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符裏的彗星 ── 郭美貞》五、她征服了韓國與日本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談古論今
音符裏的彗星 ── 郭美貞》五、她征服了韓國與日本
2020-09-02 07:00:00
A+
A
A-

音符裏的彗星 ── 郭美貞》

 

編輯人語

郭美貞(1940~2013),一位憑藉才華和毅力在男人世界裡闖出名號的指揮家,被國際間譽為「握着充滿活力指揮棒的女性」,受到大指揮家伯恩斯坦賞識並擔任過他紐約愛樂交響樂團的助理指揮,伯恩斯坦説:「假如真有女指揮一說,郭小姐當之無愧。」

她祖籍廣東中山,生在西貢,長在澳洲、菲律賓,七、八十年代以台灣為自己的祖國,指揮台灣省交響樂、台北市交響樂團、國防部示範樂隊,並為培養青年音樂家不遺餘力,還一度創立台北愛樂交響樂團。台灣人稱她「女暴君」,既是對她能力的肯定,也預示了迫使她最後又遠走他鄉的陰影。

劉敦仁先生是郭美貞結緣台灣的牽線人,1965年經他在羅馬向于斌總主教、于焌吉大使引薦,促成了郭美貞的台灣故事。郭病逝澳大利亞後,劉敦仁不捨半世紀故人情誼,四處廣蒐資料構成文字群,以「音符裡的彗星」為名,即日起在《優傳媒》連載,請您細酌。

 

作者/劉敦仁

 

戴著臺灣成功的光環和紐約獲得國際金獎的盛譽,一顆明亮的新星在東方冉冉升起,世界各地邀請函如同雪片般飛來,包括素來瞧不起女性的韓國和日本。

 

因為臺灣的演出成功,韓國東亞日報向她發出邀請,以客座指揮身份,於1966年2月23日在漢城國民廳指揮漢城交響樂團演奏,三千座位的音樂大廳座無虛席。節目內容有李斯特的“前奏曲”,拉羅的“大提琴協奏曲”和貝多芬的“第六交響曲”。隨後又在釜山和大邱各指揮一場。她在韓國逗留了十天。

 

在紐約獲得世界級的米特羅波洛斯國際青年指揮比賽金獎後,韓國再度發出邀請,這次她將指揮擁有八十五名團員的漢城愛樂交響樂團,於1967年6月11日晚間在漢城市區大會堂舉行,節目包括有貝多芬的“里奧納序曲”,柴可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和孟德爾松的“義大利交響曲”第四樂章等作品,終場時曾謝幕達五、六次。當時駐韓國唐縱大使親自陪同四十餘位重要貴賓出席了演奏會,並為美貞在大使館舉行酒會,介紹她與韓國各界人士會面。

 

在韓國漢城京鄉新聞的邀請下,美貞於1970年11月30日再度蒞臨漢城,在當地市民會館為韓國交響樂團指揮演出。她在四年之內一共三次訪問了漢城,除了指揮漢城交響樂團和韓國國家交響樂團外,她還特地為漢城女子管弦樂團指揮過。

 

郭美貞在韓國漢城指揮音樂會後接受韓國兒童獻花

 

至於日本的訪問,卻帶有幾分戲劇性。美貞在1966年3月1日從漢城飛抵東京,拜會了當地的著名音樂指揮和音樂家,探討七月到日本指揮演出事宜。在高傲自大的日本男人面前,發生了一段小插曲。她在拜訪讀賣新聞交響樂團的時候,負責人看到眼前這個身高只有155公分的小姑娘,不免對她產生懷疑,認為要在指揮台上鎮住上百位的男性樂團,幾乎是不可能的。在和對方的交談中,她嗅出對方的傲慢自大,但她沉著應對,再次展現了她的執著和勇氣,向該團負責人據理力爭。最後負責人勉強同意在該樂團排練的時候,給她一個指揮的機會,以便應付了事。但美貞並不因為是排練而稍有懈怠,於是拿起指揮棒,在3月6日為日本讀賣新聞擁有八十二位團員的龐大交響樂團,極其認真地作了一場指揮。

 

