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珀感懷隨筆》走到世界的盡頭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王惠珀感懷隨筆》走到世界的盡頭
2020-09-11 12:26:00
A+
A
A-

哥倆好,登南極,浩瀚蒼芎展豪氣;我驕傲,揹國旗,我的國家我神氣(圖/作者提供)

 

將國旗插上南極大陸

護照是在國外使用的身分證,當然用英文,好讓人家(關防、旅店、參訪)看得懂我是哪國國民。

 

新護照上Republic of China被藏起來了。少有國家像台灣這樣失格,心有圍牆視野不良,只會攻於心計,玩這種小鼻子小眼睛,雞腸鳥肚的齷齪事。一生努力以赴的國家被玩不見了,我怎能不生氣。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我小老百姓挺進南極時,尚且不忘在南極大陸插上國旗。且讓咱們拋開台灣帶給我們的不悅,來欣賞無國界的南極之美,認識世界自然遺產美好的一面。

  

走到世界的盡頭》  

外子從密西根大學植物園起跑,跑到波士頓馬拉松,已四十餘年。這固定的節奏是不容被踩的紅線,所以要他陪我去旅遊是緣木求魚。退休前我要求一個慰勞,要外子陪我到世界的盡頭。「甚麼盡頭,妳@#%… ?」我說:「想到哪去了,陪我到南極探險啦,你可以在遊輪甲板上慢跑,誰有在南極跑馬拉松的經驗呀?」

 

就這樣,2016年初退休的第一個月,我把老爺拐了挺進南極。在陳嘉惠醫師/琇瑩伉儷的規劃下,由世冠旅行社Maggy帶隊,有了15天的南極奇航之旅。嘉惠與外子是彰化二林的國小同窗, 70年的情誼終於拉動我家老牛。同行的還有妹妹王惠玢、她北一女的摯友劉曉美及黃定堅伉儷,我們與定堅兄都是保釣大將林孝信的至交。

 

豪情八勇士登陸南極(圖/作者提供)

 

飛越三大洲

我們從北緯25度的台北出發,飛過中東阿布達比、沙烏地阿拉伯及紅海,進入非洲。然後飛越蘇丹、查德、中非共和國、開麥隆,再越過大西洋,經巴西,到達阿根廷首府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30小時航程飛越了半個地球。

 

在此與從美國維基尼亞州來的定堅伉儷會合後,我們轉機到南美洲最南端,南緯55度的烏斯懷亞(Ushuaia)。從機上俯視巴塔哥尼亞高原,美得扣人心旋,而這個航向南極的小漁港烏斯懷亞,也美得令人心醉。

從烏斯懷亞登上海洋恩典號駛向南極之航行路線(圖/作者提供)

 

南極洲》

  • 南極大陸比歐洲及澳大利亞大1961年以南極條約「ATS,Antarctica treaty system」規範這個世界自然遺產不屬於任何國家,屬於全人類。
  • 這裡有40個國家設立的科研考察站,進行極地生態研究,主要聚集在南極半島(南緯61~63度),後來擴散到南極大陸。中國在此就有長城、中山、昆倫、泰山及羅斯海新站等五個基地。

 

科研考察站多集中在南極半島,也是我們要去巡弋之處(圖/作者提供)

 

南極是企鵝的大本營,據估計,這裡有1.2億隻企鵝,以國王(Emperor)、頰帶(Chinstrap)、巴布亞(Gentoo)及阿德利(Adlelie)企鵝為主。這裡也是鯨魚、海獅、海豹及海鷗的棲息地,1918年開始就設有捕鯨站。

 

南極的企鵝(圖/作者提供)

 

挺進南極

我們在烏斯懷亞登上海洋恩典號(Ocean Endeavour)遊輪,在德雷克海峽(Drake’s passage)航行二天半,駛過600公里驚淘駭浪,才到達南極半島。船行顛簸,大家都暈船,房間內傢俱跟著位移。如此的顛簸,起於風象、氣流、南美洲大陸氣象,以及海峽位於太平洋與大西洋交界之窄小海道,其海流造成的海波浪等因素。這航程卻是觀賞鯨魚、海豚、企鵝以及海鳥的最佳地點,在暈吐的二天裡,不忘捕捉絕美的海上動畫。

  

企鵝也搭遊輪遨遊,在Drake’s passage與我們不期而遇(圖/王惠玢及劉曉美提供)

 

