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東屏@東南亞》翁山蘇姬走下神壇成為政治家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梁東屏@東南亞》翁山蘇姬走下神壇成為政治家
2020-08-10 07:00:00
A+
A
A-

緬政府涉滅絕羅興亞人 翁山將赴海牙辯護

 

作者/梁東屏

 

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正式宣布,她將再度領導「全國民主聯盟(全民盟)」參加十一月舉行的大選,尋求蟬聯執政。

曾經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的蘇姬這幾年因在羅興亞穆斯林問題上態度消極,國際聲譽大跌。二零一七年八月,緬甸軍方對若開邦的羅興亞穆斯林展開血腥鎮壓行動,導致七十多萬羅興亞人大舉出逃。聯合國和西方國家指這些大規模鎮壓有「種族滅絕」意圖。翁山蘇姬二零一九年十二月親自在海牙國際法庭為緬甸政府答辯時說,雖然不排除軍方可能「過度使用暴力」,但軍方的行為並不構成種族滅絕,因此被視為對軍方軟弱,甚至許多國際組織都先後收回曾經頒給她的獎項。

其實,翁山蘇姬從來都不是西方世界所刻意塑造出來的「民主聖人」,特別是在緬甸的那種政治環境中,她也只有妥協,才有辦法火中取栗,爭取一點改革的機會。

二零一七年初,翁山蘇姬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訪員佛格爾・基恩問道,「西方世界期待妳成為譬如甘地、德瑞莎修女…的綜合體,他們是否犯了判斷上的誤謬?事實上,也許妳更像當年英國的『鐵娘子』柴契爾夫人呢?」。

  翁山蘇姬當時的答覆是這樣的:「不是的。我只是一位政治家,我並不很像柴契爾夫人,我也不是德瑞莎修女,我從來沒說過我是。甘地其實是位非常精明的政治家」。

  蘇姬的言下之意,看起來是認為自己比較像甘地。實際上她和甘地一樣,都是在偶然的情況之下投身政治。

  一九八八年八月八日,緬甸學生帶頭並引起社會各階層廣大響應的全國性示威運動開始登場,並在八月十三日以當局血腥鎮壓告終,據估計有三千多人遭殺害(緬甸當局承認有三百五十人遇害),史稱「8888 起義」。

翁山蘇姬正好在去國近三十年後於一九八八年回國照料因中風而住院病危的母親。這段時間裡的翁山蘇姬,和緬甸的政治是完全沾不上邊的,但當時的緬甸民主人士群龍無首,又遭到重大挫折,於是積極推動翁山蘇姬出來領導。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六日,近百萬群眾在仰光大金塔西門外廣場集會,這是翁山蘇姬第一次面對這麼多的民眾發表演說,也是她身為翁山將軍之女而被推為領導的最重要契機,在此之前純為政治素人的翁山蘇姬自後就踏上一路坎坷的政治不歸路。

從一開始,深受甘地「非暴力不合作主義」影響的翁山蘇姬就是「壓不扁的玫瑰」。面對專制、強大的軍政府,她完全不作任何妥協,在二零一零年前長達二十一年的政治鬥爭中,她也一直秉持這個原則,不作任何尖銳的對抗但也絕不妥協,那段時間裡,她前後遭軟禁在家的時間長達十五年,但也都默默承受。

但這一切,在翁山蘇姬於二零一零年十一月刑滿獲釋而開始有了轉變。首先,她同意與當時的總統登盛會面,這在過去是無法想像的事,因為登盛是當年軍政府中的第三號人物。其次,她帶領「全民盟」參加二零一二年的國會補選,很多人也因此抨擊她等於是為不具正當性的政府及國會背書。

只不過這種種的一切,在「全民盟」後來參加大選並獲勝之後,都開始變得有意義了。簡單地說,如果翁山蘇姬不曾走下神壇、做出轉變,就不可能有那次的大選結果,她以及「全民盟」都很可能像過去的二十五年一樣,還在政治的曠野中不知所窮。當年已經六十五歲的翁山蘇姬除了一頂「民主女神」的冠冕外,也一事無成。

簡單地說,翁山蘇姬是在西方政府、媒體的有意識操作下才變成「民主女神」,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她是一位「被動的」民主人權鬥士。如今她已經選擇走下神壇,那些造神者還要她繼續為神,未免就太為難人了吧。

 

 

 

作者簡介

梁東屏,曾任中國時報紐約新聞中心記者、主任,中國時報駐東南亞特派員。現為香港亞洲周刊、新加坡新明日報、新加坡品雜誌、台灣人間福報…專欄作家。

 

