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報評論》 黄健庭懂得退選,陳菊一定要當監察院長嗎?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質報評論》 黄健庭懂得退選,陳菊一定要當監察院長嗎?
2020-06-22 18:00:00
A+
A
A-

 

制衡力量消亡也罷,能不能有樣學樣?黄健庭懂得退選,陳菊一定要當監察院長嗎?(圖/翻攝自總統府官網直播)

 

/主筆室

 

才兩天工夫,民進黨狂轟,黄健庭陣亡。問題更大的陳菊,各方一片寂靜,好似保送。這是個什麼事兒!

 

姑從黄健庭答應蔡英文的派任說起,這個答應有太多的認識不清。

 

比如,監察院是個什麼單位?再不堪,有案在身的人合適當監委嗎?黄健庭倒是提了自己的這個問題,但人家說這不是問題,他竟跟着當沒事。

 

他就不想想,那個涉案比他多得多的陳菊,合該當監察院長嗎?如今兩個涉案人一為正一為副,把監察院搞成涉案院,比廢了還糟糕,他有必要去淌這個渾水?

 

黄健庭或許想,他祇涉兩案,且自覺清白,可以解釋得清楚。但怎麼不再想想,陳菊在監察院涉及58個調查案,30個糾正案,3個彈劾案,難道個個都是寃案?這樣的人不但不迴避,反去高居首長,將來會有什麼影響?在重重疑雲沒搞清楚之前,當她副手,莫非還深慶得人,衷心願意嗎?

 

人家來禮遇你,當然有面子,說是藉着你搞政黨和解,更覺飄飄然。但這種涉及政黨關係的事,竟要保密到家,保密到既不跟你國民黨主席會商,也不讓你向老闆報告,這麼鬼鬼祟祟;將來消息一公開,國民黨被敲一記悶棍,肯定尷尬透頂,你怎麼自處?這是搞的哪門子政黨和解!

 

知道自己的涉案是個罩門,可終究沒當回事,說不定心裡還以為,有涉案更多的陳菊頂着,大樹底下好乘涼,不操心。殊不知人家是合作體,更是戰鬥體,而你單抄一人;萬一人家不攻陳,攻你,反拿你當掩護,眾箭齊發,你孤立無援,怎麼辦?

 

就因為黄健庭的這許多認識不清,造就了民進黨治下又一個人善被人欺的故事,令人着實為這個有基督信仰的人惋惜。但更教人惋惜的是,他的退選祇見悲情,不見正義。 

 

就因為黄健庭的這許多認識不清,造就了民進黨治下又一個人善被人欺的故事,令人着實為這個有基督信仰的人惋惜。但更教人惋惜的是,他的退選祇見悲情,不見正義。 (圖/翻攝自YouTube)

 

他怨嘆提名他的人見異思遷,沒有對他相挺到底;他懷疑自始當了民進黨某個派系利用的工具。

 

這真是有如小可憐一般的退場秀。老實說,行走江湖,自己的委屈由别人去說,自己要顯得雲淡風輕,一派瀟灑,才是豁達。事情到了這步田地,若真要說什麼,最好既要有訴諸公論的正當性,又要帶得出回擊的韌性。

 

所以,回歸監察制度的本質可能是最好的辦法。指出監察院源自古代的御史制度,是為職司風憲、糾彈百官而設。歷代帝王為求擴大功能,甚至賦予御史大夫「風聞奏事」、「謠言奏事」之權,祗要聽到風聲,有所懷疑,管它證據充不充分,就可堂而皇之提出糾彈;這在講求證據法則的今天,固不足為訓,但也可見御史監察權曾被放大的程度,盡其所能讓它發揮。

 

另一方面,正人者尤當正己,因此監察委員首重人品操守,歷屆監察院首長無不是高風亮節、清正廉明之輩,便是這個道理。而監委乃風霜之任,本身既不可負罪,還要經得起風聞的檢驗,若遇風聞之罪,也當知所自制、走避。

 

他大可以說,在接受提名之時,一心祇想或可藉此為自己的涉案辯白,對於監委的高標本質有所不察。如今既經各方提點,促使他多所反省,深覺個人之清白竟期之於出任監院要職,實所不當。内疚之餘,願以退選明志,並正式呼籲,當此監院新組之際,正可經由各個被提名人之自清,以及各方之嚴加檢視,以利產生一新耳目的監委陣容,以期吏治之弊絕風清有日,則人民幸甚,國家幸甚。

 

但這些話他一句都沒說,令人弄不清當初因什麼特別動機而進,也看不見現在因什麼正當理由而退,更沒有刺激出什麼因退選帶來的正面影響。

 

說白了,他因涉案被攻下來,那個涉案更多的陳菊却不動如山!他的退選並沒有一字論及,似乎完全無意藉着自己之退,有助於解決荒謬,掃除歪風。他既沒有論及,到現在也沒看到那個最大的在野黨打算為此幹些什麼。

 

攻黄的人不會攻陳,基於同為一家,早就是非放兩旁,沆瀣一氣,還有個由頭。但不攻黄的人若也不攻陳,就很難理解了。不攻黄的人絕非與陳同框,却不知仿攻黄之例攻陳,已是蹣頇;當黄退選,擋箭牌消除,顧忌不再,猶不知大力發揮,加倍奉還,就祇能以斷手斷脚、無腦無心的廢物看待了。天下有如此自廢武功的在野黨,真是曠古奇聞,令人悲嘆。

 

我們在意的是制衡力量的消亡。民進黨一黨獨大,權力盡入囊中,關着門做皇帝,連民進黨中人都很頭大,却不見制衡有方。如果生涯後期風評可議的陳菊當監察院長這種事真的發生,中華民國還說是個有制衡力量的民主國家,我們會臉紅。

 

制衡力量消亡也罷,能不能有樣學樣?黄健庭懂得退選,陳菊一定要當監察院長嗎?  