遊客來自各國。因為中國的團客及散客最多,遊輪上有中、英文兩組解說員,由此可看到中國的消費能力。其中二位年輕朋友與我們相處多日,他們在英國研究所修讀學位,從聖誕假期迄今一個多月,已跑遍南美洲各地。

 

登陸艇巡弋

離開德雷克海峽後,遊輪穿越寬僅1.6公里的利馬水道(Lemaire Channel)時,已風平浪靜,而且景色絕美。

 

海洋經典號穿越令人驚艷的利馬水道(圖/作者提供)

 

遊輪抵達南極半島北端的南斯特蘭群島(South Shetland Islands)後下錨,往後的4天裡,我們每天上、下午換乘登陸艇,巡弋跳島,遨遊了八個據點,包括天堂灣(Paradise Harbour)、奇幻島(Deception Island)、捕鯨灣、艾秋島(Aitcho Island) 、庫佛維爾島(Cuverville Island),以及在尼克港(Neko Harbour)登上南極大陸。

 

鬼斧神工

天堂灣美如其名,巡弋其中,觀賞冰山造型,光照從不同角度射進含有各種礦物質的冰山所形成的奇幻光影,真是鬼斧神工。

Zodiac登陸艇巡弋於South Sutherland Islands(圖作者提供)

我們在海角一樂園海豹酣睡之臥塔旁陪海豹曬太陽(圖作者提供)

 

奇幻島是個活火山形成的島,1967及1969年曾火山爆發。此島上的捕鯨灣曾為海豹皮毛的交易市場,後為鯨魚油提煉工廠。英國曾在此建立基地,監視德國人的動態,所以島上還留有被火山爆發摧毀的飛機跑道及行政建築的廢墟。

 

艾秋島以及庫佛維爾島是頰帶(chinstrap)及巴布亞(gentoo)企鵝聚居之處。頰帶是南極特有種,數量佔世界第二。巴布亞則因為地球暖化,數量在減少中。登島之後,人類成了少數民族,所以企鵝對入侵的人類無懼,任憑我們照相。這兩種企鵝體型較小(身高75~90公分),超級可愛,近距離接觸,彼此都沒有壓迫感。

 

艾秋島以及庫佛維爾島是企鵝的故鄉(圖/王惠玢及劉曉美提供)

 

登陸南極

從Neko Harbour登陸南極,是此行的重頭戲。穿著厚重的冰鞋,踩踏著深可及膝的雪地走上一個多小時,已滿身大汗。登冰原而小天下,已有豪氣干雲之勢,但見浩瀚大海與蒼芎連成一氣,又覺自身的渺小。到得山顛,豁然開朗,望眼一看,冰山就在咫尺的對岸,真是奇幻。

 

登冰原而小天下(圖/作者提供)

 

巴塔哥尼亞高原

美好的旅程在回到烏斯懷亞,到火地群島國家公園(Tierra del Fuego)遊覽後,接近尾聲。這是巴塔哥尼亞高原南端一大片的處女地,位於阿根廷與智利交界,屬兩國共有,有絕美的火山與海洋景觀。行前準備不足,沒有做足功課,來了之後才覺得15天的行程太短,其實台灣已有很多本有關神秘與封閉的巴塔哥尼亞高原的介紹。

 

絕美巴塔哥尼亞高原上的火地島國家公園(圖/作者提供)

 

布宜諾斯艾利斯是西班牙殖民地,有著歐洲式景觀及文化底蘊。我們去La Recoleta Cemetery墓園憑弔裴隆夫人(Evita Eva Peron),窮苦平民出身的Evita是阿根廷強人總統Juan Peron的第二任夫人(與第一任夫人同名),她未與在同一個墓園的丈夫家族合葬,獨自居停的墳墓小得像平常百姓,真是名符其實的庶民政治家。

 

我們在美國唸書時,歌詠Evita傳奇的名曲《阿根廷別為我哭泣》風靡全世界,我們也看過由Sir Tim Rice及Andrew Weber作曲的音樂劇《Evita》,離開南美洲的前夕,在這裡觀賞Tango舞劇,聽著「Peron ! Peron ! Don’t cry for me,Argentina!」,原來我們與阿根廷還有這麼一段橫跨四十年的邂逅,真是享受,也為愉快的旅程畫下完美的句點。

 

結語

心無圍牆,任君飛翔。我曾有走向世界盡頭的夢想,也很慶幸有體力做到了,很是驕傲。能在南極大陸插上國旗,更是驕傲,這是一次非常值得的旅行。

 

