮塔、蒙紗女性、沙威瑪、阿拉伯飛毯、回教徒、恐怖主義、塔利班、蓋達、基地組織,還有令人聞風喪膽的「IS」。很多人對國際間一向處於熱點的中東事務之理解,大都僅止這些詞彙。
更多人可能忽略了,位於北非地中海西南出口,實際掌控著「直布羅陀海峽」通大西洋咽喉的摩洛哥,也是中東22個國度中的一個。它的國境海岸線達1千7百多公里,北部緊依地中海,中區綿亙峻峭山脈,南邊接鄰撒哈拉高原,由於斜貫全境的阿特拉斯山脈阻擋了撒哈拉沙漠熱浪的侵襲,終年氣候宜人,花木繁茂,不但素有「烈日下清涼國土」之稱,還享有「北非花園」的美譽。
「拉巴特」為摩洛哥首府,人口近2百萬,起建於公元12世紀的「穆瓦希德王朝」;隨著時代更替,除了現存18世紀所建的麥地那老城,如烏達雅城堡和舍拉廢墟古蹟名勝外,其餘早已灰飛煙滅,舊亂擁擠不堪。而位於新城區如拉巴特王宮、穆罕默德五世墓等,則是在1912年該國淪為法國保護國時所興建的;此區市容清雅潔凈,街道也頗寬闊,遺跡維整有序。行走在這新舊城墎其間,頗有幾分「零落依草木,萬事隨轉燭」的情境。看來,人與物都是一樣,絲毫禁不起時間殘酷的考驗。
筆者對拉巴特市內起造於12世紀晚期的「哈桑塔」,印象特別深刻。此塔建造正逢摩洛哥歷史上最鼎盛的「穆瓦希德王朝」,其目標是打造自回教七世紀建教以來全世界最大的伊斯蘭教宣禮塔。可惜功敗垂成,塔尚未竟成,王朝已然傾頹;時至今日又過去了8百年,依舊無力完工。看著它宏偉凋殘互存的模樣,不免令人興泛一股「無限別魂招不得,夕陽西下水東流」的觸感。
摩洛哥因一戰前被法國殖民,身為首都的拉巴特,自然帶著濃濃的法式中東氛圍。筆者既「走馬」城中舊區的昔日斑駁,也「看花」般遊歷它市景新區的現代風華,對這個中東邊境與地中海西陲的都市,能實境親澤它的滄桑與榮華,只能說是運氣。
我想,戰爭與花園,人們若有自由選擇的權利,當不至於「蠢」到選擇前者作為自己行旅人生的目標。然而,在國際利益,大國博弈,及充滿政客的野心與計算下,實在輪不到平常百姓來決定。歷史屢屢驗證著,有資格在戰爭與和平做選擇的,總是少數的權力者。昔日的巴拉特命運如此,今日在強權環視下的台灣又何嘗不是如此!(待續)
作者簡介
程富陽,退役上校,先後畢業於政戰學校、約旦民間「穆塔爾大學軍事教育研究所」、中華民國「國防大學國際戰略研究所 」,及約旦皇家軍事陸、戰院。曾任國防大學共教中心主任,目前仍於該中心任教。著有《現代戰爭軍事新聞趨勢》、《從非傳統安全看兩岸安全戰略的演變與展望》、《中東情勢暨國防安全專書》,以及《富陽隨筆第一~三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