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錦麗(右)今天再搬出已經證明是失效的人權牌來跟中國打交道,而《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最新一篇文章亦指拜登(左)的對華政策充滿矛盾(contradictory),而且毫無連貫性(incoherent),拜登一旦當選,北京相信可以稍為舒一口氣了。 (圖/翻攝自拜登臉書)
作者/鄭漢良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日前選了加州的聯邦參議員賀錦麗(Kamala Harris)爲搭檔,競逐下屆美國總統。根據《紐約時報》報導,民主黨打出「拜賀配」之後,競選經費不到一星期吸進5000萬美元,賀錦麗的吸金本領不容忽視。
拜登選賀錦麗的理由很多,首先是可以掙回不少因爲他涉嫌對女屬下毛手毛腳的指控而失去的女性選票。賀錦麗父母是黑人與印度裔,一身兼具兩個族群的血統,自然佔了不少便宜,賀錦麗不但吸金強,吸票能力想必不弱,總比川普彭斯這對「白雪雪」的老搭檔更具色彩。
處身地球這邊廂,我們所關注的是賀錦麗對中國的立場。近年來與美國關係滑落谷底的中國大陸,已經開始對賀錦麗評頭品足。《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英文版對賀小姐有此一說:即使她有一個中國名字「賀錦麗」,並不代表她「對中國友善」。有中國名字而對中國不友善的外國人,其實大有人在,例如被中共批評是「千古罪人」的末代港督彭定康(Chris Patten)。
《環球時報》的中國名字解說論,反映了北京對賀錦麗的態度是聽其言觀其行,至少目前還寄予一絲希望。但大陸有些學者卻已經下了定論,認定賀小姐對中國不懷好意。例如北京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騰軍說,從賀錦麗以往對涉及中國議題採取的強硬態度看來,賀錦麗加入美國大選,可能只會讓美國兩黨打「中國牌」的策略「火上加油」。
那麼賀錦麗過去對中國的立場到底有多強硬呢?遠的不說,且看看她去年年底接受《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的訪問,或許可以窺一點而知全豹。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已有廣泛傳聞指賀錦麗將成爲拜登的選舉搭檔。
問題:「中國對待維吾爾人以及香港目前的處境,美國是否應該全面改變對華政策,如果應該,美國應採取何種的行動?」
賀錦麗:「中國壞透了(abysmal)的人權記錄,必須在我們的對華政策中顯著地反映出來。我們不能對100多萬維吾爾人被中國禁錮在「再教育營」視而不見,也不能忽視中國在新疆爲了打壓政治和宗教而全面濫用監視系統的情況。北京未能尊重港人的人權和自治,以及港府過度使用武力來對付和平的示威者,這些我們都不能忽視。川普總統經常對這些濫暴情況視而不見,目的只是希望『贏出』他的貿易戰爭。但所有這一切都已是白費心機。」
「我的政府在氣候變化等全球性的問題上,將與中國合作,但我們不能容忍對人權施暴的情況坐視不理。美國必須重新建立我們本身的道德立場,與志同道合的國家一起堅決地維護全球以及中國的人權。」
這算是對中國的「強硬立場」嗎?賀錦麗顯然只是老調重彈,翻來覆去說的要點,就是要跟中國打「人權牌」。
眾所周知,從鄧小平時代的魏京生以來,一邊打「人權牌」,另一邊打「人質牌」,打來打去已經打了三十多年,至於中共統治下的中國人權改善了多少,大家心中有數。事實上,人權牌至今唯一的功能就是成為美國資本家不斷的在中國賺錢的一塊遮羞布。
諷刺的很,一個從來不跟中國商討什麼人權問題的生意人川普,卻把中國搞得昏頭轉向,將中國企圖借助「一帶一路」自命為人類共同體導師的「中國夢」半途驚醒。
川普從來就不屑什麼華盛頓的智庫或知識分子,根據他的姪女瑪麗·川普最近的一本著作《太多但又永不滿足》(Too Much and Never Enough),川普只是他的專橫父親刻意栽培的另一專橫霸道的繼承人。不但如此,本身是心理學博士、曾在曼哈頓精神病中心工作的瑪麗·川普說,她的叔叔和老川普一樣都是患有精神病的社交病患者(sociopath)。瑪麗·川普說,她的叔叔之能夠成為美國總統,完全有賴南方傳教勢力以及共和黨的黨機器所精心炮製而成。
《華爾街日報》形容賀錦麗是個務實派(pragmatic),大家都知道務實派是什麼的一回事,因為基辛格的對華政策也被視為務實主義。賀錦麗今天再搬出已經證明是失效的人權牌來跟中國打交道,而《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最新一篇文章亦指拜登的對華政策充滿矛盾(contradictory),而且毫無連貫性(incoherent),拜登一旦當選,北京相信可以稍為舒一口氣了。
至於人質牌,現在香港既然已無異於中國大陸的其他城市,人質庫驟然擴大,北京可打的牌可多了。
作者簡介
鄭漢良,從事新聞工作近40年,余紀忠時代曾服務美洲中國時報和台灣中國時報,退休前是中時副總編輯以及駐港特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