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萬欽瞭望國際》拜登問鼎白宮仍將面臨的挑戰:和川普持續鏖戰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戴萬欽瞭望國際》拜登問鼎白宮仍將面臨的挑戰:和川普持續鏖戰
2020-07-25 11:00:00
A+
A
A-

 

川普(右)持續在抗疫表現上的荒腔走板,是他行情由領先而翻盤,民調落後拜登(左)的主要原因之一。(圖/優傳媒合成)

 

作者/戴萬欽(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博士,曾任淡江大學國際學院院長)

 

拜登與川普爭鋒,究將鹿死誰手?世界大小國,此刻都因攸關利害而密切注視選情起伏。

 

聲勢持續上揚的拜登,7月21月宣布,他已經警告俄羅斯和中共等外國政府,不要介入美國的總統大選。否則,他當選之後,一定會以美國總統身份,採取強硬措施作為回應。

 

他主要是擔心俄羅斯及中共等外國行為者,會針對美國選民散佈假消息。

 

席拉蕊·柯林頓視自己是外國在2016年散佈假消息的受害者,她日前已經對拜登及時發出警告,公開表示欣悅。

 

拜登近日也透露,他已經開始接受美國政府照慣例,對主要角逐者提供的情報簡報。

 

拜登在美國多項主要民調上,已經連續兩個月超前川普百分之十以上了。美國國家廣播公司和華盛頓郵報,本周初所聯合進行的民意調查,甚至出現拜登超邁川普15個百分點。

 

過去在美國總統大選中,民調大幅超前對手,通常都無法持久。在2016年的大選中,席拉蕊·柯林頓在8月初和10月中旬,皆曾經領先川普大約達7個百分點,席拉蕊·柯林頓且在電視辯論會中赢了川普。

 

川普持續在抗疫表現上的荒腔走板,是他行情由領先而翻盤的主要原因之一。疫情挑戰,其實未必是壞事。紐約州長郭莫在抗疫上的突出表現,反而成為更加耀眼的政治明星。

 

此刻有很多人加入直截了當的預言,川普敗象畢露,應該難以翻身了。

 

但也有不少觀察家,仍然認為拜登目前尚無法高枕無憂。畢竟距離投票日,還有三個多月。

 

美國觀察家孔恩(Nate Cohn)便認為:拜登數個月來,是沈潛地低調拉票。一旦拜登頻頻露臉又成為媒體的焦點,而川普的負面新聞恰巧又告一段落,則兩人對峙大抵平分秋色的先前態勢,便可能重現。

 

但是,不能夠否認拜登目前確實有如下不少優點、優勢和前景令人看好的地方。

 

先拿拜登和席拉蕊·柯林頓在四年前的處境相比。川普在2016年成功牢牢抓住不放席拉蕊·柯林頓用私人電郵處理國務卿公務等疏失的小辮子。而拜登此刻並無把柄遭到川普成功醜化,或是誇大。

 

拜登是政壇穩健宿將,在1972年即當選為參議員。

 

拜登待人接物的個性溫和,川普在推特上的貼文則常失於過度情緒化。

 

拜登在新型冠狀病毒嚴重肆虐之際,大多停留在自宅地下室調度選戰的佈局,或是進行線上募款,省卻不少被川普陣營放大鏡頭批判的麻煩。

 

目前大約有四成選民,較不喜歡拜登,但是卻有五成選民對他有好感。

 

尤其,有若干人將拜登在選情上領先川普,視為彷佛是角色變換。川普竟然比較像是挑戰者,而拜登卻好像是現任的總統。

 

重要的是,民主黨黨內要角並未在支持拜登上,出現決裂。而共和黨若干夙有名望之士,卻憤而反對川普連任總統。

 

例如,他們當中有人在2019年下半年,先成立了一個名稱為「林肯計畫」(the Lincoln Project)的政治行動委員會。該組織接著在今年四月宣布,會在大選中轉向支持拜登。

 

儘管有如上態勢,接下來,則將檢視拜登選戰上仍然有的隱憂,以及可能横亙在他登上白宮總統寶座的障礙或是陷阱。

 

首先,川普為了力挽頹勢,已經進用新的競選總幹事,會以新策略針對拜登發動新的攻勢。川普先前是試圖將美國非洲裔等民眾不満政府而造成社會動盪的責任,轉套在拜登的頭上。

 

一般研判,川普陣營會持續嘗試將拜登個人的形象,描繪成衰老、鬆懶、腐敗以及乃是中共一向的好友。到目前為止,美國民眾大致並未接納這様的標籤。而台灣則是有一些人士認為,拜登以往的表現,不夠友台。

