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萬翔談城市的前世今生》綠色永續和生態教育的浪漫想像 ──從新加坡濱海灣到台北大南海的綺麗世界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談古論今
黃萬翔談城市的前世今生》綠色永續和生態教育的浪漫想像 ──從新加坡濱海灣到台北大南海的綺麗世界
2020-07-11 09:00:00
A+
A
A-

 

 

作者/黃萬翔

 

新加坡一直以來,受惠於麻六甲海峽商船必經要道的地理優勢而快速發展。面對世界局勢的變化,以及大陸「一帶一路」的戰略島鏈發展規劃,新加坡的角色與定位,面臨關鍵性的挑戰與威脅。新加坡必須思考未來該如何因應調適,及早作好長遠規劃。

 

2006年,新加坡政府為展現熱帶水岸都市的發展特色,廣邀全球頂尖景觀設計師參加「濱海灣花園設計」國際競圖,為新加坡創造三個獨具特色的濱水花園, 三座花園佔地共94平方公頃,位於濱海灣新市區心臟地帶,希望引領新加坡創造一個「花園中的城市」,以提高新加坡在全球「綠色永續城市」的角色與地位。

 

 

這項創生生態植物園工程,耗資超過台幣235億,使濱海灣花園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現代化科技植物園,範圍也以填海造陸方式擴張達到101公頃,包括三個不同的花園──濱海南花園(Bay South)、濱海東花園(Bay East)、濱海中花園(Bay Central),完工啟用後立即吸引了許多來自當地及其他國家的遊客。

 

新加坡採用了國際競圖的方式規劃,由Grant Associates 格蘭特景觀建築事務所領導的團隊獲選,負責濱海灣南灣花園的總體規劃。

 

 

植物園毗鄰新加坡新地標的濱海灣金沙飯店(Marina Bay Sands)旁邊,兩項重大建設的啓動,彼此相互呼應,創造了新加坡的新面貌。南灣花園佔地54公頃,是三座花園中佔地面積最大也最先啟動的基地,濱海灣南灣花園創造了許多別具特色的景點,包括「花卉圓穹」、「雲霧森林圓穹」、「擎天大樹」、「文化遺產花園」、「植物世界」、「蜻蜓湖」、「翠鳥湖」,以及「兒童花園」等。

 

格蘭特景觀建築事務所的總體規劃,融合了自然、科技和環境管理,創意的建築結構結合了園藝展示、聲光秀、湖泊、森林、活動空間和餐飲賣店,還包括智慧型環境基礎設施,讓瀕臨滅種的植物也可以在此花園中蓬勃創生,充分融合了休閒、生態和教育功能。

 

 

大開眼界的生態圓穹

 

威爾金森·艾爾建築師事務所(Wilkinson Eyre Architects)設計兩個大型生態圓穹──「花卉圓穹」和「雲霧森林圓穹」,儼然是兩座龐大的冷卻溫室,為座落熱帶地區的新加坡,創造了截然不同的園藝景觀。

 

「花卉圓穹」是較低但面積較大的一座,總高三十八米、佔地一點二公頃,溫度保持在23°C和25°C,夜間略低;模擬一個溫和、乾燥的氣候型態,以容納來自地中海乾冷氣候及其他半乾旱亞熱帶地區(如義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的部分地區、南美、南非)的特色植物,裡頭設置了七種不同的花園,以及一個藏身於橄欖樹林之間的小餐館。

 

 

「雲霧森林圓穹」較高,但面積略小,佔地約零點八公頃,它模擬介於海拔一千米與三千米之間熱帶山區清涼濕潤的氣候條件,像是在東南亞、中東和南美的山區。當中設有一座四十二米高的「雲霧山丘」,訪客先搭電梯到達山頂後,沿著環形步道下山,山間一道高達三十五米的人造瀑布令人讚嘆,也為遊客提供不可思議的經驗。

 

「雲霧山丘」是一座複雜的結構體,遍植各色各樣的附生植物,如蘭花、蕨 類、孔雀蕨類、石松、鳳梨科植物和火鶴花等,在不同的高度以不同的主題來呈現豐富的生態環境。

 

 

繽紛多彩的擎天大樹(Supertrees)

 

超過十六萬三千株、兩百個種類的熱帶開花攀緣植物、附生植物和蕨類攀爬在格蘭特設計的十八棵人造結構體「擎天大樹」上!這些「垂直花園」高度從二十五米到五十米不等,夜間多彩繽紛的巨大地標聳立在眼前,宛如奇幻電影般的場景,遊客乍見到這群高大的樹體,都不禁驚嘆不已!

