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富陽
近期因美台一系列的政治互動與往來,實已打破自1972年美國近50年來主張「一個中國」的兩岸政策。從2018年以來,不管中共如何強烈抗議,美國仍陸續通過一連串如《台灣旅行法》、《亞洲再保證倡議法》、《2019台灣保證法》及《台北法案》,以激化兩岸的對立。
緊接著又是繼上(8)月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訪台後,在美國國務院排行老三的次卿克拉奇,也於本(9)月17日假弔唁前總統李登輝的追思之名抵台。這更是自1978年美國與台灣斷交,副國務卿克里斯多福來台後,41年蒞台的國務院官員裡層級最高的一位。
這一連串的政治動作,表面上對美台關係像是向前跨大了一步,矇得臺灣執政的民進黨頓時一片喜氣洋洋,但很快他們也發現老美其實是包藏禍心,跟臺灣表面上的這些花言巧語,只是老美在與中國博弈中一招辣手摧心的棋譜罷了,但此刻卻似乎已自陷於騎虎難下的窘境之中了。
要知美國盡用一些冠冕堂皇的法案,逗得臺灣窮開心,實際上本只是一記「利而誘之」的空白支票;派遣一批高級官僚的蒞訪,根本就是一手「親而離之」的詐騙計謀而已。於是乎,美牛美豬趁機叩關,一批批的美式武器,從中東買主轉由臺灣一手買單,而更藉此逼使中共亦不得不在臺海空域以軍事威懾,嚇阻美國在臺灣議題上適可而止,警告臺灣當局勿陷入這場大國競技的戰爭迷霧之中。
面對中共軍機屢屢越過海峽中線,臺灣當家的心態自是色厲而內荏,從蔡總統呼籲中共勿挑起戰端,到國防部把國軍「第一擊」定義為「行使自衛反擊權」,顯然高層亦深知兩岸軍事實力的差距不小。但可笑的是,只要您打開臺灣電視,在一片「綠草如茵」名嘴嘴巴中吐出的,卻幾乎都是竊笑中共只是一隻紙老虎,抵不住美國強力一擊的無知言論;顯然民進黨長期使用的「1450」大內宣,已像慢性病毒,腐蝕了一般老百姓對真相的正確判斷。
就像我們今天要導覽土耳其的「特洛伊」,這個以「木馬屠城記 」而聞名的城市,其標誌的不僅是土耳其的歷史遺址,也不單是歐洲文化的搖籃,更是象徵世界文明的起源。它就像埃及的金字塔,中國的長城,細數歷史長河奔流的波濤與洶湧,闡述流失朝代更迭的痕跡與滄桑,陳展璀璨光輝與幽暗殘酷的無情歲月,但誰又能看出它是如何從偏僻海村走向世界舞台的真正原因。
詩人荷馬的史詩《伊里亞德》和《奧德賽》,開啟了世人對3千多年前「小亞細亞」文明起末興滅的探究與追尋。就世界史的價值而言,很多人認為這兩部史詩猶勝過中國的「春秋」與「左傳」,因為他們幾乎是揭開古希臘神話與人類戰爭、愛情糾纏世界的神秘鑰匙。
2004年,好萊塢拍了一齣《特洛伊戰爭》電影;把3千多年前那場因特洛伊城的二王子帕里斯,勾引了斯巴達國王美麗的皇后海倫(Helen),而引起希臘聯邦對特洛伊城圍攻了十年的戰爭史實片,拍得絲絲入扣。那場由好萊塢明星布萊德比特主演希臘聯軍第一猛將阿基里斯,與特洛伊第一勇士,被喻為「特洛伊城牆」赫克托(艾瑞克班納飾)獨挑對戰的驚天一幕,迄今,仍鮮明的留在筆者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在荷馬史詩《伊里亞德》一書中,記載了公元前1193年至前1183年,希臘人最後以「木馬計」攻陷了特洛伊城;但畢竟歷史太過久遠,長久以來對於特洛伊是否真實存在,一直都是西方歷史上的懸案。直到1871年德國業餘考古學家修利曼(Heinrich Schiemann),在達達尼爾海峽南方發現了特洛伊遺址,才使得這世人原以為只是稗官野史的神話,得到了實際的史實根據。
3千多年過去了,昔日「小亞細亞」的文明亮點,波瀾不驚愛琴海的滄海桑田,已找不到舊時的風華,留下的只是一堆堆傾頹的石壁與荒漠的雜草。土耳其當局甚至為了讓蒞此的觀光客不致太失望,特在1975年複製了一座四層樓高的假木馬供人憑弔。
在這些沈浮的歷史軸輪滾動中,我們到底是要撿拾那份「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的豁然,還是沈淪於那份「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的傷痛?在今日21世紀充滿大國博弈的國際紛爭中,到底誰才是真正躲在那尊木馬裡蓄意殲滅我們的敵人?也許此刻我們仍充滿了疑惑,但歷史終究將如待「特洛伊」一樣,肯定會給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待續)
作者簡介
程富陽,退役上校,先後畢業於政戰學校、約旦民間「穆塔爾大學軍事教育研究所」、中華民國「國防大學國際戰略研究所 」,及約旦皇家軍事陸、戰院。曾任國防大學共教中心主任,目前仍於該中心任教。著有《現代戰爭軍事新聞趨勢》、《從非傳統安全看兩岸安全戰略的演變與展望》、《中東情勢暨國防安全專書》,以及《富陽隨筆第一~三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