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記》劉師舜 (十九)還我初服 : 埋首翻譯中國古典詩文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談古論今
名人傳記》劉師舜 (十九)還我初服 : 埋首翻譯中國古典詩文
2020-05-27 07:00:00
A+
A
A-

 

劉師舜大使肖像。(圖/作者劉敦仁提供)

 

作者/劉敦仁

 

《優傳媒刊介》

劉師舜(1900~1996)大使,中華民國著名外交官,中華民國與加拿大關係奠基者,二次世界大戰後廢除不平等條約第一人。曾任加拿大公使、大使,外交部政務次長、聯合國代表團副團長兼託管理事會首席代表、墨西哥大使。退休後致力於中國典籍、詩詞之英譯,享譽國際。

 

劉師舜早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預備科,後以美國退還中國之庚子賠款赴美留學,先後獲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學士、哈佛大學碩士、哥倫比亞國際公法博士(1925年3月)等學位。劉大使學貫中西,溫文儒雅,畢生對開拓中國外交關係及開展中西文化交流,有不可磨滅之貢獻。惜因人事傾軋,劉大使個性耿介,雖輩份、事功皆在蔣廷黻、葉公超之上,1958年被以不明原因、無退休金逼退,劉大使默默承受,含恨在美以著述終老。

 

其長侄劉敦仁先生勤於探索蒐羅,窮十年之力寫成劉師舜傳記,以遂心願。書中有關中國外交史之照片、文件、書信等珍貴史料極為豐富,有關外交關係之突破、經營、委屈求全等諸般情節,即在今日亦深富啓發,至於劉大使之政壇際遇更可窺當年官場文化,無不耐人尋味,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華民國近代外交史鉅著。

 

《優傳媒》獲作者授權,即日起選録有關劉大使事功章節,每周三見刋,以饗讀者。

 

(十九)還我初服 : 埋首翻譯中國古典詩文

 

憑藉著學者的傲骨,劉師舜鼓足勇氣和毅力,重拾因忙碌艱辛的外交工作而荒廢多年的中國古典文學。他開始埋首於更適合他興趣的翻譯重任。在辭官後近八年中,劉師舜翻譯了中國的古詩,於1967年出版了 ‘中詩選輯’ 第一版,次年再度出版了第二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重要譯文代表作收入該組織叢書。

(中詩選輯 英文譯本封面)

 

在這本中詩選輯中,劉師舜細緻地選擇了自傅玄 (西晉217-278)到現代的熊希齡 (1870-1937)及王邁群 (1895-1928)共49位詩人的101首作品。可以說是橫跨了中國文學史上近1800年的詩歌意境。也反映出劉師舜對中國詩歌發展的深厚經驗,以及對每一位歷史上詩人的瞭解。

 

如近代的詩人王邁群,幾乎在現代詩中,很少人對其有較具體的瞭解,曾擔任過總理的熊希齡,在詩壇幾乎看不到他的地位,而劉師舜將兩人的作品 ‘虞美人’ 及 ‘湯山溫泉入浴’ 收錄在這本詩集中,令人大開眼界:

 

 

除了上述兩位現代詩人的作品外,另再摘錄幾首以饗讀者,也可提供有意研究劉師舜的英文譯作之士,從中瞭解到他對英文詩歌體的充分瞭解,以及在翻譯中文絕句詩歌時的嚴謹對稱,令人折服:

 

 

 

翻譯中國古詩的難點是如何能用適當的英文詞彙,來表達中國詩歌的信雅達。而劉師舜用了英國詩歌體及押韻,表現出中國詩歌的優美。

 

接著在1981年,劉師舜再次選擇了中國的古詩,出版了 ‘中詩續輯’。 這是劉師舜為紀念其曾祖父劉玉如而出版的一部譯作。在扉頁中,劉師舜特別稱頌其曾祖父是一位有深厚學問的學者,清廉自守的官員,是任何體面官場的信譽,也是子孫最優秀的榜樣。

 

