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心跳聲—速寫雙連市場。
台北街頭美麗的風景線
作者/王惠珀
《前言》
退休的第一個月,報名城市速寫。當時的心緒是這樣的:年輕時太有思想,從憤青想到憤老,覺得不好,還是轉型為妙。可少小時候只愛科學,缺了文化細胞,怎往老文青跳?機緣一到,求藝郭正弘師,城市速寫就此起錨。
畏怯的心不是沒有,我跟老師表白:「想做的事很多,在職涯中被犧牲掉了。如今列了一份退休清單,習畫排第一項。因為不會畫,不曾畫,來請老師告訴我不能畫,讓我死心斷念,才能去玩別的。」
老師一愣,不知如何接腔,怎會收到這種學生? 這是我拿到學位後,第一次再當學生。
《有教無類》
城市速寫吸引我,很大的原因是我對台北這個城市是陌生的,學術生涯佔了我所有的時間,第一次去迪化街、西門紅樓,竟然是郭老師帶去速寫。
我的第一張習作是孔廟。大隱隱於市,這個位在喧鬧台北一隅的靜巷,是我不曾來過的地方。孔廟精雕細琢的廊沿以及屋頂的蟠龍、鳳凰,怎麼畫,我嚇傻了。
去碧潭寫生是帶著雀躍的情緒及回憶的。新店溪整治後,碧潭少了紛雜多了優雅。老師先示範,我們跟著寫生。老師修飾我的初稿時,忙著循循善誘:「妳下筆有個性,有故事…。」都這樣說了,能不畫嗎,所以退休清單的第一項沒有被我槓掉。壯膽將作品貼上臉書時,朋友說:「畫得很棒,尤其是那兩隻飛鳥!」……@#%!……那兩隻飛鳥是老師加上去的! 圖二
孔廟、碧潭及大稻埕淡水河。
《溫馨的記憶》
二年下來,每週一次的城市速寫讓我踩遍了大台北。摸蛤兼洗褲,退休清單的第二項: 搭捷運認識台北,也實現了。我們畫盡了台北市的古蹟,陪我成長的每一個建築: 總統府、西門町、台北市政府、新公園中廣電台…都成為紙上記憶。公園號酸梅湯是北一女學生的共同記憶,再去時,是50年後老師帶著去速寫了。少了高中時期每天進出的台北車站,則有些失落感。圖三、圖四
中山堂、新公園中廣、西門紅樓及公園號酸梅湯。
中正紀念堂、鐵道博物館及舊台北市政府。
《美的建築 不美的主人》
北一女位在博愛特區總統府旁,像依偎在父母腳邊的小公主。高中時跟她結緣,受盡呵護,天之驕女覺得天經地義,沒正眼瞧過父母。直到今天坐在凱道邊與她對望,才覺得她真的很美。不美的,是屋頂下817萬人的姆媽,其他人的晚娘.......。
總統府前的廣場很大,拒馬一字排開。我們坐在凱達格蘭大道邊上,與總統府廣場還隔著重慶南路與停車場。剛要下筆作畫,安檢人員就上前盤查,我腦袋浮起一女中學生們不久前拍的video,藉著打油詩怨唱,三年的青春就在與拒馬的糾結中,飛逝了。Those were the days,令人感慨,美好的台灣屬於過去,屬於十五歲時候的我。圖五
歷史博物館、總統府及台北101。
時移勢易,現在的時事很煩人,學畫正好填補當下的失落與無力感。去自來水博物館寫生時,這巴洛克式建築「迎向燦爛」的姿態很鼓舞人心,我也跟著雀躍起來。圖六
台北故事館及自來水博物館。
《美麗的風景線》
台北市這二十年來的變化不多,可以說沒有進步,耐看的,有氣質的,多是舊式建築。但透過老師的眼睛及指點,給街頭巷弄間不起眼的實境注入了活潑而多元的人文景觀。圖七
菸酒公賣局、中山基督長老教會及清真寺。
我特別喜歡畫市場熙來攘往的人物動態、巷弄間擁擠的透天厝、以及櫛次鱗比掛著的招牌,那是接地氣的台灣的心跳聲。坐在37°C的騎樓下,陷在成排的摩托車陣中,擷取著生氣盎然的圖像,城市速寫給科學家的我添了色彩,是個很棒很開心的體驗。得向老師致敬,教我用不一樣的態度看世界,原來世界的景色這麼美。圖八
艋舺星巴克、大稻埕佳興魚丸店及赤峰街巷弄。
《都市傳奇》
記憶是保存價值認同感的一種方式。大四那年藥學實習時與台大醫院結緣,算來快五十年了。母親的青春歲月在此度過,還寫過回憶錄《我與台大醫院的三層姻緣》,算來也有九十年了。如今坐在捷運出口一隅,混跡摩肩擦踵的過客間,平心靜氣的畫張美麗的巴洛克式醫院,備感幸福。
老師看到我落款「像菜市場的台大醫院」時,額頭三條線,說:「可以不必太寫實。」「反映心境啦,老師!分散醫療一直是我的理念,這樣寫是反映我對台大醫院美好記憶的失落感。畫畫不夠寫實,只好落款表心思啦!」老師說:「那妳在醫院階前再畫上一百個人。」同學在旁說:「嗯,加二十部摩托車。」「……@#%…我畫的是不能寫實的台灣畫啦!」
我們曾坐在繁忙的忠孝東路與光復南路口騎樓,畫斜對街的大巨蛋。三年後再走過這裡時,龐然怪物看來沒啥變化。大巨蛋跟柯P像連體嬰,成為台北東區的標幟。我在想,得把柯P送走,大巨蛋才會有未來。毋乃民主不是我說了算,年輕人的抉擇與我不同,而我只有一票。想不出答案前,先為不美的台北都市傳奇記上一筆再說。圖九
都市傳奇-像菜市場的台大醫院、2016年及2019年的大巨蛋。
《彩繪人生》
就這樣,郭老師引入門,為我開了竅。從年輕的老師身上我領悟到兩種態度:退休才開始第二春不嫌遲。還有,我只知當嚴師,不知有教無類,實在不是個好老師,還好不會再誤人子弟了。圖十
台北街頭彩繪人生,老師畫學生速寫淡水馬偕教堂之背影。
作者簡介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