 

一道一百二十八米長的空中走廊連接兩棵四十二米高的擎天大樹,遊客可以到最高五十米的擎天大樹樹頂餐廳用餐,從十七層樓的高度,俯瞰濱海灣風景 ,真是心胸開朗,美不勝收。

 

 

白天擎天大樹頂端巨大傘狀的遮蓬,提供遊客陰涼遮蔽的功能;夜晚遮蓬所安裝的照明及色彩變幻影音設備,讓擎天大樹宛如花火天空秀一般,精彩絕倫。

 

擎天大樹樹冠還安裝著太陽能電板產生電力供夜間使用,樹體還與旁邊的冷卻溫室整合,頂部開口作為通氣口,還可以提供綠能源及水循環,協助冷卻溫室內保持溫度恆定,創造了一個科技綠能植物園。

 

 

展示教育的園藝展覽花園

 

園藝展覽花園分為「文化遺產花園」和「植物世界」兩部分,展示了植物與人類和地球的相互依存關係與價值。大規模的開花植物與多彩繽紛的樹種,形成豐富多變的共生生態環境,也帶給遊客許多豐富的探索經驗。

 

「文化遺產花園」以「植物與人類」為主題,以四座花園反映了新加坡四大主要種族之歷史和文化及殖民時期的資產:「印度花園」反應早期印度移民文化,以印度民俗文化花卉為圖案彩繪了印度花園;「中華花園」藉著岩石、水景和樹木展現中國傳統園林景觀;「馬來花園」則以傳統鄉村的生活,展示馬來民族日常生活與植物生態;「殖民地花園」以麻六甲海峽當年商船運輸的經濟作物與香料作物為主題。

 

 

「植物世界」以「植物與星球」為主題,六座花園呈現地球植物多樣性:「樹的神秘生命」花園探索樹的奧妙、演化、角色與功能;「棕櫚天地」讓人們瞭解熱帶棕櫚樹世界的豐富及其在生態環境之特殊功能;「地下世界奧秘」以森林根區和地面層植物為主題,説明植物如何適應和生存於特殊環境,如低日照和貧瘠的土壤中;「花果綺麗世界」,以雨林花果的培植及植物與花果關係為主題;「植物探險」花園展示古代植物群及演化;「生命之網」講述熱帶雨林與動物彼此依存的關係。

 

淨水調節的蜻蜓湖和翠鳥湖

 

蜻蜓湖和翠鳥湖是園區內集水的天然過濾系統,園區的水匯入湖內後,經由水生植物淨化後排入濱海灣蓄水池,經過處理的水可用於澆灌其他植物,同時也為魚類和蜻蜓、昆蟲等提供了水生棲息濕地,維護生物多樣性,展示植物自我復育、調節生態的重要功能。

 

 

最具人氣的兒童花園

 

位於雲霧森林圓穹旁、佔地1公頃的「兒童花園」於2014年1月21日開幕,由新加坡當地地產開發商遠東機構以1000萬元新加坡幣贊助設立。兒童花園結合自然景觀與主題樂園大型遊樂場,花園內設有樹屋、吊床、攀岩石、吊橋和戲水設備等,走道、鞦韆、溜滑梯穿梭攀附於樹狀構造物,讓兒童安全的盡情玩耍,父母們也會很開心小孩可以在此消耗體力,園內設施散佈在各種不同高度的植物,蝴蝶與蜻蜓也在小孩身旁飛舞環繞著。

 

展望台北市大南海植物園博物館園區的未來

 