 

 

作者簡介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哥倆好,登南極,浩瀚蒼芎展豪氣;我驕傲,揹國旗,我的國家我神氣(圖/作者提供)

 

將國旗插上南極大陸

護照是在國外使用的身分證,當然用英文,好讓人家(關防、旅店、參訪)看得懂我是哪國國民。

 

新護照上Republic of China被藏起來了。少有國家像台灣這樣失格,心有圍牆視野不良,只會攻於心計,玩這種小鼻子小眼睛,雞腸鳥肚的齷齪事。一生努力以赴的國家被玩不見了,我怎能不生氣。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我小老百姓挺進南極時,尚且不忘在南極大陸插上國旗。且讓咱們拋開台灣帶給我們的不悅,來欣賞無國界的南極之美,認識世界自然遺產美好的一面。

  

走到世界的盡頭》  

外子從密西根大學植物園起跑,跑到波士頓馬拉松,已四十餘年。這固定的節奏是不容被踩的紅線,所以要他陪我去旅遊是緣木求魚。退休前我要求一個慰勞,要外子陪我到世界的盡頭。「甚麼盡頭,妳@#%… ?」我說:「想到哪去了,陪我到南極探險啦,你可以在遊輪甲板上慢跑,誰有在南極跑馬拉松的經驗呀?」

 

就這樣,2016年初退休的第一個月,我把老爺拐了挺進南極。在陳嘉惠醫師/琇瑩伉儷的規劃下,由世冠旅行社Maggy帶隊,有了15天的南極奇航之旅。嘉惠與外子是彰化二林的國小同窗, 70年的情誼終於拉動我家老牛。同行的還有妹妹王惠玢、她北一女的摯友劉曉美及黃定堅伉儷,我們與定堅兄都是保釣大將林孝信的至交。

 

豪情八勇士登陸南極(圖/作者提供)

 

飛越三大洲

我們從北緯25度的台北出發,飛過中東阿布達比、沙烏地阿拉伯及紅海,進入非洲。然後飛越蘇丹、查德、中非共和國、開麥隆,再越過大西洋,經巴西,到達阿根廷首府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30小時航程飛越了半個地球。

 

在此與從美國維基尼亞州來的定堅伉儷會合後,我們轉機到南美洲最南端,南緯55度的烏斯懷亞(Ushuaia)。從機上俯視巴塔哥尼亞高原,美得扣人心旋,而這個航向南極的小漁港烏斯懷亞,也美得令人心醉。

從烏斯懷亞登上海洋恩典號駛向南極之航行路線(圖/作者提供)

 

南極洲》

  • 南極大陸比歐洲及澳大利亞大1961年以南極條約「ATS,Antarctica treaty system」規範這個世界自然遺產不屬於任何國家,屬於全人類。
  • 這裡有40個國家設立的科研考察站,進行極地生態研究,主要聚集在南極半島(南緯61~63度),後來擴散到南極大陸。中國在此就有長城、中山、昆倫、泰山及羅斯海新站等五個基地。

 

科研考察站多集中在南極半島,也是我們要去巡弋之處(圖/作者提供)

 

南極是企鵝的大本營,據估計,這裡有1.2億隻企鵝,以國王(Emperor)、頰帶(Chinstrap)、巴布亞(Gentoo)及阿德利(Adlelie)企鵝為主。這裡也是鯨魚、海獅、海豹及海鷗的棲息地,1918年開始就設有捕鯨站。

 

南極的企鵝(圖/作者提供)

 

挺進南極

我們在烏斯懷亞登上海洋恩典號(Ocean Endeavour)遊輪,在德雷克海峽(Drake’s passage)航行二天半,駛過600公里驚淘駭浪,才到達南極半島。船行顛簸,大家都暈船,房間內傢俱跟著位移。如此的顛簸,起於風象、氣流、南美洲大陸氣象,以及海峽位於太平洋與大西洋交界之窄小海道,其海流造成的海波浪等因素。這航程卻是觀賞鯨魚、海豚、企鵝以及海鳥的最佳地點,在暈吐的二天裡,不忘捕捉絕美的海上動畫。

  

企鵝也搭遊輪遨遊,在Drake’s passage與我們不期而遇(圖/王惠玢及劉曉美提供)

 

