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普勒斯總統府。(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作者/程富陽
當世紀新冠病毒持續在全球肆虐,確診病例已飆破1千2百萬例,死亡人數亦逼近60萬人,但國際的博弈與攻防,可一點也沒稍減,美中經濟對抗更已提昇至「軍事對峙」的地步。君不見自7月以來在南海海域,即佈滿了美國雷根號和尼米茲號所謂「雙航母作戰軍演」的船艦,而大陸解放軍也積極在西沙群島實施連續的擴大軍演,回應美國其「軍事肌肉」的實力。
從這場亞太戰略競爭的風雲密佈,我們恍然了悟為何美國自2018年以來,不管中共如何的強烈抗議,卻仍陸續通過一連串如《台灣旅行法》、《亞洲再保證倡議法》、《2019台灣保證法》及今年甫通過的《台北法案》等看似「友台」的現象,其實是藏有「貓膩」。
針對此現象,一位媒體記者在一篇「亞太戰略競爭」的新聞透視文章裡,引用了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生前說過:「如果美國真能保護台灣,那很好;但如果美國無法真正保護台灣,卻讓台灣人以為可以,那就很殘忍了。」這句話可算是一語揭破老美的「別有用心」了。
但我們政府似乎鐵了心押寶老美,只是這場「美夢」,似乎顯得「金鐵交鳴」,讓人不得好眠,從刻正在台灣島內上演的年度漢光演習,卻於演習前即招來中共軍機頻頻密集越過我空域,隱約造成一觸即發之危。而這顯然代表著美國這幾年對台灣採取「其來也漸,其入也深」的利誘戰略招數,似乎成效卓著,終讓兩岸齊陷於「戰爭迷霧」之險境而不自知。
只是此刻,我們若奢望執政者當會把李光耀先生說過的話,再拿出來反覆「咀嚼」一番,以思其意;或者把《孫子兵法》再從書架抽出「溫習」一下,以會其義,那就過於樂觀了。從最近台灣政壇充斥「屈原是楚人非中國人」,及「何妨改中藥為台藥」此等一股腦「去中」的荒唐論述,就可知台灣當下這場「美夢」,恐怕是還有得作呢!
也許,我們不需要悲觀,但如果我們不面對「兩岸僵局」就是我們無法突破國際政治藩籬的現實,這種悲觀只會雪上加霜而不會自然消失。今日我們不妨藉著旅覽中東小島塞普勒斯,來蠡探是否需自陷於「政治只能政治解決」的傳統法則,看能否喚醒台灣執政者的「南柯一夢」?
塞普勒斯地圖。(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如果說希臘的克里特島是地中海的一顆閃耀明珠,那位於其東隅的小島塞普勒斯,稱它為地中海的一盞明燈當不為過。事實上,塞普勒斯乃是地中海僅次於西西里島和撒丁島的第三大島嶼。
此島20世紀中葉以前為英國直轄殖民地,直到1960年才宣布獨立為「塞普勒斯共和國」,並組成希、土兩族聯合政府。北邊三分之一的領土屬信仰伊斯蘭教的土耳其族為「北塞」,南部三分之二的領土屬信仰東正教的希臘族為「南塞」。但自1963年後,希、土兩族因制憲問題,發生過嚴重的流血衝突,尤其以1974年那次衝突最劇。
2004年兩島曾舉行全民公決,「統一」方案雖無結果,不過衝突已緩和許多。昔日南北塞還需持旅遊證明,經舊往雙方衝突而佈滿彈痕纍纍的檢查哨詳細檢查,方可一覽南北島風光。如今則已是「千里江陵一日還」般的暢通無阻了。人類總是因政治而自我設限,到頭來卻總也因民生與經濟,而將彼此的隔閡打出一道通路。
1878年,英國國旗在尼柯西亞升起,標誌著英國開始管理塞普勒斯。(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塞普勒斯全國分為5個行政區,首都為尼柯西亞。無論是首都的歐式風情,抑或海濱城市拉納卡的無際海天,還是利馬索爾古樸的港灣景緻,都讓旅遊者得以見識那「舟遙輕揚,風飄吹衣」的海島風情,及深懍那種「木欣向榮,泉涓始流」的山城餘味。
回顧(民91年)筆者佇足拍照於昔日南北衝突的交戰點,當時卻已僅剩下斑駁的彈痕,用「無言」抗議昔日政治的無知。在窄小的檢查哨由檢查員在旅遊證蓋了章,即直驅北塞敵營的法馬古斯城,令人頓興「兩島濤聲無涯盡,ㄧ紙已翻萬重浪」的兩岸情懷。
2004年5月1日,塞普勒斯共和國加入歐盟。(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走訪帕福斯區臨海濱的著名山城,方曉此山城不但是古代時期的塞普勒斯共和國首都,更是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古老城市,緩緩沿著山徑石梯而上,頗泛「名山勝蹟,我輩登臨」的感觸。
本來仍存「敵對」的南北塞,在2010年一場歐洲金融風暴,而不得不強化彼此的交流以共同抵抗金融危機。聽聞此次的「冠狀病毒」更強化了雙方對病毒防範的合作,這也算是塞普勒斯面臨此世紀病毒「收之桑榆」的收穫。
相對於目前兩岸對冠狀病毒疫情的「相望兩不顧」,卻在軍事動作頻頻挑釁的「相互測試」,都讓筆者感到恍若置身於昔日塞島南北的緊張對峙。只不知,若我們臺灣當局如果知道塞島南北,竟因此次病毒疫情反而強化彼此合作,拉近雙方融合的距離,真不知其心裡要作何它想?
(待續)
作者簡介
程富陽,退役上校,先後畢業於政戰學校、約旦民間「穆塔爾大學軍事教育研究所」、中華民國「國防大學國際戰略研究所 」,及約旦皇家軍事陸、戰院。曾任國防大學共教中心主任,目前仍於該中心任教。著有《現代戰爭軍事新聞趨勢》、《從非傳統安全看兩岸安全戰略的演變與展望》、《中東情勢暨國防安全專書》,以及《富陽隨筆第一~三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