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珀感懷隨筆》千古江山如詩如畫──西伯利亞記行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王惠珀感懷隨筆》千古江山如詩如畫──西伯利亞記行
2020-06-27 16:00:00
A+
A
A-

 

北大荒如詩如畫,像極了莫內筆下的畫境。(圖/王惠珀攝)

 

作者/王惠珀

 

《前言》

2019年香港反送中,台灣喊「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令人焦躁不安。想不到2020年來了Covid-19,而美國總統竟然用「仇中」抗Covid-19,中美對撞以台灣為壑,讓我們更不安。仇恨政治讓人害怕,和平就真的無望了嗎?

 

跳開掌權者挖給我們跳的坑,處亂世要能培養定力,才是智者。山不轉水轉,值得我們走出窠臼看世界,世界有它進步姣好的一面,它的進步讓我心靈沉澱,它的姣好讓我拉高格調。

 

「一帶一路」的概念在2013年掀起了投資熱潮,世界在悄悄的改變中。對文史有興趣的,以及在乎世界局勢變化的人,值得付出更多的關注,BBC Earth、Discovery、Nat Geo對亞歐新經濟走廊(新絲路)都有極好的導覽節目。

 

《遨遊大西北》

若想逃開台灣的炎熱、人心的躁動,不想跑太遠,或不想花大錢,鄰居有秘境,就在新絲路沿線。2016年在好友陳嘉惠醫師伉儷的邀約下,一行十人從東北、內蒙到了俄羅斯遠東區的貝加爾湖,景觀與文史之旅值得誌記。

哈爾濱到貝加爾湖的旅遊路線。 (圖/作者王惠珀提供)

 

《綠色東北》

我們從哈爾濱市西行,經過1957年大躍進時期老毛喊「餓著肚子也要學大慶」的工業城大慶,1967年文革知青下放的北大荒,來到女真族的歷史文化名城齊齊哈爾。

 

整個黑龍江省草澤豐美,樺樹、白楊及高聳入雲的青松鋪陳,伸展到無限。天地悠悠,夏日炎炎,我牛好睏,樹下好眠,給人極好的印象。齊齊哈爾近郊的扎龍護育著珍禽丹頂鶴,這裡一望無際的蘆葦蕩,讓我想到水滸傳(故事背景在山東)的梁山泊,風吹草偃,各路好漢流竄其中與官家捕快玩你捉我藏,甚是有趣。

 

松樺白楊無限伸展,譜出廣袤的綠色東北。(圖/王惠珀攝)

扎龍鶴鄉。(圖/陳嘉惠醫師及王惠珀攝)

 

北大荒讓我想起密西根大學的同學,一位文革時被下放北大荒的黑五類知青。他因此閃過紅衛兵浩劫,在此練功十年,回北京後考試拔頭籌,成為第一批留美學生(1979年)。這同學在密大修課全「A+」,把台灣去的學生都比了下去。

 

黑龍江省最西邊的城市齊齊哈爾人口550萬,曾是黑龍江省會及嫩江省會。地陪說:黑龍江省會跑到哈爾濱去了,嫩江省也沒了,你們台灣省說的東北九省也沒了,現在是東三省。

 

我回她:你們說的台灣省也沒了,以後說「台灣」就好。

 

其實更精確的說法應該是:地理唸過的唐努烏梁海沒了(被俄羅斯搶了),漠南四省(察哈爾、熱河、綏遠、寧夏)也沒了,齊齊哈爾從內蒙跑到了黑龍江,成為黑龍江省最西邊的大城。

 

真慘,中國版圖已非我所識,咱們得承認這是人家國家的事實。更慘的,台灣修改課綱,把唐疆漢土全變沒了,新一代天然獨更狠,把歷史都變沒了。

 

《蒙元文化初體會》

離開黑龍江省,西進呼倫貝爾大草原,老舍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就在眼前,令人動容。到達內蒙自治區首府海拉爾時,已是漢(79%)、蒙(17%)、滿(2%)、回(0.9%)、達斡爾(0.3%)混處的大熔爐。

 

上帝的畫布被莫日格勒河一抹,成了天下第一曲水。(圖/王惠玢攝)

 

內蒙享受著國家政策優遇自治區所帶來的好處,首府海拉爾相當繁榮。扎賚諾爾歷史博物館的蒙元文物整理得極好,讓我上了寶貴的一課,原來蒙古帝國(1206-1368年)才是中國歷史上最神氣的時代。如今中國臥薪嘗膽七十年後,有機會在二十一世紀揚眉吐氣。

 

蒙古帝國的輝煌過往。(圖/攝自扎賚諾爾歷史博物館)

