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珀感懷隨筆》1979年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王惠珀感懷隨筆》1979年
2020-06-20 21:00:00
A+
A
A-

 

1978年12月16日,美國政府宣布承認中共,並將於1979年1月1日與北京建交,中止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圖為故總統蔣經國先生發表電視談話。(圖/翻攝自YouTube)

 

作者/王惠珀 

 

《前言》 

美國亂局四起,令人驚愕。我受教時的美國不是長這樣的,它有著傲人的核心價值:博雅的教育、和而不同的民主素養,以及「大熔爐」的共識。且聽老嫗說一段1979年美國改變世界局勢的故事,並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來檢視執政者的格局。這句話還真有警世意味,台灣尤其適用。

 

話說1970年代,美國國務卿季辛吉以「友中」之鑰開啟了中美的和平共好。1979年第一批訪問學者到了各大學,其中北京大學的羅榮渠教授來到了密西根大學。寒舍掛著的王之渙《登鸛雀樓》係羅教授所贈墨寶,述說著兩岸華人在密大接觸的初體驗。

 

羅榮渠教授墨寶《登鸛雀樓》。(圖/作者王惠珀提供)

 

《美式教育》

密西根大學的教育方針是博雅(liberal education),注重跨領域多元學習。因此大學部不分系,學生不會待在同溫層,有著思想解放的學習環境。離開台灣後,我立刻愛上了這個讓我「心無圍牆任君飛翔」(韓國瑜語)的校園。

 

我就讀「跨領域藥物化學研究所」,外子以政治系跨讀生物統計研究所,做計量社會科學調查研究,回台成為民調一哥。我回台執教的台大藥學系學生來此,跨讀生物統計博士,如今是美國大藥廠的臨床試驗一姐。

 

校園裡,圖書館人來人往,草地上有在上課的師生、忘情擁吻的情侶、反戰的示威者、冬日的裸奔者、演講的黑人、賣色情片的老美、放送《東方紅》贈送《毛語錄》的老中…,多元,荒誕,不搭調,總是維持著和而不同又互相尊重的和諧,這是「大熔爐」實踐文明式民主的校園風貌。

 

《校園的改變》

1972年,國務卿季辛吉陪同尼克森總統去北京會見毛澤東,拉開了「友中」序幕。「中國研究」重鎮的密大,也開始感受到雙方眉來眼去的電波。

 

此時,大陸人開始從深圳湧入香港,帶的東西就用報紙包著。老美視如至寶,天天在邊境買報紙,因為要認識真實中國就得從讀報開始。聽說洛陽紙貴,一張報紙從一毛錢漲到十塊錢美金。密大校園的台港留學生則眼睛一亮,翻譯報紙是絕佳的打工。我當時捨翻譯,到藥廠工作賺取學費,頗為年紀輕輕的我有著民族尊嚴而感到驕傲。

 

在季辛吉(右)的奔走下,中美雙方於1972年遞出了橄欖枝。由左至右:周恩來(左一)、毛澤東(中)、尼克森(右2)。(圖/中新社檔案照片)。

 

《1979年》

這一年開春中美建交,台美斷交。時代週刊《Time》封面的年度風雲人物是「鄧小平:一個全新面貌的中國」。同年二月,小鄧在德州戴牛仔帽啖牛排,掀起「哈鄧風」,世界工廠的中國為美國開啟了經濟榮景,再次登上《Time》封面。1985年9月《Time》又以小鄧做封面,下的標題是「Moving away from Marx」,從此鄧小平與中國改革開放畫上了等號。

 

自此,美國的「美國通」絡繹於太平洋兩岸,校園裡也多了黃皮膚的生面孔。四十年後的今天,密大的中國留學生已有2703人,佔外國學生總數的45%,佔全校學生的6.2%。

 

1979年美國掀起「哈鄧風」,帶動往後四十年的中美貿易榮景。(圖/作者王惠珀提供)

 

《兩岸華人初接觸》

這一年我們宿舍樓下住進來羅榮渠教授,他是北京大學中國現代化理論與進程研究的開創者,著有《現代化新論》、《美洲史論》、《偉大的反法西斯戰爭》等重磅級專書。

 

羅教授跨過國民黨及共產黨統治,共有的文化、歷史把我們連在一起,成為忘年交,填補著彼此失落的三十年記憶(1949~1979),唸科學的我回台灣後,把《傳記文學》從創刊號買到最新一期,就是受他的影響。

