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迎美軍駐台 國民黨的戰術思維將讓自己泡沫化
作者/張陌
國民黨將在立法院提出公決案,要求蔡政府全力避戰,盡快促成台美復交、以及美軍駐台協防台灣。這是國民黨的政治攻防策略,但國民黨陷入以議事層次的思維,凌駕於兩岸總體關係的判斷,不僅將讓兩岸形勢更為波詭雲譎,也替自己的泡沫化,啟動了倒數計時。
國民黨的黨團總召林為洲說,兩岸關係在民進黨主政後日益惡化,已走向開戰邊緣。對共機繞台拿不出辦法,要示好拉不下臉,要示威又不敢。於是他提出解方:在美中之間徹底選邊,首先促成台美復交,其次是促請美軍派航母前來協防。
這與國民黨為了央視主播李紅一句求和說,即向海峽論壇告別的思維方式完全相同。亦即只著眼於短期的一點政治利益,忽略了這些舉止在長遠的兩岸走向上,可能出現的弊害。
國民黨已經拋棄了一個長久以來堅守的防線,即在兩岸關係上做一個真實利害的拱衛者的角色與立場。也就是說,國民黨是將兩岸關係奉為高於政黨利益的上位價值,而不將之作為獲取政治利益的手段。亦即,兩岸關係必須作為其存在與奮鬥的目的,而不是作為生存或牟利的工具。
這不只是兩蔣時期如此,蔣介石頂住美國要求其放棄一個中國立場的壓力,也要將金門砲戰打下去;即連李登輝執政的前期也是如此,以一個中國原則處理與塑造兩岸關係,也依然是李執政多數時期的上位綱領,直到他短暫地提出了兩國論以謀求再次連任但終於功敗垂成為止。馬英九重返執政後,此一追求也不曾有所減損,廿餘項協議就是在此默契之下,一項一項地簽出來。
但現在的國民黨,在台灣內部統獨形勢發生逆轉之後,禁不住誘惑或更精確地說熬不了被邊緣化的恐懼,一下子就棄守了上述的防線。它不只是不再為兩岸關係奮鬥或忍辱負重,反而塑造一些條件,想要拿著兩岸關係去營私,賺些蠅頭小利。
如果說,上次不讓王金平去海峽論壇屬於前者;林為洲說的這個公決案就屬於後者。王金平不去海峽論壇只是不要讓自己承受砲火,但請美軍駐台的公決案就已經是公然拿著兩岸政治商品,在選民的市場裡兜售。
這個公決案拿出來後,對岸的民意將如何看待或解讀台灣內部政治形勢?它勢必是:台灣內部不僅已無任何有效的、足以與民進黨抗衡的統一力量,反而只有兩個全力追求台獨的大小政黨,武統因此成了解決兩岸難題毫無疑義的唯一選項。
國民黨可以假裝對岸必能讀懂它的博弈策略,假裝北京可以理解它的用心良苦,假裝人家可以看清它此刻的艱難險阻。但就算對岸的一些智庫內的一小撮學者真作此想,為了國民黨的存續作了溫暖和善的解人,卻阻止不了十餘億人的怒火。
對於中國大陸多數的人民而言,國民黨此舉是將自己從一個自辛亥革命以降,具有救中國情懷與使命的民族政黨,變節為一個瑟縮邊陲一嵎以權謀私的政客團伙,那麼國民黨即不再為國民黨,其所代表的亦不再是中國之國民,而只是悖逆祖國的另一群叛徒而已。
這將是國民黨在整個兩岸關係發展上的合法性消失的一個重要轉折。國民黨將不再具有在兩岸之間提供任何解決方案的角色與地位,它的政治位階也將從中國未來歷史進程上的一個可能的價值提供者,萎縮成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泡沫玩家。
試想一下,邀請美軍駐台、讓美國航母進駐港口,對整個已經崛起並正在受到西方圍堵與攻擊的中國,意味著什麼?而這個方案的建言與擘畫者,名字卻竟然叫做「中國國民黨」。對於對岸廣大的、具有強烈民族意識的中國人民,這個仍然有著中國名字的政黨,怎能不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敵人,怎能不欲去之而後快?而當它最終退出歷史時,又將如何在史冊上被書寫?
這些都是國民黨以內部的戰術層次思考,去消費兩岸議題的惡性結果。當一個以中國為名、曾經想要解民於倒懸的政黨,丟掉它的理想之後,這些光怪陸離的提案將層出不窮,它的同志將只是一群不知為何而戰的烏合之眾,而它的消逝與殞落,也當然就為時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