劉師舜是在湖南湘鄉出生,那裡曾經是其曾祖父及祖父為官之處,在其幼年時代,即深受兩位長輩的身教,所以在其服務於外交界的三十年中,始終嚴格遵守先輩所留下的清廉自守,不卑不亢,即使受到冤屈也不會變更祖訓的教誨。

 

這本詩集一共收集了從三國時的曹植(192-232) 到現代的鄭曼青 (1902-1975)42位詩人的101首詩歌。同樣地跨越了近1800年的詩歌時空。

 

 

茲摘錄其中的幾首,作為讀者的參考: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本 ‘中詩續選’ 中,劉師舜挑選了好幾首詩,都是出自中國歷史上的忠良臣子如文天祥等的手筆,其中最重要的是,在選擇宋代 ‘精忠報國’ 的岳飛詩作時,劉師舜特地給岳飛作了詳細的介紹,說明岳飛對朝廷的忠誠,對民族的視死如歸的精神。

 

其實岳飛在劉師舜心目中,自年輕時代即已深植於心中。岳飛在抗金時,途經江西劉氏家鄉天寶,瞭解到 ‘墨莊’ 的世代勤耕讀書的傳統,便親自為劉氏家族揮筆寫下 ‘墨莊’ 兩個大字。他在途經新餘時,也同樣為當地劉氏家族寫了 ‘墨莊’ 兩字。

 

劉師舜在清華求學時,曾在北京琉璃廠看到書坊中出售 ‘墨莊’ 的拓碑,所以他對岳飛無論是在為朝廷的盡忠,或是對劉氏家族的尊重,都有著敬畏的態度。這首選擇在書中的岳飛詩歌,也就不難體會出劉師舜對這位中華民族的歷史英雄,有著怎樣的特殊感情。

 

(保存在江西新餘博物館中的岳飛墨寶)        

                                     

就在劉師舜勤於翻譯工作之際,在圖書館流覽群書,成為他日常的工作之一。他最常去的就是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東亞圖書館,有一天,他正在尋找參考書,偶一抬頭,赫然發現其曾祖父在湖南為官時所撰寫的 ‘自治官書’ 。’自治官書’ 應該是劉氏家族倖存的唯一歷史著作,在司法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法律判例,以及如何團結地方鄉紳,並令鄉紳與群眾之間產生共鳴,支持政府共同維護地方安寧,並抗禦盜匪的滋事。是一部非常有影響力的著作。

 

劉師舜喜出望外,立即交給臺灣的朋友代為安排出版,紀念為地方奉獻一生的曾祖父,而且將這部碩果僅存的歷史文獻,請時任國民黨司法院長謝冠生作序,並於1967年在臺灣順利出版:

(劉師舜出版的曾祖父遺作 ‘自治官書’ 現代版本)

 

這時候劉師舜翻譯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的興致盎然,而且進入蓬勃的狀態。1975年香港中文大學為其出版了清代諷刺小說,吳敬梓的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劉師舜特地將這本譯作奉獻給生養的父母,是對他們的懷念:

(二十年目睹怪現狀英文翻譯本內頁)

 

接著在1979年,由亞洲基金會贊助,香港中文大學為其出版了 ’唐宋八大家文選’ 英文譯本。劉師舜以流暢的英文,選擇了唐宋八大家的散文翻譯成書,讓英文讀者能通過其優美的詞藻,領會中國古代散文的內涵。

 

劉師舜將這本譯作獻給他的兒孫,期望後代能繼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高貴思想。

 

書中包括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䡗及王安石等作品數十篇。凡讀過這本英文譯文版的唐宋八大家文選,對劉師舜的精湛翻譯技巧,無不讚歎。

 

這本譯作是由著名翻譯家和記者高克毅先生及另一位多產作家及翻譯家Stephen C. Soong共同為其擔任編輯。 高克毅 (1912-2008)先生本身就是一位傳奇性的人物。他出生在美國密西根州,三歲回到中國,由其家庭教師指導學習中國古典文學,在中國完成正規教育。燕京大學畢業後,回到美國先後在密蘇里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完成新聞學和國際關係碩士學位。

 

