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蕃紅花城」裡,絕對看不到二十世紀後新穎摩登的飯店,整個老城區裡全是古蹟。
作者/程富陽
當中共飛機連月來不斷藉軍演在臺灣上空「溜達」,臺灣當局只能氣急敗壞的繼蘇大院長的「掃把反共論」之後,再由國防部長接力宣示不惜戰至「一兵一卒説」,以示臺灣護主權的決心。但不管口頭如何氣壯山河,總不免流洩出一副「色厲內荏」的眼神來;因為咱們這些大人物講話的信心與底氣,幾乎都是來自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國大叔是否派兵協防?
美國為了「美中博弈」勝負棋局,隻手掀起全球「拉幫結派大戰略」:在印太地區操弄中印互相廝殺,在南海地區支持越南、菲律賓與中共針鋒相對,在東亞地區煽動日本擴大釣魚台爭端。至於在臺海,則由麻吉妹小英領銜當綱,一方面加強對美軍購以抗共,一方面以「國安五法」與「反滲透法」阻隔兩岸交流,而美艦更頻頻穿梭臺海以監控共軍舉動;一時之間似有硝煙彌漫,戰鼓頻催,軍事衝突一觸即發的味道。
但所謂:「日頭赤炎炎,隨人顧性命。」真到了緊要關頭,大家還是得權衡得失,以自身整體利害為重。於是中印邊境衝突只能「但見木棍飛,不聽砲彈響」;南海爭端只能「鬥而不破,邊走邊看」;釣魚台衝突只能「各自巡航,各説各話」。只有臺海方面,小英妹妹竟抱定一副「非美莫嫁」的姿態,把在國際間幾已成為「笑柄」的川普先生,視為「如意郎君」!
至於上週兩岸鬧得沸沸揚揚的國民黨是否率團參加「兩岸海峽論壇」一事,說白了,只是美國在「美中博弈」中,為免其對中共的圍堵策略受到破壞,自不樂見兩岸有「和合」的氛圍,以致對台海紛爭有以操弄罷了。果不其然,中國大陸央視的李紅「求和事件」一出,國民黨立刻掉入陷阱,宣佈退出可能緩解兩岸目前緊張情勢的「海峽論壇」;而小蔡,總算能向老美有所交代,至於老美自然稱了心意,暗自竊喜;而中共面對此景,亦只能徒呼奈何。國民黨呢,則被賣了還不知道,只能像小孩子一樣,直生「悶氣」,令人夫復何言!
殊不知,在這齣「一桃殺三士」的戲碼中,美國才是那背後的「影舞者」。就算沒有「李紅事件」,也斷然有李白、李黑、李黃事件不斷橫生風波,讓國民黨陷入「迷宮」而不知所措。只可惜在這齣戲中,有人諳計謀,有人裝傻瓜,有人隨風起,有人真糊塗,於是美國對中共的「圍堵策略」得以在臺灣繼續演下去。
我們何妨離開這些繁雜勢局,藉遊覽離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堡」東方5百公里的蕃紅花山城(Safranbolu),來看這「不管世俗多變化,自持清樽自飲酒」的城市。土耳其語Safran是"蕃紅花"之意,Bolu則是"城"之意。這個昔日盛產「蕃紅花」的山城,因係位於土耳其安那托利亞中部,且被大量保留17世紀以後鄂圖曼時期的傳統建築,而於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粉牆、紅瓦、煙囪、木窗櫺、石板老街、傳統老工藝、青澀的天空、慢步調的悠哉,小鎮步道的鄉野氣氛,都直讓人想起杜牧《江南春》詩中那:「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意境;只不過山城飄蕩的盡是一股濃濃土耳其「咖啡」醇芳,而非中國江南那濃郁的「酒香」。
「蕃紅花城」早在13世紀開始,就是東、西方貿易商旅必經的驛站;也是17~19世紀期間,鄂圖曼帝國由伊斯坦堡到黑海地區的貿易中繼站。它就像大唐帝國絲路的玉門關:對中國而言,出了玉門關,就只見「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大漠孤煙;而對17世紀的土耳其而言,穿越「蕃紅花城」向東,即是一片神秘無涯的東方,頗有唐朝詩人李華《弔古戰場》那「 浩浩乎平沙無垠,敻不見人;河水縈帶,羣山糾紛⋯」的曲風。
民106年筆者於暮春之際踐履斯城,雖見「初陽」露臉,但肌膚仍感到一陣刺骨的寒冷;空氣中,頗泛有一股歌臺暖響,舞殿冷袖的溫差氣候。循蜿蜒的石板街道,可一路攀升到山城最高的希德爾立克山丘(Hidirlik Hill);在這裡登高望遠,可舊城區全景一覽無遺。
一幢幢依坡地緊簇著的紅瓦民宅,一座座尖塔四處聳立的清真寺,一頂頂覆蓋著圓頂的土耳其浴場,一盤盤散發著古樸且繽紛色彩的宅邸,一縷縷襯依著藍天遠山裊裊的炊煙。這正是位居土耳其黑海的「蕃紅花城」。倚高憑望,回顧一路走來的曲迴老巷,無論是啟始於14世紀的Kazdagli、Koprulu「清真寺」,或修整於1645年「蕃紅花城驛站」的商旅,抑或是闢建於1661年老宅的Arasta Kahvesi咖啡館,你會驚然發現你的一步一腳印,把這3、4百年前的歷史更迭,俱踩在足下,並得在山丘的高臺上,細細品味它的餘韻。
在「蕃紅花城」裡,絕對看不到二十世紀後新穎摩登的飯店。整個老城區裡全是古蹟,最年輕的住屋,少說也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至今,全區建築幾乎完整地被保留下來;在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後,更嚴格禁止任何改建。因此旅遊此地,可原汁原味地看到「蕃紅花城」十七、八世紀時的鄂圖曼式宅邸,正因為保留了最原始的鄂圖曼古老建築風格,讓它得以登上世界文化遺址的榮耀。
行走在這個數百年前的老城區,你總會莫名遄飛蘇軾《前赤壁賦》那:「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的思緒。
只是回到現實的世界,筆者此刻心裡想著,國民黨高層如能也來一趟土耳其的「蕃紅花山城」之旅,並站在高處看看這個幾世紀來「以不變應萬變」的城市標記,不知其是否會得到一些啟示,應莫管他人閒言閒語,堅持其向來追求和平的夙願參加這次的「兩岸海峽論壇」!(待續)
作者簡介
程富陽,退役上校,先後畢業於政戰學校、約旦民間「穆塔爾大學軍事教育研究所」、中華民國「國防大學國際戰略研究所 」,及約旦皇家軍事陸、戰院。曾任國防大學共教中心主任,目前仍於該中心任教。著有《現代戰爭軍事新聞趨勢》、《從非傳統安全看兩岸安全戰略的演變與展望》、《中東情勢暨國防安全專書》,以及《富陽隨筆第一~三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