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動畫而交鋒相會,宮崎駿父子融冰 攜手推新作
抽空,去看看孩子吧!
作者/黄丙喜
九月是開學的季節,離別因此是很多家庭會踫上的情節。
台科大最近瘋傳一張感人的照片,一位教授夫人在機場和小孩相擁道別。教授在上面寫著,雖然捨不得,還是放手讓兒子去法國追求他的夢想!回家空蕩蕩,發現我們正式進入了空巢期。
看著孩子離開家門,想想家家有溫情,也有難唸的經,而把它套在當今父母子女的互動關係上經常五味雜陳。看看全球知名的創意動畫家宮崎駿父子關係翻轉破冰的故事,值得進入空巢期的家庭學習!
忙嗎?新冠肺炎疫情讓許多目前還有工作的人更加忙碌了。但再怎麼忙,都不能忘了,抽個空去看看不在身邊的孩子。
你的孩子雖然沒有發聲,但也許正時刻期待你的到來。渴望帶你去吃當地的小吃,聊聊離家後的點點滴滴,進行感情的交流。
宮崎駿因為兒子宮崎吾朗,才開始創作動畫,但卻也因為忙於事業而缺席兒子的成長歷程,直到吉卜力製作人找上吾朗執導《地海戰記》,才讓原先疏離的父子關係,因為動畫而交鋒相會,宮崎駿也才終於打破冰冷去參加兒子的首部試映會。
忙於事業,因而缺席孩子成長歷程,是許多家長在青壯時代經常的疏失。孩子從小學到中學是最需要父母陪伴成長的時刻,這時也正是做父母的在人生道路最需要奮鬥的時期。錢,確實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需要双薪才能養活一家的父母對陪伴孩子真有難言的苦衷。
等孩子上了大學或出了社會,這時做父母的應該可以不必還是那麼711了(朝七晚十一)。當然,孩子成年了,人家歐美的孩子甚至財務上都獨立了,但同為一家人的相互探望並不因此就可以疏離。
女兒大學時在台南讀書,她去上學時,我送了半程;一直到了她畢業,才去接她返家。中間四年,沒去看過她。直到那麼一天,才發現她埋藏在心的深刻期待。
有個大年初三,我帶她去看一位她校長的友人。友人問她:「妹妹,妳的校長知道妳的父親叫黃丙喜嗎?」女兒聽後,立即眼眶泛紅,久久說不出話來。她知道,她的校長是我的好友。
她返家後,給我寫了一封信,說她知道我喜歡吃台灣小吃,大學四年,經常利用空檔時間,做好台南各種小吃、茶飲和咖啡的資訊筆記,期待有天我去的時候,可以帶我、媽媽和校長去好好享受。一直到畢業,她的這個期待都沒有實現。
問女兒,大學四年最令她懷念的是甚麼?原來,有一回她當了實習導演,在台北的發表會,我和內人抽空廿分鐘去探望了一會,給了她小小的鼓勵。我們都忘了,她卻那麼記憶深刻。
家就像一艘船,不管船體是大是小,或母船和子船離得多遠,必然心血相連,但如果不知時常相互探望,就會讓那天生同舟共濟的心像斷了線的風箏般流失而去。
現在快補不嫌晚,就算不能馬上相聚,也先打個電話吧!
作者簡介
黃丙喜,筆耕公共政策三十年,期許為國泰民安增動力,為社會公義添喉舌。
出身新聞媒體,而後轉任台灣大型和跨國企業,赴美獲管理學博士,先後在南洋理工大學、芬蘭厄爾托大學和台灣科技大學教授IMBA和EMBA學程,並任國發會、經濟部、衛福部等政府機構專案顧問,負責政策前瞻、國會溝通和危機管理。
著有《動態風險逆轉》、《動態危機管理》、《公門修行》、《創意人的七堂課》等國家文官年度精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