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師舜大使。(圖/作者劉敦仁提供)
《優傳媒刊介》
劉師舜(1900~1996)大使,中華民國著名外交官,中華民國與加拿大關係奠基者,二次世界大戰後廢除不平等條約第一人。曾任加拿大公使、大使,外交部政務次長、聯合國代表團副團長兼託管理事會首席代表、墨西哥大使。退休後致力於中國典籍、詩詞之英譯,享譽國際。
劉師舜早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預備科,後以美國退還中國之庚子賠款赴美留學,先後獲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學士、哈佛大學碩士、哥倫比亞國際公法博士(1925年3月)等學位。劉大使學貫中西,溫文儒雅,畢生對開拓中國外交關係及開展中西文化交流,有不可磨滅之貢獻。惜因人事傾軋,劉大使個性耿介,雖輩份、事功皆在蔣廷黻、葉公超之上,1958年被以不明原因、無退休金逼退,劉大使默默承受,含恨在美以著述終老。
其長侄劉敦仁先生勤於探索蒐羅,窮十年之力寫成劉師舜傳記,以遂心願。書中有關中國外交史之照片、文件、書信等珍貴史料極為豐富,有關外交關係之突破、經營、委屈求全等諸般情節,即在今日亦深富啓發,至於劉大使之政壇際遇更可窺當年官場文化,無不耐人尋味,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華民國近代外交史鉅著。
《優傳媒》獲作者授權,即日起選録有關劉大使事功章節,每周四見刋,以饗讀者。
(二十四) 結尾語
作者/劉敦仁
縱觀劉師舜一生,從幼年時開始孜孜不倦,力求上進,直至獲得美國庚子賠款的資助,進入北京清華學堂,八年的勤奮學習,始終名列前茅,終於實現赴美留學,五年期間先後獲得三個學位,均以優異成績結業。自進入清華學堂到留美完成最高學位,都是依靠自身力求上進獲得的獎學金支應,既解除家庭的沉重負擔,也展現其驚人的學習志向。
最為難能可貴的是,他在清華八年的十六個學期,始終保持全班第一名的記錄;到了美國後,五年之中,堅持不懈地完成了三個學位,成績依舊一直名列前茅。尤為可貴的是,他在博士學位口試時,主考教授們一致起立向他致敬,僅用了一分鐘的時間,即完成了論文答辯。為中國留學生在美國贏得尊敬開了先河。
結束了留美的學習生活,正值中國處於抗日戰爭存亡絕續之際,陪都重慶不僅生活艱苦,而且在日本軍國主義的狂轟亂炸下,幾乎時刻都在和死神搏鬥。然而劉師舜並沒有在美國作任何停留的盤算,毅然束裝回國,投入教育及外交界服務,充分展現出一個讀書人對社會國家的拳拳報國之心。
他繼承了家庭先輩自力更生的傳統思維,從不拉幫結派,只是兢兢業業奉公守法地將自己份內的工作進行得有條不紊。尤其在外交部條約委員會期間,國民政府計畫對過去滿清時代和世界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一一予以廢除。在這方面,劉師舜肩負起草擬所有文本的重擔,包括他後來在擔任駐加拿大大使期間,駕輕就熟地和加拿大簽訂了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協定。
1941年中華民國和加拿大決定建立外交關係,劉師舜在國家極度困難,國際上環境非常不安定的條件下啟程,成為首位駐加拿大全權公使,開始他人生中第一個重量級的外交工作。1944年兩國將外交關係升格為大使級,劉師舜得到國民政府的高度信任,被任命為首任駐加拿大全權大使。
從1941到1947年的六年任期內,他完成了幾件名垂青史的外交使命,其中包括了:他馬不停蹄地奔波於廣袤的加拿大,向當地人民宣傳中國在對抗日本侵略的神聖使命及不屈不撓的崇高精神,得到了加拿大朝野及社會各界的支持; 他在任內促成了蔣介石夫人宋美齡訪問加拿大,從而提高中國和加拿大之間的友好合作,發展到並肩作戰的同盟關係;繼而他廢除了兩國之間的不平等條約,並簽訂雙方的合作協定,還爭取到加拿大給中華民國的六千萬貸款。
由於他和加拿大首相金.麥堅齊的私人友情,劉師舜不止一次向加拿大首相提出其對加拿大對華人不平等待遇以及嚴苛的移民政策的關注,希望加拿大政府能予以改善。當時因為加拿大朝野的內部協調,未能立即修改政策,直到劉師舜離任後,加拿大終於取消了中國移民的歧視政策,鋪平了後來中國人移民到加拿大的道路。
劉師舜從駐加拿大全權大使卸任後,即啟程返國在外交部擔任政務次長 (即當今的副部長職位),隨後即調往紐約出任由蔣廷黻率領的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副代表,並兼任聯合國託管理事會大使級首席代表。
由於國共內戰,國民黨敗退臺灣,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四強之一地位蕩然無存,直接影響到國際上的外交政策,亦非昔日可比。中華民國駐聯合國代表團,幾乎每年都深陷駐聯合國席次的困境中,劉師舜身處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然也要面對日以繼夜的尷尬處境。
