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香江》感謝北京——台灣香港越走越近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潮起香江》感謝北京——台灣香港越走越近
2020-07-13 07:00:00
A+
A
A-

 

當年猶記得馬英九(如圖)在港掀起一股「小馬哥」旋風,傳媒又刻意渲染馬每天一早跑步精力充沛的形象,來跟當時民望低迷而且有「老懵懂」稱號的特首董建華相比。 (圖/引自馬英九臉書,攝於2020年7月12日,台北)

 

作者/鄭漢良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早前被問到對香港國安法的意見時,他說:「我們蔡政府對台灣的國安法也不遑多讓啊!」跟住他列舉台灣的國安五法和反滲透法作為例子。換言之,這個香港仔的意思是蔡英文政府對台灣人民所施加的緊箍咒,更甚於大陸之對港人。這招四兩撥千斤,表面上既能避開正面回答這個動輒都會得罪北京的問題,更而把矛頭撥向蔡英文。可是,稍為有點腦筋的人都知道兩者不能相提並論,誠如美國有些州有死刑,中國也有死刑,但由於中國的司法制度姓黨,與美國法院經常給川普政府難看,兩者顯然不能一併而論。

 

馬英九的老師孔傑榮(Jerome Cohen)7月2日在他個人的部落格就寫道,正正由於中國共產黨的司法制度,北京在港實施國安法並非是一般法律,也非一般人所說的香港「二次回歸」,而是徹底的「進佔香港」(Takeover of Hong Kong)。

 

在港人的眼中,今天的馬英九已非1997年1月到香港廣華醫院重新辦理出生證明的馬英九,更非是2001年到香港出席雙城論壇的馬英九。當年猶記得馬英九在港掀起一股「小馬哥」旋風,傳媒又刻意渲染馬每天一早跑步精力充沛的形象,來跟當時民望低迷而且有「老懵懂」稱號的特首董建華相比。

 

事實上,香港人對台灣的形象,也有一百八十度的轉向,這裡有數據可資證明。2001年小馬哥揚威香港之際,被港人視為搞台獨的陳水扁政府剛上台不久,港大民意調查顯示,港人反對台獨者有71%,陳水扁任滿之前更創下歷史高位的82.2%。自馬英九上台執政之後,港人反對台獨的比率一路續步下降,到了2016年即馬英九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新加坡舉行歷史性的馬習會之後,反對台獨的比率更跌至43.9%新低。民調反映,港人相信兩岸氣氛緩和有助壓抑台獨勢力。然而,2014年9月香港爆發的雨傘運動,或許是反對台獨比率下跌的一個更重要的因素。

 

雨傘運動的目的,是反對中共人大常委8.31的決定,該決定規定,香港未來的特首選舉,由一人一票產生,但候選人的資格則必須得到北京的祝福。有民主派人士形容這是牛糞抑或是狗糞的民主選擇。為時79天的雨傘運動事實上是港人向中共爭取民主的最後一擊,而「我要真普選」遂成爲運動的主要口號。香港民主無望,港人自然對今日的民主台灣有所憧憬,對台獨亦有更進一步的認識、理解、甚至諒解。

 

去年6月開始的反修例街頭運動越演越烈,主要是因爲香港不但民主無望,甚至連唯一享有的司法獨立也不保。基本法承諾特首最終由普選產生,但到頭來竟然是牛糞和狗糞的選擇,鄧小平的一國兩制和五十年不變,也是人走茶涼。由兩個國家領導人所簽署的外交文件《中英聯合聲明》,北京也可以自行訂下失效日期,宣稱這是「已完成了使命的歷史文件」。對國際外交文件如斯兒戲,更何況是已在褲袋裡面的基本法?

 

因此,香港民意研究所今年年初公佈最新一輪台灣議題的民意調查,發現香港人對台灣獨立的立場首次出現逆轉,贊成比反對者多。

 

親共建制派人士經常歸咎今天年輕一代對一黨專政的國家缺乏認同,是因為香港教育制度失敗、港英餘孽蠱惑民心所致。但上述的民意轉向足可證明,港人自回歸開始,對大中華一家親的統一情懷,其實非常旗幟鮮明,反對台獨自不在話下,更遑論搞什麼港獨了。至於為什麼今天港人和民進黨執政的台灣越走越近,北京背棄承諾搞三搞四實在功不可沒。它先是搞8.31決定,繼而搞逃犯條例修訂,現在又搞國安法,誠如香港首富李嘉誠早前為街頭抗爭的年輕人向當局說項時所說:「黃台之瓜,何堪再摘?」

 

最近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進行一項有關國安法威脅下港人移民潮的民意調查,結果一點也不令人意外。首先,民調發現有大概五成港人確實對移民他國的態度非常認真和積極,不是說說而已;其次就是最多人(大約三成)選取台灣作爲移民的目的地,餘次是加拿大、澳洲、中國大陸、英國、日本、新加坡和美國。

 

或許有人懷疑到底誰會選取大陸。外交政策說,選取大陸作為移民目的地的受訪者,約佔12%,他們大多數都是年紀老邁而且本來就認同香港親共的政黨。

 

難怪。

 

作者簡介

鄭漢良,從事新聞工作近40年,余紀忠時代曾服務美洲中國時報和台灣中國時報,退休前是中時副總編輯以及駐港特派員。            

 

