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丙喜打嘴鼓》老,也有老的好處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黃丙喜打嘴鼓》老,也有老的好處
2020-07-17 18:00:00
A+
A
A-

 

高雄市長補選,國民黨參選人李眉蓁叫陳其邁「叔叔」成為話題,行政院長蘇貞昌、台南市長黃偉哲幫陳其邁酸李眉蓁,說她是跟著逆年輕人的「韓風」。(圖/翻攝自陳其邁臉書)

 

作者/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這個世界變得愈來愈快,也愈來愈需要我們有新的思維。老,就是其中之一,它固然有些缺點,但也有不少的好處,不必像現在台灣的政治人物一樣短視近利,連對「叔叔」這個中年的稱呼都很介意。

 

老,尤其是年紀的老,在醫學發達的今天,本來就不是問題;何況,未來的台灣少子化將成新常態,加上聯合國已經把70歲定義為青壯,老不是值得擔心的缺點,老的好不好的關鍵事實上在於,自己的心夠不夠寬,而且待人處事方面,又夠不夠厚。

 

老的夠寬夠厚,美國故總统雷根是個好榜樣。他的經典之作是,選總统時,他已經72歲,所以,競爭對手孟岱爾常拿他的年纪作文章。總统競選第二次辯論時,《巴爾的摩太陽報》的記者就直接詢問,他是否覺得年紀太大不適合當總統。

 

結果雷根回答:「我不會拿年紀做選戰的議題。我不會為了政治的目的,而拿對手的年輕、沒經驗大作文章。」這個幽默的答案博得滿堂彩,也無形中化解了選民對雷根的疑慮。

 

老,我們大部分人直覺的反應是年紀,這是人類天生的認知缺陷。其實,即或是年紀,老也並不可怕;怕的是,年紀老了,卻沒有好的老本、老友和老妻。 统一企業故董事長高清愿決定高階主管的聘用是根據他的「三老」標準。一是對老父老母孝不孝順,二是往來有沒有多年老友,三是對老妻的照顧够不够厚道。 

 

一、二,容易了解;三,不容易一下明白。高董的看法是,夫妻能否長相左右,外人有時很難評議。但是,婚姻是女人一生最大的賭注,因為,那時年輕,她應許的男人未來是一條龍或一條蟲根本不知道。因此,男人不能有朝一日變成龍了,就把老妻一腳踢掉,即或不得已離婚,也得好好給她照顧,不能有失厚道。

 

老的好處,仔細想想,不少也是年歲夠長帶來的。偶遇老朋友、老師、老長官、老同學,意外驚喜,是因交往的夠老帶來人間的情。有次不期而遇許久未見的徐小波大律師,三十幾年累積的情誼瞬間在腦海浮起,激起一幕幕快樂的記憶。

 

有天,臺北下著濛濛細雨,他不坐他的高級轎車,改坐我的二手車載他回敦化南路寓所。車經那時八德路的高架橋時,突然前後猛然一撞,車被撞成夾心餅乾。徐老師馬上下車,指揮協調若定,大律師風範表現無遺。年紀大了,オ知道他捨他車坐我車,是他照顧後輩的貼心。

 

年輕時有長輩貼心的教導是件很幸福的事。現在當長輩的我經常這樣告訴社會青年和大學生,要珍惜這種難得的跨世代恩情。

 

邁入高齡時代,不只是老年人要關心的事,中年人要關切的事!面對長壽社會,你該擔心的不只是老後,還有人生的最後三分之一的場怎麼過!

 

「學習-工作-退休」三階段人生已經是過去式,站在人生的中點望向100歲的人生終點,21世紀的我們都需要新思維與新能量。特別是要在年過50時,拉出人生第二曲線,預約下半場的美好。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人生要活得有尊嚴又幸福,超前部署是必要的功夫,宅心仁厚是必要的修為。早些做準備吧!  

