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影.人》五道人生 哥哥走後,有感而發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焦點內容
書.影.人》五道人生 哥哥走後,有感而發
2020-09-18 17:25:00
A+
A
A-

 

作者/陳清玉

哥哥住在安寧病房的時候,與醫生有過一段充滿禪機的對話。
他問醫生:爲什麽我還賴在這裡不走,我的時辰已到了啊!
醫生回他:是否因為你塵債未清,「四道人生」的功課沒做完?
哥哥求醫生:我這麼痛苦,哪有心情寫作業。不如你給我一針,讓我解脫算了。
醫生趕忙說:我是醫生,是來救人,不是來取命的。自己的孽障,只能自己消。

哥哥無奈,只好認真面對人生最後的「四道」課題。

他先從簡單的「道謝」著手。

哥哥是工作狂,每天一早出門,不到深夜不歸家,週末常自動加班,與工人一起在工地日曬雨淋。家中事全丟給任勞任怨的妻子打理,兒女小時候習慣見不著爸爸。有一次,哥哥喝醉了酒提前返家,難得和兒女玩了場棒球遊戲,兒子在追思會上吐露,他童年曾有的心願,竟是希望父親多醉幾回,因為酒醉的爸爸不但可愛,還會陪他和姊姊玩。

哥哥向嫂子道謝,謝謝她的寬容、他病中對他無微不至的照顧;他感謝懂事的兒女,沒有對經常缺席的父親心生不滿;他感激愛護他的姊姊,在嫂子出國時全心全意照料他的生活起居,就連我這遠在他鄉只會乾著急的妹妹,他也不忘說聲謝謝。他那一聲聲氣若游絲的謝謝,道盡他對眾生萬物的不捨之情。

接著是「道愛」。

對於哥哥這一代的中國男人,「愛」是最難啟口的一個字,只能以迂迴的方式「示愛」。他對姊姊說:妳真可憐,一連要送走三個弟弟,可是我的老婆更可憐,她失去的將是共度一生的老伴。他跟我訴苦:我們家很窮,真的真的很窮喔,我走之後,不知妳嫂子怎麼過?我明知那是他病後的「胡言亂語」,依然哄著他:你放心,嫂子交給我,日後你孫女的學費我也包。他聽了彷彿鬆了口氣,但還是唸叨不停,我說,這樣好了,等過幾年我回台,買個姊姊附近的房子,邀嫂子同住,大家相互照應,好不好?他連聲說好,這才放下心來,不再提此事。我後來聽說,他跟不少親人都哭過窮,害得嫂子到處澄清,他們家沒有哥哥形容的那般「窮」。

生性節省的兄嫂,不僅衣食無虞,哥哥遺言,尚奉獻教會一筆不小的款項。晚年虔誠信主的哥哥,最大樂趣是替教會興建教堂。他拖著帶病之身,南來北往,不辭勞苦,剛蓋完一座教堂,正在緊鑼密鼓籌劃下一所的當口,卻撒手西歸。他走後數月,姊姊夢到他吃完晚飯,急著北上趕赴第二天的工程會。嫂子好奇,打電話詢問執事牧師,果然那日行事曆上列有哥哥的名字。沒有人知曉,哥哥的魂魄,是否仍在人間徘徊。但我衷心期盼有個他所嚮往的「天家」,容他在那兒蓋幾所教堂,開無數會議,精神抖擻地賡續他的人間志業。

他的「道歉」也讓人啼笑皆非。

他跟嫂嫂坦白交代婚後犯過的「錯誤」,嫂嫂並沒在意,陡然聽到「私生子」三個字,嚇了一跳,他生怕嫂嫂不信,慎重其事地說,不信妳問我妹妹,她最清楚這件事。結果未等嫂子質問,他先向我求救,他說,老妹啊,我年輕時喝醉酒,跟舊愛大概有過一夜情,後來好像生了孩子,孩子算來已是中年,至今還不認我這個生父,妳說該怎麼辦?我一聽就知他又犯了糊塗,他口中的舊愛我認識,如果哥哥的故事屬實,她絕不會一聲不響獨自把孩子帶大。我問哥哥有多久沒跟她聯繫,哥哥說至少二、三十年。我向哥哥再三保證絕無此事,我說就算你和她曾有「一段情」,嫂子也會原諒你的,你念念不忘這件事, 可見你心裡還惦記著她,可你想想,如果你們真的一起生活,好強的她,能像嫂子一樣縱容你嗎?哥哥想了一會,承認嫂子才是理想良伴。最後,他終於被我說服了,拍著胸口,不停地說,放心了,放心了,我沒有做過對不起別人的事!視頻中我見到骨瘦如柴的哥哥,一邊傻笑一邊拍著胸脯,鼻子一酸,眼淚跟著落下。