當年猶記得馬英九(如圖)在港掀起一股「小馬哥」旋風,傳媒又刻意渲染馬每天一早跑步精力充沛的形象,來跟當時民望低迷而且有「老懵懂」稱號的特首董建華相比。 (圖/引自馬英九臉書,攝於2020年7月12日,台北)

 

作者/鄭漢良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早前被問到對香港國安法的意見時,他說:「我們蔡政府對台灣的國安法也不遑多讓啊!」跟住他列舉台灣的國安五法和反滲透法作為例子。換言之,這個香港仔的意思是蔡英文政府對台灣人民所施加的緊箍咒,更甚於大陸之對港人。這招四兩撥千斤,表面上既能避開正面回答這個動輒都會得罪北京的問題,更而把矛頭撥向蔡英文。可是,稍為有點腦筋的人都知道兩者不能相提並論,誠如美國有些州有死刑,中國也有死刑,但由於中國的司法制度姓黨,與美國法院經常給川普政府難看,兩者顯然不能一併而論。

 

馬英九的老師孔傑榮(Jerome Cohen)7月2日在他個人的部落格就寫道,正正由於中國共產黨的司法制度,北京在港實施國安法並非是一般法律,也非一般人所說的香港「二次回歸」,而是徹底的「進佔香港」(Takeover of Hong Kong)。

 

在港人的眼中,今天的馬英九已非1997年1月到香港廣華醫院重新辦理出生證明的馬英九,更非是2001年到香港出席雙城論壇的馬英九。當年猶記得馬英九在港掀起一股「小馬哥」旋風,傳媒又刻意渲染馬每天一早跑步精力充沛的形象,來跟當時民望低迷而且有「老懵懂」稱號的特首董建華相比。

 

事實上,香港人對台灣的形象,也有一百八十度的轉向,這裡有數據可資證明。2001年小馬哥揚威香港之際,被港人視為搞台獨的陳水扁政府剛上台不久,港大民意調查顯示,港人反對台獨者有71%,陳水扁任滿之前更創下歷史高位的82.2%。自馬英九上台執政之後,港人反對台獨的比率一路續步下降,到了2016年即馬英九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新加坡舉行歷史性的馬習會之後,反對台獨的比率更跌至43.9%新低。民調反映,港人相信兩岸氣氛緩和有助壓抑台獨勢力。然而,2014年9月香港爆發的雨傘運動,或許是反對台獨比率下跌的一個更重要的因素。

 

雨傘運動的目的,是反對中共人大常委8.31的決定,該決定規定,香港未來的特首選舉,由一人一票產生,但候選人的資格則必須得到北京的祝福。有民主派人士形容這是牛糞抑或是狗糞的民主選擇。為時79天的雨傘運動事實上是港人向中共爭取民主的最後一擊,而「我要真普選」遂成爲運動的主要口號。香港民主無望,港人自然對今日的民主台灣有所憧憬,對台獨亦有更進一步的認識、理解、甚至諒解。

 

去年6月開始的反修例街頭運動越演越烈,主要是因爲香港不但民主無望,甚至連唯一享有的司法獨立也不保。基本法承諾特首最終由普選產生,但到頭來竟然是牛糞和狗糞的選擇,鄧小平的一國兩制和五十年不變,也是人走茶涼。由兩個國家領導人所簽署的外交文件《中英聯合聲明》,北京也可以自行訂下失效日期,宣稱這是「已完成了使命的歷史文件」。對國際外交文件如斯兒戲,更何況是已在褲袋裡面的基本法?

 

因此,香港民意研究所今年年初公佈最新一輪台灣議題的民意調查,發現香港人對台灣獨立的立場首次出現逆轉,贊成比反對者多。

 

親共建制派人士經常歸咎今天年輕一代對一黨專政的國家缺乏認同,是因為香港教育制度失敗、港英餘孽蠱惑民心所致。但上述的民意轉向足可證明,港人自回歸開始,對大中華一家親的統一情懷,其實非常旗幟鮮明,反對台獨自不在話下,更遑論搞什麼港獨了。至於為什麼今天港人和民進黨執政的台灣越走越近,北京背棄承諾搞三搞四實在功不可沒。它先是搞8.31決定,繼而搞逃犯條例修訂,現在又搞國安法,誠如香港首富李嘉誠早前為街頭抗爭的年輕人向當局說項時所說:「黃台之瓜,何堪再摘?」

 

最近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進行一項有關國安法威脅下港人移民潮的民意調查,結果一點也不令人意外。首先,民調發現有大概五成港人確實對移民他國的態度非常認真和積極,不是說說而已;其次就是最多人(大約三成)選取台灣作爲移民的目的地,餘次是加拿大、澳洲、中國大陸、英國、日本、新加坡和美國。

 

或許有人懷疑到底誰會選取大陸。外交政策說,選取大陸作為移民目的地的受訪者,約佔12%,他們大多數都是年紀老邁而且本來就認同香港親共的政黨。

 

難怪。

 

作者簡介

鄭漢良,從事新聞工作近40年,余紀忠時代曾服務美洲中國時報和台灣中國時報,退休前是中時副總編輯以及駐港特派員。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