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丙喜打嘴鼓》辜振甫先生教的生死智慧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黃丙喜打嘴鼓》辜振甫先生教的生死智慧
2020-07-10 12:00:00
A+
A
A-

 

桃園市長鄭文燦母親鄭邱碧回5月辭世,上周舉行告別式,場面盛大,備極哀榮。(圖/翻攝自YouTube)

 

作者/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場面是個儀式,可大可小,也可高可低,價值和意義各因地、時、事、物和禮俗的認知而有所不同,端看各人修為和喜捨,而重要的差別在於一個國家社會風俗之厚薄跟此有關,特別它來自於政治人物。

 

桃園市長鄭文燦母親鄭邱碧回5月辭世,上周舉行告別式,場面盛大,備極哀榮,來自各地政要、團體與地方人士眾多,湧入萬人到場。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蘇貞昌和中央部會首長多人親自參與,公祭一路進行到下午2時。鄭市長以此儀式對母親盡最後感恩,人子之常,總统、院長和中央要員們應否如此大陣仗出席則容有討論空間。

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蘇貞昌和中央部會首長多人親自參與,公祭一路進行到下午2時。(圖/翻攝自YouTube)

 

作者認識的退任地方父母官十餘位,他們共同的感慨是,當縣長時才驚覺台灣的縣其實並不小,因為經常一早得跑白事,午晚跑紅事,天天如此東西南北跑,來回動輒數百公里。縣長應該以追求民生福祉為第一,不少心力卻虛擲在這些選票考量的俗事。

 

政治人物不得已為選票,算是情有可原。可以不被俗事纏身的非政治人物也如此對白事大張旗鼓,有些就難免是庸人自擾,看不透生死的真義和功名的虛浮了。

 

鄭市長(右)以此儀式對母親盡最後感恩,人子之常,總统、院長和中央要員們應否如此大陣仗出席則容有討論空間。(圖/翻攝自YouTube)

 

最近去聖母醫院的安寧病房,想到辜振甫先生三十年前教的那句話──「年輕時多去參加白事,您就能愈早體會人生的真義。」

 

死亡是命定的告別,它是有形和有限的終站。好比一場戲,再精彩,總有散場時刻。當它來臨,向人生優雅地敬上最後的禮,揮別一切,瀟灑歸零,迎向新生。

 

明代劇曲大師湯顯祖面對死亡的灑脱令人佩服。他寫「訣世語七首」,告誡子孫「死後七免」,免哭、免僧度、免牲、免奠章、免冥錢、免崖木和免久露。免奠章是不必寫訃文昭告天下,不用弔喪祭奠。他對死亡的參透不愧是「臨川四夢」的大家。

 

辜振甫先生也教人多去看京劇。京劇的場景經常是上場時鑼鼓喧天,下場時節奏慢沉。告別如下場,姿態是否優雅,自己可事先規劃。(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死亡也是運起的相約,一個無形和無限的起站。有情的、有幸的、有福的繼續前緣,相互祈福及許諾。

 

死亡既是終站,告別終需埋單。生前契約寫得再多再細,告別的只能一切冀求被託付的善盡代理職責。後代的他們才能執行圓滿,印證你的英明和灑脱。

 

辜振甫先生也教我多去看京劇。京劇的場景經常是上場時鑼鼓喧天,下場時節奏慢沉。告別如下場,姿態是否優雅,自己可事先規劃。

 

生老病死都是人生功課。出生,我們無法選擇;老病,我們無法全盤掌控;告別,我們則可以做些管理,使這個人生的終站圓滿安靜。 

 

 

作者簡介

黃丙喜,筆耕公共政策三十年,期許為國泰民安增動力,為社會公義添喉舌。

 

出身新聞媒體,而後轉任台灣大型和跨國企業,赴美獲管理學博士,先後在南洋理工大學、芬蘭厄爾托大學和台灣科技大學教授IMBA和EMBA學程,並任國發會、經濟部、衛福部等政府機構專案顧問,負責政策前瞻、國會溝通和危機管理。

 

