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香江》將美國警暴用作香港的遮羞布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潮起香江》將美國警暴用作香港的遮羞布
2020-06-08 13:00:00
A+
A
A-

 

看到美國大小城市出現暴亂搶劫和縱火,「華大媽」和官媒向美國連番發炮。(圖/翻攝自YouTube)

 

作者/鄭漢良

 

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警察逮捕一個黑人時,懷疑因為使用過度武力,以全身之力用膝蓋壓在被捕者的頸脖致其死亡。由於警察是白人,死者是黑人,而紐約時報的報導更指出,與死者一起在現場的朋友強調,死者當時還說他不會拒捕,只是奇怪為何警察要他下車接受檢查。驗屍報告之後證實死因是缺氧以及心臟衰竭,用膝蓋大力壓住死者頸脖的警員,於是從最初的殺人罪改為二級謀殺控罪,與他在現場的另外三名警員則因此而被控袒護和教唆罪名(aid and abet)。儘管四個涉案警員已被撤職和需要面對司法的審訊,但事件很快在美國多個城市挑起示威行動,部分城市的示威行動很快演變成為搶掠暴亂,紐約市和洛杉磯等大城市,更需要實施宵禁。

 

2001年紐約市世貿中心兩幢摩天大廈被恐怖分子所劫持的航機撞個稀巴爛,當時美國有一個來自中國大陸的官方代表團,在下榻的酒店大堂看到電視的實況轉播時,居然一起鼓掌和喝彩,旁人莫不為之目瞪口呆。我認為這是美國人太不了解中國大陸,所以才對一眾大陸人看到上千無辜人命的喪生還有如此亢奮的反應而覺得驚愕,甚至嘔心。

 

19年之後的今天,美中兩國由於貿易爭拗,以及武漢新冠狀病毒是誰在「甩鍋」一事上,本已鬧得不可開交,不久前美國國務卿更因為人大通過為香港制定國安法而對北京破壞香港一國兩制展開不留情的批評,雙方關係可說是正處於低洼。在這樣的氣氛下,看到美國大小城市出現暴亂搶劫和縱火,中國大陸數以億計的大小粉紅又豈會不心存幸災樂禍之理?

 

港人暱稱「華大媽」的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趁機借美國反警暴示威者的口號「我無法呼吸」(I can't breathe)發文回擊,而大陸的官媒也連番攻擊美國,人民日報評論寫道:「美國對於國家安全的雙重標準令人無法容忍。」大陸的社交網上,大量散播明尼阿波利斯的騷亂畫面,「#美國暴亂」條目已有超過17億次觀看,引發大量網民評頭品足。其中一名網民留言:「送一些香港暴民到美國,讓美國警察對付他們!」

 

港人暱稱「華大媽」的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趁機借美國反警暴示威者的口號「我無法呼吸」(I can't breathe)發文回擊,而大陸的官媒也連番攻擊美國。(圖/翻攝自Twitter)

 

「華大媽」和官媒向美國連番發炮,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也是當仁不讓。6月2日,也就是華盛頓表示將取消香港在美國法律中的優惠待遇後第二天,林鄭首次公開露面,將矛頭指向美國反警察暴行的抗議示威,又以美國地方政府目前處理暴亂的方式與去年香港的「暴動」相比。

 

她說:「針對美國出現的騷亂,怎樣被當地的政府處理,相對於去年發生差不多是同樣暴亂的時候,他們又採取什麼立場?」言下之意明顯不過,你美國批評我們香港警察暴力,你們美國的警暴更厲害到挑起全國多個城市從示威演變成暴亂,你們警察豈非又一樣要大力鎮壓?

 

其實一般有頭腦的人都可以看得出美國和香港的警暴不能同日而語。首先,香港的警暴是得到北京最高領導層的默許,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制度性偏袒執法,此所以美國有警察脫下制服與參與示威遊行,有警察向示威者下跪表示同情,香港的警察可能有這回事嗎?

 

其次,涉事的四名警察已經被撤職,並被當局起訴,用膝蓋壓頸脖導致他人死亡的警察更被起訴二級謀殺罪,香港警察嚴打示威遊行參與者幾乎已有一年,總共抓了八千多人,迄今沒有一個警察因為處理示威遊行出現問題而被起訴,儘管指控警察暴行、甚至性暴行的受害者大有人在。印尼一名記者在香港採訪遊行被警察開槍射盲右眼,半年多之後警方連開槍人的身分也拒絕公佈;一名指控遭警方強暴的女子更被當局誣指失蹤。香港甚至連司法獨立的把關人―― 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也淪為警方的「守護天使」:一名女子在警察宿舍藏毒被捕,事後不知何故獲撤銷所有控罪,鄭若驊被問到此事時,竟然板起面孔拒絕回應。

 

事實上,香港5月4日才有一名南亞裔的男子被警方逮捕時,同樣因為頸脖疑被警察膝蓋壓住,事後送院證實死亡。時隔已超過一個月,警方至今仍無任何的說明。

 

中共和今天的香港有一特性,自己做了壞事,一旦美國也做了同樣的壞事,就會發動鋪天蓋地的文宣批評美國虛偽、美國有雙重標準。是的,正如人類的天性有其醜陋的一面,美國有警暴、有貪污、有種族歧視,但美國有民主普選、有三權分立所奠基的司法獨立、有朝野上下都恪守的憲法、聯邦中央與地方州政府權力分配也有嚴謹法律條文規管,這一切,中共和今天的香港領導人都詐傻扮懵視而不見。

 

換句話說,美國壞的,我們應有盡有;美國好的,我們都沒有。真虧有人當真一樣將兩地的警暴混為一談。

 

作者簡介

鄭漢良,從事新聞工作近40年,余紀忠時代曾服務美洲中國時報和台灣中國時報,退休前是中時副總編輯以及駐港特派員。           

 

