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士頓、成都的雙雙閉館,並不是一齣有一位隱身幕後的導演可以輕鬆決定劇情走向的電影,它完全有可能變成了未來歷史課本中記載的另一場世界大戰的序曲。(圖/翻攝自YouTube)
作者/張陌
美國國旗在駐成都的總領事館中降了下來,駐館人員乘巴士離開,搬家公司也早進入館內將駐館的東西搬離,接著就如同中國駐休士頓總領事館所遭受的相同的待遇,中方執法人員也接管了這個館址。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習近平不想示弱,也不能示弱。
成都總領事館最蜚聲中外的事件,是當年如日中天的薄熙來曾派了他的重慶市長一路追逐他的副市長兼公安局長王立軍,直到他躲進了這個領事館,薄熙來的政治生命,就在那天的下午,在這裡終結了。他的妻子將一個英國商人殺人滅口,他卻藉由權力掩埋辦案證據,這個醜聞被公開後,他就注定在牢中度過餘生。
那一年習近平正要接班,薄熙來有意篡奪他的位子,他的民間聲譽甚至高過於習,文革以前的那種赤裸裸的權鬥就會重新登場,如果王立軍不能躲入這個總領館,而被薄熙來攔截了,中國的政局恐怕就是另番風景了。
現在,它再度進入人們眼簾,但它牽繫著的,已不再只是一個紅二代的政治生命,而是當今全球最強大的兩個大國的命運。但巧合的是,無論哪一個,都與習近平相關。
成都總領事館(如圖)最蜚聲中外的事件,是當年如日中天的薄熙來曾派了他的重慶市長一路追逐他的副市長兼公安局長王立軍,直到他躲進了這個領事館,薄熙來的政治生命,就在那天的下午,在這裡終結了。(圖/翻攝自YouTube)
川普不是一個意志堅定的政治家,他的行為主要是被短期利益所驅動,這是眾人在美中關係螺旋式下降與惡化之際,仍然不那麼感到惴惴不安的原因。部分觀察者認為川普是理性的選票算計,關閉休士頓總領事館只是他的競選策略,如果他能贏得勝選,一切即可恢復舊觀。
但憂心忡忡者還是大有人在。因為美中關係並不是只由簡單的選舉利益所操縱,它最深的源頭是美國對於中國崛起的恐懼,在這個恐懼的驅動下,美國展開了無數的動作,從貿易、科技、軍事到地緣戰略與政治,在所有的層次上,美國都已經啟動了與中國的對抗。
而這樣的對於中國的可稱之為「極限施壓」的情境,絲毫看不到任何緩解的可能。美國的恐懼或者說是某種近於崩潰的情緒,導致諸多反制中國的舉措甚至完全在白宮或國務院的掌控之外,它們由參眾兩院議員直接提案,再以壓倒性票數通過後要求白宮遵行。
除了美國地位的衰退甚至是墜落的恐懼外,讓美國更憂悒的,是所謂的「民主自由」價值的解體。蓬佩奧近日在刻意選擇的尼克森圖書館的演說中強調,「自由世界必須贏得對這個新暴政的勝利」,這場竟由國務卿而非總統做出的「鐵幕演說」,固然有些假冒的成色,卻還是呈現了美國整體的思維。
蓬佩奧近日在刻意選擇的尼克森圖書館的演說中強調,「自由世界必須贏得對這個新暴政的勝利」,這場竟由國務卿而非總統做出的「鐵幕演說」,固然有些假冒的成色,卻還是呈現了美國整體的思維。(圖/翻攝自YouTube)
這個思維是:尼克森當年所主張的藉由與中國交往,誘使它最終改變的那個假想,已經證明是錯誤的,美國與全世界都應該改弦易轍,共同圍堵中國。蓬佩奧用了十分激烈的字眼說:「中國共產黨仍然是一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政黨,而習近平亦是一位已經破產的極權意識形態的信奉者。」
這些都不只是選舉利益而已,即使川普面臨著低迷的連任選情,蓬佩奧也不需要將美中關係置於如此的你死我活、無可妥協的定位與框架。整篇演說雖然言過其實,過度誇張了兩國的差別,但在美國人民的耳中聽起來,蓬佩奧的說法並不唐突、更非荒謬。
這是兩個大國爆發更巨大的衝突,甚至不免陷入戰爭的潛在風險。就像一百年前,日本曾經不想讓剛剛統一起來的中國走上再次強大的富強之路,從而在東北炸毀了南滿鐵路、又在蘆溝橋藉口士兵失蹤,毫不猶豫地發動侵略戰爭一樣,美國也有製造戰爭的帝國衝動。
部分觀察者認為川普是理性的選票算計,關閉休士頓總領事館(如圖)只是他的競選策略,如果他能贏得勝選,一切即可恢復舊觀。(圖/翻攝自YouTube)
人並不一定是理性的,國家亦復如此,核子彈頭的數量並不能保證人類就不會陷入核戰爭,甚至核武器的按鈕也未必是只有國家領導人才能撳下。「相互保證毀滅」可以達到「恐怖均衡」,仍然只是一種理論,而不是一個反覆驗證無誤的真理。在網路時代,人的理性更為脆弱,但瘋狂卻更為高漲。
所以,休士頓、成都的雙雙閉館,並不是一齣有一位隱身幕後的導演可以輕鬆決定劇情走向的電影,它完全有可能變成了未來歷史課本中記載的另一場世界大戰的序曲。
現在美中兩國人民的敵意已經上升到十分嚴峻的地步,即使現在看似仍然可控,美國人民可能對喬治.佛洛依德的死更為憤怒,他們的眼光可能更多地對著川普而不是習近平,但並不能保證它不會瞬間滑向失控的邊緣,一個南海上、或是宮古海峽上的一個偶然的事端,就可能讓砲彈驀然之間爆響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