遊客來自各國。因為中國的團客及散客最多,遊輪上有中、英文兩組解說員,由此可看到中國的消費能力。其中二位年輕朋友與我們相處多日,他們在英國研究所修讀學位,從聖誕假期迄今一個多月,已跑遍南美洲各地。

 

登陸艇巡弋

離開德雷克海峽後,遊輪穿越寬僅1.6公里的利馬水道(Lemaire Channel)時,已風平浪靜,而且景色絕美。

 

海洋經典號穿越令人驚艷的利馬水道(圖/作者提供)

 

遊輪抵達南極半島北端的南斯特蘭群島(South Shetland Islands)後下錨,往後的4天裡,我們每天上、下午換乘登陸艇,巡弋跳島,遨遊了八個據點,包括天堂灣(Paradise Harbour)、奇幻島(Deception Island)、捕鯨灣、艾秋島(Aitcho Island) 、庫佛維爾島(Cuverville Island),以及在尼克港(Neko Harbour)登上南極大陸。

 

鬼斧神工

天堂灣美如其名,巡弋其中,觀賞冰山造型,光照從不同角度射進含有各種礦物質的冰山所形成的奇幻光影,真是鬼斧神工。

Zodiac登陸艇巡弋於South Sutherland Islands(圖作者提供)

我們在海角一樂園海豹酣睡之臥塔旁陪海豹曬太陽(圖作者提供)

 

奇幻島是個活火山形成的島,1967及1969年曾火山爆發。此島上的捕鯨灣曾為海豹皮毛的交易市場,後為鯨魚油提煉工廠。英國曾在此建立基地,監視德國人的動態,所以島上還留有被火山爆發摧毀的飛機跑道及行政建築的廢墟。

 

艾秋島以及庫佛維爾島是頰帶(chinstrap)及巴布亞(gentoo)企鵝聚居之處。頰帶是南極特有種,數量佔世界第二。巴布亞則因為地球暖化,數量在減少中。登島之後,人類成了少數民族,所以企鵝對入侵的人類無懼,任憑我們照相。這兩種企鵝體型較小(身高75~90公分),超級可愛,近距離接觸,彼此都沒有壓迫感。

 

艾秋島以及庫佛維爾島是企鵝的故鄉(圖/王惠玢及劉曉美提供)

 

登陸南極

從Neko Harbour登陸南極,是此行的重頭戲。穿著厚重的冰鞋,踩踏著深可及膝的雪地走上一個多小時,已滿身大汗。登冰原而小天下,已有豪氣干雲之勢,但見浩瀚大海與蒼芎連成一氣,又覺自身的渺小。到得山顛,豁然開朗,望眼一看,冰山就在咫尺的對岸,真是奇幻。

 

登冰原而小天下(圖/作者提供)

 

巴塔哥尼亞高原

美好的旅程在回到烏斯懷亞,到火地群島國家公園(Tierra del Fuego)遊覽後,接近尾聲。這是巴塔哥尼亞高原南端一大片的處女地,位於阿根廷與智利交界,屬兩國共有,有絕美的火山與海洋景觀。行前準備不足,沒有做足功課,來了之後才覺得15天的行程太短,其實台灣已有很多本有關神秘與封閉的巴塔哥尼亞高原的介紹。

 

絕美巴塔哥尼亞高原上的火地島國家公園(圖/作者提供)

 

布宜諾斯艾利斯是西班牙殖民地,有著歐洲式景觀及文化底蘊。我們去La Recoleta Cemetery墓園憑弔裴隆夫人(Evita Eva Peron),窮苦平民出身的Evita是阿根廷強人總統Juan Peron的第二任夫人(與第一任夫人同名),她未與在同一個墓園的丈夫家族合葬,獨自居停的墳墓小得像平常百姓,真是名符其實的庶民政治家。

 

我們在美國唸書時,歌詠Evita傳奇的名曲《阿根廷別為我哭泣》風靡全世界,我們也看過由Sir Tim Rice及Andrew Weber作曲的音樂劇《Evita》,離開南美洲的前夕,在這裡觀賞Tango舞劇,聽著「Peron ! Peron ! Don’t cry for me,Argentina!」,原來我們與阿根廷還有這麼一段橫跨四十年的邂逅,真是享受,也為愉快的旅程畫下完美的句點。

 

結語

心無圍牆,任君飛翔。我曾有走向世界盡頭的夢想,也很慶幸有體力做到了,很是驕傲。能在南極大陸插上國旗,更是驕傲,這是一次非常值得的旅行。

 

 

 

作者簡介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