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口罩三層各種效益。 (記者林秀英製圖)
優傳媒記者林秀英/特稿
「爸不疼、娘不愛」的石化產業,在新冠病毒的防疫上,是國家團隊的幕後功臣,然而政府似乎依舊忘了石化業的存在。石化業更新案沒有關愛的眼神,老舊工場年久失修,以致工安事件頻傳。
石化業近期頻傳災情,7月1日中油四輕、15日台塑六輕相繼發生火災。除了人員疏失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機件老舊。中油四輕工場1983年啓用,操作已經超過37年,台塑六輕1998年投入生產,也已22年。這些老舊工場無論從生產的經濟效益、工安環保的安全性來看,都有必要盡數更新。
「屋漏偏逢連夜雨」,工場更新政府不支持,環保團體反射性抗議又延綿不斷,在此外部環境不友善的困境下,極易失去國際競爭力。恰巧新冠病毒感染全球,彷彿給了石化業一線生機。
今年5月20日,蔡英文在總統就職演說中除了感謝台灣人民的團結,成就台灣防疫成功且能向國際社會伸出援手外,在提及打造「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時,特別强調要讓台灣成為未來全球經濟的關鍵力量。
蔡總統說:「我們還要建構足以確保關鍵物資供應的民生及戰備產業。面對未來的全球秩序變化,從口罩、醫療及民生用品、能源到糧食供一應,我們要把重要的產業鏈留在國內,維持一定的自給率」。
眾所皆知,「口罩國家隊」是台灣抗疫成功的堅強組合和關鍵因素,台灣有句俗話:「吃果子拜樹頭,吃米飯敬田頭」,口罩哪裡來?追本溯源,原來全來自石化原料。
一般醫藥用口罩是由不織布、鼻樑壓條以及耳帶所組成。鼻樑壓條的材料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1噸的HDPE可生產500萬個鼻樑壓條,1噸的彈性纖維則可生產2,500萬對耳帶。而口罩的主要部份是那三層俗稱「不織布」的無紡布,無紡布相對紡織布來說,就是非紡織的布,是由定向的或隨機的纖維所構成。
如圖(一)所示,一般醫療用口罩至少有三層,簡稱為SMS結構(2層S層和1層M層)。S層是紡粘層(Spunbond),其纖維直徑比較粗,在20微米(μm)左右,2層S層的主要作用是支撐整個無紡布結構,對阻隔並沒有太大的作用。口罩最重要的是中間的熔噴層M(Meltblown),其纖維直徑只有髮絲的三十分之一,在2微米(μm)左右,對防止細菌及血液滲透有關鍵性的功能。
SMS無紡布以具有天然抑菌性和疏水性的聚丙烯(PP)為原料,這些具有獨特毛細結構的超細纖維可增加單位面積纖維的數量和表面積,也讓熔噴布具有很好空氣過濾性。
圖(二)口罩物質隔離示意。(記者林秀英製圖)
如圖(二)所示,SMS無紡布具有過濾性能好、無毒的優點,除了製作口罩也用於各種醫療衛生防護產品如手術服,手術帽,防護衣等,1噸的聚丙烯可生產25萬個口罩所需要的不織布。
石化工業是產業關聯性最高的關鍵性工業,台灣在全球占有領先地位的產業包括:晶圓代工、IC封裝、光罩唯讀記憶體、電解銅箔、CD/DVD、DRAM等,無論是原材料或是製造過程中所需要的用品都和石化工業相關。由於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全世界對個人防護設備的爭奪戰,讓人們發現石化工業還是戰略性工業。
防疫期間,石化原料生產商是「口罩國家隊」的最上游,聚丙烯生產商以提高產能或及時轉產纖維原料,來保障醫用衛生產品生產的原料需求,讓政府不用擔心原料的欠缺,全心投入協調口罩產線的調度。除了口罩之外,包括清潔液(次氯酸鈉或異丙醇)、手套(NBR乳膠或聚氯乙烯)、輸液帶(聚氯乙烯或聚丙烯)、針筒(聚丙烯)等等都源自於石化產業。
唯有石化業竭盡所能供料,才能滿足醫療需求,達成防疫的效能。比如,台塑相關企業在疫情期間積極生產各項醫療、防護、衛生用品所需原料與材料,特別是肩負起全能供應國內口罩原料的責任,才能完成口罩國家隊的使命。
又比如,李長榮化工將其生產供應給國際半導體與面板大廠的電子級異丙醇(EIPA)轉化為環境消毒液,免費提供給高雄市近160所小學與幼稚園使用;台塑與長春石化分別捐贈雲林、高雄及苗栗縣市消毒用漂白水(次氯酸鈉),協助縣內各行政機關、國中小學校、安養、教養及長照機構,落實消毒防疫工作,全力投入防疫的睦鄰工作。
來自地底的油氣是宇宙大自然的恩賜,石化工業像是個神奇的魔術師,把油氣轉換成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用品。台灣石化業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一個在國際上保有競爭力而且非常完整的產業供應體系,2019年產值3兆5千萬,員工45萬7千人。
全球疫情凸顯了石化產業發展的必要性,石化業就是蔡總所說的重要產業鏈,業界强烈呼籲,必須要留在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