 

傳記文學(台灣傳記文學出版社出版)。(圖/作者王惠珀提供)

 

我問羅教授:「在破四舊的中國,您怎敢寫繁體字?」他說「簡體字寫書法,怎會有意境?」往後幾年,外子到北大執行美、中、台三方合作的「社會科學調查研究」教育計畫時,也屢次受贈墨寶。

 

1993年羅榮渠教授與外子洪永泰教授攝於北京大學。(圖/作者王惠珀提供)

 

我們很好奇:「羅教授,您名門之後,溫文儒雅,一付黑五類欠揍的樣子,怎麼沒吃過苦頭?」 他說:「我被批鬥過啊,但處亂世就要有靠邊站的智慧,文革那些年造就多少靠邊站,默默練功的人才,中國會起來就靠這些人。」

 

《靠邊站》

說得極是。且看,被形容為「三無」教授的屠呦呦(無博士學位、無海外留學經歷、無院士頭銜)研究抗瘧疾藥青蒿素造福第三世界國家,獲得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就是灰姑娘的化身。

 

獲得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的屠呦呦教授。(圖/維基百科)。

 

我們也在密大見識到一位文革被下放北大荒的奇才。這研究生滿面風霜,其實只二十八歲,考起試來每科A+,連英文都比我這北一女出身的說得溜。我問他:「你正規學校沒上,怎有此功力?」他說:「人家搞紅衛兵,我靠邊站,就因為沒人管,在北大荒練了十年功,回(北)京後甚麼都考贏人家,就出來啦!」

 

文革讓人看到有智慧的年輕人懂得審時度勢,靠邊站勤練功,靠著拚勁出人頭地。文革也讓人看到搞政治是最慘的行業,台灣的太陽花們、1450們,網黑網紅們,可得做借鏡啊!

 

同樣的,人家美、歐、台、日搞民主,洋洋得意的時候。中國靠邊站,「惦惦呷三碗公半」蒙頭苦幹,還邊看民主的善與惡業,邊走出「修正式社會主義」的國家治理。等民主神話回神時,靠邊站的已大國崛起,徒留呼風喚雨的民主狂徒一臉的驚愕。

 

《修練獨立判斷的能力》

我很感念在美國的受教環境,讓我具有邏輯思考及篩檢能力,能接受各種思潮而沒有心理障礙。可惜台灣的封建思想讓多數人不喜獨立思考(例如操縱傳媒、以訛傳訛、人云亦云、說是團結實為幫派文化……),又不接觸歷史,心有圍牆視野不良,這種社會最適合政客洗腦人民。

 

 

川普,還有咱們的蔡英文,如果不從意識形態的沙堆裡抬起頭來面對歷史,歷史終將為他們記上一筆。(圖/翻攝自YouTube合成畫面)

 

至少我會獨立思考,知道誰在胡說八道。我知道我們在當美國的提款機(軍售、保護原廠藥價…),被玩在股掌之間。從政期間,我推出「學名藥以智財權的保護與去保護」立法,讓被剝削幾十年的台灣製藥業(生產學名藥為主)脫離殖民地式的不平等待遇,就是美式教育給我加持的經典實踐。

 

我也知道,台灣走入了「政治正確一切正確」的死胡同。民進黨操作意識形態,只能以仇中贏得選舉,再以仇中治國來打下次選戰。而人民遭殃,陷入了鎖國、仇恨、對立的輪迴。我更知道,為了執政,民進黨只想當美國的馬前卒,拿我們做中美對撞的墊背,人民實在有夠倒霉。

 

《結語》

1979年,季辛吉以和為貴開創的美中友好和平,被川普的仇中耍得面目全非。2020年季辛吉說話了(2020.04.03. The Wall Street Journal):「世界貿易創造的經濟榮景與保護主義復燃製造的貿易障礙互相矛盾,產生了時代錯誤。…一個近似分裂的國家,亟需有效及有遠見的政府來克服前所未有的世界級困境。」他是在說領導人要有格局,欲窮千里目得更上一層樓。

 

仇恨害死人,仇恨政治製造出多少人的精神傷害及疾病,遲早會有估計值出現。川普,還有咱們的蔡英文,如果不從意識形態的沙堆裡抬起頭來面對歷史,歷史終將為他們記上一筆。 

 