「道別」是最神傷的一道習題。

早在哥哥離世前,我就經歷了此生無法承受之痛。摯愛離開時,我措手不及,四道人生習題,幾乎繳了白卷。聽到哥哥住進安寧病房的消息,我暗暗發誓絕不重蹈覆轍,我要在哥哥清醒的時刻,好好跟他說再見。醫生的話只道出一半,不僅病人需做臨終的功課,親人一樣得繳告別的作業。我是過來人,深知家屬很難故作輕鬆地逗病人開心,於是演了齣「老妹子娛哥」的戲碼,透過視頻,天天陪哥哥憶舊抒懷,談天說笑,不著痕跡地跟他道謝、道愛、道歉與道別。我以為如此這般,便能了無遺憾地面對死亡。

但我還是低估了死亡的威力。當我親睹哥哥嚥下最後一口氣,隔著萬水千山,我在電話另一端,聲嘶力竭地喊著:哥哥,你好好走,不要怕,爸爸媽媽在天上等著你,還有大弟、小弟、還有⋯

世界在眼前旋轉,天地在心底崩裂,曾幾何時,天上親人的數量,幾乎趕上世間的家屬?

我想到爹娘閉目時,我不在跟前;兩個弟弟離世時,我沒見到最後一面;縱使我趕在摯愛臨走前,握住他的手,與他殷殷話別,但淚眼望著我卻不能言語的他,聽得懂多少我的告白?幸而混沌中我憶起最後離開肉身的是聽覺,於是狂撥電話給天涯海角的親人,從擴音機裡讓他們與我的摯愛一一告別。那是他與死神博弈間,我為他做的最後一件事,也是我負罪心靈的唯一救贖。

陪侍母親多年的老友,常懊惱錯過母親的最後一刻。我卻寧可相信,那是為人父母的一點貼心,不忍子女看著他們一點一滴地流逝,因那錐心之痛,將如影隨行一輩子跟隨,不管記憶是苦是辣是甜、還是酸。

 

哥哥離世前,與嫂子有過一番交心。嫂子問他:你這輩子那種角色扮演得最好?哥哥想都沒想,毫不猶豫地說:我是個好兒子。哥哥說的一點不錯,他自小是個乖孩子,即使受到冤屈,深怕父母憂心,也「逆來順受」,不像我和姊姊,孝而不「順」,只會跟父母唱反調。嫂子再問:你是個好父親嗎?哥哥遲疑了一下才回應:差強人意,還算合格。哥哥這話也說得過去,他雖在孩子小時侯失職,卻是個細心體貼,凡事為兒女著想的老爹。嫂子最後一問:是不是個好丈夫?哥哥搖頭擺手說不是、不是,我是個不及格的老公。嫂子笑不可抑:為什麼不試著好好做呢?哥哥一本正經地回答:因為我太自私了。

 

哥哥走後,我曾問嫂子,當初聽到哥哥告解是什麼心情。她說,第一個念頭是趕緊找到這「小子」,讓他們父子倆見最後一面。我再追問,不吃醋嚒?她淡定地答,人都要走了,有什麼好計較的。我聽了不禁默然,嫂子的寬宏大量可謂「諒道」,是「四道」以外的「加分」,也是最難破解的一道習題。當年我若像她一樣做足了功課,此刻一切都已放下了吧。或許,人生最後的這些課題,不論「四道」抑是「五道」,都應提前備妥,及時行之,才不致悔之嘆之,空留惆悵。

 

 

作者簡介

陳清玉,安徽省懷寧縣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新聞組畢業,為紐約聖若望大學圖書館學碩士。曾擔任前中華日報副刊編輯,現為紐約皇后圖書館編目館員。 