 

中俄邊境口岸的滿洲里市已有濃濃的俄羅斯風。人民以漢人、二毛子、三毛子互稱,還說這稱呼不帶種族歧視。2012年被列為首批「國家經濟開發開放試驗區」後,滿洲里享受著中俄、中歐班列帶來的亞歐經濟走廊榮景,商區餐館飯店林立,整個城市充滿活力。

 

滿洲里的建築整齊高挑,夜景絢麗迷人有上海外灘的調調。(圖/江一賢攝)

 

Discovery頻道曾報導,西伯利亞地區挖掘到猛馬象化石及冰藏的屍身,學界試圖以基因科技復育這冰河時期絕種的巨獸,以協助解救地球暖化的問題。這裡就有一個超大的猛馬象公園,讓我很開心。蒙古草原的牛羊野放,吸盡天地精華,我們在此地豪華氣派的餐館享受到生平最美味,毫無腥羶味的烤肉大餐。

 

滿洲里猛馬象公園。(圖/作者王惠珀提供)

 

《西伯利亞鐵路》

一帶一路(新絲路)已開通六條陸上鐵路,稱為中歐班列(到慕尼黑)及中俄班列(到莫斯科),將中國三十幾個城市的貨物運送到歐洲。其中西伯利亞鐵路從海蔘威到莫斯科(9300公里),已運行60年,是目前唯一有客運服務的路線。

 

一帶一路最北的路線是西伯利亞鐵路。(圖/取自網路)

 

我們從滿洲里上車,走走停停,隨機照相,兩天共走了1000公里,到達俄羅斯遠東區的伊爾庫次克(Irkutsk),幾分鐘就與運材車交錯而過,滿載著看來材質極好的西伯利亞松木。北國荒原人煙稀少,儘是沼澤地,點綴著松樹、白楊、樺樹,還有破舊的俄羅斯小屋,風景神祕且迷人。

 

西伯利亞鐵路初體驗。(圖/作者王惠珀提供)

神祕而迷人的西伯利亞風情。(圖/作者王惠珀提供)

 

《東俄羅斯初體驗》

伊爾庫次克說是大城,人口只有60萬,東正教風鼎盛。到底是文化大國,在地人人手一書(非手機),看得出來是個喜愛閱讀的民族。這裡雖屬邊陲,卻有著豐富的史蹟。1825年十二黨人在此試圖推翻帝俄失敗,撩起了俄國的自由主義風潮,產生出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普希金的詩作等文學泰斗。能在此回味昔日閱讀的記憶,充滿著幸福感。

 

重點是十二黨人為實踐社會主義的理想,背叛了自己的貴族階級。這讓我極度好奇,地陪Alexanda於是一路為我講解了俄羅斯精彩的近代史:從日俄戰爭、白俄史、紅軍興起、社會主義、共產解體,到民主主義俄羅斯的恩怨情仇,聽得我入神。

 

資產階級富豪之家與社會主義十二黨人故居形成強烈對比。(圖/作者王惠珀提供)

 

《貝加爾湖的浪漫》

~蘇武牧羊北海邊,雪地又冰天,羈留十九年,渴飲雪飢吞氈,野幕夜孤眠~

 

伊爾庫次克近郊的貝加爾湖傳說是蘇武牧羊的北海,來到這裡,哼著現代版《貝加爾湖畔》,想著蘇武沉浸於此空靈仙境,應該是樂而忘返吧!

 

傳說中蘇武牧羊的北海(貝加爾湖)。(圖/王惠珀攝)

 

新月型的貝加爾湖略小於台灣,蓄水量世界第一,大於美國五大湖。不同於美國五大湖,這裡自然遺產維護得極好,湖畔有個來自各國支持的生態研究中心。湖水半年結冰,清澈見底水質極佳。湖中有十萬隻肥滋滋的海豹,以及美味的秋白鮭魚。

 

環湖觀光列車慢行80公里,為我們編織了一段美麗的記憶。在台灣熱昏人的同時,這裡涼爽宜人,湖濱的李斯特維揚卡(Listvyanka)木造村極有特色,令人留連忘返。晚上十點才落幕的夕陽與湖光相輝映,風情萬種,漫步湖畔至為享受。

夢幻貝加爾湖夕照。(圖/唐雲明教授攝)

 

《結語》

走過藍天綠野的東北、瀟灑豪放的塞外,以及夢幻孤絕的西伯利亞,這是一趟友善、豐富的文史之旅。搭機三、五小時就可以體驗大漠風光,人生至樂,讓我想到電視劇《三國》的主題曲:「塞外秋風獵馬,江南春雨杏花,千古江山如詩如畫,還我一個太平天下」。

 

 

作者簡介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北大荒如詩如畫,像極了莫內筆下的畫境。(圖/王惠珀攝)

 

作者/王惠珀

 

《前言》

2019年香港反送中,台灣喊「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令人焦躁不安。想不到2020年來了Covid-19,而美國總統竟然用「仇中」抗Covid-19,中美對撞以台灣為壑,讓我們更不安。仇恨政治讓人害怕,和平就真的無望了嗎?