 

 

作者簡介

黃丙喜,筆耕公共政策三十年,期許為國泰民安增動力,為社會公義添喉舌。 

 

出身新聞媒體,而後轉任台灣大型和跨國企業,赴美獲管理學博士,先後在南洋理工大學、芬蘭厄爾托大學和台灣科技大學教授IMBA和EMBA學程,並任國發會、經濟部、衛福部等政府機構專案顧問,負責政策前瞻、國會溝通和危機管理。

 

著有《動態風險逆轉》、《動態危機管理》、《公門修行》、《創意人的七堂課》等國家文官年度精選著作。     

 

高雄市長補選,國民黨參選人李眉蓁叫陳其邁「叔叔」成為話題,行政院長蘇貞昌、台南市長黃偉哲幫陳其邁酸李眉蓁,說她是跟著逆年輕人的「韓風」。(圖/翻攝自陳其邁臉書)

 

作者/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這個世界變得愈來愈快,也愈來愈需要我們有新的思維。老,就是其中之一,它固然有些缺點,但也有不少的好處,不必像現在台灣的政治人物一樣短視近利,連對「叔叔」這個中年的稱呼都很介意。

 

老,尤其是年紀的老,在醫學發達的今天,本來就不是問題;何況,未來的台灣少子化將成新常態,加上聯合國已經把70歲定義為青壯,老不是值得擔心的缺點,老的好不好的關鍵事實上在於,自己的心夠不夠寬,而且待人處事方面,又夠不夠厚。

 

老的夠寬夠厚,美國故總统雷根是個好榜樣。他的經典之作是,選總统時,他已經72歲,所以,競爭對手孟岱爾常拿他的年纪作文章。總统競選第二次辯論時,《巴爾的摩太陽報》的記者就直接詢問,他是否覺得年紀太大不適合當總統。

 

結果雷根回答:「我不會拿年紀做選戰的議題。我不會為了政治的目的,而拿對手的年輕、沒經驗大作文章。」這個幽默的答案博得滿堂彩,也無形中化解了選民對雷根的疑慮。

 

老,我們大部分人直覺的反應是年紀,這是人類天生的認知缺陷。其實,即或是年紀,老也並不可怕;怕的是,年紀老了,卻沒有好的老本、老友和老妻。 统一企業故董事長高清愿決定高階主管的聘用是根據他的「三老」標準。一是對老父老母孝不孝順,二是往來有沒有多年老友,三是對老妻的照顧够不够厚道。 

 

一、二,容易了解;三,不容易一下明白。高董的看法是,夫妻能否長相左右,外人有時很難評議。但是,婚姻是女人一生最大的賭注,因為,那時年輕,她應許的男人未來是一條龍或一條蟲根本不知道。因此,男人不能有朝一日變成龍了,就把老妻一腳踢掉,即或不得已離婚,也得好好給她照顧,不能有失厚道。

 

老的好處,仔細想想,不少也是年歲夠長帶來的。偶遇老朋友、老師、老長官、老同學,意外驚喜,是因交往的夠老帶來人間的情。有次不期而遇許久未見的徐小波大律師,三十幾年累積的情誼瞬間在腦海浮起,激起一幕幕快樂的記憶。

 

有天,臺北下著濛濛細雨,他不坐他的高級轎車,改坐我的二手車載他回敦化南路寓所。車經那時八德路的高架橋時,突然前後猛然一撞,車被撞成夾心餅乾。徐老師馬上下車,指揮協調若定,大律師風範表現無遺。年紀大了,オ知道他捨他車坐我車,是他照顧後輩的貼心。

 

年輕時有長輩貼心的教導是件很幸福的事。現在當長輩的我經常這樣告訴社會青年和大學生,要珍惜這種難得的跨世代恩情。

 

邁入高齡時代,不只是老年人要關心的事,中年人要關切的事!面對長壽社會,你該擔心的不只是老後,還有人生的最後三分之一的場怎麼過!

 

「學習-工作-退休」三階段人生已經是過去式,站在人生的中點望向100歲的人生終點,21世紀的我們都需要新思維與新能量。特別是要在年過50時,拉出人生第二曲線,預約下半場的美好。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人生要活得有尊嚴又幸福,超前部署是必要的功夫,宅心仁厚是必要的修為。早些做準備吧!  

 

 

作者簡介

黃丙喜,筆耕公共政策三十年,期許為國泰民安增動力,為社會公義添喉舌。 

 

出身新聞媒體,而後轉任台灣大型和跨國企業,赴美獲管理學博士,先後在南洋理工大學、芬蘭厄爾托大學和台灣科技大學教授IMBA和EMBA學程,並任國發會、經濟部、衛福部等政府機構專案顧問,負責政策前瞻、國會溝通和危機管理。

 

著有《動態風險逆轉》、《動態危機管理》、《公門修行》、《創意人的七堂課》等國家文官年度精選著作。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