 

 

 

作者/陳清玉

哥哥住在安寧病房的時候,與醫生有過一段充滿禪機的對話。
他問醫生:爲什麽我還賴在這裡不走,我的時辰已到了啊!
醫生回他:是否因為你塵債未清,「四道人生」的功課沒做完?
哥哥求醫生:我這麼痛苦,哪有心情寫作業。不如你給我一針,讓我解脫算了。
醫生趕忙說:我是醫生,是來救人,不是來取命的。自己的孽障,只能自己消。

哥哥無奈,只好認真面對人生最後的「四道」課題。

他先從簡單的「道謝」著手。

哥哥是工作狂,每天一早出門,不到深夜不歸家,週末常自動加班,與工人一起在工地日曬雨淋。家中事全丟給任勞任怨的妻子打理,兒女小時候習慣見不著爸爸。有一次,哥哥喝醉了酒提前返家,難得和兒女玩了場棒球遊戲,兒子在追思會上吐露,他童年曾有的心願,竟是希望父親多醉幾回,因為酒醉的爸爸不但可愛,還會陪他和姊姊玩。

哥哥向嫂子道謝,謝謝她的寬容、他病中對他無微不至的照顧;他感謝懂事的兒女,沒有對經常缺席的父親心生不滿;他感激愛護他的姊姊,在嫂子出國時全心全意照料他的生活起居,就連我這遠在他鄉只會乾著急的妹妹,他也不忘說聲謝謝。他那一聲聲氣若游絲的謝謝,道盡他對眾生萬物的不捨之情。

接著是「道愛」。

對於哥哥這一代的中國男人,「愛」是最難啟口的一個字,只能以迂迴的方式「示愛」。他對姊姊說:妳真可憐,一連要送走三個弟弟,可是我的老婆更可憐,她失去的將是共度一生的老伴。他跟我訴苦:我們家很窮,真的真的很窮喔,我走之後,不知妳嫂子怎麼過?我明知那是他病後的「胡言亂語」,依然哄著他:你放心,嫂子交給我,日後你孫女的學費我也包。他聽了彷彿鬆了口氣,但還是唸叨不停,我說,這樣好了,等過幾年我回台,買個姊姊附近的房子,邀嫂子同住,大家相互照應,好不好?他連聲說好,這才放下心來,不再提此事。我後來聽說,他跟不少親人都哭過窮,害得嫂子到處澄清,他們家沒有哥哥形容的那般「窮」。

生性節省的兄嫂,不僅衣食無虞,哥哥遺言,尚奉獻教會一筆不小的款項。晚年虔誠信主的哥哥,最大樂趣是替教會興建教堂。他拖著帶病之身,南來北往,不辭勞苦,剛蓋完一座教堂,正在緊鑼密鼓籌劃下一所的當口,卻撒手西歸。他走後數月,姊姊夢到他吃完晚飯,急著北上趕赴第二天的工程會。嫂子好奇,打電話詢問執事牧師,果然那日行事曆上列有哥哥的名字。沒有人知曉,哥哥的魂魄,是否仍在人間徘徊。但我衷心期盼有個他所嚮往的「天家」,容他在那兒蓋幾所教堂,開無數會議,精神抖擻地賡續他的人間志業。

他的「道歉」也讓人啼笑皆非。

他跟嫂嫂坦白交代婚後犯過的「錯誤」,嫂嫂並沒在意,陡然聽到「私生子」三個字,嚇了一跳,他生怕嫂嫂不信,慎重其事地說,不信妳問我妹妹,她最清楚這件事。結果未等嫂子質問,他先向我求救,他說,老妹啊,我年輕時喝醉酒,跟舊愛大概有過一夜情,後來好像生了孩子,孩子算來已是中年,至今還不認我這個生父,妳說該怎麼辦?我一聽就知他又犯了糊塗,他口中的舊愛我認識,如果哥哥的故事屬實,她絕不會一聲不響獨自把孩子帶大。我問哥哥有多久沒跟她聯繫,哥哥說至少二、三十年。我向哥哥再三保證絕無此事,我說就算你和她曾有「一段情」,嫂子也會原諒你的,你念念不忘這件事, 可見你心裡還惦記著她,可你想想,如果你們真的一起生活,好強的她,能像嫂子一樣縱容你嗎?哥哥想了一會,承認嫂子才是理想良伴。最後,他終於被我說服了,拍著胸口,不停地說,放心了,放心了,我沒有做過對不起別人的事!視頻中我見到骨瘦如柴的哥哥,一邊傻笑一邊拍著胸脯,鼻子一酸,眼淚跟著落下。

