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萬欽透視歷史》美國躍身為全球性強權的開始:霸氣奮進的狄奧多·羅斯福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戴萬欽透視歷史》美國躍身為全球性強權的開始:霸氣奮進的狄奧多·羅斯福
2020-07-13 17:00:00
A+
A
A-

 

美國成為太平洋和世界的強權,以及「美國世紀」的開始,必須追溯到二十世紀初的老羅斯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作者/戴萬欽(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博士,曾任淡江大學國際學院院長)

 

狄奧多·羅斯福總統,雄立在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馬上英姿銅像,要被拆除了!

 

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在卸任總統職務的告別演説中,曾特意語重心長告誡美國政府切莫捲入歐洲的紛爭。而門羅總統則是在1823年宣佈「門羅主義」,警告歐洲列強不要介入美洲事務。

 

但是,美國又是在什麼時候,開始成為太平洋及全球性的強權呢?

 

美國成為太平洋和世界的強權,以及「美國世紀」的開始,必須追溯到二十世紀初的老羅斯福。他是在1901年因為麥金利總統遭到無政府主義者暗殺,而繼位為總統。

 

「我們正在跨越注定成為新世紀強大國家的門檻」,狄奧多在共和黨1900年的黨員代表大會上,如此宣示。該次大會正式決定,由麥金利蟬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

 

狄奧多在退休之後,竟仍豪情雄渾地請纓赴歐洲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威爾遜總統拒不同意。4名兒子皆受他感召投身沙場,幼子陣亡,法國人甚為感激。  (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當時狄奧多以年方41歲獲大會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兩年前,他甫在美國和西班牙的戰爭中,成為全美的英雄。戰後,即險勝當選為紐約州州長。

 

他在前述大會中,興高采烈地說:年輕力強的美國,將熱情擁抱未來,會以強人的姿態,欣悅參加國際權力的競賽。

 

麥金利是在1897年,任命他為海軍助理部長。地縁政治海權論的專家馬漢,是他的好友。而狄奧多本人一生共寫了37本書,其中一本書《一八一二年大戰中的海戰》,迄今仍是探討海戰的經典之作。他也是最早預言,戰機將在海戰中承負重要角色的人物之一。

 

他是美西戰爭的要角。臨事果斷,竟然在美國於1898年4月25日正式向西班牙宣戰的兩個月之前,便藉部長龍恩臨時不在部內,而越級大膽行事。

 

他擅自密令美國停泊在香港的太平洋艦隊,必須準備好在一旦宣戰後,立即攻擊西班牙部署在菲律賓的艦隊。結果,美國艦隊仗著艦砲射程較長,便輕而易舉,未折損一兵半卒,即攻佔了馬尼拉灣。

 

而他本人在戰爭爆發後,立即辭去海軍助理部長職務,改以中校軍職招摹義勇騎兵,投身於古巴戰場,和西班牙部隊廝殺。他在聖胡安山一役,奮勇告捷而成為全美矚目的英雄。

 

狄奧多真是澎湃積極,確實以一連串行動,引領美國,加快走上雄據世界權力核心的道路。(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狄奧多並不被視為激進份子,而是開明的保守派和政治現實主義者。他被視為是美國在林肯之後,最重視國家利益的總統。他愛用「奮進的」(strenuous)這個形容詞,勉勵自己。

 

他身逢其時,順勢大力響應風起雲湧的「進步主義運動」(Progressive Movement)的呼聲。他在內政上,留下不少建樹。

 

他在社經方面,推出「公道政策」(Square Deal)的新方向。他主導通過公平交易法案,而被稱為是「托拉斯剋星」(The Trust Buster)。他也積極改善勞動條件問題、童工問題、環境保護問題及食品衞生問題上的困境。

 

狄奧多在外交事務上,係親自主導政策大方向。美國學者查布里斯基(Edward H. Zabriskie)曾經強調:狄奧多在國務卿海約翰,於1905年7月病逝後,不僅像是自己兼任國務卿,簡直承負起整個內閣在外交高階決策上的職責。