 

拜登將挑選出來搭檔的副總統候選人,目前仍未確定。但是,川普陣營未來必然會嚴格蒐尋資料,審視渠有無可大肆攻伐的瑕疵。

 

其實,拜登大腦在認知能力退化上的可能跡象,最可能會是他未來引發一些選民疑慮,而猶豫是否投票支持他的弱點。

 

日本產經新聞駐華府特派員古森義久,在7月14日報導,至少有兩項民意調查顯示,美國大約有4成到5成民眾,已經懷疑拜登有一點大腦認知力衰退的現象。

 

77歲的拜登,已經出現幾次在媒體前失言,或是口誤的紀錄。他六月下旬在賓州一場公共集會中聲明,「美國死於新型冠狀病毒的人數,高達1億2千萬人」。真實的數字,則是在12萬人之譜。

 

他也出現會突然想不出總統歐巴馬的大名。

 

古森義久指出:拜登最大的記憶錯亂失言,在於去年夏天出席初選相關的集會中,聲稱自己曾經以副總統身分,赴阿富汗視察美軍的戰事,甚至曾經頒贈銀星勲章給某海軍上校。而事實卻是,他從未在副總統任內去過阿富汗,而政府也沒有任何該海軍上校擁有戰鬥功勲的紀錄。

 

另外,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在七月十日撰文鄭重警告,居於聲勢穩定領先的拜登,對是否接受和川普進行電視直播辯論,必須審慎評估。

 

依佛里曼之見,拜登必須在兩項條件皆獲滿足之後,方宜同意和川普進行電視辯論。

 

第一項條件是川普必須先公開他2616年到2018年的納稅紀錄。拜登早就在網路上公布自己的納稅紀錄;而川普先前則是曾經有八年以投資虧損為理由,避開繳納所得稅。

 

第二項條件是,超黨派的總統大選辯論委員會,必須先設立一個兩位候選人皆同意的即時事實查核小組。佛里曼主張,該小組的任務是,在兩位候選人辯論會結束的十分鐘之前,便須當場依據查核結果,公開報告兩人所道出的任何誤導的陳述、虛假的數據和赤裸裸的謊言。

 

佛里曼認為:依據川普過去的表現來看,川普「可能會説謊及誤導整場辯論會,而造成拜登被迫在發表自己的論點之前,便已經用掉所分配到的大部分時間,去糾正川普」。

 

佛里曼強調:川普遠比拜登更需要憑藉政見辯論會,去爭取偏好意向未定的選民。

 

他強烈主張,居於明顯優勢的拜登,根本沒必要進行存有高度風險的電視政見辯論會。

 

最後,川普在開票後如果不願認輸而交出執政權的局面,雖然發生的機率甚低,竟然現在也被若干觀察家拿出來討論。

 

川普6月間確實曾經在推特上指稱,有外國政府會介入美國大選,將會印製假的不在籍投郵選票來干擾選舉。

 

有些觀察家擔憂,司法總長巴爾(William Barr)是會在大選爆發法律糾紛時偏袒川普的。

 

的確,川普如果甘冒大不韙在一旦敗給拜登而拒絕認輸,美國是有可能會陷入社會動盪不已的憲政危機。

 

前副總統高爾的氣度是開闊的。民主黨籍的高爾,在2000年的大選和小布希對決。高爾在選舉人票數只是小輸,但是在普選票上是贏了。

 

當時更重要的爭議及憲政危機在於,兩人在大州佛羅里達州的普選票差距甚小。而且佛羅里達州在投票業務上有瑕疵,小布希的弟弟傑布又是州長。在幾個地區的人工計票,竟然不尋常地出現大量廢票。

 

眼前不由回想起2000年5月追隨老上司劉介宙赴波士頓參加世界新聞學會50周年活動時,曾經見過副總統高爾在演講後問答的睿智和風采,此公並非尋常人物。

 

冷靜的高爾,為避免國家陷入混亂和分裂,決定認輸,而不執著於尋求司法救濟。他的器量和風度名留青史。其後,他以推動因應氣候變遷的環境保護努力,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瞻望未來,拜登如果當選總統,將不免會是只能做一任而已。

 

共和黨在2024年仍然可有強大挑戰動能的。

 

觀察家賈內胥(Janan Ganesh) 研判:即使拜登今年撃敗了川普,川普的思想和政策,仍然將影響共和黨未來的政綱,達到一個世代左右。

 