座落台北市南海路旁的歷史博物馆及植物園園區是許多人的兒時玩處與歷史記憶,環繞周邊即是具有幽雅人文氛圍的台北城南區。整個園區含蓋台北植物園、欽差行臺、林業試驗所、國立歷史博物館、台灣藝術教育館、教育廣播電台、獻堂館、中央圖書館教育資料館,以及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原「科學館」)等文教單位,愛國西路植物園大門上還有于右任先生的題字。這塊台北市中心僅存的人文寶地,建構了南海學園傳統文化底蕴。

 

這個園區佔地約8公頃,在台北市中心真是難得的珍寶。我在行政院國發會時,為了重新整合規劃這塊被各部會分割離散的文化寶地,協同國立歴史博物舘、植物園以及各部會乃至台灣銀行,以及委外營運單位,多方溝通整合規劃,提出「大南海文化園區」計畫,希望能夠由國發會整合引導,重新省視未來發展的需要與科技融合的趨勢,讓土地作出最有價值的創生規劃。

 

 

這不僅僅是提供台灣一個前瞻亮眼的文化新天地,也希望好好利用這個重新整合規劃的機會,引領台灣走在時代尖端,讓世界看見台灣。

 

大南海計劃的第一期規劃,在2015年已經經過行政院核定編列預算,並以跨域整合加值的作法,建立一個跨部會平台據以推動,行政院當年並已將其列入國家重大建設。當時捷運萬大線在國立歷史博物館設站,有關站內設計乃至通道的裝置展示也做了整體規劃配合。

 

當時國立歷史博物館展覽組組長是內人林明美,也曾用心整合規劃,一度提出「空中植物園」與「地下博物館」的整合概念與構想。未來面對園區發展遠景與執行階段的推動,將結合文化、教育、休閒、科技、植物、生態等多方的整合規劃與形象設計,史博舘與園區內各個舘舍也都要重新整合修繕或重建,更重要的是整體參觀動線、遊客服務與各個舘舍之間的調和與創生。

 

大南海文化植物園區的整合創生規劃,是台灣的機會,也希望未來能夠成為台灣的地標與驕傲,期待政府各部門加油喔!

 

(圖版提供:國立歷史博物館)

 

作者簡介

黃萬翔,曾任台灣省政府市鄉規劃局局長、建設廳副廳長、都市計劃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金平立法院長辦公室主任、行政院經建會副主委、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    

 

 

作者/黃萬翔

 

新加坡一直以來,受惠於麻六甲海峽商船必經要道的地理優勢而快速發展。面對世界局勢的變化,以及大陸「一帶一路」的戰略島鏈發展規劃,新加坡的角色與定位,面臨關鍵性的挑戰與威脅。新加坡必須思考未來該如何因應調適,及早作好長遠規劃。

 

2006年,新加坡政府為展現熱帶水岸都市的發展特色,廣邀全球頂尖景觀設計師參加「濱海灣花園設計」國際競圖,為新加坡創造三個獨具特色的濱水花園, 三座花園佔地共94平方公頃,位於濱海灣新市區心臟地帶,希望引領新加坡創造一個「花園中的城市」,以提高新加坡在全球「綠色永續城市」的角色與地位。

 

 

這項創生生態植物園工程,耗資超過台幣235億,使濱海灣花園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現代化科技植物園,範圍也以填海造陸方式擴張達到101公頃,包括三個不同的花園──濱海南花園(Bay South)、濱海東花園(Bay East)、濱海中花園(Bay Central),完工啟用後立即吸引了許多來自當地及其他國家的遊客。

 

新加坡採用了國際競圖的方式規劃,由Grant Associates 格蘭特景觀建築事務所領導的團隊獲選,負責濱海灣南灣花園的總體規劃。

 

 

植物園毗鄰新加坡新地標的濱海灣金沙飯店(Marina Bay Sands)旁邊,兩項重大建設的啓動,彼此相互呼應,創造了新加坡的新面貌。南灣花園佔地54公頃,是三座花園中佔地面積最大也最先啟動的基地,濱海灣南灣花園創造了許多別具特色的景點,包括「花卉圓穹」、「雲霧森林圓穹」、「擎天大樹」、「文化遺產花園」、「植物世界」、「蜻蜓湖」、「翠鳥湖」,以及「兒童花園」等。

