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淇銘未來事件簿》川普應該說明:疫情會變得更壞,是誰造成的?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莊淇銘未來事件簿》川普應該說明:疫情會變得更壞,是誰造成的?
2020-07-25 07:00:00
A+
A
A-

 

近日,開始改口,說戴口罩是愛國,那以前川普不戴口罩不就不愛國囉!?(圖/翻攝自YouTube)

 

作者/莊淇銘

 

美國總統川普於7月22日表示,新冠肺炎在美國的疫情,在情況好轉以前,還會變得更壞。(It will probably unfortunately get worse, before it gets better )。這就是說,目前疫情越來越嚴重。這當然是事實的真相,只是,這真相從川普嘴中說出,已經晚了半年了。在說出真相前的這半年內,川普說了很多現在看起來是相當無知及荒謬的話。

 

川普最好笑的話,是要中國負責美國疫情且要求賠償。美國流感傳到台灣,台灣政府有要美國負責嗎?一個世界最強的大國總統,說出的話是如此的沒有格局及推託責任。

 

為什麼聯合國成立世界衛生組織(WHO)?就是因為地球村形成,任何病毒都可能在某個國家內因為突變而產生新病毒。一旦發現,要及早通告全球,讓各國家積極規劃及處理防疫。

 

人類歷史上,造成人類重大傷亡的病毒從黑死病、天花、霍亂、愛滋、SARS等,有沒有哪個國家要求病毒來源國要賠償及負責的?沒有,因為,病毒在任何地方都可能造成突變,所以,WHO要求各國要隨時警戒新病毒,一旦發現,立即通告,讓全球採取防疫措施。

 

1月3日,北京當局正式向世衛組織以及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及時、主動地通報新冠病毒訊息。1月20日美國本土出現第一例新冠病毒確診。1月23日中國大陸宣布武漢封城,震驚全球。

 

當記者問川普,武漢封城可見疫情極為嚴峻,美國政府是否應該關注疫情的傳染及提出防疫的計畫?川普的回答是:「不,美國就一個案例,很快就沒事了。」

 

接著,中國大陸為了防止疫情擴散,針對疫情嚴重地區,陸續封城,也造成全球矚目。在這段時間,全美陸續出現了幾例確診。針對記者對疫情的關切,川普的回應是:「那只像是一次流感」(It’s like a flu)。

 

而後,隨著疫情的擴散造成的傷害越來越多,川普笑話也越來越可笑。川普在4月下旬,提出「注射消毒劑以殺死病毒」的言論引發軒然大波,隨即取消每日簡報會。再者,美國疾病防治局(CDC)在4月初就建議民眾在難以保持社交距離的場所,應戴上口罩避免感染病毒。川普當時的說法是,這是建議並非強制,他自己就不會這麼做。近日,開始改口,說戴口罩是愛國,那以前川普不戴口罩不就不愛國囉!?

 

川普對疫情的態度及對醫療專業的無知,讓全球為之咋舌。從「那只像是一次流感」,到「注射消毒劑以殺死病毒」;從一直不願戴口罩,到「戴口罩是愛國」;從「很快就沒事了」,到「還會更糟」。既然承認還會更糟,那就嚴重了!然而,為什麼會更糟?原因出在哪呢?吾人可從台灣與美國的防疫態度及方式找出答案。

 

從地緣上看,台灣與美國,哪個靠中國大陸近?哪個更密切的交往?當然是台灣!尤其,台灣有百萬的人民在大陸工作,往來頻繁。再從醫療科技看,美國醫療科技也遠勝台灣的醫療技術。所以,台灣社會被新冠病毒傳染所造成的疫情傷害,一定遠超過美國才對。

 

在此情況下,台灣政府應該要說:新冠肺炎疫情「在情況好轉以前,還會變得更壞。而且,情況比美國糟」。但是,情況剛好相反,台灣疫情在三月多就已控制,五月開始台灣本地感染零確診已經達數十天。六月開始至今,觀光景點從乏人問津,到人滿為患;餐廳從門前冷落,到高朋滿座。

 

面對同種的新冠肺炎病毒,為什麼台灣情況早就好轉(It gets better),美國疫情是還會更糟(It will probably unfortunately get worse )?用膝蓋想就知道,不是病毒的問題,是防疫的問題!台灣防疫做得成功,所以,控制疫情;美國防疫失敗,是以,疫情變得更糟!而誰讓美國防疫失敗,讓疫情變得更糟,是川普還沒有說出的真相!  

