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世事發展係仰賴掌握事理,而非依據狀況推演。
作者/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
兩岸關係不睦,台海軍事活動頻繁,情勢緊張之際,社會關切未來發展,此時各種專家學者對於台海若是開戰所作推測評估,都能受到媒體青睞,紛紛獲得重要版面加以報導。人心不安之際就會讓卜卦算命者大發利市,就預估戰爭來說,兵棋推演順勢成為推敲未來命運另類水晶球,恐已嚴重誤解兵棋推演真正本質。
在此必須嚴肅指出,在軍事方面使用模擬科技進行兵棋推演或是模擬演練,基本上可分成 Modeling(分析評估)、Simulation(仿真操作)以及Gaming(作戰推演)三種運用模式。
利用數學演算反覆推演特定場景之作戰效益,係屬於分析評估。使用模擬器具產生仿真場景,透過人機操作介面,訓練人員駕駛特定航機、艦船與戰甲車輛,進行跑道起降、靠岸停泊與射擊演練係屬於仿真操作。而運用資訊系統提供作戰圖像,磨練參謀組織作業程序與指揮官決心下達,則是屬於作戰推演。
在前述三種模式中,僅有分析評估兵棋推演,勉強算是具有推估預測效用。但所有此類推演都是在嚴格控制數學條件下,不斷運用計算機程式所產製亂數,並且適時調整各項參數,以便掌握到何種參數產生變化後,對於整體作戰效益會產生何種程度衝擊之敏感性測試。所有分析評估兵棋推演都是條件嚴謹、場景單純與規模有限,所以僅適用於小部隊接戰,根本就很難進行大規模複雜作戰場景之分析推估。
而仿真操作更只適用於訓練人員對於軍事系統之操作技能,毫無推估未來能力可言。至於勞師動眾編組完整所進行之作戰推演,其目的在於訓練人員理解參謀幕僚作業與指揮官指揮程序,磨練狀況判斷與作戰決心,絕對不是用來推估未來作戰成功機率;此種推演目的在於找出如何作必然會錯,但絕無可能確認如何作必然會對。
軍事作戰本來就充滿變數,開戰前實施兵棋推演與計劃作為,到真正開戰後,必然還是要隨時因應真實狀況發展隨時修正。只要細想戰場狀況瞬息萬變,絕對不可能按著作戰計畫照表操兵,就應該能夠理解,憑藉著某次作戰推演最終結果,就當作預測未來世事發展可能趨向,恐怕就會失之武斷。
其實在日本帝國海軍偷襲珍珠港前,兵棋推演結果都認為成功機會微乎其微;麥克阿瑟將軍揮軍進攻朝鮮半島,冒險登陸仁川另闢第二戰線,所有事前計劃作為階段實施兵棋推演,都認為登陸部隊必然會遭致迎頭痛擊,而兩棲艦艇兵力亦會深陷在高度潮差狹窄航道內動彈不得。但是就像多次戰史發展過程般,事前諸葛亮總是會與真正結果不一樣。
能夠事先推估到戰略態勢發展,並且提出數個階段應對步驟,世人都只注意到諸葛亮所提「隆中對」,但多半都未見到魯肅亦曾對孫權建議過「榻上策」。這兩份謀算都是具有宏觀戰略視野,真正能夠經國濟世循序落實之整體策略;其能前瞻世事發展係仰賴掌握事理,而非依據狀況推演。
吾人若因美軍推演涉入台海戰事多次落敗而感到悲觀,或因漢光推演擊沉共軍數十艘潛艦而莫名狂喜,其實都是完全錯認兵棋推演真正用途。若是認定推演能精準,直如不信蒼生信鬼神!
作者簡介
張競,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著述文稿課題廣泛,獲得讀者極多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