 

格蘭特景觀建築事務所的總體規劃,融合了自然、科技和環境管理,創意的建築結構結合了園藝展示、聲光秀、湖泊、森林、活動空間和餐飲賣店,還包括智慧型環境基礎設施,讓瀕臨滅種的植物也可以在此花園中蓬勃創生,充分融合了休閒、生態和教育功能。

 

 

大開眼界的生態圓穹

 

威爾金森·艾爾建築師事務所(Wilkinson Eyre Architects)設計兩個大型生態圓穹──「花卉圓穹」和「雲霧森林圓穹」,儼然是兩座龐大的冷卻溫室,為座落熱帶地區的新加坡,創造了截然不同的園藝景觀。

 

「花卉圓穹」是較低但面積較大的一座,總高三十八米、佔地一點二公頃,溫度保持在23°C和25°C,夜間略低;模擬一個溫和、乾燥的氣候型態,以容納來自地中海乾冷氣候及其他半乾旱亞熱帶地區(如義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的部分地區、南美、南非)的特色植物,裡頭設置了七種不同的花園,以及一個藏身於橄欖樹林之間的小餐館。

 

 

「雲霧森林圓穹」較高,但面積略小,佔地約零點八公頃,它模擬介於海拔一千米與三千米之間熱帶山區清涼濕潤的氣候條件,像是在東南亞、中東和南美的山區。當中設有一座四十二米高的「雲霧山丘」,訪客先搭電梯到達山頂後,沿著環形步道下山,山間一道高達三十五米的人造瀑布令人讚嘆,也為遊客提供不可思議的經驗。

 

「雲霧山丘」是一座複雜的結構體,遍植各色各樣的附生植物,如蘭花、蕨 類、孔雀蕨類、石松、鳳梨科植物和火鶴花等,在不同的高度以不同的主題來呈現豐富的生態環境。

 

 

繽紛多彩的擎天大樹(Supertrees)

 

超過十六萬三千株、兩百個種類的熱帶開花攀緣植物、附生植物和蕨類攀爬在格蘭特設計的十八棵人造結構體「擎天大樹」上!這些「垂直花園」高度從二十五米到五十米不等,夜間多彩繽紛的巨大地標聳立在眼前,宛如奇幻電影般的場景,遊客乍見到這群高大的樹體,都不禁驚嘆不已!

 

一道一百二十八米長的空中走廊連接兩棵四十二米高的擎天大樹,遊客可以到最高五十米的擎天大樹樹頂餐廳用餐,從十七層樓的高度,俯瞰濱海灣風景 ,真是心胸開朗,美不勝收。

 

 

白天擎天大樹頂端巨大傘狀的遮蓬,提供遊客陰涼遮蔽的功能;夜晚遮蓬所安裝的照明及色彩變幻影音設備,讓擎天大樹宛如花火天空秀一般,精彩絕倫。

 

擎天大樹樹冠還安裝著太陽能電板產生電力供夜間使用,樹體還與旁邊的冷卻溫室整合,頂部開口作為通氣口,還可以提供綠能源及水循環,協助冷卻溫室內保持溫度恆定,創造了一個科技綠能植物園。

 

 

展示教育的園藝展覽花園

 

園藝展覽花園分為「文化遺產花園」和「植物世界」兩部分,展示了植物與人類和地球的相互依存關係與價值。大規模的開花植物與多彩繽紛的樹種,形成豐富多變的共生生態環境,也帶給遊客許多豐富的探索經驗。

 

「文化遺產花園」以「植物與人類」為主題,以四座花園反映了新加坡四大主要種族之歷史和文化及殖民時期的資產:「印度花園」反應早期印度移民文化,以印度民俗文化花卉為圖案彩繪了印度花園;「中華花園」藉著岩石、水景和樹木展現中國傳統園林景觀;「馬來花園」則以傳統鄉村的生活,展示馬來民族日常生活與植物生態;「殖民地花園」以麻六甲海峽當年商船運輸的經濟作物與香料作物為主題。

 

 