她的技巧和台風深深地吸引住該團負責人,全團的團員也對這位中國女指揮刮目相看。她的堅持和努力,終於感動了日本讀賣新聞的負責人,而向美貞發出正式邀請,安排她在1967年8月16日在日本最大的音樂廳,東京“上野文化會堂”舉行。日本讀賣新聞交響樂團素有“日本愛樂交響樂團”的盛譽,它是一個擁有八十位全部為男性團員的正式交響樂團,而且日本人大男人主義甚強,對待女性缺乏尊重。這次美貞得以成功赴日,除了之前為他們指揮排練時留下深刻印象之外,最關鍵的是美貞在紐約獲得國際金獎,引起了日本音樂界的注意。她征服了日本,並成為第一位亞洲女性指揮家在日本發出閃爍的光亮。

 

郭美貞在日本巡迴演出時讀賣新聞為其製作的宣傳圖片

 

郭美貞在日本指揮時的留影(讀賣新聞提供圖片)

 

在日本巡迴指揮後,東京每日新聞(Mainichi News)的音樂專欄作家克勞斯.波林申(Klaus Pringsheim)在文章中對美貞給予了最高的評價:“我記得在所有聆聽過蕭斯塔科維奇(Dmitri Shostakovich 1906-1075)作品第五號交響曲D小調一曲中,日本樂團認為她指揮了一場最完美而沒有絲毫瑕疵的演出。”(She got from them‘Japanese musicians’the most completely satisfying performance I recall having ever heard of the 5th Symphony by Shostakovich)

 

蕭斯塔科維奇的這首交響樂是在1937年完成創作的,同一年11月21日在列寧格勒由列寧格勒愛樂交響樂團首演,這首45分鐘的曲目,被公認為是最具藝術風格,但也是難度極高的樂曲。美貞能獲得日本音樂界的好評,正反映出她在古典音樂上刻苦勤練所獲得的造詣。

 

郭美貞在日本指揮時的神情。以上兩張照片是讀賣新聞交響樂團提供的資料

 

她在世界各地不止一次地遭遇到類似在日本的待遇,但最後都被她穩定自如而又細膩的指揮所震撼。法國音樂評論家Yves Hucher就曾這樣描述稱:

 

“一開始聽眾抱持略帶懷疑的態度,但隨即被她的魅力所吸引而被征服並極度的喜愛。最重要的是,法國電臺電視廣播交響樂團的團員一致細心地注視著美貞的每一節拍。在安可後所獲得的如雷掌聲,就證明了一切。”

 

在東京演奏會中,美貞指揮了史特勞斯的“唐璜交響曲”,莫札特的“K基調第四百六十七號鋼琴協奏曲”,和貝多芬的“第七號交響曲”。日本聞名的女鋼琴家江戶京子擔任莫札特“鋼琴K基調第四百六十七號鋼琴和協奏曲”中的鋼琴獨奏。

 

美貞這次的日本之行,實際上是美貞自身的努力和國際成就而促成的。臺灣方面也把握了這次機會,展開對日本的文化交流工作,由駐日本大使館和中日文化交流協會聯合出面作為主辦方。當時臺灣駐日本大使陳之邁先生邀請了世界各國駐日本使館外交人員,日本政府及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出席。日本天皇御弟高松宮夫婦率領一百八十多位貴賓出席了這場音樂會。可謂盛況空前。

 

日本各大報都大篇幅報導推崇:“郭美貞是第一位指揮日本大型交響樂團的女性,也是國際指揮比賽中贏得最高獎的女性。”

 

由於她的精湛指揮技巧及溫文爾雅的風姿,折服了向來以男人為中心的日本。並邀請她到日本指揮東京交響樂團。美貞於1968年5月再度踏上日本,開始了她在日本十八場指揮的巡迴演出。

 

首場是5月27日在日本東京上野文化會堂舉行。同台演出有日本盲人鋼琴家和波孝嬉,是晚擁有2600座位的音樂廳裡座無虛席。

 

5月30日日本朝日新聞刊出:“郭女士是中國人,今年二十七歲,現在是紐約愛樂交響樂團的助理指揮。以一個女性統率男性團員,確實相當不易。”在男性本位的日本社會,新聞界如此推崇一個亞洲女性,絕對是破天荒之舉

 

該報繼續報導了美貞和和波孝嬉的一段對話:

“我曾經用了九年的時間,去琢磨這次演出中的最後一首交響曲中的許多思想,即使是天才音樂家也不可能在幾天之內趨於成熟,需要時間來提煉。”

“郭小姐的指揮相當優秀,親切而認真,我想,在練習時也是如此。”

 “我曾經用了八年的時間練習今夜指揮的莫札特協奏曲。”

“是嗎?”