 

他是美國第一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當時是日本明治天皇和德國王室,力邀他出面調停戰事的。(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狄奥多是刻意尋求在世界權力舞台上展現美國的軍力,鞏固並抬高美國的地位。

 

美國在「邊疆理論」(frontier theory)上成一家之言的學者滕納(Frederick Jackson Turner),是他所佩服的人物。他喜歡滕納的論述:美國遼濶的西部邊疆,都已經處處開墾了。「美國歷史的第一階段,已經隨之而落幕......美國的能量,該是繼續需要廣闊的場域施展吧?」

 

採取強硬的「巨棒外交」( Big Stick Diplomacy),推動美國的霸權擴張主義,乃是他在外交上的特色。他加強美國在加勒比海及拉丁美洲的霸權控制。他選定在巴拿馬開鑿接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運河,並策動巴拿馬自哥倫比亞獨立而和美國簽約合作。

 

巴拿馬運河大幅提升美國的地緣政治利益,方便美國靈活調動部署在大西洋及太平洋的軍艦。

 

他也曾派出官員,介入及監督多明尼加的財政,以確保美國的債權。

 

所謂「羅斯福推論」(Roosevelt Corollary),深化及擴大了門羅主義的主張。他既積極辯稱美國有權干涉西半球事務,而且美化霸權作為,宣稱美國就是拉丁美洲地區的「國際警察」。

 

所謂「羅斯福推論」(Roosevelt Corollary),深化及擴大了門羅主義的主張。他既積極辯稱美國有權干涉西半球事務,而且美化霸權作為,宣稱美國就是拉丁美洲地區的「國際警察」。(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強大的海軍,便是他所揮舞的「巨棒」。當時,英國、德國和日本正熾熱從事海軍的軍備競賽。

 

日本憂慮他會在菲律賓建立大型軍事基地。他刻意和英國維持友誼。結果,英國不干預美國遂行霸權,而他也不挑戰英國在遠東地區的既有利益。

 

老羅斯福在1905年成功調停日本和俄羅斯的戰爭。結果,兩大強權於9月5日在美國較涼爽的新罕布什爾州的朴茨茅斯,簽訂和平條約(Treaty of Portsmouth)。

 

議和談判是由8月10日開始的。俄羅斯是派出擁有完全授權的權臣維特(S. U. Witte;Сергей Юльевич Витте)伯爵。

 

狄奧多因此和約而榮獲諾貝爾和平獎。他是美國第一位諾貝爾獎得主。當時是日本明治天皇和德國王室,力邀他出面調停戰事的。

 

美國鐵路大亨哈里曼(Edward H. Harriman)在遠東的圖謀,和狄奧多的雄心是契合的。哈里曼在朴茨茅斯條約簽訂之前,便已經在8月間協助處理日本欠美國的戰費貸款問題。

 

他在9月便跑到東京,會晤前首相伊藤博文侯爵及首相桂太郎侯爵,爭取美國在中國東北的利益。

 

狄奥多是刻意尋求在世界權力舞台上展現美國的軍力,鞏固並抬高美國的地位。(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哈里曼向他們提議:南満在政治上由日本控制,而由他所組織的美國財團,則在南満享有包括採礦權在內的一半經濟利益。他成功獲得明治政府簽了草約。

 

但是,代表日本簽署朴茨茅斯和約的外相小村壽太郎男爵,在返抵東京後便堅決反對。小村找到日俄和約中有一條款規定說,俄羅斯的鐡路權利移轉給日本,須在清廷同意下方可進行。

 

小村的藉口,讓満心歡喜先行返美的哈里曼,美夢成空。美國和日本的猜忌加劇了,日本的輿論大肆責駡老羅斯福。

 

老羅斯福堅持繼續西進。他在1907年3月16日,決定延續「巨棒外交」,派遣由16艘戰艦組成的美國「白色大艦隊」,巡行世界一圈。尤其包括訪問日本,要日本,了解美國的海權範圍包括西太平洋。