「植物世界」以「植物與星球」為主題,六座花園呈現地球植物多樣性:「樹的神秘生命」花園探索樹的奧妙、演化、角色與功能;「棕櫚天地」讓人們瞭解熱帶棕櫚樹世界的豐富及其在生態環境之特殊功能;「地下世界奧秘」以森林根區和地面層植物為主題,説明植物如何適應和生存於特殊環境,如低日照和貧瘠的土壤中;「花果綺麗世界」,以雨林花果的培植及植物與花果關係為主題;「植物探險」花園展示古代植物群及演化;「生命之網」講述熱帶雨林與動物彼此依存的關係。

 

淨水調節的蜻蜓湖和翠鳥湖

 

蜻蜓湖和翠鳥湖是園區內集水的天然過濾系統,園區的水匯入湖內後,經由水生植物淨化後排入濱海灣蓄水池,經過處理的水可用於澆灌其他植物,同時也為魚類和蜻蜓、昆蟲等提供了水生棲息濕地,維護生物多樣性,展示植物自我復育、調節生態的重要功能。

 

 

最具人氣的兒童花園

 

位於雲霧森林圓穹旁、佔地1公頃的「兒童花園」於2014年1月21日開幕,由新加坡當地地產開發商遠東機構以1000萬元新加坡幣贊助設立。兒童花園結合自然景觀與主題樂園大型遊樂場,花園內設有樹屋、吊床、攀岩石、吊橋和戲水設備等,走道、鞦韆、溜滑梯穿梭攀附於樹狀構造物,讓兒童安全的盡情玩耍,父母們也會很開心小孩可以在此消耗體力,園內設施散佈在各種不同高度的植物,蝴蝶與蜻蜓也在小孩身旁飛舞環繞著。

 

展望台北市大南海植物園博物館園區的未來

 

座落台北市南海路旁的歷史博物馆及植物園園區是許多人的兒時玩處與歷史記憶,環繞周邊即是具有幽雅人文氛圍的台北城南區。整個園區含蓋台北植物園、欽差行臺、林業試驗所、國立歷史博物館、台灣藝術教育館、教育廣播電台、獻堂館、中央圖書館教育資料館,以及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原「科學館」)等文教單位,愛國西路植物園大門上還有于右任先生的題字。這塊台北市中心僅存的人文寶地,建構了南海學園傳統文化底蕴。

 

這個園區佔地約8公頃,在台北市中心真是難得的珍寶。我在行政院國發會時,為了重新整合規劃這塊被各部會分割離散的文化寶地,協同國立歴史博物舘、植物園以及各部會乃至台灣銀行,以及委外營運單位,多方溝通整合規劃,提出「大南海文化園區」計畫,希望能夠由國發會整合引導,重新省視未來發展的需要與科技融合的趨勢,讓土地作出最有價值的創生規劃。

 

 

這不僅僅是提供台灣一個前瞻亮眼的文化新天地,也希望好好利用這個重新整合規劃的機會,引領台灣走在時代尖端,讓世界看見台灣。

 

大南海計劃的第一期規劃,在2015年已經經過行政院核定編列預算,並以跨域整合加值的作法,建立一個跨部會平台據以推動,行政院當年並已將其列入國家重大建設。當時捷運萬大線在國立歷史博物館設站,有關站內設計乃至通道的裝置展示也做了整體規劃配合。

 

當時國立歷史博物館展覽組組長是內人林明美,也曾用心整合規劃,一度提出「空中植物園」與「地下博物館」的整合概念與構想。未來面對園區發展遠景與執行階段的推動,將結合文化、教育、休閒、科技、植物、生態等多方的整合規劃與形象設計,史博舘與園區內各個舘舍也都要重新整合修繕或重建,更重要的是整體參觀動線、遊客服務與各個舘舍之間的調和與創生。

 

大南海文化植物園區的整合創生規劃,是台灣的機會,也希望未來能夠成為台灣的地標與驕傲,期待政府各部門加油喔!

 

(圖版提供:國立歷史博物館)

 

作者簡介

黃萬翔,曾任台灣省政府市鄉規劃局局長、建設廳副廳長、都市計劃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金平立法院長辦公室主任、行政院經建會副主委、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