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畢業的大學生正值人生菁華的時候,年輕、有勁、熱衷學習、不怕失敗、不太計較是你在職場競爭最有力的本錢。台灣法律對勞工權益的保護非常周延,你就努力工作,不必經常掛在嘴上了。(圖/翻攝自YouTube)
作者/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的青年、老人、婦女和弱勢四個族群的經濟生活造成激烈的衝擊,其中剛走出校園的大學青年是受害最大的族群,因為,工作非但不好找,要找到薪資待遇好的職位更是不容易。
在美國知名大學任教的友人最近經常傳來的訊息是,老友,新冠肺炎仍在美國傳染,不可輕忽,健康重要;這場疫情已讓美國六千萬人失業,今年的大學畢業生勢將面臨找工作難,要找到好工作更難的困境。問了德國、英國、荷蘭和芬蘭的朋友,答案幾乎一樣。
台灣呢?許多人很自豪台灣是寶地,受新冠疫情的相對衝擊較小;然而,不容忽視的是,觀光、旅遊、百貨、零售和內銷型的企業所受的衝擊不小,也還在餘波盪漾之中。不要被暑假短暫的報復性消費迷惑了,很多中小企業都在靠三倍券硬撐。服務業佔了台灣就業率的七成,剛畢業的大學生當然也難逃它的負面影響。
反觀我們的孩子,不知原因在哪?這幾年愈來愈感受到他們在應徵對話中,愈來愈像個「勞工小律師」,應徵工作時十分關切休假、待遇、加班、福利等短期利益,而不是公司前景、企業文化、團隊合作、工作期許和在職培訓等職涯前景。
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生如此,欠缺一技之長的工讀生和實習生也是如此,不禁感嘆這是我們的孩子精明過人,還是職業倫理的危機?
勞資關係是一種權責關係,彼此不能只講單方的權力和利益,更應重視相互的責任和貢獻;否則,它就不能產生永續的交互合作價值,公司也就不能成為公司。
大學教育對當前許多學生重權益、輕責任的失衡心態要負很大的責任。不少教授高唱自由主義和社會正義,卻不知自由、正義跟民主一樣有它相對的條件和侷限。另外,不少負責工讀實習業務的教職人員也沒有相對強調職業倫理、勞動貢獻、誠實信任和勞資合作的價值。
剛畢業的大學生正值人生菁華的時候,年輕、有勁、熱衷學習、不怕失敗、不太計較是你在職場競爭最有力的本錢。台灣法律對勞工權益的保護非常周延,你就努力工作,不必經常掛在嘴上了。
勞資關係也是勞工和雇主之間的一種信任關係,勞動條件中涉及世界人權等主流價值的,政府是該强制入法;但是,對其中有關工時、假期、試用等細節,政府實在應該尊重勞資的信任關係和協商機制,不必事事像褓姆一樣太過介入;更重要的是,身為父母的我們也要讓孩子能够正視自我成長、分工合作和團體協作的價值。
作者簡介
黃丙喜,筆耕公共政策三十年,期許為國泰民安增動力,為社會公義添喉舌。
出身新聞媒體,而後轉任台灣大型和跨國企業,赴美獲管理學博士,先後在南洋理工大學、芬蘭厄爾托大學和台灣科技大學教授IMBA和EMBA學程,並任國發會、經濟部、衛福部等政府機構專案顧問,負責政策前瞻、國會溝通和危機管理。
著有《動態風險逆轉》、《動態危機管理》、《公門修行》、《創意人的七堂課》等國家文官年度精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