1956年他從聯合國被調往墨西哥擔任全權大使,墨西哥和加拿大無論是政治清明,或是行政效率,都如天淵之別。尤其墨西哥政府歷來的貪污腐化,常使具有坦蕩之心的異國外交人員引以為憂而有如履薄冰之感。對劉師舜而言,無疑是大材小用的安排。而國共兩黨之間國際上的鬥爭也與日俱增,墨西哥和北京的暗通款曲,以及中華民國大使館內部的低下士氣,都給具有君子之風的劉師舜埋下了日後的隱患,進而導致他的黯然離任。
誠如劉師舜不止一次地自我表白稱,墨西哥的離任繼而脫離外交生涯,用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來形容是最恰當不過了。反而給了他另一個機會,從此進入自己喜歡的文學領域,遠離政治是非,埋首于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學長河之中。
他先後翻譯了兩百首詩歌,選譯了宋代的八大散文家作品,又翻譯了清代諷刺小說,而在翻譯孔子的 ‘四書’,以及陳立夫先生的 ‘四書道貫’中, 達到其翻譯的巔峰境界,充分展現出劉師舜在中英文字彙相互運用的才華,尤其在詩詞歌賦譯作中,兩種語言的詞藻對照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
與其說這本書是有關劉師舜的傳記,不如稱之為劉師舜在中加外交史上留名青史的歷史記述更為恰切。尤其是他在財政緊困,政局動亂的環境裡,單槍匹馬遠赴萬里,將一無所有的局面,為中華民國開創一個國際外交的寬闊視野。
在加拿大方面,原來的大使歐德瀾在1946年卸任後,加拿大派遣喬治.塞頓.派特生 (George Sutton Patterson) 為臨時代辦 (1946年10月4日至10月24日),隨後才派遣湯瑪斯.克萊頓.大衛(Thomas Clayton David) 為全權大使 (1946年10月24日)。 此時國民政府已遷回南京首都,加拿大大使也隨即將大使館遷至南京。此時中國大陸的政治情勢已急劇轉變。國民政府戰場失利節節敗退。
南京在1949年4月23日解放後,加拿大駐華大使繼續在南京履行職權,到7月始卸任,加拿大改派 Chester Ronning 到南京,大使館降級為代辦 (1949年7月-1951年2月),由於朝鮮戰爭爆發,加拿大參加了以美國為首的聯軍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對抗,大使館遂即被關閉。
痛心的是,在劉師舜卸任後,雖然中華民國仍然派遣了三位駐加拿大大使,即劉鍇(1947-1962);徐淑希(1962-1967)和 薛毓麒 (1967-1970)。 但加拿大方面,卻在劉師舜離任後大陸變色,加拿大於1951年與北平斷絕外交關係,到1970年,一直沒有派遣大使到國民黨退守的臺北設館,’只以中華民國’ 在渥太華的大使館,勉強維繫單方面的外交關係。而加拿大和北京在1970年正式宣佈互派大使,建立外交關係。
從1941年劉師舜被特派到加拿大建立公使館,雙方建立外交關係以來,開始的兩年應被稱為是中加兩國的蜜月期;而從擔任公使進而被委派為全權大使的五年間,更是中加兩國的外交鼎盛時代。1949年的南京解放政權更迭,中華民國再度印證了 ‘弱國無外交’ 的命運。在那脆弱的環境裡,政府理應重用德才兼備的外交官,來支撐搖搖欲墜的外交局面。然而國民黨的內鬥傳統,卻在國際困境中,不斷扼殺經驗豐富的外交人才,從而削弱自己的地位。
在懷念曾經為國家,為民族夙夜匪懈,爭取國際地位的傑出外交使者,和為發揚民族文化傳統的文化使者之際,我能想到的只有用 ‘扼腕歎息’ 作為全書的結語! (全文完)
附 : 劉師舜 「哭吾妻漆芙蕖夫人」 (原跡)
(2019年8月19日完稿於溫哥華)
作者簡介
劉敦仁,出生於上海,幼年時隨父母遷居臺灣,在臺灣修畢大學後,負笈西班牙,專研西班牙文學及世界藝術史,後移居義大利,在梵蒂岡擔任大公會新聞辦公室中文組工作,工作結束後,入羅馬大學研習宗教考古,專題為羅馬的地下古墓。
1960年代曾任聯合報駐馬德里及羅馬特派員,撰寫歐洲文化藝術航訊,頗富盛名。其後因工作需要,移居加拿大,先後在多倫多大學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繼續西班牙文學研究,隨後在加拿大從事教學工作,並赴英國及上海等地講學逾14年。
1978年第一次作大陸之行,此行使他決定放棄教學工作,而轉為文化交流,進行美國、加拿大和大陸之間的教育和文化交流工作迄今。
2012年是中華民族建立共和百周年的一年, 他特地邀請了六十餘位辛亥先輩後裔執筆撰文, 並彙編成《民族魂》一書出版。近作外交耆宿劉師舜大使的傳記,是他費時十年的心血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