著有《動態風險逆轉》、《動態危機管理》、《公門修行》、《創意人的七堂課》等國家文官年度精選著作。     

 

桃園市長鄭文燦母親鄭邱碧回5月辭世,上周舉行告別式,場面盛大,備極哀榮。(圖/翻攝自YouTube)

 

作者/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場面是個儀式,可大可小,也可高可低,價值和意義各因地、時、事、物和禮俗的認知而有所不同,端看各人修為和喜捨,而重要的差別在於一個國家社會風俗之厚薄跟此有關,特別它來自於政治人物。

 

桃園市長鄭文燦母親鄭邱碧回5月辭世,上周舉行告別式,場面盛大,備極哀榮,來自各地政要、團體與地方人士眾多,湧入萬人到場。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蘇貞昌和中央部會首長多人親自參與,公祭一路進行到下午2時。鄭市長以此儀式對母親盡最後感恩,人子之常,總统、院長和中央要員們應否如此大陣仗出席則容有討論空間。

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蘇貞昌和中央部會首長多人親自參與,公祭一路進行到下午2時。(圖/翻攝自YouTube)

 

作者認識的退任地方父母官十餘位,他們共同的感慨是,當縣長時才驚覺台灣的縣其實並不小,因為經常一早得跑白事,午晚跑紅事,天天如此東西南北跑,來回動輒數百公里。縣長應該以追求民生福祉為第一,不少心力卻虛擲在這些選票考量的俗事。

 

政治人物不得已為選票,算是情有可原。可以不被俗事纏身的非政治人物也如此對白事大張旗鼓,有些就難免是庸人自擾,看不透生死的真義和功名的虛浮了。

 

鄭市長(右)以此儀式對母親盡最後感恩,人子之常,總统、院長和中央要員們應否如此大陣仗出席則容有討論空間。(圖/翻攝自YouTube)

 

最近去聖母醫院的安寧病房,想到辜振甫先生三十年前教的那句話──「年輕時多去參加白事,您就能愈早體會人生的真義。」

 

死亡是命定的告別,它是有形和有限的終站。好比一場戲,再精彩,總有散場時刻。當它來臨,向人生優雅地敬上最後的禮,揮別一切,瀟灑歸零,迎向新生。

 

明代劇曲大師湯顯祖面對死亡的灑脱令人佩服。他寫「訣世語七首」,告誡子孫「死後七免」,免哭、免僧度、免牲、免奠章、免冥錢、免崖木和免久露。免奠章是不必寫訃文昭告天下,不用弔喪祭奠。他對死亡的參透不愧是「臨川四夢」的大家。

 

辜振甫先生也教人多去看京劇。京劇的場景經常是上場時鑼鼓喧天,下場時節奏慢沉。告別如下場,姿態是否優雅,自己可事先規劃。(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死亡也是運起的相約,一個無形和無限的起站。有情的、有幸的、有福的繼續前緣,相互祈福及許諾。

 

死亡既是終站,告別終需埋單。生前契約寫得再多再細,告別的只能一切冀求被託付的善盡代理職責。後代的他們才能執行圓滿,印證你的英明和灑脱。

 

辜振甫先生也教我多去看京劇。京劇的場景經常是上場時鑼鼓喧天,下場時節奏慢沉。告別如下場,姿態是否優雅,自己可事先規劃。

 

生老病死都是人生功課。出生,我們無法選擇;老病,我們無法全盤掌控;告別,我們則可以做些管理,使這個人生的終站圓滿安靜。 

 

 

作者簡介

黃丙喜,筆耕公共政策三十年,期許為國泰民安增動力,為社會公義添喉舌。

 

出身新聞媒體,而後轉任台灣大型和跨國企業,赴美獲管理學博士,先後在南洋理工大學、芬蘭厄爾托大學和台灣科技大學教授IMBA和EMBA學程,並任國發會、經濟部、衛福部等政府機構專案顧問,負責政策前瞻、國會溝通和危機管理。

 

著有《動態風險逆轉》、《動態危機管理》、《公門修行》、《創意人的七堂課》等國家文官年度精選著作。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