“練習是無止境的。”

這段談話反映了美貞的成就絕非偶然,也是和波孝嬉的寫照,因為她是在母親十多年的培養下,給他創造了登上舞臺的機會。

 

郭美貞和日本盲人鋼琴家和波孝禧暢談合影

 

美貞這次的日本巡迴演出一共指揮了十八場,其中兩場是在電視中指揮。而6月28日在上野文化會堂的最後一場音樂會,謝幕了七次,給她的日本之行畫上圓滿的句號。

 

郭美貞在日本巡迴演出時自己設計的路線圖

 

她的日本之行,不僅贏得了日本社會的推崇,還引起全球媒體的矚目,紐約星期天新聞用全版刊登了一則署名希納金撰寫的報導,對美貞在美國,日本和哥倫比亞等地的演出綜合地給予最高評價和讚揚,他是這樣描述的:

 

“她正過著一種使一般女人都會嫉妒的生活,只要她一舉起那纖細的手指,一百零六個人便會立即注視她。這可從她最近以助理指揮的身份,首次登臺指揮紐約愛樂交響樂團的一個事實中獲得證實。這個聞名的樂壇,係由名指揮伯恩斯坦任首席指揮的。”

 

他接著稱讚美貞:

“在日本,海倫郭憑藉著麥克風,以及通過一位女譯員的協助,成功地指揮了全部是男性的交響樂團。她更在最近一場極其成功的哥倫比亞演奏中,臨時變更節目,加上一些南美洲人都想演唱的樂曲。當地報導以“大師”來稱呼她,並指出她熟練的技巧,細膩的表現,從音樂中表達出人性美。”  (新潮週刊資料)

 

銷售量達七十萬份的日本‘新潮週刊’用六頁的篇幅報導美貞,並配有大幅照片,影響很大。日本時報在8月24日刊登了美國音樂評論家葛利里(Marcel Grilli)的文章,他高度評價稱:“無人能懷疑郭美貞小姐不尋常的操縱音樂指揮棒的技巧,和與生俱來的音樂情感,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她能夠讓樂譜和韻律如波濤般迅速起伏。”

 

《週刊新聞》在9月20日刊登了美貞四張照片,表達對這位中國女指揮家的尊重。日文星期晚報《東京觀察報》以全頁刊載了兩篇獨家訪問的報導。日本NHK交響樂團在1971年訪問臺灣時,共演出四場,特地邀請美貞指揮其中的第三場。

 

美貞的韓國和日本之行,打破了這兩個男性社會的音樂傳統,因為美貞熟練的指揮技巧和她在指揮時的魅力,讓他們無法拒絕她站在指揮臺上指揮男性音樂成員組成的交響樂團。他們不僅是感動,更認為因為有她的指揮,是每一個團員的至高榮耀。

 

作者簡介

劉敦仁,出生於上海,幼年時隨父母遷居臺灣,在臺灣修畢大學後,負笈西班牙,專研西班牙文學及世界藝術史,後移居義大利,在梵蒂岡擔任大公會新聞辦公室中文組工作,工作結束後,入羅馬大學研習宗教考古,專題為羅馬的地下古墓。

 

1960年代曾任聯合報駐馬德里及羅馬特派員,撰寫歐洲文化藝術航訊,頗富盛名。其後因工作需要,移居加拿大,先後在多倫多大學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繼續西班牙文學研究,隨後在加拿大從事教學工作,並赴英國及上海等地講學逾14年。

 

1978年第一次作大陸之行,此行使他決定放棄教學工作,而轉為文化交流,進行美國、加拿大和大陸之間的教育和文化交流工作迄今。

 

2012年是中華民族建立共和百周年的一年, 他特地邀請了六十餘位辛亥先輩後裔執筆撰文, 並彙編成《民族魂》一書出版。近作是外交耆宿劉師舜大使的傳記以及傑出女指揮家郭美貞的傳記。