 

作者簡介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1978年12月16日,美國政府宣布承認中共,並將於1979年1月1日與北京建交,中止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圖為故總統蔣經國先生發表電視談話。(圖/翻攝自YouTube)

 

作者/王惠珀 

 

《前言》 

美國亂局四起,令人驚愕。我受教時的美國不是長這樣的,它有著傲人的核心價值:博雅的教育、和而不同的民主素養,以及「大熔爐」的共識。且聽老嫗說一段1979年美國改變世界局勢的故事,並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來檢視執政者的格局。這句話還真有警世意味,台灣尤其適用。

 

話說1970年代,美國國務卿季辛吉以「友中」之鑰開啟了中美的和平共好。1979年第一批訪問學者到了各大學,其中北京大學的羅榮渠教授來到了密西根大學。寒舍掛著的王之渙《登鸛雀樓》係羅教授所贈墨寶,述說著兩岸華人在密大接觸的初體驗。

 

羅榮渠教授墨寶《登鸛雀樓》。(圖/作者王惠珀提供)

 

《美式教育》

密西根大學的教育方針是博雅(liberal education),注重跨領域多元學習。因此大學部不分系,學生不會待在同溫層,有著思想解放的學習環境。離開台灣後,我立刻愛上了這個讓我「心無圍牆任君飛翔」(韓國瑜語)的校園。

 

我就讀「跨領域藥物化學研究所」,外子以政治系跨讀生物統計研究所,做計量社會科學調查研究,回台成為民調一哥。我回台執教的台大藥學系學生來此,跨讀生物統計博士,如今是美國大藥廠的臨床試驗一姐。

 

校園裡,圖書館人來人往,草地上有在上課的師生、忘情擁吻的情侶、反戰的示威者、冬日的裸奔者、演講的黑人、賣色情片的老美、放送《東方紅》贈送《毛語錄》的老中…,多元,荒誕,不搭調,總是維持著和而不同又互相尊重的和諧,這是「大熔爐」實踐文明式民主的校園風貌。

 

《校園的改變》

1972年,國務卿季辛吉陪同尼克森總統去北京會見毛澤東,拉開了「友中」序幕。「中國研究」重鎮的密大,也開始感受到雙方眉來眼去的電波。

 

此時,大陸人開始從深圳湧入香港,帶的東西就用報紙包著。老美視如至寶,天天在邊境買報紙,因為要認識真實中國就得從讀報開始。聽說洛陽紙貴,一張報紙從一毛錢漲到十塊錢美金。密大校園的台港留學生則眼睛一亮,翻譯報紙是絕佳的打工。我當時捨翻譯,到藥廠工作賺取學費,頗為年紀輕輕的我有著民族尊嚴而感到驕傲。

 

在季辛吉(右)的奔走下,中美雙方於1972年遞出了橄欖枝。由左至右:周恩來(左一)、毛澤東(中)、尼克森(右2)。(圖/中新社檔案照片)。

 

《1979年》

這一年開春中美建交,台美斷交。時代週刊《Time》封面的年度風雲人物是「鄧小平:一個全新面貌的中國」。同年二月,小鄧在德州戴牛仔帽啖牛排,掀起「哈鄧風」,世界工廠的中國為美國開啟了經濟榮景,再次登上《Time》封面。1985年9月《Time》又以小鄧做封面,下的標題是「Moving away from Marx」,從此鄧小平與中國改革開放畫上了等號。

 

自此,美國的「美國通」絡繹於太平洋兩岸,校園裡也多了黃皮膚的生面孔。四十年後的今天,密大的中國留學生已有2703人,佔外國學生總數的45%,佔全校學生的6.2%。

 

1979年美國掀起「哈鄧風」,帶動往後四十年的中美貿易榮景。(圖/作者王惠珀提供)

 

《兩岸華人初接觸》

這一年我們宿舍樓下住進來羅榮渠教授,他是北京大學中國現代化理論與進程研究的開創者,著有《現代化新論》、《美洲史論》、《偉大的反法西斯戰爭》等重磅級專書。

 

羅教授跨過國民黨及共產黨統治,共有的文化、歷史把我們連在一起,成為忘年交,填補著彼此失落的三十年記憶(1949~1979),唸科學的我回台灣後,把《傳記文學》從創刊號買到最新一期,就是受他的影響。

