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
10月9日中國時報論壇胡瑞舟將軍投書,研判中國大陸可能在南海劃設防空識別區,推測劃設臺海防空識別區相對機率較高。筆者對此抱持異議,謹此分析相關要素條陳如次,祈請先進參考不吝指正。
自從2013年11月23日中國大陸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後,各方傳言北京勢必隨即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但歷經數年,只聞樓梯響,為何此等臆測落空?
其實各界並不理解,當初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係因大陸所主管之上海飛航情報區空域,向海延伸涵蓋範圍較小,對過境民用飛航活動掌握程度,不足以分辨混跡其中之外籍軍機飛航活動。因此中國大陸劃設防空識別區,要求民用航空過境飛航,須事先申報飛航計畫,並配合實施辨證,以利共軍戰機對外籍軍機,進行攔截反制與防禦應對。
至於胡文所稱未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之各項因素,其實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雖在初期引發評議,但各國民航機構與個人飛航活動,目前都依要求申報,實際運作狀況良好並無意外,劃設經驗教訓絕無負面效應。
以南海島礁主權爭議,相互比鄰管轄困難為未劃設防空識別區之理由,此恐誤解防空識別區本質,而且東海防空識別區就已證明,即或各方防空識別區相互重疊,亦可相安無事各自運作無礙。至於認定南海行為準則即將簽署,恐怕太過樂觀,而且此亦與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無涉,協商進程若未論及禁止劃設防空識別區,就可證明兩者間並不存在因果關係。
至於強權以實踐「航行自由」為口實在南海興風作浪,由於防空識別區係針對民用航空機構與個人,要求其申報飛航活動,以利辨識軍事活動,對於避免誤解誤判,其實具有正面助益。
大國厚顏無恥自以為是地在南海恣意作為,並未獲得域內國家扈從,不過證明帝國主義嘴臉,就算針對劃設防空識別區有所反應,所採措施不會超過目前所為,北京豈會放在眼中?吾人在臺慣於對華盛頓察言觀色,認為其有所反應事態嚴重,但仔細想想不過是狗吠火車,無法改變任何事態發展。
因此歸根究底是否劃設防空識別區,端視能否掌握民用航空資訊而定。就南海來說,三亞與香港飛航情報區所確知之民用航空資訊,與共軍觀通資訊通聯,足以辨識南海外籍軍機飛航活動,北京就無可能劃設防空識別區,相同道理亦適用於臺海空域。
目前臺海民用飛航活動,北京都能充分掌握。目前共機在我防空識別區西南角密集活動空域,其中共計有R200、G581以及G86三條國內航路,再加上M750、A1、J1、L1以及T1等五條國際過境航路。前述航路分別在OLDID、ELATO、ENVAR以及KAPLI多個管制點進出臺北飛航情報區,同樣在DADON、COMBO、EXTRA、KADLO以及CYRUS管制點,民用航班可能進行航道轉換。
共機挑選民用航空活動在如此複雜之空域內實施飛行訓練,正是刻意展現其對臺海空域情態掌握成竹在胸,實無必要再畫蛇添足,劃設防空識別區,另生枝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