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辦要打黑,三萬效忠於朝廷的香港警察當然不敢怠慢,聽到風就當是雨。(圖/翻攝自YouTube)
作者/鄭漢良
中共主管香港事務的兩辦,港澳辦和中聯辦對香港的反修例街頭抗爭運動描繪爲「黑暴」。中聯辦日前發表聲明,不但要在香港打黑,還要掃黃。聲明指出,最新失業率創下10年新高,消費者信心指數也跌至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低,歸咎是持續的「黑暴」令香港「外傷累累,內傷淤積」,是關閉潮及失業潮的罪魁禍首。
聲明又指,「暴徒」實施恐怖主義威脅,香港昔日引以為傲的法治和自由被踐踏,市民失去「免於恐懼的自由」。而香港疫情防控剛取得一定成果,市民還未及喘息,反對派和激進勢力就為政治私利置民生於不顧、視法律為無物,迫不及待煽動「黑暴」,使社會再次陷入「驚恐和痛苦記憶」。
中聯辦要打黑,三萬效忠於朝廷的香港警察當然不敢怠慢,聽到風就當是雨。例如兩日前立法會內務委員會小組會議,建制派在中聯辦出口支持下,粗暴霸佔主席位置,粗暴奪取主席權,民主派與建制派出現肢體衝撞,有網民遂在當晚發起多區街頭抗爭以示對建制派不滿。誓要將「動亂」消滅於萌芽階段的警察在旺角鬧區部署大批警力,當晚除了有人將垃圾雜物搬出馬路之外,並無任何動亂,然而警察們卻從晚上8時至凌晨之後,以牴觸抗疫的「限聚令」爲由,肆意向路過的年輕人發出控票。不少人只因爲年輕,只因爲路過旺角,就被警察包圍盤問以及接到控票。
至於掃黃,就比較困難了。黃,是支持香港爭取民主族群的一個代名詞;藍,則是支持北京中共政權的那一群。受到武漢首發的病毒肺炎影響,街頭運動趨於平靜,但代之而起的卻是一個所謂「黃色經濟圈」。顧名思義,這個經濟圈是由支持香港人爭取民主的商戶所形成,而民主派人士在可能範圍之內,只會光顧「黃店」而拒絕進入「藍店」。
用經濟手段來達到政治目的,北京可說是箇中能手,港青相信也只是學到中共的皮毛而已。但中聯辦現在卻板起臉孔指責「黃色經濟圈」是「政治綁架經濟的政治攬炒」。它在5月初發表聲明指責這個經濟圈是撕裂社會,並且以滋擾方法破壞「無辜」的商店。
如果我沒有搞錯,香港今天仍然是個大致上經濟自由的社會,儘管在特首林鄭月娥的致力經營下,美國傳統基金的全球經濟自由指數,香港已經失去多年來的第一寶座而在今年屈居於新加坡之下。但畢竟香港人仍然有消費的自由,有錢花,你管我光顧黃店還是藍店。
衆所周知,年輕族群是社會運動的中堅份子,他們也是消費的中堅份子,唱卡拉OK、喝咖啡、上館子吃飯,基本上都是年輕消費一族撐起,一旦受到這群消費者的杯葛,慘況自不待言。根據香港傳媒報導,曾經風靡香港一時、顧客幾乎天天排隊的大陸「喜茶」連鎖店,在出現了黃色經濟圈之後,由之前的8家分店一間一間的結業到了今天只有兩家。
「喜茶」只不過因爲老闆財團背景來自大陸,不幸的成爲了黃族針對杯葛的目標,至於其他高調支持警察暴力鎮壓、支持港府所謂「止暴制亂」的商家,那就更是有苦自己知了。
從中聯辦之前的狠批黃色經濟圈,到最近中共全國政協副主席、前香港特首梁振英批評黃色經濟圈的理論「不存在」,指香港不能脫離大陸經濟云云,我們反而可以因此大膽推斷,黃色經濟圈其實已經起了相當的效能。否則,中聯辦爲什麼會狠批不存在的東西?否則,香港的警察爲什麼正事不幹,一天到晚到黃店拿一把尺量度老闆有沒有嚴格遵守港府的抗疫「限聚令」而達到擾客的目的?
幸好香港的消費者到了今天還有選擇的自由,一個自由的市場是任何愛黨愛國力量所難以干預的,不然打正旗號「中」字頭的國貨店爲何會越做越縮?
作者簡介
鄭漢良,從事新聞工作近40年,余紀忠時代曾服務美洲中國時報和台灣中國時報,退休前是中時副總編輯以及駐港特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