 

傳記文學(台灣傳記文學出版社出版)。(圖/作者王惠珀提供)

 

我問羅教授:「在破四舊的中國,您怎敢寫繁體字?」他說「簡體字寫書法,怎會有意境?」往後幾年,外子到北大執行美、中、台三方合作的「社會科學調查研究」教育計畫時,也屢次受贈墨寶。

 

1993年羅榮渠教授與外子洪永泰教授攝於北京大學。(圖/作者王惠珀提供)

 

我們很好奇:「羅教授,您名門之後,溫文儒雅,一付黑五類欠揍的樣子,怎麼沒吃過苦頭?」 他說:「我被批鬥過啊,但處亂世就要有靠邊站的智慧,文革那些年造就多少靠邊站,默默練功的人才,中國會起來就靠這些人。」

 

《靠邊站》

說得極是。且看,被形容為「三無」教授的屠呦呦(無博士學位、無海外留學經歷、無院士頭銜)研究抗瘧疾藥青蒿素造福第三世界國家,獲得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就是灰姑娘的化身。

 

獲得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的屠呦呦教授。(圖/維基百科)。

 

我們也在密大見識到一位文革被下放北大荒的奇才。這研究生滿面風霜,其實只二十八歲,考起試來每科A+,連英文都比我這北一女出身的說得溜。我問他:「你正規學校沒上,怎有此功力?」他說:「人家搞紅衛兵,我靠邊站,就因為沒人管,在北大荒練了十年功,回(北)京後甚麼都考贏人家,就出來啦!」

 

文革讓人看到有智慧的年輕人懂得審時度勢,靠邊站勤練功,靠著拚勁出人頭地。文革也讓人看到搞政治是最慘的行業,台灣的太陽花們、1450們,網黑網紅們,可得做借鏡啊!

 

同樣的,人家美、歐、台、日搞民主,洋洋得意的時候。中國靠邊站,「惦惦呷三碗公半」蒙頭苦幹,還邊看民主的善與惡業,邊走出「修正式社會主義」的國家治理。等民主神話回神時,靠邊站的已大國崛起,徒留呼風喚雨的民主狂徒一臉的驚愕。

 

《修練獨立判斷的能力》

我很感念在美國的受教環境,讓我具有邏輯思考及篩檢能力,能接受各種思潮而沒有心理障礙。可惜台灣的封建思想讓多數人不喜獨立思考(例如操縱傳媒、以訛傳訛、人云亦云、說是團結實為幫派文化……),又不接觸歷史,心有圍牆視野不良,這種社會最適合政客洗腦人民。

 

 

川普,還有咱們的蔡英文,如果不從意識形態的沙堆裡抬起頭來面對歷史,歷史終將為他們記上一筆。(圖/翻攝自YouTube合成畫面)

 

至少我會獨立思考,知道誰在胡說八道。我知道我們在當美國的提款機(軍售、保護原廠藥價…),被玩在股掌之間。從政期間,我推出「學名藥以智財權的保護與去保護」立法,讓被剝削幾十年的台灣製藥業(生產學名藥為主)脫離殖民地式的不平等待遇,就是美式教育給我加持的經典實踐。

 

我也知道,台灣走入了「政治正確一切正確」的死胡同。民進黨操作意識形態,只能以仇中贏得選舉,再以仇中治國來打下次選戰。而人民遭殃,陷入了鎖國、仇恨、對立的輪迴。我更知道,為了執政,民進黨只想當美國的馬前卒,拿我們做中美對撞的墊背,人民實在有夠倒霉。

 

《結語》

1979年,季辛吉以和為貴開創的美中友好和平,被川普的仇中耍得面目全非。2020年季辛吉說話了(2020.04.03. The Wall Street Journal):「世界貿易創造的經濟榮景與保護主義復燃製造的貿易障礙互相矛盾,產生了時代錯誤。…一個近似分裂的國家,亟需有效及有遠見的政府來克服前所未有的世界級困境。」他是在說領導人要有格局,欲窮千里目得更上一層樓。

 

仇恨害死人,仇恨政治製造出多少人的精神傷害及疾病,遲早會有估計值出現。川普,還有咱們的蔡英文,如果不從意識形態的沙堆裡抬起頭來面對歷史,歷史終將為他們記上一筆。 

 

 

作者簡介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