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瑞水過雲飛話今昔》吳敦義的歷史評價不會更壞,祇會更好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周天瑞水過雲飛話今昔》吳敦義的歷史評價不會更壞,祇會更好
2020-05-08 15:00:00
A+
A
A-

 

今後吳敦義會在人才培養、政策探討上盡其所能,他還想透過這些努力要為國民黨贏回政權。(圖/翻攝自吳敦義臉書)

 

水深不妨流水過 山高豈礙白雲飛

一一南宋道川禪師

 

在民主走向民粹的時代,多數並不等同正確,風潮常會淘走精華,無論決定與被決定者都要甘願承受。

 

/周天瑞

 

吳敦義最近親口告訴我,他不會再出任立法委員,即使補上了不分區,也會放棄。

 

去年他把自己排在不分區立委第十四名,被視為在絕緣於總統大位之後,打算謀個國會龍頭,好延續政治生命。

 

對於一個遍歷中央地方首長、涉身官員民代兩端,高居黨政府院頭把交椅,乃至距離國家最高領導僅一步之遙的吳敦義來說,這樣的評價真是情何以堪。

 

特別是,如果總統敗選,國民黨在立院又不過半,曾做過三屆立委的吳因而淪為陽春立委,難道要以此迎來他政治生涯的最後歲月嗎?這是哪門子的精算!卻未聞吳敦義有過辯解。

 

在最近的接觸中,吳向我坦承,他的確想當立法院長,但那不是為了謀政治生涯中的另一個名位,而是擬以立法院長的角色為重新執政的國民黨保駕護航。他對國民黨贏得政權很有信心(他是黨主席,不得不如此),當時的想定是,韓國瑜一旦入府,若要有效執政,「必須」國會支持,則他出任立法院長無非是為了這個「必須」當個「總鏢師」。

 

結果,人算不如天算,韓國瑜沒選上,國民黨沒過半,立委選票祇夠拿到十三席不分區,吳敦義剛好落選。這一來,國民黨重返執政的前提落了空,他當立法委員的必要性跟着消失,就算沒有落選,當不當已經無所謂,更不必等將來去遞補這個他壓根兒不巴望的陽春立委,放棄便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他難免還是會遭人數落眼中祇見高位,輕看立委,院長當不成,立委也棄如敝屣了。但總好過飢不擇食、越混越回去的嘲諷,搞得晚節不保,這才是老同學關心的重點。

 

敦義是我的老同學,1967年我們在台大的轉學考同榜及第──他從政大東語系轉來,我從輔大歷史系插入,同榜還有一位在扁朝久任國史館館長、統派恨之入骨、來自東海的張炎憲(2014年病故)。

 

1973年,年僅25歲的吳敦義(第二排左三)選上台北市議員,與政壇「前輩」們合影,從此步入政壇。(圖/翻攝自吳敦義臉書)

 

不僅如此,敦義還是我的老同事,1971年服完兵役,我們不約而同分别寫了封自薦信給余紀忠先生,就此進了中國時報,他早我一個月,兩年後他選上台北市議員,從此步入政壇。

 

雖是老同學又是老同事,坦白說我們來往並不頻繁,不單我,班上同學與他更鮮少交集。讀史之人在書本上見過的帝王將相多了,那可都是我們檢視解剖的對象,豈會看得天大地大,又豈會稀罕哪個同學當了多大的官!所以吳敦義偶或參加同學聚會,可沒享受過什麼尊榮,甚至還要面對有些同學的故意冷漠(有如胡適vs蔣介石這類智者vs權者情結作祟?)。

 

至於我,就更不用說了,我主跑過國會、黨政,自蔣經國以降,哪個領導不識不熟?以記者的專業立場,極力保持距離以便看得清楚,才是硬道理;對於這位得意政壇的老友,除了隨緣相遇之外,唯有默默觀察與祝福,何况我也有不少工作要忙。

 