 

音符裏的彗星 ── 郭美貞》

 

編輯人語

郭美貞(1940~2013),一位憑藉才華和毅力在男人世界裡闖出名號的指揮家,被國際間譽為「握着充滿活力指揮棒的女性」,受到大指揮家伯恩斯坦賞識並擔任過他紐約愛樂交響樂團的助理指揮,伯恩斯坦説:「假如真有女指揮一說,郭小姐當之無愧。」

她祖籍廣東中山,生在西貢,長在澳洲、菲律賓,七、八十年代以台灣為自己的祖國,指揮台灣省交響樂、台北市交響樂團、國防部示範樂隊,並為培養青年音樂家不遺餘力,還一度創立台北愛樂交響樂團。台灣人稱她「女暴君」,既是對她能力的肯定,也預示了迫使她最後又遠走他鄉的陰影。

劉敦仁先生是郭美貞結緣台灣的牽線人,1965年經他在羅馬向于斌總主教、于焌吉大使引薦,促成了郭美貞的台灣故事。郭病逝澳大利亞後,劉敦仁不捨半世紀故人情誼,四處廣蒐資料構成文字群,以「音符裡的彗星」為名,即日起在《優傳媒》連載,請您細酌。

 

作者/劉敦仁

 

戴著臺灣成功的光環和紐約獲得國際金獎的盛譽,一顆明亮的新星在東方冉冉升起,世界各地邀請函如同雪片般飛來,包括素來瞧不起女性的韓國和日本。

 

因為臺灣的演出成功,韓國東亞日報向她發出邀請,以客座指揮身份,於1966年2月23日在漢城國民廳指揮漢城交響樂團演奏,三千座位的音樂大廳座無虛席。節目內容有李斯特的“前奏曲”,拉羅的“大提琴協奏曲”和貝多芬的“第六交響曲”。隨後又在釜山和大邱各指揮一場。她在韓國逗留了十天。

 

在紐約獲得世界級的米特羅波洛斯國際青年指揮比賽金獎後,韓國再度發出邀請,這次她將指揮擁有八十五名團員的漢城愛樂交響樂團,於1967年6月11日晚間在漢城市區大會堂舉行,節目包括有貝多芬的“里奧納序曲”,柴可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和孟德爾松的“義大利交響曲”第四樂章等作品,終場時曾謝幕達五、六次。當時駐韓國唐縱大使親自陪同四十餘位重要貴賓出席了演奏會,並為美貞在大使館舉行酒會,介紹她與韓國各界人士會面。

 

在韓國漢城京鄉新聞的邀請下,美貞於1970年11月30日再度蒞臨漢城,在當地市民會館為韓國交響樂團指揮演出。她在四年之內一共三次訪問了漢城,除了指揮漢城交響樂團和韓國國家交響樂團外,她還特地為漢城女子管弦樂團指揮過。

 

郭美貞在韓國漢城指揮音樂會後接受韓國兒童獻花

 

至於日本的訪問,卻帶有幾分戲劇性。美貞在1966年3月1日從漢城飛抵東京,拜會了當地的著名音樂指揮和音樂家,探討七月到日本指揮演出事宜。在高傲自大的日本男人面前,發生了一段小插曲。她在拜訪讀賣新聞交響樂團的時候,負責人看到眼前這個身高只有155公分的小姑娘,不免對她產生懷疑,認為要在指揮台上鎮住上百位的男性樂團,幾乎是不可能的。在和對方的交談中,她嗅出對方的傲慢自大,但她沉著應對,再次展現了她的執著和勇氣,向該團負責人據理力爭。最後負責人勉強同意在該樂團排練的時候,給她一個指揮的機會,以便應付了事。但美貞並不因為是排練而稍有懈怠,於是拿起指揮棒,在3月6日為日本讀賣新聞擁有八十二位團員的龐大交響樂團,極其認真地作了一場指揮。

 