 

 

作者簡介

莊淇銘,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士、美國俄亥俄大學電腦碩士、美國路易絲安娜大學電腦博士。現任智多新協會會長、台北市研考會委員、台北縣資訊委員會委員、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暨教育經營管理研究所教授。

 

自小成長不愛讀書,翹課離家出走是家常便飯。高中上夜校,大學考三次,最後終於考上成大。當兵期間,頓悟學習重要性,真正開始收心學習。

 

擔任過開南大學創校校長、高雄市立空大校長,以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三校校長、考試院典試委員、中華民國多媒體英語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榮譽理事長。

 

45歲開始鑽研快速學習法,致力於學習效率研究,每年受邀演講場次200場以上, 專業知識領域達23種之多。除了是電腦專家外,可以講10種語言,是語言專家、社會觀察家、創新思考、生命教育、生死學及兩性關係作家。    

 

近日,開始改口,說戴口罩是愛國,那以前川普不戴口罩不就不愛國囉!?(圖/翻攝自YouTube)

 

作者/莊淇銘

 

美國總統川普於7月22日表示,新冠肺炎在美國的疫情,在情況好轉以前,還會變得更壞。(It will probably unfortunately get worse, before it gets better )。這就是說,目前疫情越來越嚴重。這當然是事實的真相,只是,這真相從川普嘴中說出,已經晚了半年了。在說出真相前的這半年內,川普說了很多現在看起來是相當無知及荒謬的話。

 

川普最好笑的話,是要中國負責美國疫情且要求賠償。美國流感傳到台灣,台灣政府有要美國負責嗎?一個世界最強的大國總統,說出的話是如此的沒有格局及推託責任。

 

為什麼聯合國成立世界衛生組織(WHO)?就是因為地球村形成,任何病毒都可能在某個國家內因為突變而產生新病毒。一旦發現,要及早通告全球,讓各國家積極規劃及處理防疫。

 

人類歷史上,造成人類重大傷亡的病毒從黑死病、天花、霍亂、愛滋、SARS等,有沒有哪個國家要求病毒來源國要賠償及負責的?沒有,因為,病毒在任何地方都可能造成突變,所以,WHO要求各國要隨時警戒新病毒,一旦發現,立即通告,讓全球採取防疫措施。

 

1月3日,北京當局正式向世衛組織以及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及時、主動地通報新冠病毒訊息。1月20日美國本土出現第一例新冠病毒確診。1月23日中國大陸宣布武漢封城,震驚全球。

 

當記者問川普,武漢封城可見疫情極為嚴峻,美國政府是否應該關注疫情的傳染及提出防疫的計畫?川普的回答是:「不,美國就一個案例,很快就沒事了。」

 

接著,中國大陸為了防止疫情擴散,針對疫情嚴重地區,陸續封城,也造成全球矚目。在這段時間,全美陸續出現了幾例確診。針對記者對疫情的關切,川普的回應是:「那只像是一次流感」(It’s like a flu)。

 

而後,隨著疫情的擴散造成的傷害越來越多,川普笑話也越來越可笑。川普在4月下旬,提出「注射消毒劑以殺死病毒」的言論引發軒然大波,隨即取消每日簡報會。再者,美國疾病防治局(CDC)在4月初就建議民眾在難以保持社交距離的場所,應戴上口罩避免感染病毒。川普當時的說法是,這是建議並非強制,他自己就不會這麼做。近日,開始改口,說戴口罩是愛國,那以前川普不戴口罩不就不愛國囉!?

 

川普對疫情的態度及對醫療專業的無知,讓全球為之咋舌。從「那只像是一次流感」,到「注射消毒劑以殺死病毒」;從一直不願戴口罩,到「戴口罩是愛國」;從「很快就沒事了」,到「還會更糟」。既然承認還會更糟,那就嚴重了!然而,為什麼會更糟?原因出在哪呢?吾人可從台灣與美國的防疫態度及方式找出答案。

 

從地緣上看,台灣與美國,哪個靠中國大陸近?哪個更密切的交往?當然是台灣!尤其,台灣有百萬的人民在大陸工作,往來頻繁。再從醫療科技看,美國醫療科技也遠勝台灣的醫療技術。所以,台灣社會被新冠病毒傳染所造成的疫情傷害,一定遠超過美國才對。

 

在此情況下,台灣政府應該要說:新冠肺炎疫情「在情況好轉以前,還會變得更壞。而且,情況比美國糟」。但是,情況剛好相反,台灣疫情在三月多就已控制,五月開始台灣本地感染零確診已經達數十天。六月開始至今,觀光景點從乏人問津,到人滿為患;餐廳從門前冷落,到高朋滿座。

 

面對同種的新冠肺炎病毒,為什麼台灣情況早就好轉(It gets better),美國疫情是還會更糟(It will probably unfortunately get worse )?用膝蓋想就知道,不是病毒的問題,是防疫的問題!台灣防疫做得成功,所以,控制疫情;美國防疫失敗,是以,疫情變得更糟!而誰讓美國防疫失敗,讓疫情變得更糟,是川普還沒有說出的真相!  

 

 

作者簡介

莊淇銘,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士、美國俄亥俄大學電腦碩士、美國路易絲安娜大學電腦博士。現任智多新協會會長、台北市研考會委員、台北縣資訊委員會委員、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暨教育經營管理研究所教授。

 

自小成長不愛讀書,翹課離家出走是家常便飯。高中上夜校,大學考三次,最後終於考上成大。當兵期間,頓悟學習重要性,真正開始收心學習。

 

擔任過開南大學創校校長、高雄市立空大校長,以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三校校長、考試院典試委員、中華民國多媒體英語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榮譽理事長。

 

45歲開始鑽研快速學習法,致力於學習效率研究,每年受邀演講場次200場以上, 專業知識領域達23種之多。除了是電腦專家外,可以講10種語言,是語言專家、社會觀察家、創新思考、生命教育、生死學及兩性關係作家。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