正是因為看過太多的政治人物,看了我這一輩的兩黨政治人物都紛紛掌了政,一直看到吳敦義當了行政院長。我發覺,走馬換將,人上人下,與所有令人眼花撩亂的政客們相比,吳敦義不祇是口才便給,他的頭腦、能力(無論溝通力、決策力、執行力)都是上上之選。而最難得的是,他有所為有所不為,守得住財色誘惑,至今未聞他本身貪鄙之事,甚至未見他帶過的成千上萬部屬涉及什麼官箴醜聞,上正才能下不歪,非常不容易。(不過還是要留個但書:除非他隱藏得很好。)

 

這應該有兩個原因:

 

一是,他早就決志從政。大學時代他拿下「大學新聞」社長、寫了著名社論「台大人的十字架」見知於救國團主任蔣經國、在政大台大演辯方面的傑出表現,參加黨團社團活動的時間遠遠超過系上聽課等等,都有助於日後的從政之路,但也因渾身充滿着異於一般同學的政治味而受到側目。不過投身政治以後的吳敦義,有很長時間大不同於一般官僚,他似以一種專業態度經營政治志業,有所為有所不為便是這個專業經營的顯現,避免志業受到傷害,是他極大的念想,頗受人看重。

 

二是,史學訓練的影響。史學訓練使人比較有視野縱深,不僅在乎眼前的評價,更在乎歷史的定位,甚至有時候為了將來,寧可損及眼前,就會出現令人看不懂或跟不上的特立獨行。不過當特立獨行適逢其會,可能大大得利;當特立獨行不合時宜,便往往受挫。這種人既容易受到明眼長官的賞識,也極容易受到盲目群眾的拋棄;因這樣的人十分自負自信,往往流於孤芳自賞,遠離群眾而不自知。但他有歷史承擔,懂得對歷史、對信念負責,願意走在前面,為將來而活。

 

與所有令人眼花撩亂的政客們相比,吳敦義不祇是口才便給,他的頭腦、能力(無論溝通力、決策力、執行力)都是上上之選。(圖/翻攝自時報周刊封面)

 

基於我對敦義同學有這等評價,甚至認定他是國家元首的不二人選,在他任職副總統期間,我曾破天荒首次向一位政治人物積極進言,希望他利用一年的時間,扭轉「白賊義」的莫名負評,調整因體型、表情、言語、氣勢給人的壓迫感,有步驟地介紹他從政以來有智慧又有人情味的故事,特别要他重視並善用網路,然後問鼎2016年總統大位。

 

我曾多次與他談論這事,想藉此讓台灣跳脱或免於法律人繼續主政的局面,以産生第一位人文背景的總統。我還請公關公司把上述作法寫成企劃案,找的不是慣常幫國民黨操盤的公關公司,而是一向擅長形象塑造的民進黨政治行銷高手;甚至還動員了幾位具社會觀察力的歷史系好友,一起勸進。

 

哪知他完全不為所動,甚至可能連企劃案看都沒看。我聽他說的最主要理由是,那時候馬英九的聲望慘跌,已經演變到不駡他就拿不到選票的地步。他說,别人可以駡,他不能。因為,黨祕書長、行政院長、副總統,沒有一個不是馬英九拉拔他做的,使他有機會證明自己的能力,他不能為了大位,不顧道義。何况,當年引他去見蔣經國的國民黨知青黨部主委馬鶴齡先生,不是別人,正是馬英九的爸爸,馬英九乃故人之後啊!

 

吳敦義堅持不出,卻被人説他扭捏作態、其實期盼各方擁立…這類難聽的話。後來就發展出「柱柱」參選,換柱,朱立倫匆匆上陣…一連串導致國民黨慘敗的戲碼。

 

由這個我親歷的故事可知,吳敦義還真不配「白賊義」這個稱號,他考慮得太多,頭巾氣太重。其實,並非吳不可駡馬,看怎麼駡,駡到什麼程度;就算吳不宜駡馬,那也非不能由他人代勞。重點在他要怎麼塑造自己,以及如何訴諸選民對他的認同和支持。那是一次吳進行操練的大好時機,縱使照樣受到馬的拖累不得而上,至少也不會在四年後聲望深陷谷底,翻不上來。說不定反而是他捲土重來發揮能量的時候,並且因「超前部署」,較之韓、王、郭、朱等人有更多正當性,得免2020的又一次亂象畢至,最終落得後繼無人的破敗景况。

