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瀾壯闊的史詩級民主運動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波瀾壯闊的史詩級民主運動
2020-06-14 07:00:00
A+
A
A-

 

2019年7月,兩位年輕人先後離開,李醫師則帶著團隊繼續努力,社團名稱也改為「公民割草行動」。(圖/翻攝自公民割草行動臉書)

 

作者/梁東屏

 

二零二零年六月六日,高雄市民以九十三萬九千零九十票對兩萬五千零五十一票罷免掉僅僅在一年半之前以八十九萬高票當選的市長韓國瑜。這個罷免案對於台灣的民主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為民主設下了一個里程碑,告誡所有的政治人物,人民可以用選票將權力託付給你,但如果你辜負甚至背叛人民的託付,他們就會把權力收回。

 

韓國瑜被罷免之後,藍營哭天喊地說是政治鬥爭、綠營輸不起,甚至發動報復性罷免,這是對這場波瀾壯闊民主運動最大的侮辱與污衊,藍營如果還不知自我檢討為何一位曾經這麼高人氣的政治明星最後會落到被罷免,還汲汲營營要營造被迫害的悲情,就終將自食惡果。

 

這場運動的開始其實很偶然,兩位年輕人看不慣韓國瑜在競選期間以及上任高雄市長(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之後的種種荒腔走板表現,於是在二零一九年三月二十四日於臉書上成立「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連線」社團。但由於僅憑一股熱情,雖然社團人數一直呈穩定成長,卻並無法找出一定的方向,對於罷免案的實際運作也並無很清楚的概念,直到四月間他們遇到曾經參與過「割闌尾」(中國國民黨籍立委蔡正元、林鴻池、吳育昇罷免案,均未成功)的李醫師,整個運動才真正確定了方向。但到了同年七月,兩位年輕人先後離開,李醫師則帶著團隊繼續努力,社團名稱也改為「公民割草行動」。

 

李醫生本人也並不確知前述兩位年輕人成立罷免韓國瑜社團的真正動機,只能從成立的日期猜測兩人本來就對韓國瑜不滿,導火線則是韓國瑜訪問香港時進了中聯辦。

 

二零一九年六月中旬,台灣幾間電視媒體發現了這個團體並予以報導,結果一夕之間社團人數以每天一至兩萬人的速度成長,很快就逼近了二十萬大關。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前高雄市文化局長尹立帶領的「Wecare 高雄」和台灣基進黨主動靠攏結盟,三個團體匯流之後,人數倍增。更重要的是,組織動員能量也大增,以後所發生的事,大家都看到了,一個近乎不可能的任務,一個受到層層打壓、阻撓的任務──罷免高雄市長韓國瑜──像史詩般地完成了。

 

這整個過程,骨幹的團體一直都是「公民割草運動」。是「公民割草行動」的堅持,讓罷免韓國瑜的行動維持住公民運動的高貴身段,為台灣的民主進程立起了一個彌足珍貴的典範標竿。

 

最難能可貴的是默默推動整個運動的李醫師,他低調到至今絕大多數的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的名字是李佾潔。

 

珍惜台灣民主的人,都應該跟李佾潔還有他帶領的志工團隊,深深一鞠躬。  

 

 

作者簡介

梁東屏,曾任中國時報紐約新聞中心記者、主任,中國時報駐東南亞特派員。現為香港亞洲周刊、新加坡新明日報、新加坡品雜誌、台灣人間福報…專欄作家。

 

2002年隻身前往阿富汗採訪,獲第十七屆吳舜文新聞獎採訪報導最優獎。著有「一個人@東南亞」、「閒走@東南亞」、「說三到四@東南亞」、「閒嗑牙@東南亞」等。      

 

2019年7月,兩位年輕人先後離開,李醫師則帶著團隊繼續努力,社團名稱也改為「公民割草行動」。(圖/翻攝自公民割草行動臉書)

 

作者/梁東屏

 

二零二零年六月六日,高雄市民以九十三萬九千零九十票對兩萬五千零五十一票罷免掉僅僅在一年半之前以八十九萬高票當選的市長韓國瑜。這個罷免案對於台灣的民主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為民主設下了一個里程碑,告誡所有的政治人物,人民可以用選票將權力託付給你,但如果你辜負甚至背叛人民的託付,他們就會把權力收回。

 

韓國瑜被罷免之後,藍營哭天喊地說是政治鬥爭、綠營輸不起,甚至發動報復性罷免,這是對這場波瀾壯闊民主運動最大的侮辱與污衊,藍營如果還不知自我檢討為何一位曾經這麼高人氣的政治明星最後會落到被罷免,還汲汲營營要營造被迫害的悲情,就終將自食惡果。

 

這場運動的開始其實很偶然,兩位年輕人看不慣韓國瑜在競選期間以及上任高雄市長(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之後的種種荒腔走板表現,於是在二零一九年三月二十四日於臉書上成立「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連線」社團。但由於僅憑一股熱情,雖然社團人數一直呈穩定成長,卻並無法找出一定的方向,對於罷免案的實際運作也並無很清楚的概念,直到四月間他們遇到曾經參與過「割闌尾」(中國國民黨籍立委蔡正元、林鴻池、吳育昇罷免案,均未成功)的李醫師,整個運動才真正確定了方向。但到了同年七月,兩位年輕人先後離開,李醫師則帶著團隊繼續努力,社團名稱也改為「公民割草行動」。

 

李醫生本人也並不確知前述兩位年輕人成立罷免韓國瑜社團的真正動機,只能從成立的日期猜測兩人本來就對韓國瑜不滿,導火線則是韓國瑜訪問香港時進了中聯辦。

 

二零一九年六月中旬,台灣幾間電視媒體發現了這個團體並予以報導,結果一夕之間社團人數以每天一至兩萬人的速度成長,很快就逼近了二十萬大關。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前高雄市文化局長尹立帶領的「Wecare 高雄」和台灣基進黨主動靠攏結盟,三個團體匯流之後,人數倍增。更重要的是,組織動員能量也大增,以後所發生的事,大家都看到了,一個近乎不可能的任務,一個受到層層打壓、阻撓的任務──罷免高雄市長韓國瑜──像史詩般地完成了。

 

這整個過程,骨幹的團體一直都是「公民割草運動」。是「公民割草行動」的堅持,讓罷免韓國瑜的行動維持住公民運動的高貴身段,為台灣的民主進程立起了一個彌足珍貴的典範標竿。

 

最難能可貴的是默默推動整個運動的李醫師,他低調到至今絕大多數的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的名字是李佾潔。

 

珍惜台灣民主的人,都應該跟李佾潔還有他帶領的志工團隊,深深一鞠躬。  

 

 

作者簡介

梁東屏,曾任中國時報紐約新聞中心記者、主任,中國時報駐東南亞特派員。現為香港亞洲周刊、新加坡新明日報、新加坡品雜誌、台灣人間福報…專欄作家。

 

2002年隻身前往阿富汗採訪,獲第十七屆吳舜文新聞獎採訪報導最優獎。著有「一個人@東南亞」、「閒走@東南亞」、「說三到四@東南亞」、「閒嗑牙@東南亞」等。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