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s-mn9k85xQ&feature=youtu.be
去年通圳三百年彰化縣公益頻道的報導。
作者/陳婉真
你知道台灣最早、影響最深遠的大型工程設施是什麼嗎?
不是劉銘傳的縱貫鐵路,也不是日本人從武界引水到日月潭的水力發電廠,而是施琅的侄子施世榜開闢的八堡圳(又名施厝圳),1719年完工,迄今已經超過三百年,近十多年來彰化縣政府和各相關單位每年都會舉辦大型的跑水祭慶典,最近更由文化部接手整合,結合跑水馬拉松活動,吸引不少外地遊客前來參加。今年的活動訂於11月1日在二水舉行。
鹿港天后宮右廂房供奉施世榜祿位,詳述施世榜開闢八堡圳的事蹟。(陳婉真拍攝)
所謂「跑水祭」原本是指每年春耕前,鄉民會在八堡圳圳頭舉行「圳頭祭」,以示飲水思源之意,並由引水人穿簑衣,頭上高舉牲禮,下到水圳裡引水入圳,有時因為進水太快太多會有生命危險,據說事後包給引水人的紅包都不少,近年在安全措施上已有改善,把水量控制好,從縣長以降,大家下到圳溝裡玩水,連媽祖都下水玩得不亦樂乎。
去年慶典的布招還懸掛在水圳 (陳婉真拍攝)
底下濁水滾滾的圳溝即是跑水節活動現場。(陳婉真拍攝)
八堡圳名稱的由來,是彰化當時有13.5堡(所謂堡約等於今日的鄉鎮),新開的水圳足以灌溉其中的8個堡,灌溉面積相當大,完工後徹底改變彰化平原的生活型態,因為引入穩定的濁水溪水源灌溉,從此三百年來,彰化成為台灣的米倉,不但種出的稻米可以自給自足,還可以出口到中國及日本,半世紀前彰化人口就已超過百萬,也造就鹿港的百年繁榮。
闢建八堡圳的施世榜父親為施秉,和施琅同為潯海施氏16世,同屬第7世祖的後代,算起來兩人是遠房堂兄弟,曾隨施琅攻打台灣,施琅因攻台有功,被封為世襲靖海侯,但清廷並不信任他,而他擅長利用攻台功臣之便,除了獲得高官厚祿之外,更善於經營自己的事業,由於為官經商令人觀感不佳,遠房堂兄弟的施秉就成為他很好的左右手,兩人的生意頭腦結合之下,無論在台灣及福建,都擁有很多房地產。
施秉父子於1693年移居台灣鳳山,在高屏地區開墾,18世紀初轉到彰化平原,但沒幾年,施秉即於1709年去世,而由施世榜獨力經營,「長齡」是他們的墾號,因此有人稱他為施長齡。
八堡圳源頭引大量濁水溪水入圳。(陳婉真拍攝)
八堡圳開圳301年,為表達飲水思源之意,彰化縣每年均在林先生廟舉行圳頭祭及系列活動,廟的右後方即為八堡圳流經處。(陳婉真拍攝)
彰化是大肚溪及濁水溪兩大河川的沖積扇平原,土壤肥沃,氣候適合,水源充足,施世榜因而決定投入巨資興建水圳,起初工程進行並不順利,傳說有一位姓林人士主動前往,傳授製造石笱放置溪邊,引濁水溪水進入水圳的方法,才能開鑿成功,施世榜詢問先生姓名,林先生不說,只說姓林;施世榜想包個大紅包感謝,他也不收,不久即離去,鄉人感念林先生的大功勞,在圳頭興建「林先生廟」祭拜,3百年持續不綴,日本時代大正八年,台中廳長加福豐次也特別立碑於圳頭,表彰施世榜及林先生的功績。
八堡圳開圳時林先生傳授以石苟放置河床引水入圳,後人以石苟的形象製作成裝置藝術。
彰化士紳吳德功在他的著作《瑞桃齋文稿》中說,林先生名大喜,並猜測他可能是前朝遺老或其子孫遯世逃名而隱居於民間,文中也詳述在缺乏先進科技工具的三百多年前,為了測量水位高低,只能利用晚上以繩子綁著燈火,每一串可照耀數十里,「以觀地勢之高低,高者剷之使平,低者架之以木,因其勢而利導之。」工程總共耗時10年,工程費用有說50多萬元,也有說投入99萬元,但無論如何,在當時都是天文數字,1946年施家後代曾聯合呈文台灣省政府,要求退還八堡圳業權,文中說費用是99萬元。
林先生的故事,在鄉里間廣為流傳,距離圳頭不遠的鄰鎮田中,在今高鐵彰化站附近,八堡一圳和八堡二圳會合處有一間「林媽廟」(世芳宮),廟裡的解說牌說,據傳林先生就是林媽娘娘化身幫助開鑿水圳的;也有鄉民傳說林媽娘娘就是林先生的女朋友,無論怎麼說,每年跑水節時,林媽廟都會前往二水參與盛會;而這種種傳說,都成為一種為善不欲人知的鄉里美談,林先生雖沒有名字,知名度卻幾乎要高過出資開鑿水圳的施世榜了。
施世榜也捐地興建鹿港天后宮,至今廟裡還有一間廂房供奉施世榜的祿位,天后宮的媽祖更是施琅從湄洲媽祖廟帶到台灣的「黑面二媽」,已有1千年的歷史,目前全世界僅存這一尊(中國湄洲本有兩尊開基媽,都毀於文化大革命),歷屆彰化縣長在每年除夕深夜,必定要到天后宮參加「點頭爐香」的活動,很多人也跟著去「搶頭香」,把廟的內外擠得水洩不通。
天后宮大門入口處,很輕易可以看到石柱上刻有「施靖海」字樣的對聯,施靖海即施琅,原來施琅不只背叛鄭成功投靠清廷攻打台灣,他還上奏朝廷建議將台灣民間信仰的媽祖由「天妃」賜晉「天后」,康熙23年(1684年)清廷准奏,並且進頒「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后」敕號,改台南寧靖王府為大天后宮。
有趣的是,距離天后宮不遠,鹿港老街的起點,另有一間「新祖宮」,竣工於清乾隆53年(西元1788年),是台灣唯一由乾隆皇帝敕建的媽祖廟,乾隆皇帝還加封聖母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天后」,媽祖並且穿戴罕見的官服、官帽以及官鞋。這是否朝廷特意和施琅一別苗頭?我們不得而知,但兩百多年來,施家捐地興建的天后宮,香火顯然比皇帝敕建的新祖宮略勝一籌,此所謂天高皇帝遠,掌權者不是萬能,民間的生命力無窮,不是什麼事都是皇帝說了算。
回顧三百多年來,八堡圳的開設改變了原本平埔族「隨意樹藝,不深耕、不灌溉,薄殖薄收」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以說是台灣水田化的開端,帶動後來台北瑠公圳等的開鑿,如果說施世榜是台灣水圳的先驅亦不為過。
最近,農委會以打破黑金派系為由,決定於10月1日將農田水利會收歸國有,卻未辦理徵收補償,目前由公法人彰化農田水利會承辦的八堡圳營運型態勢將改變。
就八堡圳而言,施家後代如果再次表達說「此圳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而向政府要求收回自營,不知中華民國政府將如何因應?
作者簡介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進入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