 

制衡力量消亡也罷,能不能有樣學樣?黄健庭懂得退選,陳菊一定要當監察院長嗎?(圖/翻攝自總統府官網直播)

 

/主筆室

 

才兩天工夫,民進黨狂轟,黄健庭陣亡。問題更大的陳菊,各方一片寂靜,好似保送。這是個什麼事兒!

 

姑從黄健庭答應蔡英文的派任說起,這個答應有太多的認識不清。

 

比如,監察院是個什麼單位?再不堪,有案在身的人合適當監委嗎?黄健庭倒是提了自己的這個問題,但人家說這不是問題,他竟跟着當沒事。

 

他就不想想,那個涉案比他多得多的陳菊,合該當監察院長嗎?如今兩個涉案人一為正一為副,把監察院搞成涉案院,比廢了還糟糕,他有必要去淌這個渾水?

 

黄健庭或許想,他祇涉兩案,且自覺清白,可以解釋得清楚。但怎麼不再想想,陳菊在監察院涉及58個調查案,30個糾正案,3個彈劾案,難道個個都是寃案?這樣的人不但不迴避,反去高居首長,將來會有什麼影響?在重重疑雲沒搞清楚之前,當她副手,莫非還深慶得人,衷心願意嗎?

 

人家來禮遇你,當然有面子,說是藉着你搞政黨和解,更覺飄飄然。但這種涉及政黨關係的事,竟要保密到家,保密到既不跟你國民黨主席會商,也不讓你向老闆報告,這麼鬼鬼祟祟;將來消息一公開,國民黨被敲一記悶棍,肯定尷尬透頂,你怎麼自處?這是搞的哪門子政黨和解!

 

知道自己的涉案是個罩門,可終究沒當回事,說不定心裡還以為,有涉案更多的陳菊頂着,大樹底下好乘涼,不操心。殊不知人家是合作體,更是戰鬥體,而你單抄一人;萬一人家不攻陳,攻你,反拿你當掩護,眾箭齊發,你孤立無援,怎麼辦?

 

就因為黄健庭的這許多認識不清,造就了民進黨治下又一個人善被人欺的故事,令人着實為這個有基督信仰的人惋惜。但更教人惋惜的是,他的退選祇見悲情,不見正義。 

 

就因為黄健庭的這許多認識不清,造就了民進黨治下又一個人善被人欺的故事,令人着實為這個有基督信仰的人惋惜。但更教人惋惜的是,他的退選祇見悲情,不見正義。 (圖/翻攝自YouTube)

 

他怨嘆提名他的人見異思遷,沒有對他相挺到底;他懷疑自始當了民進黨某個派系利用的工具。

 

這真是有如小可憐一般的退場秀。老實說,行走江湖,自己的委屈由别人去說,自己要顯得雲淡風輕,一派瀟灑,才是豁達。事情到了這步田地,若真要說什麼,最好既要有訴諸公論的正當性,又要帶得出回擊的韌性。

 

所以,回歸監察制度的本質可能是最好的辦法。指出監察院源自古代的御史制度,是為職司風憲、糾彈百官而設。歷代帝王為求擴大功能,甚至賦予御史大夫「風聞奏事」、「謠言奏事」之權,祗要聽到風聲,有所懷疑,管它證據充不充分,就可堂而皇之提出糾彈;這在講求證據法則的今天,固不足為訓,但也可見御史監察權曾被放大的程度,盡其所能讓它發揮。

 

另一方面,正人者尤當正己,因此監察委員首重人品操守,歷屆監察院首長無不是高風亮節、清正廉明之輩,便是這個道理。而監委乃風霜之任,本身既不可負罪,還要經得起風聞的檢驗,若遇風聞之罪,也當知所自制、走避。

 

他大可以說,在接受提名之時,一心祇想或可藉此為自己的涉案辯白,對於監委的高標本質有所不察。如今既經各方提點,促使他多所反省,深覺個人之清白竟期之於出任監院要職,實所不當。内疚之餘,願以退選明志,並正式呼籲,當此監院新組之際,正可經由各個被提名人之自清,以及各方之嚴加檢視,以利產生一新耳目的監委陣容,以期吏治之弊絕風清有日,則人民幸甚,國家幸甚。

 

但這些話他一句都沒說,令人弄不清當初因什麼特別動機而進,也看不見現在因什麼正當理由而退,更沒有刺激出什麼因退選帶來的正面影響。

 

說白了,他因涉案被攻下來,那個涉案更多的陳菊却不動如山!他的退選並沒有一字論及,似乎完全無意藉着自己之退,有助於解決荒謬,掃除歪風。他既沒有論及,到現在也沒看到那個最大的在野黨打算為此幹些什麼。

 

攻黄的人不會攻陳,基於同為一家,早就是非放兩旁,沆瀣一氣,還有個由頭。但不攻黄的人若也不攻陳,就很難理解了。不攻黄的人絕非與陳同框,却不知仿攻黄之例攻陳,已是蹣頇;當黄退選,擋箭牌消除,顧忌不再,猶不知大力發揮,加倍奉還,就祇能以斷手斷脚、無腦無心的廢物看待了。天下有如此自廢武功的在野黨,真是曠古奇聞,令人悲嘆。

 

我們在意的是制衡力量的消亡。民進黨一黨獨大,權力盡入囊中,關着門做皇帝,連民進黨中人都很頭大,却不見制衡有方。如果生涯後期風評可議的陳菊當監察院長這種事真的發生,中華民國還說是個有制衡力量的民主國家,我們會臉紅。

 

制衡力量消亡也罷,能不能有樣學樣?黄健庭懂得退選,陳菊一定要當監察院長嗎?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