作為新聞記者,作家及翻譯家,他最廣為人知的是用美式英語書寫文章,以及翻譯美國經典小說。之前曾任職於美國之音,退休後進入香港中文大學的翻譯研究中心,擔任資深訪問研究員 (1972-1975)。

 

卸任後再度回到美國 (1976),即定居於佛羅里達州。繼續擔任他於1973年在香港創辦的 ‘譯叢’主編職務,這是一本極具水準的中英翻譯學專業性的刊物,一直到1982年,他才卸下主編的重任。 接著在1988年,他和Stephen C. Soong捐款成立了 ‘譯叢研究獎金’ 。2008年在佛羅里達去世,享年96歲。

 

這兩位著名的翻譯家,親自為劉師舜擔任 ‘唐宋八大家文選’ 譯作的編輯,足證這本譯作不僅在翻譯上的水準超乎一般,而且一部是溝通中外文學交流的經典之作。

 

 

   (唐宋八大家文選英文譯文版的封面及內頁)

 

 

 這是蘇軾 (1037-1101)撰寫的 ‘范蠡論’,中英文對照。

             (唐宋八大家文選 第236-239頁)

 

 

作者簡介

劉敦仁,出生於上海,幼年時隨父母遷居臺灣,在臺灣修畢大學後,負笈西班牙,專研西班牙文學及世界藝術史,後移居義大利,在梵蒂岡擔任大公會新聞辦公室中文組工作,工作結束後,入羅馬大學研習宗教考古,專題為羅馬的地下古墓。

 

1960年代曾任聯合報駐馬德里及羅馬特派員,撰寫歐洲文化藝術航訊,頗富盛名。其後因工作需要,移居加拿大,先後在多倫多大學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繼續西班牙文學研究,隨後在加拿大從事教學工作,並赴英國及上海等地講學逾14年。

 

1978年第一次作大陸之行,此行使他決定放棄教學工作,而轉為文化交流,進行美國、加拿大和大陸之間的教育和文化交流工作迄今。

 

2012年是中華民族建立共和百周年的一年, 他特地邀請了六十餘位辛亥先輩後裔執筆撰文, 並彙編成《民族魂》一書出版。近作外交耆宿劉師舜大使的傳記,是他費時十年的心血結晶。

 

 

 

劉師舜大使肖像。(圖/作者劉敦仁提供)

 

作者/劉敦仁

 

《優傳媒刊介》

劉師舜(1900~1996)大使,中華民國著名外交官,中華民國與加拿大關係奠基者,二次世界大戰後廢除不平等條約第一人。曾任加拿大公使、大使,外交部政務次長、聯合國代表團副團長兼託管理事會首席代表、墨西哥大使。退休後致力於中國典籍、詩詞之英譯,享譽國際。

 

劉師舜早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預備科,後以美國退還中國之庚子賠款赴美留學,先後獲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學士、哈佛大學碩士、哥倫比亞國際公法博士(1925年3月)等學位。劉大使學貫中西,溫文儒雅,畢生對開拓中國外交關係及開展中西文化交流,有不可磨滅之貢獻。惜因人事傾軋,劉大使個性耿介,雖輩份、事功皆在蔣廷黻、葉公超之上,1958年被以不明原因、無退休金逼退,劉大使默默承受,含恨在美以著述終老。

 

其長侄劉敦仁先生勤於探索蒐羅,窮十年之力寫成劉師舜傳記,以遂心願。書中有關中國外交史之照片、文件、書信等珍貴史料極為豐富,有關外交關係之突破、經營、委屈求全等諸般情節,即在今日亦深富啓發,至於劉大使之政壇際遇更可窺當年官場文化,無不耐人尋味,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華民國近代外交史鉅著。

 

《優傳媒》獲作者授權,即日起選録有關劉大使事功章節,每周三見刋,以饗讀者。

 

(十九)還我初服 : 埋首翻譯中國古典詩文

 

憑藉著學者的傲骨,劉師舜鼓足勇氣和毅力,重拾因忙碌艱辛的外交工作而荒廢多年的中國古典文學。他開始埋首於更適合他興趣的翻譯重任。在辭官後近八年中,劉師舜翻譯了中國的古詩,於1967年出版了 ‘中詩選輯’ 第一版,次年再度出版了第二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重要譯文代表作收入該組織叢書。

