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緬甸政府及軍方近期的作為可以發現,緬甸記取了周邊國家的一些教訓,顯然不願意陷入中國的「債務陷阱」。
作者/梁東屏
一直以來,緬甸內部對於和中國之間的關係有兩種看法,一種是認為緬甸就是中國的囊中之物,另一種看法則是緬甸企圖要掙脫中國的控制及影響。只不過如果對緬甸現政府以及軍方近期以來的種種作為進行觀察,應該可以發現,緬甸確實對雙方關係的進展採取了甚為謹慎甚至有點抗拒的態度。特別是在經濟的領域內,緬甸記取了周邊國家的一些教訓,顯然不願意陷入中國的「債務陷阱」,比較明顯的案例就是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及馬爾地夫。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經宣稱中、巴經濟走廊(CPEC)是「一帶一路倡議」中的旗艦項目,也曾經讓巴基斯坦充滿了希望,但後來實際發生的情況卻讓後者大失所望。
巴基斯坦的「黎明日報」在二零一七年刊出一個調查報導,指出中國藉著建構與巴基斯坦新的結構性關係,使得前者對後者能夠施以無與倫比的影響力。「黎明日報」在報導中指稱,「『中、巴經濟走廊』讓中國的企業與文化更深入、更廣泛地穿透了巴基斯坦的經濟及社會」。
同樣地,中國在斯里蘭卡及馬爾地夫的作為,特別是所推行的那些大型基礎建設計畫,讓後兩者都不約而同地陷入了債務陷阱。以斯里蘭卡為例,中國投入了數以億計的美元,卻使得斯里蘭卡因此而揹上高利率的債務,最後不得不交出漢班托塔九十九年的經營權作為交換。
中國在緬甸所推動的「中、緬經濟走廊」(CMEC)跟前述的「中、巴經濟走廊」極為類似,緬甸也因此十分警覺,不希望落入同樣的陷阱。「中、緬經濟走廊」始自於中國的雲南省瑞麗市,往南至緬甸第二大城曼德勒(瓦成)之後兵分二路,一路往東至仰光新城,另一路則往西至若開邦的皎飄特別經濟區。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一月到緬甸做國事訪問,與緬方簽訂了兩個深具戰略意義的協定,一是皎飄深水港,另一是皎飄特別經濟區。皎飄深水港可以讓中國不再倚賴被美國軍事力量控制的馬六甲海峽(美國與新加坡軍事協定讓前者可以使用後者的港口,而新加坡正好位於馬六甲海峽咽喉處),同時也是通往中國油、氣輸送管的起點,對中國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中、緬經濟走廊」所獻議的計畫共有三十八項,然而緬方至今只批准了九項。緬方官員也表明,緬甸只會允准對雙方都有利的計畫付諸實施。譬如中國大力推動的從北撣邦木姐鎮(中、緬邊界)連結曼德勒,總價九十億美元的鐵道計畫,就至今遲遲沒有動靜。
也兼任皎飄特別經濟區管理委員會主席的緬甸計畫及財政部副部長瑟翁就公開提出警告:「不要陷入中國的債務陷阱」。他在先前也與中方談判,成功地把皎飄深水港計畫從七十二億美元大幅降為十三億美元。
緬甸軍方過去幾個月以來,也表現出對中國有些不耐。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良去年八月會晤中國亞洲事務特使孫國祥時,就直接拿出緬軍與「北方聯盟」叛軍作戰時所擄獲的中國製武器圖片,當面向對方提出質疑。敏昂良甚至還拒絕了中方所提進行聯合演習以及出售一艘潛艦的建議,反而在前往印度訪問時,決定向後者購買緬甸第一艘潛艦。緬甸軍方雖然還繼續跟中方購買武器,但已經開始將武器來源分散、擴展至俄羅斯、印度、以色列、烏克蘭以及中亞和歐洲的其他國家。
事實上,緬甸對中國逐漸升高的不信任,開啟了它與印太地區其他民主政體的連結可能,譬如印度、日本、澳洲及美國。這個轉變也跟整個地緣政治的變化,特別是美國和中國的「新冷戰」逐漸成形有關,特別是不久前才與中國發生邊界衝突的印度,顯然已經開始與緬甸升高了彼此之間的關係。
作者簡介
梁東屏,曾任中國時報紐約新聞中心記者、主任,中國時報駐東南亞特派員。現為香港亞洲周刊、新加坡新明日報、新加坡品雜誌、台灣人間福報…專欄作家。
2002年隻身前往阿富汗採訪,獲第十七屆吳舜文新聞獎採訪報導最優獎。著有「一個人@東南亞」、「閒走@東南亞」、「說三到四@東南亞」、「閒嗑牙@東南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