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前門
撰文、攝影/徐丹語
真理街往下走會接到馬偕街,這裡的房子漸漸從校區變成住宅區,路也變窄些。在開始往下坡走的方向,右側的高圍牆內,可以看見一棟房子頂端,那是一棟日式建築。沿著圍牆邊走,大門就在轉折處,一個木製門牌上標示著 「多田榮吉故居」。
多田榮吉故居
轉角的入口
面向淡水河的房子外觀
陽光照在木材表面
這棟房子建於1937年,是日本時期,第四任淡水街長多田榮吉先生的住處。1897年,多田氏來臺,在台北榮町(今衡陽路)設立了千代田商會,從事電器器材的販賣,同時也經銷全台灣東京麥酒株式會社的商品。1905年時才遷居到淡水,1930年任職淡水街長。
內部的和室格局
窗口
屋內的木造平台
故居側邊外觀
黑瓦屋頂
建築內部與外部的近景
窗戶上的樹影
整個故居佔地面積不大,從大門進入後就會看到屋子的側面,也是前門的位置。庭院左方有一個小蓮花池和石頭步道,屋子也是朝著淡水河。站在門口時,淡水河美景一覽無疑。此外,紅檜木是主要建材,外牆為雨淋板,屋頂是典型的日式黑瓦,屋內地平竿緣天花板仍保存至今。
從另一側方向看進去屋內
門口邊的光線照進屋內
迴廊上的燈飾
角落的花卉裝飾
面向著淡水河的窗口
迴廊
這棟建築的設計我非常喜歡,將室內與室外之間用一個木地平台的方式銜接在一起,有戶外的自然光照射進來,卻依然是在屋內的一部分,彷彿和室邊的小陽台。
午後的陽光灑在外牆上,將紅檜木的材質與色澤凸顯出來,紅褐色的雨淋板上有樹木的影子,被微風吹動著。寧靜的故居,在這個轉角的位置,從入口看進來特別神秘。
庭院內的小池塘
屋簷下的細節
左側木製平台的設計
入口旁的門牌
作者簡介
徐丹語,2015年長榮大學書畫系畢業,雖然書畫是本業,但也熱愛攝影和寫作,尤其對拍攝老建築情有獨鍾。以食物為題材的書畫作品曾在台灣、香港和日本的藝術博覽會展出,廣受好評,並為台灣著名龍都餐廳以及舊振南食品公司所收藏。追求繪畫、攝影、寫作等三者融為一體的藝文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