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日前宣佈制裁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爲首的11名中港官員
作者/鄭漢良
美國日前宣佈制裁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爲首的11名中港官員,指他們需要爲削弱香港的自治和限制港人言論和集會自由負責。北京迄今仍未提出反制措施,但到底哪些官員會被中共「對等」制裁,恐怕非一時三刻可以拍板。以新疆問題爲例,美國7月9日宣佈制裁新疆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等4人,禁止他們赴美旅行和使用美國金融系統,凍結他們在美資產……。中共要在4天之後才宣佈反制美國4個鷹派人物,包括3個國會議員和1個無任所的國際宗教自由大使,相對於美國的制裁,反制有點不太對等,甚至不倫不類,因爲陳全國好歹也是個一區之首,更是25個中共政治局委員之一,屬於中國大陸金字塔的最頂尖的統治階層。
如何反制,北京或許需要考慮周詳,但過了差不多48小時連一個正式的官方反應都欠奉,倒是有點令人奇怪。難道戰狼們都在休假?
由財政部發出美國最新一輪的制裁聲明指出,這次行動的依據,是川普總統7月14日所簽署的「總統對香港正常化的行政命令」。所謂香港正常化(normalization),是指北京在香港實施國安法之後,基本上削弱了香港的自治和民主進程,香港已無異於大陸其他城市,沒有特殊之處,因此不再享有美國給予的特殊貿易地位。上述的總統命令乃建基於2019年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以及2020年的香港自治法案。
美財政部部長姆努欽在聲明中說:「美國與港人站在一起,我們將使用我們的工具和授權,針對那些打壓他們自治的人。」
國務卿蓬佩奧則表示,名列制裁名單,「因爲他們身爲領導人或機關的官員,卻執行措施粉碎(crush)香港的和平、安全、穩定和自治」。
根據美國官方公佈的名單排名次序如下:林鄭月娥、鄧炳強、盧偉聰、李家超、鄭若驊、曾國衛、夏寶龍、張曉明、駱惠寧、鄭雁雄以及陳國基。
名單排名既非以英文字母爲次序,也不論官階高低,裏面或許包含了一些訊息。香港傳媒的報導,大多以林鄭爲首,餘次就是誰官大就輪到誰,因此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副主任張曉明和另一個副主任兼中聯辦主任駱惠寧等,都名列前茅,不過此舉卻忽略了美國制裁的本意。
如果說官大,香港方面在林鄭之後,總應該輪到鄭若驊這個律政司司長,但鄧炳強卻居然以一個警務處處長的身份踩過其他司長和局長的頭上而高居名單第二名,甚至連已退休的處長盧偉聰也緊跟其後名列第三,然後才輪到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和鄭若驊等人。中共的高幹如夏寶龍、張曉明和駱惠寧,只能名列七、八、九,還要屈居在香港新上任不久的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曾國衛局長之下,中央駐港國安公署署長鄭雁雄則排名第十,僅僅壓過名單墊底的特首辦主任兼國安委祕書長陳國基。有一事值得一提,曾國衛新官上任不久後接受訪問,記者發現他的辦公室中央置放了一張習近平的照片,他服務的對象是誰,大家心中明白。
這個次序內中奧妙之處,可能在於誰執行香港國安法最狠最起勁最賣力爲主要的考量,所以香港兩位一前一後的「一哥」鄧和盧,加上保安局大檔頭李家超,都可以名列前排,畢竟在2019年粉碎(crush)反修例運動最狠最起勁最賣力者,非執行中共「家法」的香港警察莫屬。
此外,我們也不能忽略名單以黨員身份爲主的可能。誰可以擔保香港官員不是中共黨員?前特首、現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就曾被中共地下黨員梁慕嫻公開指稱是地下黨員;民主黨創辦人之一的李柱銘,則根據梁振英在香港政壇竄起的過程,認爲梁不可能不是中共黨員,儘管梁本人一直否認。梁也曾否認他私底下收取外國公司500萬美元的「分手費」。
林鄭月娥對制裁的反應,值得一提。林鄭之前已經有如下一說:「我在美國沒有資產,也不嚮往到美國,不發籤證就不去吧。」她又反駁美國制裁「沒有邏輯、沒有道理」,對此只會「嗤之以鼻,一笑置之」。到了8月8日美國正式發佈制裁名單後,港府發出英文聲明予以強烈譴責,形容美方行爲「卑劣無恥」。聲明還引述林鄭代表被美國制裁的其他資深同僚說,他們(包括她本人)所扛起的光榮職責,不只捍衛750萬港人,甚至還捍衛了14億大陸人民的性命和利益(lives and interests)。林鄭說,制裁對她與其他高官皆起不了恐嚇作用。
林鄭把自己和幾個手下,形容是不怕美、不怕犧牲的全國人民守護者,什麼都不怕,難道不怕功高震主嗎?
作者簡介
鄭漢良,從事新聞工作近40年,余紀忠時代曾服務美洲中國時報和台灣中國時報,退休前是中時副總編輯以及駐港特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