 

他在1907年密電駐菲律賓美軍指揮官嚴防日本。事實上,他在1905年,便曾經一度擔憂美國如果不能大力加強在菲律賓的軍事防衛力量,便最好自菲律賓撤軍。

 

他老謀深算,早在朴茨茅斯議和開幕前,便指示國防部長塔虎脫,在7月29日先到東京和桂太郎首相簽署秘密備忘錄,以承認日本在朝鮮的宗主權,交換日本承諾不會染指菲律賓。

 

狄奧多並不被視為激進份子,而是開明的保守派和政治現實主義者。他被視為是美國在林肯之後,最重視國家利益的總統。(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紀念老羅斯福的羅斯福號航空母艦,如今則常至西太平洋巡弋。

 

美國最近興起的反種族歧視抗議運動,波及到狄奧多。紐約市自然歴史博物館的創立,歸功於狄奧多的努力。但是,它已經在6月21日決定,拆移矗立在其大門入口石階的狄奧多銅像。

 

白思豪市長也已經同意拆除。反種族歧視團體認為,狄奧多人像後方的左右兩側,竟然卑屈地分別站立著印第安原住民及非洲裔的人像。

 

老羅斯福是首位體驗空中旅行的美國總統。(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附帶一提,他在對中國政策上,則曾經獲得美國國會授權,將清廷敗給八國聯軍後的庚子賠款逐年待付款,設立為對華興學基金。北京清華大學的體育館牆上,曾有他的紀念雕像,後因中共視之為象徵美國帝國主義,而加以剷除。

 

老羅斯福算是美國歴史上最傑出的總統之一。他有石雕像和華盛頓、傑佛遜和林肯三人並駕齊驅,並立在南達科他州的地標「總統山」上,川普才剛去那兒參加國慶活動。

 

狄奧多在退休之後,竟仍豪情雄渾地請纓赴歐洲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威爾遜總統拒不同意。4名兒子皆受他感召投身沙場,幼子陣亡,法國人甚為感激。

 

狄奧多真是澎湃積極,確實以一連串行動,引領美國,加快走上雄據世界權力核心的道路。  

 

美國成為太平洋和世界的強權,以及「美國世紀」的開始,必須追溯到二十世紀初的老羅斯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作者/戴萬欽(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博士,曾任淡江大學國際學院院長)

 

狄奧多·羅斯福總統,雄立在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馬上英姿銅像,要被拆除了!

 

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在卸任總統職務的告別演説中,曾特意語重心長告誡美國政府切莫捲入歐洲的紛爭。而門羅總統則是在1823年宣佈「門羅主義」,警告歐洲列強不要介入美洲事務。

 

但是,美國又是在什麼時候,開始成為太平洋及全球性的強權呢?

 

美國成為太平洋和世界的強權,以及「美國世紀」的開始,必須追溯到二十世紀初的老羅斯福。他是在1901年因為麥金利總統遭到無政府主義者暗殺,而繼位為總統。

 

「我們正在跨越注定成為新世紀強大國家的門檻」,狄奧多在共和黨1900年的黨員代表大會上,如此宣示。該次大會正式決定,由麥金利蟬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

 

狄奧多在退休之後,竟仍豪情雄渾地請纓赴歐洲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威爾遜總統拒不同意。4名兒子皆受他感召投身沙場,幼子陣亡,法國人甚為感激。  (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當時狄奧多以年方41歲獲大會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兩年前,他甫在美國和西班牙的戰爭中,成為全美的英雄。戰後,即險勝當選為紐約州州長。

 

他在前述大會中,興高采烈地說:年輕力強的美國,將熱情擁抱未來,會以強人的姿態,欣悅參加國際權力的競賽。

 

麥金利是在1897年,任命他為海軍助理部長。地縁政治海權論的專家馬漢,是他的好友。而狄奧多本人一生共寫了37本書,其中一本書《一八一二年大戰中的海戰》,迄今仍是探討海戰的經典之作。他也是最早預言,戰機將在海戰中承負重要角色的人物之一。

