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菊將進「待廢院」 施明德:勿忘初衷 莫當公權力的幫凶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焦點內容
陳菊將進「待廢院」 施明德:勿忘初衷 莫當公權力的幫凶
2020-06-23 15:00:00
A+
A
A-

 

施明德回憶道,多年來,陳菊常自稱是「黨外小妹」,確實也真是。「當年我才出獄就認識她」,她就是一個「萬應妹」,施明德說。(圖為施明德與陳菊攝於1978全國黨外助選團總部,引自施明德臉書)

 

優傳媒政治新聞中心/台北報導

 

總統府提名陳菊出任監察院長引發在野黨質疑,社會也議論紛紛。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今(23)日發文,對於陳菊將被送進「這所待廢院」,但兼任「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施明德以她是從戒嚴時期就在黑暗的政治裡奮鬥的人來看,認為陳菊是「當今最適合擔任這個職位的人選之一」。

 

不過施明德也不忘提醒這位當年的「黨外小妹」,「公開鞭策」她要「勿忘初衷」。他呼籲陳菊務必「對抗政府的公權力,包括對抗總統的不當行使職權;而且還要永遠要求自己跟受害人民站在一起,而不是配合公權力蹂躪人民,更不可以做公權力的幫凶」。

 

由於陳菊從政以來被移送監察院調查的案件頗多,如今被總統蔡英文提名掌監察院,外界對此多所疑慮。施明德也為她緩頰指出,「汚辱對手是容易的,卻常常是不義的,更是作踐自己」。他強調,「沒有證據的攻訐對手,是在撕裂國家社會,不是紳士淑女應有的高尚行為」。

 

「請你們提出對陳菊的要求、期許並要求她承諾,做為她就任後監督她,評判她的標準吧」,施明德說。

 

施明德今天是以<勿忘初衷 —— 對陳菊的公開鞭策>為題,在報端和臉書發文,全文如下:

 

監察院被視為盲腸般的夕陽機構已經多年,喊廢、要廢的聲浪一直存在,它就是能夠苟延殘喘迄今。從報紙上知道陳菊將被送進這所待廢院,心中第一個反應是有點意外。

 

多年來,陳菊常自稱是「黨外小妹」,確實也真是。當年我才出獄就認識她,她就是一個「萬應妹」。沒有自己的願望,事事配合黨外頭頭們的需求,還全力以赴。派任她擔任美麗島高雄服務處副主任,就是希望她離開臺北到高雄蹲點,從努力做自己再出發。她一生的轉折也以高雄做起點,她對弱勢者的關懷和治理城市的能力也從那裡放射,而不是她的故鄉宜蘭也不是台北。

 

名滿天下謗亦隨之,這是人類歷史常態。然而,我一直注視著所有指控是否屬實。我發現幾乎所有指責都是政治性的空砲彈,動機和目的都是顏色之罪,包括日前監察院對高雄市政府的糾正案,也是馬派與蔡派的決鬥,與是非對錯關係很少。監察委員自塗藍綠,就是自甘淪為御林軍,就是折腰,就是墮落。像陳菊這樣從戒嚴時期就在黑暗的政治裡奮鬥的人能領會自己就是「透明人」,任何污點都逃不過掌權者和對手的法律的制裁。她有一定的自我要求,否則她不可能存活迄今。

 

我注意到,陳菊會接受這個職務應該和「國家人權委員會」有關?蔡英文把該委員會移到監察院是一種活化監察院的努力,讓它從糾舉政府官員的工作延伸到落實人權的立國精神。

 

美麗島政團的成立就是在獨裁者踐踏著人權的時代高舉人權,當時被國民黨政權視為「黑拳幫」,大肆醜化最後逮捕入獄……。當時我們就界定人權應包含「政治人權、經濟人權、社會人權」,陳菊就是工作者之一。現在知道陳菊將出任「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我想提醒陳菊的是:

 

「勿忘初衷!」

 