(中詩選輯 英文譯本封面)

 

在這本中詩選輯中,劉師舜細緻地選擇了自傅玄 (西晉217-278)到現代的熊希齡 (1870-1937)及王邁群 (1895-1928)共49位詩人的101首作品。可以說是橫跨了中國文學史上近1800年的詩歌意境。也反映出劉師舜對中國詩歌發展的深厚經驗,以及對每一位歷史上詩人的瞭解。

 

如近代的詩人王邁群,幾乎在現代詩中,很少人對其有較具體的瞭解,曾擔任過總理的熊希齡,在詩壇幾乎看不到他的地位,而劉師舜將兩人的作品 ‘虞美人’ 及 ‘湯山溫泉入浴’ 收錄在這本詩集中,令人大開眼界:

 

 

除了上述兩位現代詩人的作品外,另再摘錄幾首以饗讀者,也可提供有意研究劉師舜的英文譯作之士,從中瞭解到他對英文詩歌體的充分瞭解,以及在翻譯中文絕句詩歌時的嚴謹對稱,令人折服:

 

 

 

翻譯中國古詩的難點是如何能用適當的英文詞彙,來表達中國詩歌的信雅達。而劉師舜用了英國詩歌體及押韻,表現出中國詩歌的優美。

 

接著在1981年,劉師舜再次選擇了中國的古詩,出版了 ‘中詩續輯’。 這是劉師舜為紀念其曾祖父劉玉如而出版的一部譯作。在扉頁中,劉師舜特別稱頌其曾祖父是一位有深厚學問的學者,清廉自守的官員,是任何體面官場的信譽,也是子孫最優秀的榜樣。

 

劉師舜是在湖南湘鄉出生,那裡曾經是其曾祖父及祖父為官之處,在其幼年時代,即深受兩位長輩的身教,所以在其服務於外交界的三十年中,始終嚴格遵守先輩所留下的清廉自守,不卑不亢,即使受到冤屈也不會變更祖訓的教誨。

 

這本詩集一共收集了從三國時的曹植(192-232) 到現代的鄭曼青 (1902-1975)42位詩人的101首詩歌。同樣地跨越了近1800年的詩歌時空。

 

 

茲摘錄其中的幾首,作為讀者的參考: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本 ‘中詩續選’ 中,劉師舜挑選了好幾首詩,都是出自中國歷史上的忠良臣子如文天祥等的手筆,其中最重要的是,在選擇宋代 ‘精忠報國’ 的岳飛詩作時,劉師舜特地給岳飛作了詳細的介紹,說明岳飛對朝廷的忠誠,對民族的視死如歸的精神。

 

其實岳飛在劉師舜心目中,自年輕時代即已深植於心中。岳飛在抗金時,途經江西劉氏家鄉天寶,瞭解到 ‘墨莊’ 的世代勤耕讀書的傳統,便親自為劉氏家族揮筆寫下 ‘墨莊’ 兩個大字。他在途經新餘時,也同樣為當地劉氏家族寫了 ‘墨莊’ 兩字。

 

劉師舜在清華求學時,曾在北京琉璃廠看到書坊中出售 ‘墨莊’ 的拓碑,所以他對岳飛無論是在為朝廷的盡忠,或是對劉氏家族的尊重,都有著敬畏的態度。這首選擇在書中的岳飛詩歌,也就不難體會出劉師舜對這位中華民族的歷史英雄,有著怎樣的特殊感情。

 

(保存在江西新餘博物館中的岳飛墨寶)        

                                     

就在劉師舜勤於翻譯工作之際,在圖書館流覽群書,成為他日常的工作之一。他最常去的就是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東亞圖書館,有一天,他正在尋找參考書,偶一抬頭,赫然發現其曾祖父在湖南為官時所撰寫的 ‘自治官書’ 。’自治官書’ 應該是劉氏家族倖存的唯一歷史著作,在司法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法律判例,以及如何團結地方鄉紳,並令鄉紳與群眾之間產生共鳴,支持政府共同維護地方安寧,並抗禦盜匪的滋事。是一部非常有影響力的著作。