 

他曾感嘆,在政壇準備了幾十年,他要選個總統,哪一樣不如人?是的,他不但沒有一樣不如人,其實比任何人都强得多,差就差在沒利用2016年造勢,之後又陷在黨主席的泥淖裡,無助於更多積累和提升,到了2020年,便祇有「時不我予」這四個字的處境了。

 

2016他不選總統,之後卻去淌黨主席這個渾水,我百思不得其解,從那以後就沒再見過他。直到最近,一切終成定局,該是看看老同學的時候了,那日一見,他氣色好極,談興甚濃,敘了快三個小時。

 

我問他,他到底是不是自己想選,以致卡朱、卡韓,卡東卡西的,卡到最後亂成一團,連自己也賠了進去?

 

答案可想而知:他從沒想選,也絕沒卡誰。但不免說了些對於他們每個人的看法。

 

你絕對會說他撒謊,我也不敢說他講的全是實話,但令我聯想起另外的畫面。2012年馬英九在競選連任還沒決定副手前,敦義曾單獨約我在亞里士餐廳午餐,見面就問我有誰適合當副總統?這問題甚是可笑,各方面早就料定他了,怎麼反倒問起我來?他説,他不想做,希望我幫忙提提人選。

 

吳敦義曾經兩度告訴過老同學周天瑞,他這個南投鄉下孩子,父親又坐過二二八的寃牢(如圖的報導),能够一路當到行政院長、副總統,他已很知足。(圖/翻攝自聯合報)

 

他說的不想做的理由自然包括副總統沒事又沒聲音,很無聊很浪費,這一類。此外,他說了兩點。一點,他這個南投鄉下孩子,父親又坐過二二八的寃牢,能够一路當到行政院長,他已很知足,不圖什麼更上層樓。另一點,他是學歷史的,從書上學到的許多歷史現場,特别是在中國大陸的,都沒去過,他很想卸下公職去走走。

 

其中的第一點在他2016年堅決不選總統時,也再度跟我提過。並且還說,台灣現在很難治理,國民黨幾無媒體奧援,就更難治理;兩岸關係若「一中各表」都有窒礙,他也找不出什麼能讓兩邊都接受得了的解方;而經濟上要再創一個奇蹟更是談何容易。所以,别人儘管說他虚偽作假,言不由衷,我倒認為他對總統沒有太大的熱望,是一個經過思考的想法,有他的道理,因此隨便論斷他不選是撒謊,並不相宜。

 

我也問他,他既不選,以黨主席的身份有沒有特別屬意於哪個?

 

答案還是可想而知:沒有。他祗想訂出一個好的遊戲規則,依此是誰就是誰,他本來主張黨内黨外民調各佔一半,但最後通過的是採全民調,他就照辦。

 

不過,這也同樣是另有畫面的。他老老實實跟我說了些對他們每個人的看法,就如當初問我誰適合當副總統,明明就是他,結果也是他,卻硬擠出一些大家都能想得到的名字,每提一個,就見他搖一次頭,再點評個一兩句。是嘛,他久歷政壇,誰的好好壞壞,是是非非,有證據的沒證據的,他都清楚,又是學歷史、搞評論出身,對任何人有春秋之見,是習慣也是素養。關於誰最適合當總統的問題,在他心中恐怕除他以外一個都沒有,要他真心力挺哪一個,可沒那麼容易。但若因此就說他卡誰,恐怕相去甚遠,未必盡然。祇是今之新聞工作者,不大肯費這個腦筋。

 

520是他卸任副總統滿四年的日子,本來也是他可以解禁前往大陸及港澳旅遊的時候,但是不行。不是新冠肺炎的緣故,而是民進黨上來後把有機會接觸到絕密文件的府院三長的大陸禁足令,故意延長了兩三年,他走訪歷史現場的計畫衹好再等等了。

 

這一天也是他結束退職副總統禮遇的日子,他在台玻大樓八樓的辦公室將由他創辦了四年的「台灣新願景協會」繼續承租,今後他會在人才培養、政策探討上盡其所能,他還想透過這些努力要為國民黨贏回政權。