 

跳開掌權者挖給我們跳的坑,處亂世要能培養定力,才是智者。山不轉水轉,值得我們走出窠臼看世界,世界有它進步姣好的一面,它的進步讓我心靈沉澱,它的姣好讓我拉高格調。

 

「一帶一路」的概念在2013年掀起了投資熱潮,世界在悄悄的改變中。對文史有興趣的,以及在乎世界局勢變化的人,值得付出更多的關注,BBC Earth、Discovery、Nat Geo對亞歐新經濟走廊(新絲路)都有極好的導覽節目。

 

《遨遊大西北》

若想逃開台灣的炎熱、人心的躁動,不想跑太遠,或不想花大錢,鄰居有秘境,就在新絲路沿線。2016年在好友陳嘉惠醫師伉儷的邀約下,一行十人從東北、內蒙到了俄羅斯遠東區的貝加爾湖,景觀與文史之旅值得誌記。

哈爾濱到貝加爾湖的旅遊路線。 (圖/作者王惠珀提供)

 

《綠色東北》

我們從哈爾濱市西行,經過1957年大躍進時期老毛喊「餓著肚子也要學大慶」的工業城大慶,1967年文革知青下放的北大荒,來到女真族的歷史文化名城齊齊哈爾。

 

整個黑龍江省草澤豐美,樺樹、白楊及高聳入雲的青松鋪陳,伸展到無限。天地悠悠,夏日炎炎,我牛好睏,樹下好眠,給人極好的印象。齊齊哈爾近郊的扎龍護育著珍禽丹頂鶴,這裡一望無際的蘆葦蕩,讓我想到水滸傳(故事背景在山東)的梁山泊,風吹草偃,各路好漢流竄其中與官家捕快玩你捉我藏,甚是有趣。

 

松樺白楊無限伸展,譜出廣袤的綠色東北。(圖/王惠珀攝)

扎龍鶴鄉。(圖/陳嘉惠醫師及王惠珀攝)

 

北大荒讓我想起密西根大學的同學,一位文革時被下放北大荒的黑五類知青。他因此閃過紅衛兵浩劫,在此練功十年,回北京後考試拔頭籌,成為第一批留美學生(1979年)。這同學在密大修課全「A+」,把台灣去的學生都比了下去。

 

黑龍江省最西邊的城市齊齊哈爾人口550萬,曾是黑龍江省會及嫩江省會。地陪說:黑龍江省會跑到哈爾濱去了,嫩江省也沒了,你們台灣省說的東北九省也沒了,現在是東三省。

 

我回她:你們說的台灣省也沒了,以後說「台灣」就好。

 

其實更精確的說法應該是:地理唸過的唐努烏梁海沒了(被俄羅斯搶了),漠南四省(察哈爾、熱河、綏遠、寧夏)也沒了,齊齊哈爾從內蒙跑到了黑龍江,成為黑龍江省最西邊的大城。

 

真慘,中國版圖已非我所識,咱們得承認這是人家國家的事實。更慘的,台灣修改課綱,把唐疆漢土全變沒了,新一代天然獨更狠,把歷史都變沒了。

 

《蒙元文化初體會》

離開黑龍江省,西進呼倫貝爾大草原,老舍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就在眼前,令人動容。到達內蒙自治區首府海拉爾時,已是漢(79%)、蒙(17%)、滿(2%)、回(0.9%)、達斡爾(0.3%)混處的大熔爐。

 

上帝的畫布被莫日格勒河一抹,成了天下第一曲水。(圖/王惠玢攝)

 

內蒙享受著國家政策優遇自治區所帶來的好處,首府海拉爾相當繁榮。扎賚諾爾歷史博物館的蒙元文物整理得極好,讓我上了寶貴的一課,原來蒙古帝國(1206-1368年)才是中國歷史上最神氣的時代。如今中國臥薪嘗膽七十年後,有機會在二十一世紀揚眉吐氣。

 

蒙古帝國的輝煌過往。(圖/攝自扎賚諾爾歷史博物館)

 