她的技巧和台風深深地吸引住該團負責人,全團的團員也對這位中國女指揮刮目相看。她的堅持和努力,終於感動了日本讀賣新聞的負責人,而向美貞發出正式邀請,安排她在1967年8月16日在日本最大的音樂廳,東京“上野文化會堂”舉行。日本讀賣新聞交響樂團素有“日本愛樂交響樂團”的盛譽,它是一個擁有八十位全部為男性團員的正式交響樂團,而且日本人大男人主義甚強,對待女性缺乏尊重。這次美貞得以成功赴日,除了之前為他們指揮排練時留下深刻印象之外,最關鍵的是美貞在紐約獲得國際金獎,引起了日本音樂界的注意。她征服了日本,並成為第一位亞洲女性指揮家在日本發出閃爍的光亮。

 

郭美貞在日本巡迴演出時讀賣新聞為其製作的宣傳圖片

 

郭美貞在日本指揮時的留影(讀賣新聞提供圖片)

 

在日本巡迴指揮後,東京每日新聞(Mainichi News)的音樂專欄作家克勞斯.波林申(Klaus Pringsheim)在文章中對美貞給予了最高的評價:“我記得在所有聆聽過蕭斯塔科維奇(Dmitri Shostakovich 1906-1075)作品第五號交響曲D小調一曲中,日本樂團認為她指揮了一場最完美而沒有絲毫瑕疵的演出。”(She got from them‘Japanese musicians’the most completely satisfying performance I recall having ever heard of the 5th Symphony by Shostakovich)

 

蕭斯塔科維奇的這首交響樂是在1937年完成創作的,同一年11月21日在列寧格勒由列寧格勒愛樂交響樂團首演,這首45分鐘的曲目,被公認為是最具藝術風格,但也是難度極高的樂曲。美貞能獲得日本音樂界的好評,正反映出她在古典音樂上刻苦勤練所獲得的造詣。

 

郭美貞在日本指揮時的神情。以上兩張照片是讀賣新聞交響樂團提供的資料

 

她在世界各地不止一次地遭遇到類似在日本的待遇,但最後都被她穩定自如而又細膩的指揮所震撼。法國音樂評論家Yves Hucher就曾這樣描述稱:

 

“一開始聽眾抱持略帶懷疑的態度,但隨即被她的魅力所吸引而被征服並極度的喜愛。最重要的是,法國電臺電視廣播交響樂團的團員一致細心地注視著美貞的每一節拍。在安可後所獲得的如雷掌聲,就證明了一切。”

 

在東京演奏會中,美貞指揮了史特勞斯的“唐璜交響曲”,莫札特的“K基調第四百六十七號鋼琴協奏曲”,和貝多芬的“第七號交響曲”。日本聞名的女鋼琴家江戶京子擔任莫札特“鋼琴K基調第四百六十七號鋼琴和協奏曲”中的鋼琴獨奏。

 

美貞這次的日本之行,實際上是美貞自身的努力和國際成就而促成的。臺灣方面也把握了這次機會,展開對日本的文化交流工作,由駐日本大使館和中日文化交流協會聯合出面作為主辦方。當時臺灣駐日本大使陳之邁先生邀請了世界各國駐日本使館外交人員,日本政府及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出席。日本天皇御弟高松宮夫婦率領一百八十多位貴賓出席了這場音樂會。可謂盛況空前。

 

日本各大報都大篇幅報導推崇:“郭美貞是第一位指揮日本大型交響樂團的女性,也是國際指揮比賽中贏得最高獎的女性。”

 

由於她的精湛指揮技巧及溫文爾雅的風姿,折服了向來以男人為中心的日本。並邀請她到日本指揮東京交響樂團。美貞於1968年5月再度踏上日本,開始了她在日本十八場指揮的巡迴演出。

 

首場是5月27日在日本東京上野文化會堂舉行。同台演出有日本盲人鋼琴家和波孝嬉,是晚擁有2600座位的音樂廳裡座無虛席。

 

5月30日日本朝日新聞刊出:“郭女士是中國人,今年二十七歲,現在是紐約愛樂交響樂團的助理指揮。以一個女性統率男性團員,確實相當不易。”在男性本位的日本社會,新聞界如此推崇一個亞洲女性,絕對是破天荒之舉

 

該報繼續報導了美貞和和波孝嬉的一段對話:

“我曾經用了九年的時間,去琢磨這次演出中的最後一首交響曲中的許多思想,即使是天才音樂家也不可能在幾天之內趨於成熟,需要時間來提煉。”

“郭小姐的指揮相當優秀,親切而認真,我想,在練習時也是如此。”

 “我曾經用了八年的時間練習今夜指揮的莫札特協奏曲。”

“是嗎?”