 

吳敦義十分得意他改裝的毛澤東《沁園春.雪》的詞(如圖),恰能反應他對兩岸關係的心情,流露出和毛澤東較勁的氣慨。(圖/翻攝自2020年3月28日吳敦義臉書貼文,前一天,國民黨新任黨主席江啟臣向吳敦義請益拜訪,吳敦義自許為永遠的「中國國民黨的志工」)

 

他和當代的許多政治人物一樣,都有兩大障礙,就是不容易傾聽别人說話及坦承自己的缺失。看來還是老樣子,我多次問他回首總統大選,有沒有錯估過什麼形勢,包括在不分區立委提名方面,他若非沒有明白回應便是不覺得有什麼對歷史交代不過去的事值得特别着墨。倒是一如往常,十分得意他改裝的毛澤東《沁園春.雪》的詞(兩版附於文後),恰能反應他對兩岸關係的心情,流露出和毛澤東較勁的氣慨,頗有得色。更一如往常,他對於過去施政的成績津津樂道,特别是在高雄市長、行政院長任内種種,對大家無心於更多瞭解和肯定這些,難掩遺憾之色與不平之情。

 

他的確是個肯幹能幹的人,有長期持續的作為、付出,一貫表現的智慧、操守,我曾在評比當前政治人物各樣優劣並勸進他參選2016總統時,甚至連「斯人不出,奈蒼生何!」這麼重口味的話都說了出來。我豈愛又何須對哪個政治人物寄以期望?可惜在民主走向民粹的時代,多數並不等同正確,風潮常會淘走精華,無論決定與被決定者都要甘願承受。吳敦義承受了他的,歡喜也好,遺憾也罷,今後雲淡風輕,莫要計較,且待歷史論定。我敢說,不會更壞,祇會更好。就這麼祝福老同學吧!

 

附《沁園春.雪》

 

(毛詞)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吳版)

兩岸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惟反攻大陸,已成歷史;解放台灣,又嫌霸道;一國兩制,或統或獨,都為台海掀波濤。

 

俱往矣,數當前明路,和平最好!    

 

今後吳敦義會在人才培養、政策探討上盡其所能,他還想透過這些努力要為國民黨贏回政權。(圖/翻攝自吳敦義臉書)

 

水深不妨流水過 山高豈礙白雲飛

一一南宋道川禪師

 

在民主走向民粹的時代,多數並不等同正確,風潮常會淘走精華,無論決定與被決定者都要甘願承受。

 

/周天瑞

 

吳敦義最近親口告訴我,他不會再出任立法委員,即使補上了不分區,也會放棄。

 

去年他把自己排在不分區立委第十四名,被視為在絕緣於總統大位之後,打算謀個國會龍頭,好延續政治生命。

 

對於一個遍歷中央地方首長、涉身官員民代兩端,高居黨政府院頭把交椅,乃至距離國家最高領導僅一步之遙的吳敦義來說,這樣的評價真是情何以堪。

 

特別是,如果總統敗選,國民黨在立院又不過半,曾做過三屆立委的吳因而淪為陽春立委,難道要以此迎來他政治生涯的最後歲月嗎?這是哪門子的精算!卻未聞吳敦義有過辯解。

 

在最近的接觸中,吳向我坦承,他的確想當立法院長,但那不是為了謀政治生涯中的另一個名位,而是擬以立法院長的角色為重新執政的國民黨保駕護航。他對國民黨贏得政權很有信心(他是黨主席,不得不如此),當時的想定是,韓國瑜一旦入府,若要有效執政,「必須」國會支持,則他出任立法院長無非是為了這個「必須」當個「總鏢師」。

 

結果,人算不如天算,韓國瑜沒選上,國民黨沒過半,立委選票祇夠拿到十三席不分區,吳敦義剛好落選。這一來,國民黨重返執政的前提落了空,他當立法委員的必要性跟着消失,就算沒有落選,當不當已經無所謂,更不必等將來去遞補這個他壓根兒不巴望的陽春立委,放棄便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他難免還是會遭人數落眼中祇見高位,輕看立委,院長當不成,立委也棄如敝屣了。但總好過飢不擇食、越混越回去的嘲諷,搞得晚節不保,這才是老同學關心的重點。

