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丙喜打嘴鼓》如果,月月都是農曆七月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黄丙喜打嘴鼓》如果,月月都是農曆七月
2020-08-29 16:28:00
A+
A
A-

黄丙喜打嘴鼓》如果,月月都是農曆七月 

 

作者/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如果,是假設;月月都是農曆七月,是尚未實現的期望。怎麼讓這個假設成真呢?一要靠實踐的行動,一要靠翻轉知識的智慧。 

怎麼會想月月都是農曆七月呢?每到農曆七月,好多人就會吃齋茹素一個月,甚至從前三天就開始。你知道如果每個人都做這個簡單的茹素,對地球會產生多大的正面影響嗎?
 
根據慈濟的估算,製作500個葷食便當,約需殺38隻雞和一隻120公斤的豬。花蓮慈大附中小學部陳映儒發起「素食要快的一人拉一人」行動,很快就勸素37000多餐,少殺2000多隻雞和豬。少吃、少殺就會少養,目前進入氣候緊急狀態的地球就會有效降低各種空氣、水質和土地的污染,因為,它可以少去飼養那麼多的動物。
 
作者在大學裡教授《企業文化和職業倫理》十餘年,探討東西方各種相關哲理,深深感受天下的道理基本都很簡單,但要滅除人們天生的無明貪欲卻很難,特別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歡喜、甘願的境界,那要有超越「只是知道」的清楚、光明和激發自己與眾人善行的智慧。
 
處理危機要注意三頭:找對源頭、站對勢頭和拿對箭頭,缺一不可。對處理當前氣候變遷的危機而言,就像慈濟環保志工們30年做回收資源的感言,回收為甚麼永遠做不完?源頭在欲望這個無底洞,大家喜新厭舊、貪圖方便,「想要」就買,不細想一下有無「真正需要」,加上趕時髦、追流行、愛面子。於是,衣橱裡堆滿衣服,卻總覺得少一件;鞋櫃裡堆滿鞋子,也覺得出門少双鞋。
 
大學生們經常在校園做二手衣義賣或交換的環保活動,他們愈來愈感受到清淨環保的源頭真的在心,若不去除貪心,環保只是斬草,沒辦法除根。
 
環境是個公共財,公共財之難是大家都只想各自免費享受它,卻不願意共同分擔責任,連先從自己做起都不容易。舉開車為例,大家一邊抱怨空氣品質愈來愈差,一邊使用汽車的排氣量卻愈來愈大,愈買愈豪華;這些大和豪華都是以犧牲環境品質換來的。說穿了,車就是個交通工具,也容易講得明白,靠知識即可,但要做得心甘歡喜,進而變成行善,照亮衆生,真得靠智慧。
 
環境危機百分之九十是由人類所造成。根據聯合國農程組織統計,全球1秒鐘,2443隻動物被殺;1天,2億1千多萬生靈被宰;1年,770億多動物送命。我們的1秒是很多動物的1生。馬上天天素,不容易;每週一天素,相對簡單易行。
 
蔬食護生,為自己的健康增循環,為防治疫情加動力,也為人類、生靈和地球添壽造福,開始付諸行動吧!

 

 

 

作者簡介

黃丙喜,筆耕公共政策三十年,期許為國泰民安增動力,為社會公義添喉舌。

 

出身新聞媒體,而後轉任台灣大型和跨國企業,赴美獲管理學博士,先後在南洋理工大學、芬蘭厄爾托大學和台灣科技大學教授IMBA和EMBA學程,並任國發會、經濟部、衛福部等政府機構專案顧問,負責政策前瞻、國會溝通和危機管理。

 

著有《動態風險逆轉》、《動態危機管理》、《公門修行》、《創意人的七堂課》等國家文官年度精選著作。       

黄丙喜打嘴鼓》如果,月月都是農曆七月 

 

作者/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如果,是假設;月月都是農曆七月,是尚未實現的期望。怎麼讓這個假設成真呢?一要靠實踐的行動,一要靠翻轉知識的智慧。 

怎麼會想月月都是農曆七月呢?每到農曆七月,好多人就會吃齋茹素一個月,甚至從前三天就開始。你知道如果每個人都做這個簡單的茹素,對地球會產生多大的正面影響嗎?
 
根據慈濟的估算,製作500個葷食便當,約需殺38隻雞和一隻120公斤的豬。花蓮慈大附中小學部陳映儒發起「素食要快的一人拉一人」行動,很快就勸素37000多餐,少殺2000多隻雞和豬。少吃、少殺就會少養,目前進入氣候緊急狀態的地球就會有效降低各種空氣、水質和土地的污染,因為,它可以少去飼養那麼多的動物。
 
作者在大學裡教授《企業文化和職業倫理》十餘年,探討東西方各種相關哲理,深深感受天下的道理基本都很簡單,但要滅除人們天生的無明貪欲卻很難,特別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歡喜、甘願的境界,那要有超越「只是知道」的清楚、光明和激發自己與眾人善行的智慧。
 
處理危機要注意三頭:找對源頭、站對勢頭和拿對箭頭,缺一不可。對處理當前氣候變遷的危機而言,就像慈濟環保志工們30年做回收資源的感言,回收為甚麼永遠做不完?源頭在欲望這個無底洞,大家喜新厭舊、貪圖方便,「想要」就買,不細想一下有無「真正需要」,加上趕時髦、追流行、愛面子。於是,衣橱裡堆滿衣服,卻總覺得少一件;鞋櫃裡堆滿鞋子,也覺得出門少双鞋。
 
大學生們經常在校園做二手衣義賣或交換的環保活動,他們愈來愈感受到清淨環保的源頭真的在心,若不去除貪心,環保只是斬草,沒辦法除根。
 
環境是個公共財,公共財之難是大家都只想各自免費享受它,卻不願意共同分擔責任,連先從自己做起都不容易。舉開車為例,大家一邊抱怨空氣品質愈來愈差,一邊使用汽車的排氣量卻愈來愈大,愈買愈豪華;這些大和豪華都是以犧牲環境品質換來的。說穿了,車就是個交通工具,也容易講得明白,靠知識即可,但要做得心甘歡喜,進而變成行善,照亮衆生,真得靠智慧。
 
環境危機百分之九十是由人類所造成。根據聯合國農程組織統計,全球1秒鐘,2443隻動物被殺;1天,2億1千多萬生靈被宰;1年,770億多動物送命。我們的1秒是很多動物的1生。馬上天天素,不容易;每週一天素,相對簡單易行。
 
蔬食護生,為自己的健康增循環,為防治疫情加動力,也為人類、生靈和地球添壽造福,開始付諸行動吧!

 

 

 

作者簡介

黃丙喜,筆耕公共政策三十年,期許為國泰民安增動力,為社會公義添喉舌。

 

出身新聞媒體,而後轉任台灣大型和跨國企業,赴美獲管理學博士,先後在南洋理工大學、芬蘭厄爾托大學和台灣科技大學教授IMBA和EMBA學程,並任國發會、經濟部、衛福部等政府機構專案顧問,負責政策前瞻、國會溝通和危機管理。

 

著有《動態風險逆轉》、《動態危機管理》、《公門修行》、《創意人的七堂課》等國家文官年度精選著作。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