 

劉師舜喜出望外,立即交給臺灣的朋友代為安排出版,紀念為地方奉獻一生的曾祖父,而且將這部碩果僅存的歷史文獻,請時任國民黨司法院長謝冠生作序,並於1967年在臺灣順利出版:

(劉師舜出版的曾祖父遺作 ‘自治官書’ 現代版本)

 

這時候劉師舜翻譯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的興致盎然,而且進入蓬勃的狀態。1975年香港中文大學為其出版了清代諷刺小說,吳敬梓的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劉師舜特地將這本譯作奉獻給生養的父母,是對他們的懷念:

(二十年目睹怪現狀英文翻譯本內頁)

 

接著在1979年,由亞洲基金會贊助,香港中文大學為其出版了 ’唐宋八大家文選’ 英文譯本。劉師舜以流暢的英文,選擇了唐宋八大家的散文翻譯成書,讓英文讀者能通過其優美的詞藻,領會中國古代散文的內涵。

 

劉師舜將這本譯作獻給他的兒孫,期望後代能繼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高貴思想。

 

書中包括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䡗及王安石等作品數十篇。凡讀過這本英文譯文版的唐宋八大家文選,對劉師舜的精湛翻譯技巧,無不讚歎。

 

這本譯作是由著名翻譯家和記者高克毅先生及另一位多產作家及翻譯家Stephen C. Soong共同為其擔任編輯。 高克毅 (1912-2008)先生本身就是一位傳奇性的人物。他出生在美國密西根州,三歲回到中國,由其家庭教師指導學習中國古典文學,在中國完成正規教育。燕京大學畢業後,回到美國先後在密蘇里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完成新聞學和國際關係碩士學位。

 

作為新聞記者,作家及翻譯家,他最廣為人知的是用美式英語書寫文章,以及翻譯美國經典小說。之前曾任職於美國之音,退休後進入香港中文大學的翻譯研究中心,擔任資深訪問研究員 (1972-1975)。

 

卸任後再度回到美國 (1976),即定居於佛羅里達州。繼續擔任他於1973年在香港創辦的 ‘譯叢’主編職務,這是一本極具水準的中英翻譯學專業性的刊物,一直到1982年,他才卸下主編的重任。 接著在1988年,他和Stephen C. Soong捐款成立了 ‘譯叢研究獎金’ 。2008年在佛羅里達去世,享年96歲。

 

這兩位著名的翻譯家,親自為劉師舜擔任 ‘唐宋八大家文選’ 譯作的編輯,足證這本譯作不僅在翻譯上的水準超乎一般,而且一部是溝通中外文學交流的經典之作。

 

 

   (唐宋八大家文選英文譯文版的封面及內頁)

 

 

 這是蘇軾 (1037-1101)撰寫的 ‘范蠡論’,中英文對照。

             (唐宋八大家文選 第236-239頁)

 

 

作者簡介

劉敦仁,出生於上海,幼年時隨父母遷居臺灣,在臺灣修畢大學後,負笈西班牙,專研西班牙文學及世界藝術史,後移居義大利,在梵蒂岡擔任大公會新聞辦公室中文組工作,工作結束後,入羅馬大學研習宗教考古,專題為羅馬的地下古墓。

 

1960年代曾任聯合報駐馬德里及羅馬特派員,撰寫歐洲文化藝術航訊,頗富盛名。其後因工作需要,移居加拿大,先後在多倫多大學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繼續西班牙文學研究,隨後在加拿大從事教學工作,並赴英國及上海等地講學逾14年。

 

1978年第一次作大陸之行,此行使他決定放棄教學工作,而轉為文化交流,進行美國、加拿大和大陸之間的教育和文化交流工作迄今。

 

2012年是中華民族建立共和百周年的一年, 他特地邀請了六十餘位辛亥先輩後裔執筆撰文, 並彙編成《民族魂》一書出版。近作外交耆宿劉師舜大使的傳記,是他費時十年的心血結晶。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