 

敦義是我的老同學,1967年我們在台大的轉學考同榜及第──他從政大東語系轉來,我從輔大歷史系插入,同榜還有一位在扁朝久任國史館館長、統派恨之入骨、來自東海的張炎憲(2014年病故)。

 

1973年,年僅25歲的吳敦義(第二排左三)選上台北市議員,與政壇「前輩」們合影,從此步入政壇。(圖/翻攝自吳敦義臉書)

 

不僅如此,敦義還是我的老同事,1971年服完兵役,我們不約而同分别寫了封自薦信給余紀忠先生,就此進了中國時報,他早我一個月,兩年後他選上台北市議員,從此步入政壇。

 

雖是老同學又是老同事,坦白說我們來往並不頻繁,不單我,班上同學與他更鮮少交集。讀史之人在書本上見過的帝王將相多了,那可都是我們檢視解剖的對象,豈會看得天大地大,又豈會稀罕哪個同學當了多大的官!所以吳敦義偶或參加同學聚會,可沒享受過什麼尊榮,甚至還要面對有些同學的故意冷漠(有如胡適vs蔣介石這類智者vs權者情結作祟?)。

 

至於我,就更不用說了,我主跑過國會、黨政,自蔣經國以降,哪個領導不識不熟?以記者的專業立場,極力保持距離以便看得清楚,才是硬道理;對於這位得意政壇的老友,除了隨緣相遇之外,唯有默默觀察與祝福,何况我也有不少工作要忙。

 

正是因為看過太多的政治人物,看了我這一輩的兩黨政治人物都紛紛掌了政,一直看到吳敦義當了行政院長。我發覺,走馬換將,人上人下,與所有令人眼花撩亂的政客們相比,吳敦義不祇是口才便給,他的頭腦、能力(無論溝通力、決策力、執行力)都是上上之選。而最難得的是,他有所為有所不為,守得住財色誘惑,至今未聞他本身貪鄙之事,甚至未見他帶過的成千上萬部屬涉及什麼官箴醜聞,上正才能下不歪,非常不容易。(不過還是要留個但書:除非他隱藏得很好。)

 

這應該有兩個原因:

 

一是,他早就決志從政。大學時代他拿下「大學新聞」社長、寫了著名社論「台大人的十字架」見知於救國團主任蔣經國、在政大台大演辯方面的傑出表現,參加黨團社團活動的時間遠遠超過系上聽課等等,都有助於日後的從政之路,但也因渾身充滿着異於一般同學的政治味而受到側目。不過投身政治以後的吳敦義,有很長時間大不同於一般官僚,他似以一種專業態度經營政治志業,有所為有所不為便是這個專業經營的顯現,避免志業受到傷害,是他極大的念想,頗受人看重。

 

二是,史學訓練的影響。史學訓練使人比較有視野縱深,不僅在乎眼前的評價,更在乎歷史的定位,甚至有時候為了將來,寧可損及眼前,就會出現令人看不懂或跟不上的特立獨行。不過當特立獨行適逢其會,可能大大得利;當特立獨行不合時宜,便往往受挫。這種人既容易受到明眼長官的賞識,也極容易受到盲目群眾的拋棄;因這樣的人十分自負自信,往往流於孤芳自賞,遠離群眾而不自知。但他有歷史承擔,懂得對歷史、對信念負責,願意走在前面,為將來而活。

 

與所有令人眼花撩亂的政客們相比,吳敦義不祇是口才便給,他的頭腦、能力(無論溝通力、決策力、執行力)都是上上之選。(圖/翻攝自時報周刊封面)

 

基於我對敦義同學有這等評價,甚至認定他是國家元首的不二人選,在他任職副總統期間,我曾破天荒首次向一位政治人物積極進言,希望他利用一年的時間,扭轉「白賊義」的莫名負評,調整因體型、表情、言語、氣勢給人的壓迫感,有步驟地介紹他從政以來有智慧又有人情味的故事,特别要他重視並善用網路,然後問鼎2016年總統大位。