中俄邊境口岸的滿洲里市已有濃濃的俄羅斯風。人民以漢人、二毛子、三毛子互稱,還說這稱呼不帶種族歧視。2012年被列為首批「國家經濟開發開放試驗區」後,滿洲里享受著中俄、中歐班列帶來的亞歐經濟走廊榮景,商區餐館飯店林立,整個城市充滿活力。

 

滿洲里的建築整齊高挑,夜景絢麗迷人有上海外灘的調調。(圖/江一賢攝)

 

Discovery頻道曾報導,西伯利亞地區挖掘到猛馬象化石及冰藏的屍身,學界試圖以基因科技復育這冰河時期絕種的巨獸,以協助解救地球暖化的問題。這裡就有一個超大的猛馬象公園,讓我很開心。蒙古草原的牛羊野放,吸盡天地精華,我們在此地豪華氣派的餐館享受到生平最美味,毫無腥羶味的烤肉大餐。

 

滿洲里猛馬象公園。(圖/作者王惠珀提供)

 

《西伯利亞鐵路》

一帶一路(新絲路)已開通六條陸上鐵路,稱為中歐班列(到慕尼黑)及中俄班列(到莫斯科),將中國三十幾個城市的貨物運送到歐洲。其中西伯利亞鐵路從海蔘威到莫斯科(9300公里),已運行60年,是目前唯一有客運服務的路線。

 

一帶一路最北的路線是西伯利亞鐵路。(圖/取自網路)

 

我們從滿洲里上車,走走停停,隨機照相,兩天共走了1000公里,到達俄羅斯遠東區的伊爾庫次克(Irkutsk),幾分鐘就與運材車交錯而過,滿載著看來材質極好的西伯利亞松木。北國荒原人煙稀少,儘是沼澤地,點綴著松樹、白楊、樺樹,還有破舊的俄羅斯小屋,風景神祕且迷人。

 

西伯利亞鐵路初體驗。(圖/作者王惠珀提供)

神祕而迷人的西伯利亞風情。(圖/作者王惠珀提供)

 

《東俄羅斯初體驗》

伊爾庫次克說是大城,人口只有60萬,東正教風鼎盛。到底是文化大國,在地人人手一書(非手機),看得出來是個喜愛閱讀的民族。這裡雖屬邊陲,卻有著豐富的史蹟。1825年十二黨人在此試圖推翻帝俄失敗,撩起了俄國的自由主義風潮,產生出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普希金的詩作等文學泰斗。能在此回味昔日閱讀的記憶,充滿著幸福感。

 

重點是十二黨人為實踐社會主義的理想,背叛了自己的貴族階級。這讓我極度好奇,地陪Alexanda於是一路為我講解了俄羅斯精彩的近代史:從日俄戰爭、白俄史、紅軍興起、社會主義、共產解體,到民主主義俄羅斯的恩怨情仇,聽得我入神。

 

資產階級富豪之家與社會主義十二黨人故居形成強烈對比。(圖/作者王惠珀提供)

 

《貝加爾湖的浪漫》

~蘇武牧羊北海邊,雪地又冰天,羈留十九年,渴飲雪飢吞氈,野幕夜孤眠~

 

伊爾庫次克近郊的貝加爾湖傳說是蘇武牧羊的北海,來到這裡,哼著現代版《貝加爾湖畔》,想著蘇武沉浸於此空靈仙境,應該是樂而忘返吧!

 

傳說中蘇武牧羊的北海(貝加爾湖)。(圖/王惠珀攝)

 

新月型的貝加爾湖略小於台灣,蓄水量世界第一,大於美國五大湖。不同於美國五大湖,這裡自然遺產維護得極好,湖畔有個來自各國支持的生態研究中心。湖水半年結冰,清澈見底水質極佳。湖中有十萬隻肥滋滋的海豹,以及美味的秋白鮭魚。

 

環湖觀光列車慢行80公里,為我們編織了一段美麗的記憶。在台灣熱昏人的同時,這裡涼爽宜人,湖濱的李斯特維揚卡(Listvyanka)木造村極有特色,令人留連忘返。晚上十點才落幕的夕陽與湖光相輝映,風情萬種,漫步湖畔至為享受。

夢幻貝加爾湖夕照。(圖/唐雲明教授攝)

 

《結語》

走過藍天綠野的東北、瀟灑豪放的塞外,以及夢幻孤絕的西伯利亞,這是一趟友善、豐富的文史之旅。搭機三、五小時就可以體驗大漠風光,人生至樂,讓我想到電視劇《三國》的主題曲:「塞外秋風獵馬,江南春雨杏花,千古江山如詩如畫,還我一個太平天下」。

 

 

作者簡介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