人生總有謝幕的一天,這個工作站也許是妳一生的終點站,願妳全力以赴,實現為人權奮戰的初衷!請記住,捍衛人民的基本人權,自古以來都是在對抗皇權的,都是在對抗政府的公權力,包括對抗總統的不當行使職權;而且還要永遠要求自己跟受害人民站在一起,而不是配合公權力蹂躪人民,更不可以做公權力的幫凶。

 

我認為妳是當今最適合擔任這個職位的人選之一,願妳不辱使命。

 

此時此刻,我也想對在野黨的朋友們表示些許盼望。從政如果只站在黨派立場,追求當選、執政權,忘了是非、原則、公義、價值,人只會像蜉蝣一般,不會在歷史長河中留下點點微光……。

 

面對陳水扁一家的貪婪,我甘冒被民進黨老友們的潑糞式毀謗羞辱,起而領導反貪腐的紅衫軍,展現了台灣人民公義的一面。迄今讓已掌權四年多的民進黨籍總統蔡英文,仍不敢無條件特赦陳水扁,以免觸怒公義及眾生。聯合國反貪腐公約早已明示:貪腐是侵犯人權的犯行。

 

面對昔日的大軍頭郝柏村的往生,做為一個曾經受過折磨的反抗者,我心平氣和地稱讚他在歷史重要轉折處,做出了對國家與人民有利的反應……。

 

汚辱對手是容易的,卻常常是不義的,更是作踐自己。

沒有證據的攻訐對手,是在撕裂國家社會,不是紳士淑女應有的高尚行為。

 

請你們提出對陳菊的要求、期許並要求她承諾,做為她就任後監督她,評判她的標準吧。

 

台灣已被謾罵、攻擊、醜化、賤聲鄙語淹沒了……。每天上網看到的幾乎都是這些……。這,像個人住的國度嗎?至少這不是我為之犧牲、奮鬥、受苦受難所想望的國家社會……。

 

我年輕的時候,還常常有人會說:政治是良心的事業,奉獻的工程。

 

現在呢?

我問的對象是所有從政或想從政的人士,不分顏色。   

 

施明德回憶道,多年來,陳菊常自稱是「黨外小妹」,確實也真是。「當年我才出獄就認識她」,她就是一個「萬應妹」,施明德說。(圖為施明德與陳菊攝於1978全國黨外助選團總部,引自施明德臉書)

 

優傳媒政治新聞中心/台北報導

 

總統府提名陳菊出任監察院長引發在野黨質疑,社會也議論紛紛。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今(23)日發文,對於陳菊將被送進「這所待廢院」,但兼任「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施明德以她是從戒嚴時期就在黑暗的政治裡奮鬥的人來看,認為陳菊是「當今最適合擔任這個職位的人選之一」。

 

不過施明德也不忘提醒這位當年的「黨外小妹」,「公開鞭策」她要「勿忘初衷」。他呼籲陳菊務必「對抗政府的公權力,包括對抗總統的不當行使職權;而且還要永遠要求自己跟受害人民站在一起,而不是配合公權力蹂躪人民,更不可以做公權力的幫凶」。

 

由於陳菊從政以來被移送監察院調查的案件頗多,如今被總統蔡英文提名掌監察院,外界對此多所疑慮。施明德也為她緩頰指出,「汚辱對手是容易的,卻常常是不義的,更是作踐自己」。他強調,「沒有證據的攻訐對手,是在撕裂國家社會,不是紳士淑女應有的高尚行為」。

 

「請你們提出對陳菊的要求、期許並要求她承諾,做為她就任後監督她,評判她的標準吧」,施明德說。

 

施明德今天是以<勿忘初衷 —— 對陳菊的公開鞭策>為題,在報端和臉書發文,全文如下:

 

監察院被視為盲腸般的夕陽機構已經多年,喊廢、要廢的聲浪一直存在,它就是能夠苟延殘喘迄今。從報紙上知道陳菊將被送進這所待廢院,心中第一個反應是有點意外。

 