 

我曾多次與他談論這事,想藉此讓台灣跳脱或免於法律人繼續主政的局面,以産生第一位人文背景的總統。我還請公關公司把上述作法寫成企劃案,找的不是慣常幫國民黨操盤的公關公司,而是一向擅長形象塑造的民進黨政治行銷高手;甚至還動員了幾位具社會觀察力的歷史系好友,一起勸進。

 

哪知他完全不為所動,甚至可能連企劃案看都沒看。我聽他說的最主要理由是,那時候馬英九的聲望慘跌,已經演變到不駡他就拿不到選票的地步。他說,别人可以駡,他不能。因為,黨祕書長、行政院長、副總統,沒有一個不是馬英九拉拔他做的,使他有機會證明自己的能力,他不能為了大位,不顧道義。何况,當年引他去見蔣經國的國民黨知青黨部主委馬鶴齡先生,不是別人,正是馬英九的爸爸,馬英九乃故人之後啊!

 

吳敦義堅持不出,卻被人説他扭捏作態、其實期盼各方擁立…這類難聽的話。後來就發展出「柱柱」參選,換柱,朱立倫匆匆上陣…一連串導致國民黨慘敗的戲碼。

 

由這個我親歷的故事可知,吳敦義還真不配「白賊義」這個稱號,他考慮得太多,頭巾氣太重。其實,並非吳不可駡馬,看怎麼駡,駡到什麼程度;就算吳不宜駡馬,那也非不能由他人代勞。重點在他要怎麼塑造自己,以及如何訴諸選民對他的認同和支持。那是一次吳進行操練的大好時機,縱使照樣受到馬的拖累不得而上,至少也不會在四年後聲望深陷谷底,翻不上來。說不定反而是他捲土重來發揮能量的時候,並且因「超前部署」,較之韓、王、郭、朱等人有更多正當性,得免2020的又一次亂象畢至,最終落得後繼無人的破敗景况。

 

他曾感嘆,在政壇準備了幾十年,他要選個總統,哪一樣不如人?是的,他不但沒有一樣不如人,其實比任何人都强得多,差就差在沒利用2016年造勢,之後又陷在黨主席的泥淖裡,無助於更多積累和提升,到了2020年,便祇有「時不我予」這四個字的處境了。

 

2016他不選總統,之後卻去淌黨主席這個渾水,我百思不得其解,從那以後就沒再見過他。直到最近,一切終成定局,該是看看老同學的時候了,那日一見,他氣色好極,談興甚濃,敘了快三個小時。

 

我問他,他到底是不是自己想選,以致卡朱、卡韓,卡東卡西的,卡到最後亂成一團,連自己也賠了進去?

 

答案可想而知:他從沒想選,也絕沒卡誰。但不免說了些對於他們每個人的看法。

 

你絕對會說他撒謊,我也不敢說他講的全是實話,但令我聯想起另外的畫面。2012年馬英九在競選連任還沒決定副手前,敦義曾單獨約我在亞里士餐廳午餐,見面就問我有誰適合當副總統?這問題甚是可笑,各方面早就料定他了,怎麼反倒問起我來?他説,他不想做,希望我幫忙提提人選。

 

吳敦義曾經兩度告訴過老同學周天瑞,他這個南投鄉下孩子,父親又坐過二二八的寃牢(如圖的報導),能够一路當到行政院長、副總統,他已很知足。(圖/翻攝自聯合報)

 

他說的不想做的理由自然包括副總統沒事又沒聲音,很無聊很浪費,這一類。此外,他說了兩點。一點,他這個南投鄉下孩子,父親又坐過二二八的寃牢,能够一路當到行政院長,他已很知足,不圖什麼更上層樓。另一點,他是學歷史的,從書上學到的許多歷史現場,特别是在中國大陸的,都沒去過,他很想卸下公職去走走。

 

其中的第一點在他2016年堅決不選總統時,也再度跟我提過。並且還說,台灣現在很難治理,國民黨幾無媒體奧援,就更難治理;兩岸關係若「一中各表」都有窒礙,他也找不出什麼能讓兩邊都接受得了的解方;而經濟上要再創一個奇蹟更是談何容易。所以,别人儘管說他虚偽作假,言不由衷,我倒認為他對總統沒有太大的熱望,是一個經過思考的想法,有他的道理,因此隨便論斷他不選是撒謊,並不相宜。

 

我也問他,他既不選,以黨主席的身份有沒有特別屬意於哪個?