「道別」是最神傷的一道習題。

早在哥哥離世前,我就經歷了此生無法承受之痛。摯愛離開時,我措手不及,四道人生習題,幾乎繳了白卷。聽到哥哥住進安寧病房的消息,我暗暗發誓絕不重蹈覆轍,我要在哥哥清醒的時刻,好好跟他說再見。醫生的話只道出一半,不僅病人需做臨終的功課,親人一樣得繳告別的作業。我是過來人,深知家屬很難故作輕鬆地逗病人開心,於是演了齣「老妹子娛哥」的戲碼,透過視頻,天天陪哥哥憶舊抒懷,談天說笑,不著痕跡地跟他道謝、道愛、道歉與道別。我以為如此這般,便能了無遺憾地面對死亡。

但我還是低估了死亡的威力。當我親睹哥哥嚥下最後一口氣,隔著萬水千山,我在電話另一端,聲嘶力竭地喊著:哥哥,你好好走,不要怕,爸爸媽媽在天上等著你,還有大弟、小弟、還有⋯

世界在眼前旋轉,天地在心底崩裂,曾幾何時,天上親人的數量,幾乎趕上世間的家屬?

我想到爹娘閉目時,我不在跟前;兩個弟弟離世時,我沒見到最後一面;縱使我趕在摯愛臨走前,握住他的手,與他殷殷話別,但淚眼望著我卻不能言語的他,聽得懂多少我的告白?幸而混沌中我憶起最後離開肉身的是聽覺,於是狂撥電話給天涯海角的親人,從擴音機裡讓他們與我的摯愛一一告別。那是他與死神博弈間,我為他做的最後一件事,也是我負罪心靈的唯一救贖。

陪侍母親多年的老友,常懊惱錯過母親的最後一刻。我卻寧可相信,那是為人父母的一點貼心,不忍子女看著他們一點一滴地流逝,因那錐心之痛,將如影隨行一輩子跟隨,不管記憶是苦是辣是甜、還是酸。

 

哥哥離世前,與嫂子有過一番交心。嫂子問他:你這輩子那種角色扮演得最好?哥哥想都沒想,毫不猶豫地說:我是個好兒子。哥哥說的一點不錯,他自小是個乖孩子,即使受到冤屈,深怕父母憂心,也「逆來順受」,不像我和姊姊,孝而不「順」,只會跟父母唱反調。嫂子再問:你是個好父親嗎?哥哥遲疑了一下才回應:差強人意,還算合格。哥哥這話也說得過去,他雖在孩子小時侯失職,卻是個細心體貼,凡事為兒女著想的老爹。嫂子最後一問:是不是個好丈夫?哥哥搖頭擺手說不是、不是,我是個不及格的老公。嫂子笑不可抑:為什麼不試著好好做呢?哥哥一本正經地回答:因為我太自私了。

 

哥哥走後,我曾問嫂子,當初聽到哥哥告解是什麼心情。她說,第一個念頭是趕緊找到這「小子」,讓他們父子倆見最後一面。我再追問,不吃醋嚒?她淡定地答,人都要走了,有什麼好計較的。我聽了不禁默然,嫂子的寬宏大量可謂「諒道」,是「四道」以外的「加分」,也是最難破解的一道習題。當年我若像她一樣做足了功課,此刻一切都已放下了吧。或許,人生最後的這些課題,不論「四道」抑是「五道」,都應提前備妥,及時行之,才不致悔之嘆之,空留惆悵。

 

 

作者簡介

陳清玉,安徽省懷寧縣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新聞組畢業,為紐約聖若望大學圖書館學碩士。曾擔任前中華日報副刊編輯,現為紐約皇后圖書館編目館員。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