多年來,陳菊常自稱是「黨外小妹」,確實也真是。當年我才出獄就認識她,她就是一個「萬應妹」。沒有自己的願望,事事配合黨外頭頭們的需求,還全力以赴。派任她擔任美麗島高雄服務處副主任,就是希望她離開臺北到高雄蹲點,從努力做自己再出發。她一生的轉折也以高雄做起點,她對弱勢者的關懷和治理城市的能力也從那裡放射,而不是她的故鄉宜蘭也不是台北。

 

名滿天下謗亦隨之,這是人類歷史常態。然而,我一直注視著所有指控是否屬實。我發現幾乎所有指責都是政治性的空砲彈,動機和目的都是顏色之罪,包括日前監察院對高雄市政府的糾正案,也是馬派與蔡派的決鬥,與是非對錯關係很少。監察委員自塗藍綠,就是自甘淪為御林軍,就是折腰,就是墮落。像陳菊這樣從戒嚴時期就在黑暗的政治裡奮鬥的人能領會自己就是「透明人」,任何污點都逃不過掌權者和對手的法律的制裁。她有一定的自我要求,否則她不可能存活迄今。

 

我注意到,陳菊會接受這個職務應該和「國家人權委員會」有關?蔡英文把該委員會移到監察院是一種活化監察院的努力,讓它從糾舉政府官員的工作延伸到落實人權的立國精神。

 

美麗島政團的成立就是在獨裁者踐踏著人權的時代高舉人權,當時被國民黨政權視為「黑拳幫」,大肆醜化最後逮捕入獄……。當時我們就界定人權應包含「政治人權、經濟人權、社會人權」,陳菊就是工作者之一。現在知道陳菊將出任「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我想提醒陳菊的是:

 

「勿忘初衷!」

 

人生總有謝幕的一天,這個工作站也許是妳一生的終點站,願妳全力以赴,實現為人權奮戰的初衷!請記住,捍衛人民的基本人權,自古以來都是在對抗皇權的,都是在對抗政府的公權力,包括對抗總統的不當行使職權;而且還要永遠要求自己跟受害人民站在一起,而不是配合公權力蹂躪人民,更不可以做公權力的幫凶。

 

我認為妳是當今最適合擔任這個職位的人選之一,願妳不辱使命。

 

此時此刻,我也想對在野黨的朋友們表示些許盼望。從政如果只站在黨派立場,追求當選、執政權,忘了是非、原則、公義、價值,人只會像蜉蝣一般,不會在歷史長河中留下點點微光……。

 

面對陳水扁一家的貪婪,我甘冒被民進黨老友們的潑糞式毀謗羞辱,起而領導反貪腐的紅衫軍,展現了台灣人民公義的一面。迄今讓已掌權四年多的民進黨籍總統蔡英文,仍不敢無條件特赦陳水扁,以免觸怒公義及眾生。聯合國反貪腐公約早已明示:貪腐是侵犯人權的犯行。

 

面對昔日的大軍頭郝柏村的往生,做為一個曾經受過折磨的反抗者,我心平氣和地稱讚他在歷史重要轉折處,做出了對國家與人民有利的反應……。

 

汚辱對手是容易的,卻常常是不義的,更是作踐自己。

沒有證據的攻訐對手,是在撕裂國家社會,不是紳士淑女應有的高尚行為。

 

請你們提出對陳菊的要求、期許並要求她承諾,做為她就任後監督她,評判她的標準吧。

 

台灣已被謾罵、攻擊、醜化、賤聲鄙語淹沒了……。每天上網看到的幾乎都是這些……。這,像個人住的國度嗎?至少這不是我為之犧牲、奮鬥、受苦受難所想望的國家社會……。

 

我年輕的時候,還常常有人會說:政治是良心的事業,奉獻的工程。

 

現在呢?

我問的對象是所有從政或想從政的人士,不分顏色。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