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法貝所謂的「暖戰」,並非指中美雙方真的打起來,但不斷地升溫的軍力佈署及兵力投入,正加劇雙方的抗衡。這本書的第一句話很簡單: 「美國與中國己經在西太平洋開戰了。」 (圖/作者彭懷恩提供)
作者/彭懷恩
最近南中國海似是戰雲密佈。
7月1日,中共解放軍在西沙群島附近展開五天演習。美軍也不甘示弱,出動尼米茲號與雷根號這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也於南海水域進行雙艦操演。
美國的理由是支持印太海域的自由開放(FONOP),但中共批評,美國蓄意派重兵在南海進行軍演,炫耀武力,完全是別有用心。
由於台灣在東沙及南沙都有駐軍,也是南海主權爭端的當事人,不能不重視中美兩軍對峙的可能發展!
美國專門報導海事新聞的記者麥克.法貝(Michael Fabey)於2017年出版的《美中暖戰:兩強競逐太平洋控制權的現在進行式》(Crashback: The Power Clash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in Pacific),這本書的中譯本適時出版,可以提供國人完整的背景資料。
麥克.法貝所謂的「暖戰」,並非指中美雙方真的打起來,但不斷地升溫的軍力佈署及兵力投入,正加劇雙方的抗衡。這本書的第一句話很簡單: 「美國與中國己經在西太平洋開戰了。」
作者指出:「這當然不是一場熱戰。美中雙方的軍隊並沒有對彼此發射飛彈、魚雷或是艦砲,只要有一點點計算或判斷錯誤,就很容易演變成這樣的局面。」
其實中共從1949年迄1991年(建政到蘇聯解體)之間,海軍的力量是微不足道。連日本的自衛隊實力都遠超於人民解放軍。中美實力對比的羞辱,是發生在1995-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當時中共發動對台海一系列的彈道飛彈試射,美國為了回應此舉,便將壓倒性的海上軍力,投入台灣海峽及附近海域,柯林頓政府派出兩支航艦戰鬥群,迫使北京退讓。
這殘酷的打擊,使中共認清必須加速軍事現代化,特別是海軍。有「中共現代海軍之父」稱號的劉華清,為中共海軍發展提出戰略性的思想。
簡單的說,到2000年,中共海軍必須有辦法將武力投射到所謂的第一島鏈,也就是日本、東海和南海成為有力的海上力量。
其次、2020年,中共海軍必須有辦法將武力投射到第二島鏈,從美國領土的關島一直到新幾內亞。
最後,到了2049年,也就是中共建政100年,中共海軍成為全球性的軍隊,擁有能勝過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以便確立中共成為世界領袖的地位。
時間很快過了25年,到了2020年,中共海軍果然達到了第二階段的目標,開始威脅到美國的海上霸權地位。
眾所周知的「修昔底德陷阱」,一個崛起的強權,開始挑戰既有的霸權,可能引發的戰爭是否就會爆發?如果會,那會在哪裏?
無論是美國或是中共的專家,都把答案放在南海。理由無他,對華府而言,這地區是印太戰略的重心,也是維護海上自由通行的保證。但對北京而言,這海域可是經貿能源的生命線。
光是每年行經南海的海上貿易額,就佔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一,每年大約有九萬四千艘油輪、貨櫃船、散裝貨船等,會通過狹窄而長達五百哩的馬六甲海峽,若是有什麼狀況造成海上交通中斷,對中國大陸的經濟打擊之大,無從估計。
若從賽局理論(game theory)來看中美在南海的衝突,由於兩方都是擁有核武的國家,應該不致於走向全面動武的熱戰,所以,用武力展示的軍事演習,就成為不得不然的表演秀了,暖戰就是這意思了!
作者簡介
彭懷恩,現任世新大學新聞系兼任客座教授,曾任世新大學新聞系主任、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及中國時報主筆、時報雜誌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