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雨傘運動及去年的反修例運動中打出知名度的本土派及政治素人,紛紛在初選中取得漂亮的成績,包括前香港衆志祕書長黃之鋒(右)。(圖/翻攝自黃之鋒臉書)
作者/鄭漢良
民主派初選的結果證明了人所共知的道理,當一個政權對人民的打壓越發嚴狠,反擊的力量也越大,而且越走越偏鋒,越走越窄,因爲中間路線已無市場。香港下一步的發展將會是自由空間進一步收緊,因為「要法有法、要槍有槍」的政權認為只有這樣,反擊的力量總會窒息而死。
香港上週六和週日為期兩天的民主派初選,目的是體現「派內民主」,主要的策劃人戴耀廷相信透過這次初選,包括年輕本土和傳統的民主派可以從而協調產生一張出戰今年9月立法會選舉的名單,避免內部的消耗,加強實現民主派35+的目標,即在全部70席的立法會,攻佔一半以上,光復香港行之有年的三權分立、相互監督的制度。
中共這些年來對香港諸多折騰,首先是2014年透過人大8.31立法,正式宣布香港民主的死刑,港人之後發起的雨傘運動,是對北京僅存一絲的冀望,也同時希望喚起國際社會對香港的關注;到了2019年林鄭政府密謀草擬逃犯條例修訂,終於令港人明白到,他們不但民主無望,甚至連司法獨立也不保,港人遂投入一場全球關注繼而同情的反修例運動,年輕的勇武派以及中產的「和理非」一族,面對有北京加持、殺傷力威猛的所謂防暴隊,有如聖經大衛與巨人的抗爭,抗爭者被打至血流披面甚至中槍倒地的畫面,在全世界家庭的電視上演。
北京或許認為,再進一步收緊港人的自由,是唯一可以管教總是不聽話的港人的不二法門,於是中共的領導人包括韓正在內,閉門炮製了一個《港區國安法》,正式用大陸的法律來管治香港,甚至還直接派出京官和國安來港執法。縱觀過去幾年香港警察對付港人手法之兇狠,北京此舉委實有點多餘了。
回歸23年,有拜北京連番折騰所賜,香港已跟大陸其他城市無差,要民主沒民主、要法治沒法治、要自由沒自由。在這個情況下,香港民主派初選的結果顯示,港人將碩果僅餘的希望寄望於路線相對激烈的年輕本土派,一些傳統老牌的民主派被迫靠邊站,甚至無緣下屆立法會。
「長毛」梁國雄的例子,是時代境遷民主抗爭之路越走越窄的最好例子。(圖/翻攝自梁國雄臉書)
老牌民主派多人在初選失利,包括民主黨現任立法會議員黃碧雲以及過去被視爲「激進」的梁國雄。「長毛」梁國雄的例子,是時代境遷民主抗爭之路越走越窄的最好例子。梁國雄身穿古巴革命先烈格瓦拉頭像的T恤,擡棺材到中聯辦並且丟擲紙錢抗議中共暴政,已令人目瞪口呆,然而與今天街頭抗爭的勇武派相比,已經顯得過於斯文。他與傳統民主派的大陸情懷,即仍然寄望大陸有了民主然後香港才有民主的想法,甚至已被現代的本土派譏諷爲「左膠」。這些年越來越多大專院校和年輕人對六四追悼晚會的疏離感,可說是對大中華情意結脫勾的一種體現。
就算是過去人氣鼎盛的民主黨立法會超級區議會界別的涂謹申,以及該黨主席胡志偉,也只能在初選中僅僅以「包尾」位置出線。
當然,就這樣排除傳統民主力量對未來香港民主運動的影響,未免有點言之過早。例如有「鄺神」之稱的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鄺俊宇,在超級區議會議席的初選中,贏得接近26萬票稱冠。但他之有鄺神的稱號,仍有賴於他在反修例街頭運動中,不懼胡椒瓦斯四射,挺身阻擋警察肆意執法的形象深種人心。
有「鄺神」之稱的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鄺俊宇,在超級區議會議席的初選中,贏得接近26萬票稱冠。(圖/翻攝自鄺俊宇臉書)
事實上包括鄺俊宇在內,傳統民主黨派在這次初選勝出者,大多都是反修例運動中的活躍份子,例如曾被警方逮捕的公民黨譚文豪、被警方胡椒噴霧直射面部的民主黨尹兆堅、站在立法會前苦口婆心勸喻示威者切勿衝入內的公民黨毛孟靜,也只不過僅僅包尾出閘。
在2014年雨傘運動及去年的反修例運動中打出知名度的本土派及政治素人,紛紛在初選中取得漂亮的成績,包括參選超區議員的岑敖暉以及本土派天水圍民生關注平台成員王百羽。在直選區的初選中,也有不少本土派如屯門區議員張可森、前香港衆志祕書長黃之鋒、曾任職網媒立場新聞女記者何桂藍、在中文大學就讀時創立本土派學生組織中大本土學社並曾籌辦多次民間集會的劉穎匡、前學民思潮發言人黃子悅、現已解散的香港眾志副主席袁嘉蔚、大專學界國際事務代表團發言人張昆陽等人。
傳統民主派每年搞六四晚會、搞七一遊行,搞了二十多年,中共當笑話來看,本土派當他們是「左膠」,北京而且得勢不饒人還步步進逼。現在新一代抗爭派出戰,會有更好的成績嗎?我看沒有美國和西方的壓力,很難寄予奢望。難怪國安法裡面對所謂「勾結外國勢力」如此的煞有介事了。
作者簡介
鄭漢良,從事新聞工作近40年,余紀忠時代曾服務美洲中國時報和台灣中國時報,退休前是中時副總編輯以及駐港特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