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人為和機械因素 陸戰隊翻艇肇因海象變化:水深1.5米穿救生衣無法站立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焦點內容
排除人為和機械因素 陸戰隊翻艇肇因海象變化:水深1.5米穿救生衣無法站立
2020-07-06 19:00:00
A+
A
A-

在記者會開始前,全體將官並先向殉職士兵默哀一分鐘。孫常德中將(左2)還原當天意外發生過程,談到海軍陸戰隊弟兄的傷亡悲劇,語多哽咽。(圖/翻攝自YouTube)

 

 

優傳媒政治新聞中心/台北報導

 

海軍陸戰隊99旅步二營3日實施聯合登陸作戰操演,不幸發生2艘突擊艇翻覆、14人落海意外,造成2人罹難、1人仍傷重昏迷正與死神搏鬥。海軍司令部今(6)日下午召開記者會,初步排除人為和機械因素。綜合研判稱,本次事發地點距岸邊160公尺,水深雖僅150公分,但由於官兵身穿救生衣,加上海象增強、湧浪過高推擠等環境因素,在海上無法站立,致釀成翻艇憾事。

 

海軍司令部下午召開「聯合登陸作戰操演意外事件調查說明」臨時記者會,海軍司令部政戰主任孫常德中將、陸戰隊指揮部副指揮官馬群超少將等多位將官出席。在記者會開始前,並先向殉職官兵默哀一分鐘。孫常德中將還原當天案發過程,談到海軍陸戰隊弟兄殉難,語多哽咽。

 

孫常德表示,3日上午8時40分,突擊連共搭乘8艘突擊艇實施向岸突擊登陸訓練,8時48分瞬間湧浪過大導致2號艇、6號艇翻覆,當時各有7人、共14人落海,其中6號艇的7人全數自行游泳上岸,2號艇的7人有4人自行游泳上岸,另外3人事後送醫。

 

檢討這次的翻艇事件,孫常德指出,可以從「人為因素」、「機械因素」及「環境因素」來分析發生肇因。其中,這次參加演訓人員都已經完成相關訓練,目前已排除人為因素;而操演前8艘突擊艇都由兩棲偵搜大隊完成檢驗、鑑定,狀況均正常,也排除機械因素。

 

環境因素方面,孫常德則說,依據海軍陸戰隊特戰訓練手冊及兩棲偵巡艇運用手冊規定,突擊艇日間執行海上訓練時,海象限制為4級(含)以下,浪高1.5公尺(含)以下,才符合操演限制規定。

 

孫常德指出,事發當日上午8時,「登陸操演-灘頭作業組」回報,操演區激浪最大浪高約0.9公尺,平均浪高約0.6公尺、流向北流 、風向南風、海象3級(風速10節),操演地區海象符合突擊艇海象操作標準。

 

不過,孫常德同時提到,左營海域操演地區在當天上午8時40分的海象,瞬間湧浪變大,查證當日操演主控艦中平軍艦實測操演海域海上風速為13節;8時48分,2號、6號突擊艇因受後方湧浪推擠翻覆。因此綜合研判,環境因素是本次肇事的主要原因。

 

現場記者質疑,如果水深只有150公分,應該站起來水深及胸而已。對此,馬群超表示,150公分水深沒有錯,他自己是170公分,但穿救生衣狀況下,去海邊是站不起來的,另外加上有浪,會飄浮、會離開地面,所以穿救生衣是等候救援。

 

孫常德則表示,海面下是沙,加上水流關係,每個位置深度都不一樣,至於正確水深的數字,回去後再做確認。他表示,馬群超少將所表達的是,穿救生衣時,人是無法垂直站立的,一定是浮在水面上。

 

馬群超會後補充說明指出,依據海灘探勘成果,桃子園海域水深最淺1.5公尺,最深10公尺,且他們的救生衣都是有做動的,加上有浮力的防彈抗板,基本上可能是站不起來,再加上湧浪的部分。但防護背心可以自力漂浮,海象再怎麼惡劣,不會影響到逃生。      

在記者會開始前,全體將官並先向殉職士兵默哀一分鐘。孫常德中將(左2)還原當天意外發生過程,談到海軍陸戰隊弟兄的傷亡悲劇,語多哽咽。(圖/翻攝自YouTube)

 

 

優傳媒政治新聞中心/台北報導

 

海軍陸戰隊99旅步二營3日實施聯合登陸作戰操演,不幸發生2艘突擊艇翻覆、14人落海意外,造成2人罹難、1人仍傷重昏迷正與死神搏鬥。海軍司令部今(6)日下午召開記者會,初步排除人為和機械因素。綜合研判稱,本次事發地點距岸邊160公尺,水深雖僅150公分,但由於官兵身穿救生衣,加上海象增強、湧浪過高推擠等環境因素,在海上無法站立,致釀成翻艇憾事。

 

海軍司令部下午召開「聯合登陸作戰操演意外事件調查說明」臨時記者會,海軍司令部政戰主任孫常德中將、陸戰隊指揮部副指揮官馬群超少將等多位將官出席。在記者會開始前,並先向殉職官兵默哀一分鐘。孫常德中將還原當天案發過程,談到海軍陸戰隊弟兄殉難,語多哽咽。

 

孫常德表示,3日上午8時40分,突擊連共搭乘8艘突擊艇實施向岸突擊登陸訓練,8時48分瞬間湧浪過大導致2號艇、6號艇翻覆,當時各有7人、共14人落海,其中6號艇的7人全數自行游泳上岸,2號艇的7人有4人自行游泳上岸,另外3人事後送醫。

 

檢討這次的翻艇事件,孫常德指出,可以從「人為因素」、「機械因素」及「環境因素」來分析發生肇因。其中,這次參加演訓人員都已經完成相關訓練,目前已排除人為因素;而操演前8艘突擊艇都由兩棲偵搜大隊完成檢驗、鑑定,狀況均正常,也排除機械因素。

 

環境因素方面,孫常德則說,依據海軍陸戰隊特戰訓練手冊及兩棲偵巡艇運用手冊規定,突擊艇日間執行海上訓練時,海象限制為4級(含)以下,浪高1.5公尺(含)以下,才符合操演限制規定。

 

孫常德指出,事發當日上午8時,「登陸操演-灘頭作業組」回報,操演區激浪最大浪高約0.9公尺,平均浪高約0.6公尺、流向北流 、風向南風、海象3級(風速10節),操演地區海象符合突擊艇海象操作標準。

 

不過,孫常德同時提到,左營海域操演地區在當天上午8時40分的海象,瞬間湧浪變大,查證當日操演主控艦中平軍艦實測操演海域海上風速為13節;8時48分,2號、6號突擊艇因受後方湧浪推擠翻覆。因此綜合研判,環境因素是本次肇事的主要原因。

 

現場記者質疑,如果水深只有150公分,應該站起來水深及胸而已。對此,馬群超表示,150公分水深沒有錯,他自己是170公分,但穿救生衣狀況下,去海邊是站不起來的,另外加上有浪,會飄浮、會離開地面,所以穿救生衣是等候救援。

 

孫常德則表示,海面下是沙,加上水流關係,每個位置深度都不一樣,至於正確水深的數字,回去後再做確認。他表示,馬群超少將所表達的是,穿救生衣時,人是無法垂直站立的,一定是浮在水面上。

 

馬群超會後補充說明指出,依據海灘探勘成果,桃子園海域水深最淺1.5公尺,最深10公尺,且他們的救生衣都是有做動的,加上有浮力的防彈抗板,基本上可能是站不起來,再加上湧浪的部分。但防護背心可以自力漂浮,海象再怎麼惡劣,不會影響到逃生。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