 

答案還是可想而知:沒有。他祗想訂出一個好的遊戲規則,依此是誰就是誰,他本來主張黨内黨外民調各佔一半,但最後通過的是採全民調,他就照辦。

 

不過,這也同樣是另有畫面的。他老老實實跟我說了些對他們每個人的看法,就如當初問我誰適合當副總統,明明就是他,結果也是他,卻硬擠出一些大家都能想得到的名字,每提一個,就見他搖一次頭,再點評個一兩句。是嘛,他久歷政壇,誰的好好壞壞,是是非非,有證據的沒證據的,他都清楚,又是學歷史、搞評論出身,對任何人有春秋之見,是習慣也是素養。關於誰最適合當總統的問題,在他心中恐怕除他以外一個都沒有,要他真心力挺哪一個,可沒那麼容易。但若因此就說他卡誰,恐怕相去甚遠,未必盡然。祇是今之新聞工作者,不大肯費這個腦筋。

 

520是他卸任副總統滿四年的日子,本來也是他可以解禁前往大陸及港澳旅遊的時候,但是不行。不是新冠肺炎的緣故,而是民進黨上來後把有機會接觸到絕密文件的府院三長的大陸禁足令,故意延長了兩三年,他走訪歷史現場的計畫衹好再等等了。

 

這一天也是他結束退職副總統禮遇的日子,他在台玻大樓八樓的辦公室將由他創辦了四年的「台灣新願景協會」繼續承租,今後他會在人才培養、政策探討上盡其所能,他還想透過這些努力要為國民黨贏回政權。

 

吳敦義十分得意他改裝的毛澤東《沁園春.雪》的詞(如圖),恰能反應他對兩岸關係的心情,流露出和毛澤東較勁的氣慨。(圖/翻攝自2020年3月28日吳敦義臉書貼文,前一天,國民黨新任黨主席江啟臣向吳敦義請益拜訪,吳敦義自許為永遠的「中國國民黨的志工」)

 

他和當代的許多政治人物一樣,都有兩大障礙,就是不容易傾聽别人說話及坦承自己的缺失。看來還是老樣子,我多次問他回首總統大選,有沒有錯估過什麼形勢,包括在不分區立委提名方面,他若非沒有明白回應便是不覺得有什麼對歷史交代不過去的事值得特别着墨。倒是一如往常,十分得意他改裝的毛澤東《沁園春.雪》的詞(兩版附於文後),恰能反應他對兩岸關係的心情,流露出和毛澤東較勁的氣慨,頗有得色。更一如往常,他對於過去施政的成績津津樂道,特别是在高雄市長、行政院長任内種種,對大家無心於更多瞭解和肯定這些,難掩遺憾之色與不平之情。

 

他的確是個肯幹能幹的人,有長期持續的作為、付出,一貫表現的智慧、操守,我曾在評比當前政治人物各樣優劣並勸進他參選2016總統時,甚至連「斯人不出,奈蒼生何!」這麼重口味的話都說了出來。我豈愛又何須對哪個政治人物寄以期望?可惜在民主走向民粹的時代,多數並不等同正確,風潮常會淘走精華,無論決定與被決定者都要甘願承受。吳敦義承受了他的,歡喜也好,遺憾也罷,今後雲淡風輕,莫要計較,且待歷史論定。我敢說,不會更壞,祇會更好。就這麼祝福老同學吧!

 

附《沁園春.雪》

 

(毛詞)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吳版)

兩岸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惟反攻大陸,已成歷史;解放台灣,又嫌霸道;一國兩制,或統或獨,都為台海掀波濤。

 

俱往矣,數當前明路,和平最好!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