“練習是無止境的。”

這段談話反映了美貞的成就絕非偶然,也是和波孝嬉的寫照,因為她是在母親十多年的培養下,給他創造了登上舞臺的機會。

 

郭美貞和日本盲人鋼琴家和波孝禧暢談合影

 

美貞這次的日本巡迴演出一共指揮了十八場,其中兩場是在電視中指揮。而6月28日在上野文化會堂的最後一場音樂會,謝幕了七次,給她的日本之行畫上圓滿的句號。

 

郭美貞在日本巡迴演出時自己設計的路線圖

 

她的日本之行,不僅贏得了日本社會的推崇,還引起全球媒體的矚目,紐約星期天新聞用全版刊登了一則署名希納金撰寫的報導,對美貞在美國,日本和哥倫比亞等地的演出綜合地給予最高評價和讚揚,他是這樣描述的:

 

“她正過著一種使一般女人都會嫉妒的生活,只要她一舉起那纖細的手指,一百零六個人便會立即注視她。這可從她最近以助理指揮的身份,首次登臺指揮紐約愛樂交響樂團的一個事實中獲得證實。這個聞名的樂壇,係由名指揮伯恩斯坦任首席指揮的。”

 

他接著稱讚美貞:

“在日本,海倫郭憑藉著麥克風,以及通過一位女譯員的協助,成功地指揮了全部是男性的交響樂團。她更在最近一場極其成功的哥倫比亞演奏中,臨時變更節目,加上一些南美洲人都想演唱的樂曲。當地報導以“大師”來稱呼她,並指出她熟練的技巧,細膩的表現,從音樂中表達出人性美。”  (新潮週刊資料)

 

銷售量達七十萬份的日本‘新潮週刊’用六頁的篇幅報導美貞,並配有大幅照片,影響很大。日本時報在8月24日刊登了美國音樂評論家葛利里(Marcel Grilli)的文章,他高度評價稱:“無人能懷疑郭美貞小姐不尋常的操縱音樂指揮棒的技巧,和與生俱來的音樂情感,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她能夠讓樂譜和韻律如波濤般迅速起伏。”

 

《週刊新聞》在9月20日刊登了美貞四張照片,表達對這位中國女指揮家的尊重。日文星期晚報《東京觀察報》以全頁刊載了兩篇獨家訪問的報導。日本NHK交響樂團在1971年訪問臺灣時,共演出四場,特地邀請美貞指揮其中的第三場。

 

美貞的韓國和日本之行,打破了這兩個男性社會的音樂傳統,因為美貞熟練的指揮技巧和她在指揮時的魅力,讓他們無法拒絕她站在指揮臺上指揮男性音樂成員組成的交響樂團。他們不僅是感動,更認為因為有她的指揮,是每一個團員的至高榮耀。

 

作者簡介

劉敦仁,出生於上海,幼年時隨父母遷居臺灣,在臺灣修畢大學後,負笈西班牙,專研西班牙文學及世界藝術史,後移居義大利,在梵蒂岡擔任大公會新聞辦公室中文組工作,工作結束後,入羅馬大學研習宗教考古,專題為羅馬的地下古墓。

 

1960年代曾任聯合報駐馬德里及羅馬特派員,撰寫歐洲文化藝術航訊,頗富盛名。其後因工作需要,移居加拿大,先後在多倫多大學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繼續西班牙文學研究,隨後在加拿大從事教學工作,並赴英國及上海等地講學逾14年。

 

1978年第一次作大陸之行,此行使他決定放棄教學工作,而轉為文化交流,進行美國、加拿大和大陸之間的教育和文化交流工作迄今。

 

2012年是中華民族建立共和百周年的一年, 他特地邀請了六十餘位辛亥先輩後裔執筆撰文, 並彙編成《民族魂》一書出版。近作是外交耆宿劉師舜大使的傳記以及傑出女指揮家郭美貞的傳記。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