 

他是美西戰爭的要角。臨事果斷,竟然在美國於1898年4月25日正式向西班牙宣戰的兩個月之前,便藉部長龍恩臨時不在部內,而越級大膽行事。

 

他擅自密令美國停泊在香港的太平洋艦隊,必須準備好在一旦宣戰後,立即攻擊西班牙部署在菲律賓的艦隊。結果,美國艦隊仗著艦砲射程較長,便輕而易舉,未折損一兵半卒,即攻佔了馬尼拉灣。

 

而他本人在戰爭爆發後,立即辭去海軍助理部長職務,改以中校軍職招摹義勇騎兵,投身於古巴戰場,和西班牙部隊廝殺。他在聖胡安山一役,奮勇告捷而成為全美矚目的英雄。

 

狄奧多真是澎湃積極,確實以一連串行動,引領美國,加快走上雄據世界權力核心的道路。(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狄奧多並不被視為激進份子,而是開明的保守派和政治現實主義者。他被視為是美國在林肯之後,最重視國家利益的總統。他愛用「奮進的」(strenuous)這個形容詞,勉勵自己。

 

他身逢其時,順勢大力響應風起雲湧的「進步主義運動」(Progressive Movement)的呼聲。他在內政上,留下不少建樹。

 

他在社經方面,推出「公道政策」(Square Deal)的新方向。他主導通過公平交易法案,而被稱為是「托拉斯剋星」(The Trust Buster)。他也積極改善勞動條件問題、童工問題、環境保護問題及食品衞生問題上的困境。

 

狄奧多在外交事務上,係親自主導政策大方向。美國學者查布里斯基(Edward H. Zabriskie)曾經強調:狄奧多在國務卿海約翰,於1905年7月病逝後,不僅像是自己兼任國務卿,簡直承負起整個內閣在外交高階決策上的職責。

 

他是美國第一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當時是日本明治天皇和德國王室,力邀他出面調停戰事的。(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狄奥多是刻意尋求在世界權力舞台上展現美國的軍力,鞏固並抬高美國的地位。

 

美國在「邊疆理論」(frontier theory)上成一家之言的學者滕納(Frederick Jackson Turner),是他所佩服的人物。他喜歡滕納的論述:美國遼濶的西部邊疆,都已經處處開墾了。「美國歷史的第一階段,已經隨之而落幕......美國的能量,該是繼續需要廣闊的場域施展吧?」

 

採取強硬的「巨棒外交」( Big Stick Diplomacy),推動美國的霸權擴張主義,乃是他在外交上的特色。他加強美國在加勒比海及拉丁美洲的霸權控制。他選定在巴拿馬開鑿接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運河,並策動巴拿馬自哥倫比亞獨立而和美國簽約合作。

 

巴拿馬運河大幅提升美國的地緣政治利益,方便美國靈活調動部署在大西洋及太平洋的軍艦。

 

他也曾派出官員,介入及監督多明尼加的財政,以確保美國的債權。

 

所謂「羅斯福推論」(Roosevelt Corollary),深化及擴大了門羅主義的主張。他既積極辯稱美國有權干涉西半球事務,而且美化霸權作為,宣稱美國就是拉丁美洲地區的「國際警察」。

 

所謂「羅斯福推論」(Roosevelt Corollary),深化及擴大了門羅主義的主張。他既積極辯稱美國有權干涉西半球事務,而且美化霸權作為,宣稱美國就是拉丁美洲地區的「國際警察」。(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強大的海軍,便是他所揮舞的「巨棒」。當時,英國、德國和日本正熾熱從事海軍的軍備競賽。

 

日本憂慮他會在菲律賓建立大型軍事基地。他刻意和英國維持友誼。結果,英國不干預美國遂行霸權,而他也不挑戰英國在遠東地區的既有利益。

 

老羅斯福在1905年成功調停日本和俄羅斯的戰爭。結果,兩大強權於9月5日在美國較涼爽的新罕布什爾州的朴茨茅斯,簽訂和平條約(Treaty of Portsmouth)。