看到美國大小城市出現暴亂搶劫和縱火,「華大媽」和官媒向美國連番發炮。(圖/翻攝自YouTube)

 

作者/鄭漢良

 

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警察逮捕一個黑人時,懷疑因為使用過度武力,以全身之力用膝蓋壓在被捕者的頸脖致其死亡。由於警察是白人,死者是黑人,而紐約時報的報導更指出,與死者一起在現場的朋友強調,死者當時還說他不會拒捕,只是奇怪為何警察要他下車接受檢查。驗屍報告之後證實死因是缺氧以及心臟衰竭,用膝蓋大力壓住死者頸脖的警員,於是從最初的殺人罪改為二級謀殺控罪,與他在現場的另外三名警員則因此而被控袒護和教唆罪名(aid and abet)。儘管四個涉案警員已被撤職和需要面對司法的審訊,但事件很快在美國多個城市挑起示威行動,部分城市的示威行動很快演變成為搶掠暴亂,紐約市和洛杉磯等大城市,更需要實施宵禁。

 

2001年紐約市世貿中心兩幢摩天大廈被恐怖分子所劫持的航機撞個稀巴爛,當時美國有一個來自中國大陸的官方代表團,在下榻的酒店大堂看到電視的實況轉播時,居然一起鼓掌和喝彩,旁人莫不為之目瞪口呆。我認為這是美國人太不了解中國大陸,所以才對一眾大陸人看到上千無辜人命的喪生還有如此亢奮的反應而覺得驚愕,甚至嘔心。

 

19年之後的今天,美中兩國由於貿易爭拗,以及武漢新冠狀病毒是誰在「甩鍋」一事上,本已鬧得不可開交,不久前美國國務卿更因為人大通過為香港制定國安法而對北京破壞香港一國兩制展開不留情的批評,雙方關係可說是正處於低洼。在這樣的氣氛下,看到美國大小城市出現暴亂搶劫和縱火,中國大陸數以億計的大小粉紅又豈會不心存幸災樂禍之理?

 

港人暱稱「華大媽」的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趁機借美國反警暴示威者的口號「我無法呼吸」(I can't breathe)發文回擊,而大陸的官媒也連番攻擊美國,人民日報評論寫道:「美國對於國家安全的雙重標準令人無法容忍。」大陸的社交網上,大量散播明尼阿波利斯的騷亂畫面,「#美國暴亂」條目已有超過17億次觀看,引發大量網民評頭品足。其中一名網民留言:「送一些香港暴民到美國,讓美國警察對付他們!」

 

港人暱稱「華大媽」的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趁機借美國反警暴示威者的口號「我無法呼吸」(I can't breathe)發文回擊,而大陸的官媒也連番攻擊美國。(圖/翻攝自Twitter)

 

「華大媽」和官媒向美國連番發炮,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也是當仁不讓。6月2日,也就是華盛頓表示將取消香港在美國法律中的優惠待遇後第二天,林鄭首次公開露面,將矛頭指向美國反警察暴行的抗議示威,又以美國地方政府目前處理暴亂的方式與去年香港的「暴動」相比。

 

她說:「針對美國出現的騷亂,怎樣被當地的政府處理,相對於去年發生差不多是同樣暴亂的時候,他們又採取什麼立場?」言下之意明顯不過,你美國批評我們香港警察暴力,你們美國的警暴更厲害到挑起全國多個城市從示威演變成暴亂,你們警察豈非又一樣要大力鎮壓?

 

其實一般有頭腦的人都可以看得出美國和香港的警暴不能同日而語。首先,香港的警暴是得到北京最高領導層的默許,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制度性偏袒執法,此所以美國有警察脫下制服與參與示威遊行,有警察向示威者下跪表示同情,香港的警察可能有這回事嗎?

 

其次,涉事的四名警察已經被撤職,並被當局起訴,用膝蓋壓頸脖導致他人死亡的警察更被起訴二級謀殺罪,香港警察嚴打示威遊行參與者幾乎已有一年,總共抓了八千多人,迄今沒有一個警察因為處理示威遊行出現問題而被起訴,儘管指控警察暴行、甚至性暴行的受害者大有人在。印尼一名記者在香港採訪遊行被警察開槍射盲右眼,半年多之後警方連開槍人的身分也拒絕公佈;一名指控遭警方強暴的女子更被當局誣指失蹤。香港甚至連司法獨立的把關人―― 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也淪為警方的「守護天使」:一名女子在警察宿舍藏毒被捕,事後不知何故獲撤銷所有控罪,鄭若驊被問到此事時,竟然板起面孔拒絕回應。

 

事實上,香港5月4日才有一名南亞裔的男子被警方逮捕時,同樣因為頸脖疑被警察膝蓋壓住,事後送院證實死亡。時隔已超過一個月,警方至今仍無任何的說明。

 

中共和今天的香港有一特性,自己做了壞事,一旦美國也做了同樣的壞事,就會發動鋪天蓋地的文宣批評美國虛偽、美國有雙重標準。是的,正如人類的天性有其醜陋的一面,美國有警暴、有貪污、有種族歧視,但美國有民主普選、有三權分立所奠基的司法獨立、有朝野上下都恪守的憲法、聯邦中央與地方州政府權力分配也有嚴謹法律條文規管,這一切,中共和今天的香港領導人都詐傻扮懵視而不見。

 

換句話說,美國壞的,我們應有盡有;美國好的,我們都沒有。真虧有人當真一樣將兩地的警暴混為一談。

 

作者簡介

鄭漢良,從事新聞工作近40年,余紀忠時代曾服務美洲中國時報和台灣中國時報,退休前是中時副總編輯以及駐港特派員。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