總之,可以預見的是,如果拜登勝出,一直爭議不斷的川普,是不會完全人去政息的。 

 

 

川普(右)持續在抗疫表現上的荒腔走板,是他行情由領先而翻盤,民調落後拜登(左)的主要原因之一。(圖/優傳媒合成)

 

作者/戴萬欽(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博士,曾任淡江大學國際學院院長)

 

拜登與川普爭鋒,究將鹿死誰手?世界大小國,此刻都因攸關利害而密切注視選情起伏。

 

聲勢持續上揚的拜登,7月21月宣布,他已經警告俄羅斯和中共等外國政府,不要介入美國的總統大選。否則,他當選之後,一定會以美國總統身份,採取強硬措施作為回應。

 

他主要是擔心俄羅斯及中共等外國行為者,會針對美國選民散佈假消息。

 

席拉蕊·柯林頓視自己是外國在2016年散佈假消息的受害者,她日前已經對拜登及時發出警告,公開表示欣悅。

 

拜登近日也透露,他已經開始接受美國政府照慣例,對主要角逐者提供的情報簡報。

 

拜登在美國多項主要民調上,已經連續兩個月超前川普百分之十以上了。美國國家廣播公司和華盛頓郵報,本周初所聯合進行的民意調查,甚至出現拜登超邁川普15個百分點。

 

過去在美國總統大選中,民調大幅超前對手,通常都無法持久。在2016年的大選中,席拉蕊·柯林頓在8月初和10月中旬,皆曾經領先川普大約達7個百分點,席拉蕊·柯林頓且在電視辯論會中赢了川普。

 

川普持續在抗疫表現上的荒腔走板,是他行情由領先而翻盤的主要原因之一。疫情挑戰,其實未必是壞事。紐約州長郭莫在抗疫上的突出表現,反而成為更加耀眼的政治明星。

 

此刻有很多人加入直截了當的預言,川普敗象畢露,應該難以翻身了。

 

但也有不少觀察家,仍然認為拜登目前尚無法高枕無憂。畢竟距離投票日,還有三個多月。

 

美國觀察家孔恩(Nate Cohn)便認為:拜登數個月來,是沈潛地低調拉票。一旦拜登頻頻露臉又成為媒體的焦點,而川普的負面新聞恰巧又告一段落,則兩人對峙大抵平分秋色的先前態勢,便可能重現。

 

但是,不能夠否認拜登目前確實有如下不少優點、優勢和前景令人看好的地方。

 

先拿拜登和席拉蕊·柯林頓在四年前的處境相比。川普在2016年成功牢牢抓住不放席拉蕊·柯林頓用私人電郵處理國務卿公務等疏失的小辮子。而拜登此刻並無把柄遭到川普成功醜化,或是誇大。

 

拜登是政壇穩健宿將,在1972年即當選為參議員。

 

拜登待人接物的個性溫和,川普在推特上的貼文則常失於過度情緒化。

 

拜登在新型冠狀病毒嚴重肆虐之際,大多停留在自宅地下室調度選戰的佈局,或是進行線上募款,省卻不少被川普陣營放大鏡頭批判的麻煩。

 

目前大約有四成選民,較不喜歡拜登,但是卻有五成選民對他有好感。

 

尤其,有若干人將拜登在選情上領先川普,視為彷佛是角色變換。川普竟然比較像是挑戰者,而拜登卻好像是現任的總統。

 

重要的是,民主黨黨內要角並未在支持拜登上,出現決裂。而共和黨若干夙有名望之士,卻憤而反對川普連任總統。

 

例如,他們當中有人在2019年下半年,先成立了一個名稱為「林肯計畫」(the Lincoln Project)的政治行動委員會。該組織接著在今年四月宣布,會在大選中轉向支持拜登。

 

儘管有如上態勢,接下來,則將檢視拜登選戰上仍然有的隱憂,以及可能横亙在他登上白宮總統寶座的障礙或是陷阱。

 

首先,川普為了力挽頹勢,已經進用新的競選總幹事,會以新策略針對拜登發動新的攻勢。川普先前是試圖將美國非洲裔等民眾不満政府而造成社會動盪的責任,轉套在拜登的頭上。

 

一般研判,川普陣營會持續嘗試將拜登個人的形象,描繪成衰老、鬆懶、腐敗以及乃是中共一向的好友。到目前為止,美國民眾大致並未接納這様的標籤。而台灣則是有一些人士認為,拜登以往的表現,不夠友台。

 