 

議和談判是由8月10日開始的。俄羅斯是派出擁有完全授權的權臣維特(S. U. Witte;Сергей Юльевич Витте)伯爵。

 

狄奧多因此和約而榮獲諾貝爾和平獎。他是美國第一位諾貝爾獎得主。當時是日本明治天皇和德國王室,力邀他出面調停戰事的。

 

美國鐵路大亨哈里曼(Edward H. Harriman)在遠東的圖謀,和狄奧多的雄心是契合的。哈里曼在朴茨茅斯條約簽訂之前,便已經在8月間協助處理日本欠美國的戰費貸款問題。

 

他在9月便跑到東京,會晤前首相伊藤博文侯爵及首相桂太郎侯爵,爭取美國在中國東北的利益。

 

狄奥多是刻意尋求在世界權力舞台上展現美國的軍力,鞏固並抬高美國的地位。(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哈里曼向他們提議:南満在政治上由日本控制,而由他所組織的美國財團,則在南満享有包括採礦權在內的一半經濟利益。他成功獲得明治政府簽了草約。

 

但是,代表日本簽署朴茨茅斯和約的外相小村壽太郎男爵,在返抵東京後便堅決反對。小村找到日俄和約中有一條款規定說,俄羅斯的鐡路權利移轉給日本,須在清廷同意下方可進行。

 

小村的藉口,讓満心歡喜先行返美的哈里曼,美夢成空。美國和日本的猜忌加劇了,日本的輿論大肆責駡老羅斯福。

 

老羅斯福堅持繼續西進。他在1907年3月16日,決定延續「巨棒外交」,派遣由16艘戰艦組成的美國「白色大艦隊」,巡行世界一圈。尤其包括訪問日本,要日本,了解美國的海權範圍包括西太平洋。

 

他在1907年密電駐菲律賓美軍指揮官嚴防日本。事實上,他在1905年,便曾經一度擔憂美國如果不能大力加強在菲律賓的軍事防衛力量,便最好自菲律賓撤軍。

 

他老謀深算,早在朴茨茅斯議和開幕前,便指示國防部長塔虎脫,在7月29日先到東京和桂太郎首相簽署秘密備忘錄,以承認日本在朝鮮的宗主權,交換日本承諾不會染指菲律賓。

 

狄奧多並不被視為激進份子,而是開明的保守派和政治現實主義者。他被視為是美國在林肯之後,最重視國家利益的總統。(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紀念老羅斯福的羅斯福號航空母艦,如今則常至西太平洋巡弋。

 

美國最近興起的反種族歧視抗議運動,波及到狄奧多。紐約市自然歴史博物館的創立,歸功於狄奧多的努力。但是,它已經在6月21日決定,拆移矗立在其大門入口石階的狄奧多銅像。

 

白思豪市長也已經同意拆除。反種族歧視團體認為,狄奧多人像後方的左右兩側,竟然卑屈地分別站立著印第安原住民及非洲裔的人像。

 

老羅斯福是首位體驗空中旅行的美國總統。(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附帶一提,他在對中國政策上,則曾經獲得美國國會授權,將清廷敗給八國聯軍後的庚子賠款逐年待付款,設立為對華興學基金。北京清華大學的體育館牆上,曾有他的紀念雕像,後因中共視之為象徵美國帝國主義,而加以剷除。

 

老羅斯福算是美國歴史上最傑出的總統之一。他有石雕像和華盛頓、傑佛遜和林肯三人並駕齊驅,並立在南達科他州的地標「總統山」上,川普才剛去那兒參加國慶活動。

 

狄奧多在退休之後,竟仍豪情雄渾地請纓赴歐洲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威爾遜總統拒不同意。4名兒子皆受他感召投身沙場,幼子陣亡,法國人甚為感激。

 

狄奧多真是澎湃積極,確實以一連串行動,引領美國,加快走上雄據世界權力核心的道路。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