2002年隻身前往阿富汗採訪,獲第十七屆吳舜文新聞獎採訪報導最優獎。著有「一個人@東南亞」、「閒走@東南亞」、「說三到四@東南亞」、「閒嗑牙@東南亞」等。     

緬政府涉滅絕羅興亞人 翁山將赴海牙辯護

 

作者/梁東屏

 

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正式宣布,她將再度領導「全國民主聯盟(全民盟)」參加十一月舉行的大選,尋求蟬聯執政。

曾經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的蘇姬這幾年因在羅興亞穆斯林問題上態度消極,國際聲譽大跌。二零一七年八月,緬甸軍方對若開邦的羅興亞穆斯林展開血腥鎮壓行動,導致七十多萬羅興亞人大舉出逃。聯合國和西方國家指這些大規模鎮壓有「種族滅絕」意圖。翁山蘇姬二零一九年十二月親自在海牙國際法庭為緬甸政府答辯時說,雖然不排除軍方可能「過度使用暴力」,但軍方的行為並不構成種族滅絕,因此被視為對軍方軟弱,甚至許多國際組織都先後收回曾經頒給她的獎項。

其實,翁山蘇姬從來都不是西方世界所刻意塑造出來的「民主聖人」,特別是在緬甸的那種政治環境中,她也只有妥協,才有辦法火中取栗,爭取一點改革的機會。

二零一七年初,翁山蘇姬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訪員佛格爾・基恩問道,「西方世界期待妳成為譬如甘地、德瑞莎修女…的綜合體,他們是否犯了判斷上的誤謬?事實上,也許妳更像當年英國的『鐵娘子』柴契爾夫人呢?」。

  翁山蘇姬當時的答覆是這樣的:「不是的。我只是一位政治家,我並不很像柴契爾夫人,我也不是德瑞莎修女,我從來沒說過我是。甘地其實是位非常精明的政治家」。

  蘇姬的言下之意,看起來是認為自己比較像甘地。實際上她和甘地一樣,都是在偶然的情況之下投身政治。

  一九八八年八月八日,緬甸學生帶頭並引起社會各階層廣大響應的全國性示威運動開始登場,並在八月十三日以當局血腥鎮壓告終,據估計有三千多人遭殺害(緬甸當局承認有三百五十人遇害),史稱「8888 起義」。

翁山蘇姬正好在去國近三十年後於一九八八年回國照料因中風而住院病危的母親。這段時間裡的翁山蘇姬,和緬甸的政治是完全沾不上邊的,但當時的緬甸民主人士群龍無首,又遭到重大挫折,於是積極推動翁山蘇姬出來領導。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六日,近百萬群眾在仰光大金塔西門外廣場集會,這是翁山蘇姬第一次面對這麼多的民眾發表演說,也是她身為翁山將軍之女而被推為領導的最重要契機,在此之前純為政治素人的翁山蘇姬自後就踏上一路坎坷的政治不歸路。

從一開始,深受甘地「非暴力不合作主義」影響的翁山蘇姬就是「壓不扁的玫瑰」。面對專制、強大的軍政府,她完全不作任何妥協,在二零一零年前長達二十一年的政治鬥爭中,她也一直秉持這個原則,不作任何尖銳的對抗但也絕不妥協,那段時間裡,她前後遭軟禁在家的時間長達十五年,但也都默默承受。

但這一切,在翁山蘇姬於二零一零年十一月刑滿獲釋而開始有了轉變。首先,她同意與當時的總統登盛會面,這在過去是無法想像的事,因為登盛是當年軍政府中的第三號人物。其次,她帶領「全民盟」參加二零一二年的國會補選,很多人也因此抨擊她等於是為不具正當性的政府及國會背書。

只不過這種種的一切,在「全民盟」後來參加大選並獲勝之後,都開始變得有意義了。簡單地說,如果翁山蘇姬不曾走下神壇、做出轉變,就不可能有那次的大選結果,她以及「全民盟」都很可能像過去的二十五年一樣,還在政治的曠野中不知所窮。當年已經六十五歲的翁山蘇姬除了一頂「民主女神」的冠冕外,也一事無成。

簡單地說,翁山蘇姬是在西方政府、媒體的有意識操作下才變成「民主女神」,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她是一位「被動的」民主人權鬥士。如今她已經選擇走下神壇,那些造神者還要她繼續為神,未免就太為難人了吧。

 

 

 

作者簡介

梁東屏,曾任中國時報紐約新聞中心記者、主任,中國時報駐東南亞特派員。現為香港亞洲周刊、新加坡新明日報、新加坡品雜誌、台灣人間福報…專欄作家。

 

2002年隻身前往阿富汗採訪,獲第十七屆吳舜文新聞獎採訪報導最優獎。著有「一個人@東南亞」、「閒走@東南亞」、「說三到四@東南亞」、「閒嗑牙@東南亞」等。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