拜登將挑選出來搭檔的副總統候選人,目前仍未確定。但是,川普陣營未來必然會嚴格蒐尋資料,審視渠有無可大肆攻伐的瑕疵。

 

其實,拜登大腦在認知能力退化上的可能跡象,最可能會是他未來引發一些選民疑慮,而猶豫是否投票支持他的弱點。

 

日本產經新聞駐華府特派員古森義久,在7月14日報導,至少有兩項民意調查顯示,美國大約有4成到5成民眾,已經懷疑拜登有一點大腦認知力衰退的現象。

 

77歲的拜登,已經出現幾次在媒體前失言,或是口誤的紀錄。他六月下旬在賓州一場公共集會中聲明,「美國死於新型冠狀病毒的人數,高達1億2千萬人」。真實的數字,則是在12萬人之譜。

 

他也出現會突然想不出總統歐巴馬的大名。

 

古森義久指出:拜登最大的記憶錯亂失言,在於去年夏天出席初選相關的集會中,聲稱自己曾經以副總統身分,赴阿富汗視察美軍的戰事,甚至曾經頒贈銀星勲章給某海軍上校。而事實卻是,他從未在副總統任內去過阿富汗,而政府也沒有任何該海軍上校擁有戰鬥功勲的紀錄。

 

另外,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在七月十日撰文鄭重警告,居於聲勢穩定領先的拜登,對是否接受和川普進行電視直播辯論,必須審慎評估。

 

依佛里曼之見,拜登必須在兩項條件皆獲滿足之後,方宜同意和川普進行電視辯論。

 

第一項條件是川普必須先公開他2616年到2018年的納稅紀錄。拜登早就在網路上公布自己的納稅紀錄;而川普先前則是曾經有八年以投資虧損為理由,避開繳納所得稅。

 

第二項條件是,超黨派的總統大選辯論委員會,必須先設立一個兩位候選人皆同意的即時事實查核小組。佛里曼主張,該小組的任務是,在兩位候選人辯論會結束的十分鐘之前,便須當場依據查核結果,公開報告兩人所道出的任何誤導的陳述、虛假的數據和赤裸裸的謊言。

 

佛里曼認為:依據川普過去的表現來看,川普「可能會説謊及誤導整場辯論會,而造成拜登被迫在發表自己的論點之前,便已經用掉所分配到的大部分時間,去糾正川普」。

 

佛里曼強調:川普遠比拜登更需要憑藉政見辯論會,去爭取偏好意向未定的選民。

 

他強烈主張,居於明顯優勢的拜登,根本沒必要進行存有高度風險的電視政見辯論會。

 

最後,川普在開票後如果不願認輸而交出執政權的局面,雖然發生的機率甚低,竟然現在也被若干觀察家拿出來討論。

 

川普6月間確實曾經在推特上指稱,有外國政府會介入美國大選,將會印製假的不在籍投郵選票來干擾選舉。

 

有些觀察家擔憂,司法總長巴爾(William Barr)是會在大選爆發法律糾紛時偏袒川普的。

 

的確,川普如果甘冒大不韙在一旦敗給拜登而拒絕認輸,美國是有可能會陷入社會動盪不已的憲政危機。

 

前副總統高爾的氣度是開闊的。民主黨籍的高爾,在2000年的大選和小布希對決。高爾在選舉人票數只是小輸,但是在普選票上是贏了。

 

當時更重要的爭議及憲政危機在於,兩人在大州佛羅里達州的普選票差距甚小。而且佛羅里達州在投票業務上有瑕疵,小布希的弟弟傑布又是州長。在幾個地區的人工計票,竟然不尋常地出現大量廢票。

 

眼前不由回想起2000年5月追隨老上司劉介宙赴波士頓參加世界新聞學會50周年活動時,曾經見過副總統高爾在演講後問答的睿智和風采,此公並非尋常人物。

 

冷靜的高爾,為避免國家陷入混亂和分裂,決定認輸,而不執著於尋求司法救濟。他的器量和風度名留青史。其後,他以推動因應氣候變遷的環境保護努力,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瞻望未來,拜登如果當選總統,將不免會是只能做一任而已。

 

共和黨在2024年仍然可有強大挑戰動能的。

 

觀察家賈內胥(Janan Ganesh) 研判:即使拜登今年撃敗了川普,川普的思想和政策,仍然將影響共和黨未來的政綱,達到一個世代左右。

 

總之,可以預見的是,如果拜登勝出,一直爭議不斷的川普,是不會完全人去政息的。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