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洲李宅一景
撰文、攝影/徐丹語
我的生活圈離蘆洲區是挺遠的,每次看著捷運路線圖,只知道它在中和新蘆線上的最後一站,學生時期總覺得這地名聽起來像是在另一個縣市。直到國中有一次,因參與美術班所舉辦的寫生活動,我才來到了想像中遙遠的蘆洲。很難得有機會能在「蘆洲李宅」寫生,當時年紀還小的我,並不懂得欣賞這麼完整又漂亮的古宅,只記得前方的草坪與蓮花池。隨後也因為一些活動陸續去了多次,而近期卻是第一次認真的拍攝李宅。
蘆洲李宅/李友邦將軍紀念館
位於蘆洲區中正路243巷19號的蘆洲李宅,建於1903年。是蘆洲一帶的大家族。李氏原籍為福建省同安縣,第一代遷台於清乾隆年間,在蘆洲墾拓。第二代、第三代及第四代中,李氏家族努力的經營家業,並從墾殖佃農到地主,有相當規模的土地。除了從事農業工作,李家第三代成員李樹華與兩個兒子也仕讀有成,為蘆洲留下多本文言史事及醫學書籍。
內埕的入口
外牆與小側門
老宅右側的入口
內埕的小圍牆
蓮花池與老宅大門
在前方庭院嬉戲的孩子
老宅的模型
第五代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李友邦將軍,是民國第一位臺籍將軍。二戰期間,帶領臺灣義勇隊、台灣少年團對日抗戰。在台灣歷史記載中,做出巨大貢獻,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左側的長型中庭,兩側為房間
中廳前的中庭,上方使用花布做裝飾
屋簷與屋頂銜接的小細節
中廳旁的左廂與正在歇息的孩子
中廳內部的樣貌
長桌的裝飾
中廳內的燈飾
李宅的面積在台北所見的宅第中,是少數相當大的,總共有九廳六十房,建築風格是較樸素簡約的閩南式獨立合院。裡頭構造包含門廳、長廊與中庭,整體結構非常完善。
臥室內的木櫃與舊式電視
木桌上的打字機與舊式電風扇
臥室一景
公媽廳前的走廊
公媽廳旁的右廂
李友邦將軍的肖像
公媽廳內部樣貌
蘆洲李宅經過1993年的修復工程到2006年的正式對外開放,大部分的隔間內都擺設著不同的家飾,還原了不同時期的樣貌。
左側小門與狹窄的長廊
中庭內會擺放著孩童的物品,作為抓周活動的空間
早期的縫紉車
廚房內的竹籃
長型中庭末端的建築,作為活動主場使用
前方也擺著許多早期孩童的玩具
販賣部外的裝飾
另外很特殊的是,李宅也是籌辦「抓周」傳統文化活動的地點,所以每到週日,這裡總是充滿孩童與家長的笑聲,帶給老宅許多歡樂的氣氛。
隔間之間因爲距離較近,所以走廊多為狹窄型
中廳前的花布特別亮眼,總會讓人印象深刻
門口的山牆
四邊的圍牆
李友邦將軍與妻子嚴秀峰女士紀念浮雕
李宅石牌
入口處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